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毛转杯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杯纺对纺织纤维具有较强的适纺性,特别是下脚纤维的开发应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几年,我公司在转杯纺纱机上陆续开发了桑蚕细丝纱、麻/绵、麻/粘、毛/粘混纺纱等品种,对转杯纺纺制非棉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一定的探讨,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开发了丝/毛65/3540tex混纺纱,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亚麻纤维具有吸湿散热快、透气性好、光泽柔和、挺括、耐酸碱、抗霉及防蛀性能好等特征。在制取亚麻长纺原料 (打成麻 )过程中落下的短纤维 ,称为亚麻二粗。由于亚麻二粗性能独特、价格低廉 ,采用适当的加工方法来开发纺织产品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亚麻二粗纺纱加工方法主要有在亚麻精梳短麻纺纱系统上湿纺、在棉环锭纺或转杯纺系统上干纺。湿纺存在工艺流程长、纺纱成本高的缺点 ;干纺一般以束纤维状态纺纱 (由于亚麻单细胞纤维长度很短 ,只有 1 0mm~ 2 6mm ,不能在环锭纺或转杯纺系统上纺 ) ,但束纤维线密度大、长度离散性很大 ,成纱工序…  相似文献   

3.
转杯纺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开发中细号转杯针织纱的技术要点。介绍了棉类和非棉类转杯纱及其制品的类别、原料、纱号、混纺比及其性能特点。指出:转杯纺从生产粗号纱向中细号高档用纱方向发展是当今转杯纺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纺好中细号转杯针织纱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在充分了解针织品对转杯纱的要求的基础上,从纤维原料、前纺工艺、半制品质量和转杯纺设备与工艺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以使转杯纺针织纱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
开清棉除尘设备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述了转杯纺纱工程中为适应除尘负荷大的麻棉、麻粘混纺纱的纺制要求,开清棉除尘设备的改造方案、改造过程和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5.
转杯纺纱机生产竹节纱的原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转杯纺纱机纺杯上加装阻尼块可以生产短竹节纱,改变喂棉速度和引纱速度可以纺制长竹节纱。介绍了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变频器对BD200RCE型、BD200SN型转杯纺纱机进行传动改造生产长竹节纱的方法;分析了高速喂棉时间、正常速度喂棉时间、变速倍数、纺杯直径及机械惯性对转杯纺竹节纱规格的影响;介绍了选定转杯纺竹节纱捻系数应考虑的因素及开发生产的转杯纺竹节纱产品。  相似文献   

6.
陈燧 《棉纺织技术》1993,21(8):11-13
本文介绍了纯棉、涤棉、纯腈纶、棉腈、涤棉麻混纺等品种在转杯纺纱机上的产品开发,并对转杯纺的若干工艺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纺杯速度、工艺风压、分梳辊速度对苎麻棉转杯纱成纱质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53tex苎麻75/棉25特杯砂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纺杯速度对转杯纺苎麻棉混纺纱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强力CV值、条干CV值影响显著;分梳辊速度对强力CV值 、最小强度、结杂粒数影响显著;工艺排风风压对条干CV值影响显著。综合考虑转杯纱各项性能,选择纺杯速度55000r/min、分梳辊速度9000r/rain、工艺排风风压1200Pa为最佳工艺组舍。  相似文献   

8.
我厂的12000头转杯纺设备,通常年产转杯纱15000吨左右,每年耗用原棉16200吨(约32.4万担)。目前市场上适纺转杯纱的短纤维、低级棉供应紧张,而用高品级、长纤维去纺中粗支转杯纱,就会使转杯纺吃低级棉的优势不能得到发挥,势必是成本高、效益低、企业亏本,同时因原棉资源全面紧张,转杯纺生产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局面。所以纺细支纱,提高产品档次,减少原棉耗用,增加吨纤维使用价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发挥棉型转杯纺纱工艺的短工艺、高速度、高效益的特点,同时为兔毛资源的利用,开发转杯纺非棉纺纱及产品,我们从1987年起采用棉型转杯纺设备,进行纺制兔腈混纺纱的纺纱工艺及产品的研究。由于兔毛和腈纶纤维的含尘和含杂量小,纤维质轻、蓬松,兔毛的单纤维强度低,易散落,为了保护兔毛,减少散失,有必要进一步缩短工艺流程。若能加强回收,减少落毛,使用转杯纺工艺后,成纱的毛感可以提高,并能进一步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论述了转杯纺开发非棉产品的可行性,应注意的主要技术关键;可开发的主要非棉品种;如何取得经济效益的思路。这对当前转杯纺低极原料紧缺,充分利用非棉原料,开辟非棉产品新路子,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聚酰亚胺纤维的可纺性,扩大转杯纺纱产品种类,用DHU Z01型转杯纺纱试验机纺棉型聚酰亚胺纤维,在对分梳辊和假捻盘组合进行优选的基础上,使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转杯纺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转杯纺纺制棉型聚酰亚胺纤维纯纺纱工艺可行,OK40型分梳辊和陶瓷螺旋假捻盘组合试纺的纱线性能优良;转杯纺工艺中影响纱线质量的因素顺序及其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70)、分梳辊转速(6 kr/min)、转杯转速(45 kr/min);除此之外,假捻盘、分梳辊等器材专件的类型也是影响转杯纺纱线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亚麻、棉混纺转杯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转杯纺亚麻/棉混纺纱的原料性能及生产工艺流程,对纺纱生产中各工序的工艺配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亚麻/棉转杯纱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抗菌抑臭、卫生保健等功能,可加工成牛仔布、套装、T恤、袜子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研制开发新产品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就FA62lB转杯纺沙机进行麻/棉混纺的生产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探讨桑皮纤维混纺转杯纱的生产工艺及性能。采用微波-酶-化学辅助技术制备桑皮纤维,利用转杯纺生产工艺流程纺制桑皮纤维棉混纺转杯纱,通过对桑皮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合理选择原料混纺比、正确配置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及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最终使纺纱顺利进行;同时对所纺混纺纱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桑皮纤维/棉55/45 28 tex转杯纱的抗菌性、条干均匀度以及毛羽水平均明显优于苎麻纤维/棉55/45 28 tex转杯纱,虽然其拉伸断裂性能较差,但可满足织造需要。  相似文献   

15.
Lyocell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Amicor是一种抗菌性能良好的纤维,文章对采用转杯纺纱技术加工19.7tex Lyocell/Amicor纤维抗菌针织纱的各方案作了试纺对比,研究了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转杯针织纱的成纱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厂原料变化情况,经反复试验,我厂利用棉纺设备在BD200-SN型转杯纺纱机上开发了粘麻混纺纱(混比粘/麻7O/30)。在生产实践中有了一些认识和体会。一、原料性能及配棉我厂使用的亚麻二粗长度差异较大,整齐度不好,含短绒、杂质高,纤维脆硬无弹性、抱合力差、成纱强力低。这种原料用来生产纯亚麻产品,不但生活不好做,而且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而粘胶纤维具有整齐度好、无杂质、含有油剂、弹性较好、纤维之间抱合力也较好、纤维细等特点。我们把麻与粘胶纤维混纺,改善了亚麻二粗单独纺纱的缺点,不但纤维之间拖合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纺织技术》2006,14(2):17-17
东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转杯纺开发麻类产品进行了原料选配,预处理,并对主要工艺技术进行了研究。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生产实践,分析了麻类原料在长麻纺纱过程中约有30%-40%的精梳落麻的短麻。由于这些原料(苎麻、亚麻、大麻、罗布麻)的纤维长度差异很大,平均长度较短,不适应在环锭细纱机上加工,但对转杯纺却非常适应。而且麻类织物又具有挺括、滑爽、吸湿、放湿快、透气性好等特点,穿着舒适,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拓宽转杯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提高成纱质量,他们进行了以下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转杯纺设备上开发生产了73.8tex、36.9tex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纱: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性能和转杯纺工艺流程,针对大豆蛋白纤维抱合力差、纺纱静电严重、湿度敏感、纺纱困难的问题,分析介绍了各工序采取的关键技术措施:通过加强原料预处理和环境相对湿度的控制,优化配置工艺,有效解决了粘卷、成条困难、缠绕严重及成纱毛羽多的问题,保证了新产品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效能精梳机的技术进步与迅速推广,精梳新产品的开发日新月异。介绍了不同天然纤维纺精梳系列(包括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涤棉混纺精梳系列、纤维素纤维与棉混纺精梳系列,转杯纺精梳系列、双精梳纺精梳系列中的纤维性能、应用原则及工艺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20.
涤粘转杯纺纱的合股明显提高了纱线的强力、断裂伸长和均匀度。纤维的细度和单纱捻系数对各种纱线质量指标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细旦涤纤维和低单纱捻度的方法可减少涤粘环锭和转杯纺合股纱之间的强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