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东升庙铅锌矿采矿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建模和数值求解,对2号巨型采空区围岩发生大冒落引起的动力冲击灾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冒高12.8 m的围岩压缩采空区空气引起的极限波速为38 m/s,冲击波在巷道口的极限波速为523 m/s;冒落围岩以38 m/s的速度撞击矿柱引起矿柱内部的最大动应力为9.2 MPa,矿柱在围岩冒落体冲击载荷作用下将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2.
对东升庙铅锌矿矿柱的形成与分布进行分析和调查.随着矿柱的回采,空区暴露面积增大,其冒落形成的空气冲击波将会造成巨大的危害.运用空气冲击波理论,计算了采空区临界冒落面积,得出空区允许的最大跨度为159m;对不同回采顺序的矿柱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从中央向端部推进的矿柱回采顺序.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预防采空区围岩大面积垮落诱发的空气冲击灾害,以东升庙铜矿2号采空区为例,利用顶板垮落-空气耦合冲击力学模型、空气动力学理论、Matalab差分计算方法,对空气冲击灾害和阻波墙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冒落围岩在采空区底部激发的冲击波极限波速约为38m/s,已远远超过人体的伤害界限12m/s;冲击波在巷道内传播的衰减规律呈直线型,但在距离巷口100m范围内冲击波衰减很不明显,各巷道断面最大冲击波波速仅降了2~3m/s;爆破岩石堆阻波墙不能有效阻挡冲击波,仅能配合其他措施使用,而采用2. 7m厚的混凝土阻波墙可以起到防冲效果。研究成果符合工程实际应用,可以为同类矿山研究采空区空气冲击灾害做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排山楼金矿井下采空区处理为研究对象,对井下工程地质和岩体稳定性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采空区的冒落进程,计算了采空区临界冒落跨度和冒落高度,并对可冒性进行了评估,以Ⅷ勘探线为界将采空区划分南北两个区域,采用预留"L"型支撑矿柱和监探充填技术进行采空区综合治理,得出了维稳矿柱宽度为18m,确定了监测钻孔及充填井位置和深度,实践结果表明:利用监控充填系统实现了对采空区冒落进程的有效控制,确保了废石充填方案的安全实施。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矿浅孔留矿法开采时,复合采空区可能导致冒落冲击及地表陷落等危害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覆岩冒落机理及采空区治理方法的研究。通过岩体极限冒落跨度力学分析,计算得到采空区顶板极限冒落跨度为46.4 m,小于采场长度,采空区存在冒落风险;RFPA2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动应力影响下采空区暴露空间大小、优势节理组及应力平衡拱的存在是导致覆岩冒落呈现快速—缓慢冒落机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复合采空区条件下的矿体开采,所留顶柱并不能有效支撑采空区,据此,提出了顺次崩落中段顶柱与地表协同充填的复合采空区治理方法,消除采空区危害的同时,可有效回采40%的顶柱矿量,创收经济效益达1350万元,研究可为矿山复合采空区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综采放顶煤采空区煤岩冒落基础理论,提出了开 切眼和正常推进围岩阶段冒落力学性能差异导致的空隙结 构漏风动态差异模型;考虑冒落围岩长时间暴露导致其漏 风、蓄热环境及煤低温氧化性能的变化,对不同阶段采空区 的立体自燃带特点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Fluent模拟 表明:工作面推进初期,顺槽及开切眼附近漏风较大,采空区 中部冒 落 压 实 后 形 成 较 明 显 的 “O”型 圈,自 燃 带 范 围 为 15.7~52.5m;在空间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由于冒落 的滞后性,开切眼和工作面附近中上部位置向采空区漏风逐 渐增加;正常推进过程阶段,两顺槽向采空区后部漏风逐渐 减弱,自燃带范围为25.5~40.5m,较开切眼范围减小,自燃 带和散热带分界线后移9.8m;鲁西南某矿3105工作面现场 的实测表明,开 切 眼 自 燃 带 范 围 由 14.9~60.5 m 减 小 为 24.25~40.95m,实测数值与模拟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以程潮铁矿西区开采为工程背景,对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隐伏采空区顶板的冒落过程及破坏形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通过钻孔闭合回路,对顶板冒落过程进行了实时监测,并结合井下开采过程对采空区顶板冒落过程进行了时空分析。然后,基于室内相似材料试验模拟,对隐伏空区顶板变形规律及破坏形式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围岩变形矢量图。研究表明,程潮铁矿隐伏采空区顶板的冒落经历了缓慢冒落(冒落停止)→突然冒落→缓慢冒落(冒落停止)→突然冒落的过程,并与岩石质量及关键层密切相关。冒落带上方岩层往往发生"简支梁"型破坏,顶板发生拉破坏,而拱脚及两侧发生压剪破坏。本文的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缓倾斜厚大矿体崩落法开采过程中,隐伏采空区顶板的冒落机理,对崩落法开采矿山的安全生产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凡龙 《煤炭工程》2007,(10):58-60
在"两硬"条件煤层中实施放顶煤开采,由于采空区遗煤量大、顶板坚硬、冒落块度大、空隙率大、工艺巷给采空区供风和顶板冒落呈现明显的"切冒"特征,使得采空区漏风强度大大增加,采空区氧化自燃带范围加宽,自燃危险程度增加。根据"两硬"特点实施的综合防灭火技术,保障了综放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
采动覆岩“三带”高度相似模拟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采动覆岩破坏、断裂机理及其裂隙分布、发育特性,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杜儿坪矿68303工作面采动覆岩"三带"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采空区顶板断裂、离层、下沉、裂隙分布及延伸特性,得出冒落带高度12.5 m,裂隙带高度37.5 m,弯曲下沉带高度大于80 m;采用仰斜钻孔分段注水及钻孔参数分析法现场实测了冒落带、裂隙带高度,与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别相差0.8,2.5 m。表明基于采动覆岩裂隙分布特性的相似模拟实验研究结果合理、可靠,可以作为工作面顶板"三带"高度研究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宜昌磷矿采空区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银海  严韬 《采矿技术》2009,9(6):55-56,59
宜昌磷矿大多采取地下开采,已经形成的大面积的采空区。对宜昌磷矿采空区大面积冒落、空气冲击波和诱发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对采空区治理对策进行了探讨,为宜昌地区磷矿采空区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煤矿提升机齿轮箱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立荣 《煤矿机械》2011,(10):274-276
提升机作为煤矿中的重要设备,其故障率对于煤炭的安全高效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详细分析了煤矿提升机工作环境和工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数学模型,分析了速度和载荷变化情况下的提升机齿轮箱振动的特点,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齿轮箱故障信号的分布特征,为变工况条件下提升机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岩石流变特性对采空区长期稳定的影响,基于Reissner厚板和流变力学理论构建了矿柱-顶板流变力学模型,并推导出顶板沉降位移关于流变时间的关系式;依据不同边界条件将顶板破坏过程划分为固支、固支-简支、简支和内部破坏四个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流变力学模型可用于对采空区稳定时间的预测,并为采空区及时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对颗粒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和受力分析基础上,研究了片状硅片和多面体玻璃混合颗粒在震荡分离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开展颗粒震荡分离过程动力学研究对退役光伏组件回收中优化硅玻分离设备结构和工艺参数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是民事法律关系中两种重要制度,二者的构成要件不同,责任承担方式不同。当发生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时,如何选择适当的诉讼请求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晓东 《同煤科技》2002,(4):24-24,28
分析了光学经纬仪检定方法中产生的误差的来源和大小。  相似文献   

16.
依据JTG 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结合工程项目实例,对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对试验结果采用JJF 1059—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分析与评定,了解测试中造成误差的因素,结果显示影响该项目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的主要因素来源于样品的不均匀性和压力试验机的测量。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发挥采煤机摇臂扭矩轴安全槽的过载保护功能,对安全槽进行结构改变及槽深改变,并用ANSYS进行静力学分析,结合扭转静强度安全系数获得安全槽的最优化结构来确保发挥扭矩轴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某矿山排土场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黄敏  李夕兵  付玉华  李地元 《矿冶工程》2007,27(5):12-14,17
在对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和对排土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FLAC^3D软件对某矿山排土场现状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过程中的最大不平衡力和监测点位移均趋向于稳定,塑性区分布情况和安全系数值则再次表明边坡在整体上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采煤机破碎部截齿座结构特点,结合实际工况,对截齿座进行了优化设计,对优化前后截齿、截齿座装配体整体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行之有效,为采煤机破碎部截齿、截齿座装配体整体性能分析提供了完整的思路,对类似结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具有高技术风险、高市场风险、高政策风险属性。积极构建适宜的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模式,不断强化与完善政府在低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功能,增强石化企业自身低碳技术创新风险防范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石化企业低碳技术创新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