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钢煤调湿装置本身安全、易于操作、控制稳定,节能目标能够达到,但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机率不高,多项预期收益得不到实现,运行还不具有经济性。本文从设计能力、风机运行控制方式、能源介质定价结构、焦炉增产能力、配煤方案、焦炉烟气温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运行经济性的意见。煤调湿具有节能减排的效果,但其运行经济性的实现,仅靠节能还不够,需要在增产、优化配煤等方面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围绕现有焦炉设备和炼焦生产工艺,有些方面开发了一系列提高焦炭质量和综合利用煤炭资源、节能降耗的新工艺、新技术,其中煤调湿(CMC)越来越受到炼焦行业的关注,煤调湿技术确实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煤调湿技术原理简介煤调湿技术是“装炉煤水分控制工艺”的简称,是将炼焦煤料再装炉前去掉一部分水分,保持装炉煤水分控制在6%左右,然后装炉进行炼焦生产·CMC不同于煤预热和煤干燥,其有严格的水分控制措施,能确保入炉煤水分的恒定·该技术直接或间接加热来降低并稳定控制入炉煤所含水分,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稳定控制入炉煤所含水分,不追求最大限度地去除入炉煤气的水分,而只是把水分稳定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既可以达到增加效益的目的,又不会因水分过低而引起焦炉和回收系统操作困难·企业使用该技术可收到入炉密度增大、焦炭及化工产品增产、焦炉加热用煤气量减少、焦炭质量提高和焦炉操作稳定等效果·煤调湿技术近几年的发展近几年,煤调湿技术在日本得到长足发展·日本先后开发了三代煤调湿技术:第一代是导热油干燥方式·该方式利用导热油回收焦炉煤道气的余热和焦炉上升管的显热;然后在多管回转式干燥机中,导热油对...  相似文献   

3.
马钢煤调湿技术中,应用微波水分仪实时提供的水分数据,可以及时掌握配合煤水分含量,达到有效控制干燥后配合煤的水分目的,并为提高焦炉产量、节能减排、强化焦炉热工管理和改善煤气回收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调湿技术的优点煤调湿技术可降低入炉煤水分,并将其水分控制在一个适宜的目标值;此外,还可以降低煤焦耗热量、增加入炉煤堆积密度、提高焦炭质量等·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炼焦煤的粒度组成,各粒级煤质变化趋于均匀;装炉煤堆积密度提高约5%,焦炉生产能力提高5%至10%;焦炭强度大大提高,M40可提高1%至2·5%,M10可改善0·5%至1·5%;焦炭反应性降低0·5%至2·5%,反应后强度提高0·2%至2·5%;在保持焦炭质量不变或略有提高的情况下,可多配加弱黏结性煤10%至12%;降低煤焦耗热量326 MJ/t(约5%);提高高炉生产能力1%至2%·煤调湿技术应重视解决的问题煤调湿技术的发展必须围绕2个关键问题:一是如何实现节能,二是如何实现环保·节能,就是尽量利用焦炉烟道气的余热,不增加新的热源,达到节以的效果;环保,就是煤调湿后,由于含水分较低,在输送、装煤过程中细粉煤会出现“飞扬”现象,带来环保问题,对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此外,煤料在上煤塔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大倾角皮带,运行成本较高·如果煤调湿技术的实施方案设计合理,则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如果设计方案中没有解决以上问题,实施过程中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马钢6m焦炉双集气管改造为单集气管成功经验,针对改造后的焦炉单集气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对单集气管运行工况进行了优化,达到了6m焦炉单集气管稳定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焦炉煤仓在下煤时出现的易堵塞现象对焦炉生产造成的诸多不利影响,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提出了在焦炉1煤仓增设空气炮,利用压缩空气(0.4~0.8 MPa)突然释放的势能,产生强烈冲击波,使起拱的或粘着的煤料再次恢复重力流动,使堵塞消除,实现装煤连续作业.介绍了每个煤仓应按螺旋上升布置空气炮的安装要求,以及空气炮在使用过...  相似文献   

7.
焦炉煤气输出量受焦炭产量、装煤量和配合煤性质、自用量、焦炉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虽然在产能、煤资源和焦炉热工等条件一定时,焦炉煤气的理论输出量应该维持稳定,但其实际输出可能因上述因素的影响出现较大范围的波动,进而影响企业的总体煤气平衡。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焦炉煤气输出的相关因素,找到了焦炉煤气输出量波动的原因,其结论可用于跟踪预测焦炉煤气输出,进而为煤气平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热泵型溶液调湿新风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中空气环路、浓溶液环路、制冷剂环路、稀溶液环路和排风环路的能量平衡方程,确定系统能流分析模型。依据夏、冬季节溶液调湿新风系统典型工况的测试数据着重探讨各环路的能流量,并给出提高溶液调湿新风系统节能运行的途径。结果表明:夏季时除湿溶液槽与再生溶液槽共同作用可抵消冷热量1.80 kW,约占溶液调湿新风系统总热量的24.6%;冬季时加湿溶液槽与再生溶液槽共同作用可抵消冷热量2.00 kW,约占溶液调湿新风系统总热量的29.0%;串联辅助冷凝器可以平衡压缩机做功产生的多余热量,减少系统补水量,保证溶液调湿新风系统的连续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以潘二煤矿11223工作面远程卸压4~#煤为研究背景,采用物理模拟、FLAC~(3D)流固耦合模拟及现场工程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远程被保护层4~#煤卸压增透区分布特征及关键层破断影响卸压瓦斯抽采效果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卸压瓦斯抽采量极值点间距与上位关键层周期断裂步距吻合,而下位关键层破断对卸压瓦斯抽采没有直接影响,上位关键层周期断裂步距对远程卸压瓦斯抽采峰位具有一定预测作用;2)经压实变形后,被保护层膨胀变形和渗透率在煤层倾斜方向呈双峰形态,其量值为在中下部最大,中上部次之,中部最小;3) 4~#煤实测膨胀变形达到1.26%,卸压瓦斯抽采率为69.59%,煤层渗透率扩大2 149倍,证明该工程地质条件下3~#煤远程卸压4~#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大型焦炉炉头倒焦给生产造成诸多不利影响,从倒焦的机理入手,结合在治理6m焦炉炉头倒焦上的实践经验,从入炉煤、焦炉炉温、生产操作、炉门设备等几方面对炉头倒焦的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大型焦炉炉头倒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焦炉传热过程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燃烧室中燃烧与辐射,以及炉墙与煤/焦的导热,建立了焦炉的数学模型,以模拟焦炉的燃料燃烧和传热,上数学模型得到的计算结果和在工业焦炉中实际测量结果,说明模型是可靠的。基于本模型是以煤气的流量和热值、废气循环率以及装煤特性为边界条件,数学模型模拟了燃烧室的换向,能够显示焦炉中的温度分布和装煤水分对煤气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马钢新区煤气净化工序为2×7.63 m焦炉配套系统,因焦炉炉顶空间温度偏高导致焦油甲苯不溶物含量一直居高不下。通过控制配合煤质量、优化装平煤操作及稳定焦炉炉温控制等措施,实现焦油甲苯不溶物含量的稳步降低,提升了焦油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了JN43型炼焦炉对象特性的基础上,将广义预测控制算法应用于焦炉立火道温控中,较好地解决了由于装煤量、结焦周期、配煤水分等因数引起的炉温波动。  相似文献   

14.
为降低大型船用低速二冲程柴油机气缸油实船试验的风险,基于6S35ME-9型船用柴油机试验台架,把气缸油系统分为三组:1~#与2~#气缸使用试验油A、3~#与4~#气缸使用参比油、5~#与6~#气缸使用试验油B,在标定工况下运行,通过试验过程评价、气缸油清净分散性评价、气缸套与活塞环组件磨损量和油品光谱检测为指标的抗磨性评价、柴油机关键参数评价、与参比油对比等综合评定,确定试验油的优劣。结果表明:对于三种油品,气缸套、活塞环和活塞环槽的磨损量与通过气缸油残油检测的金属元素含量判断的磨损状况相比二者具有一致性,结合气缸油的清净分散性评定结果,可有效判断油品是否可以进行实船试验。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油品中Fe、Cr元素含量60 h后趋于平衡,因此设定台架试验时间为100 h。经以上方法评定的气缸油,经实船试验符合要求。因此,基于该台架试验对气缸油的评定方法是可行的、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重钢焦化厂焦化配煤煤种进行特性检测,小焦炉配煤试验,焦炭热性能检测试验及焦炭微晶结构分析,研究澳媒对焦炭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澳煤的技术指标接近焦煤,在配煤方案中可代替部分肥煤或焦煤。配入20%左右的澳煤,相应降低肥煤和焦煤配入比例所得到的焦炭其热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16.
瑞平电厂2×150MWCFB锅炉自07年5月实现双投以来频繁出现给煤机断煤事故,造成机纽运行不稳定、负荷变化频繁、甚至造成机纽解列停机等严重危害,影响了机组的稳定运行和安全生产。本文通过我厂运行人员长期摸索实践,总结出了给煤机断煤后各专业运行应对措施,降低了由于给煤机断煤给机组造成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焦炉装煤地面除尘出现爆鸣时的生产运行过程,认为发生爆鸣的介质有煤气和粉尘,并从技术上分析了发生爆鸣的安全、装备和工艺主要原因,制定了相关完善措施,一年半来未有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调湿材料的合成、制备及测定,结果表明制备的复合调湿材料的调湿性能达到日本样品水平。  相似文献   

19.
马钢置换合钢产能,新建4~#高炉,焦炉系统没有扩建,焦炭用量严重不平衡,需大量采购定制和二类焦炭,年缺口达200万t,由于外购焦炭质量稳定性不高,对高炉稳定顺行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从焦炭不配套角度,提供公司决策方案。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48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工艺过程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DCS控制的CFB锅炉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详细分析了给煤不畅判断、启动和运行过程中的合理配风、给煤系统的控制、避免炉内床料结块、结焦和煤燃、保护和控制的协调等问题。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解决了CFB锅炉给煤系统出现断煤和堵煤的问题,锅炉燃烧采用给煤、1次风、2次风多变量综合控制,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动难以投入的难题,为机组稳定、可靠的运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