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强化他汀治疗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及血浆脂联素( APN)、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84例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及常规他汀组,强化他汀组患者在术前2天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进行预处理,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个月.常规他汀组患者术前2天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共用1个月.分别检测术前、术后及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APN、hs-CRP、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观察术中无复流现象发生率及主要终点.结果 30天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两组患者LDL-C、hs-CRP水平均降低,APN、HDL-C水平均升高.强化他汀组患者LDL-C、hs-CRP水平较常规他汀组明显下降(P<0.05),APN、HDL-C水平明显升高.强化他汀组患者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3例,常规他汀组发生无复流现象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降低择期PCI患者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减少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对择期PCI患者围手术期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心肌损伤的保护和抗炎作用。方法 150例UA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 mg/d)、B组(瑞舒伐他汀10 mg/d)、C组(瑞舒伐他汀20 mg/d),每组50例。三组患者连续3 d于睡前服用他汀类药物直至行PCI术,术后继续给予常规治疗并观察术前及PCI术后48 h外周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 Tn I)的水平,检测术后48 h的外周血CD4+T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比较PCI术后1个月与入院时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水平。结果三组患者术前hs-CRP、CK-MB、c Tn I、TC、TG、HDL-C和L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较术前相比有明显的改变(P0.05)。瑞舒伐他汀20 mg/d患者术后48 h hs-CRP、CK-MB、c Tn I、TC、TG、HDL-C和LDL-C水平与瑞舒伐他汀1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mg/d相比有显著的改善(P0.05);而瑞舒伐他汀10 mg/d和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患者上述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48 h瑞舒伐他汀10 mg/d组患者CD4+T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20 mg/d组患者(P0.05),而瑞舒伐他汀20 mg/d组患者CD4+T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10 mg/d的患者。结论瑞舒伐他汀10 mg/d的常规剂量具有降脂,升高HDL-C水平、保护心肌和抗炎作用,而20 mg/d强化治疗能够显著增加PCI术后对心肌的保护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 126例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入强化组(63例)及常规组(63例)。强化组入院后立即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80 mg,急诊PCI术后予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d口服连续3 d;常规组入院后立即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急诊PCI术后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口服连续3 d;监测术前、术后72 h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胱抑素(Cys)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强化组发生CIN 7例(11.1%),常规组13例(20.6%),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Scr较常规组低,Ccr较常规组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Cys C浓度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CIN的发生可能具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他汀类药物抗炎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刘丽珍  郭文怡 《心脏杂志》2008,20(6):720-721,73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心肌损伤的标记物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及炎症反应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根据UAP患者PCI术前4周是否持续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为试药组和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8h、24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CK-MB、cTnI和hs-CRP。结果PCI术后两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的标记物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试药组CK-MB、cTnI、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UAP患者在PCI术前4周持续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能明显减少PCI术对UAP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前负荷阿托伐他汀80 mg的强化他汀治疗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AMI)患者行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出现无复流风险的影响。方法因STE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88例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强化组,n=48)及常规他汀组(常规组,n=40),强化组阿托伐他汀术前1 h首次剂量80 mg预处理,1 d后每日40 mg,服2周,以后每日20 mg长期服用。常规组术前40 mg,术后每日40 mg,服2周,以后每日20 mg长期服用。观察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强化他汀组STEA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为6.8%,常规他汀组无复流的发生率为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首次给予80 mg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急诊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负荷剂量的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术后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院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共140例,随机分为4组,负荷剂量组A(阿托伐他汀80mg,35例),负荷剂量组B(瑞舒伐他汀20mg,35例),常规剂量组C(阿托伐他汀20mg ,35例),常规剂量组D(瑞舒伐他汀5mg,35例),检测PCI前后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CK-MB、cTnI、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记录术后2小时18导联心电图,计算ST段回落指数(STR),比较PCI术后心肌梗死校正TIMI帧计数(CTFC),术后30天随访,测定LVEF并复查肝肾功能,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 PCI术后2小时 hs-CRP、SAA、CK-MB、cTnI、NO、t-PA各组均升高,但hs-CRP、SAA、CK-MB、cTnI负荷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NO、t-PA负荷剂量组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 ET-1、PAI-1均降低,但负荷剂量组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各项指标两负荷剂量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小时STR、CTFC、术后30天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负荷剂量组均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负荷剂量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前联合应用负荷量他汀能够改善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进一步减少心肌细胞的坏死,改善患者短期临床预后,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相比较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12h服用80mg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联合术前2h加服40mg阿托伐他汀,降低围手术期患者心肌梗死(MI)的发生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需择期PCI的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强化组: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术前12h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2h阿托伐他汀40mg;对照组:仅给予CHD基础药物治疗,其中阿托伐他汀20mg。测定PCI术后18h测肌钙蛋白I(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并随访术后30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靶血管重建)。结果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心肌梗死标志物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K-MB和TnI分别为(2.21±0.77)ng/ml比(12.30±7.89)ng/ml(P<0.01),和(0.196±0.112)ng/ml比(1.359±0.142)ng/ml,(P<0.01);且术后30d,阿托伐他汀强化组(3.08%)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9.09%)比,P<0.01。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12h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前2h加服40mg,能显著降低PCI围术期MI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0年12月武警总医院发病时间<12 h、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5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4,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n=34,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3 d、7 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O合酶(NOS)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0 min内A组ST段回落比例更高,同时回落幅度也更大,与B组和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但与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和7 d,A组hs-CRP进一步下降,且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高于B组和C组,但与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A组NOS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一次性给予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心肌灌注恢复,并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mg)在预防老年(年龄≥60岁)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急诊PCI)后造影剂相关肾病(CIN)的作用。方法:将2009-09-2011-03住院行急诊PCI术治疗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5例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2组患者在水化治疗的基础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在入院后即刻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急诊PCI术后3d内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入院后即刻及急诊PCI术后3d内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然后分别测定并比较2组患者造影后24、72h的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造影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急诊PCI术后72h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BUN及Scr增加值和增加百分比明显低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Ccr下降值和下降比率以及CIN的发生率(13.95%∶33.33%)亦明显低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结论: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能对老年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风险及其血浆脂联素(APN)、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PCI患者随机分为强化他汀组(强化组,n=35)及常规他汀组(常规组,n=35),强化组阿托伐他汀每日80 mg,2 d术前进行预处理,2 d后每日40 mg,服1月,常规组术前每日20 mg, 2 d,术后长期服用。分别检测术前及术后1月、3月hs-CRP、HDL-C、LDL-C、APN;观察术中无复流的发生率;主要终点是30 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死亡,心肌梗死或计划外的血管重建)。结果:两组均未出现MACE,均无明显不良反应。1月后两组APN、HDL-C均有上升,强化组APN:(8±4)mg/L,常规组:(6±3)mg/L;强化组上升明显(P<0.05)。两组hs-CRP、LDL-C均有下降,强化组hs-CRP:(3.2±2.1)mg/L,常规组:(4.5±2.3)mg/L;强化组显著性下降(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术中无复流3例,常规组5例,两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降低择期PCI患者血浆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血浆APN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