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容量(250×4mL)低速(5300×g)离心机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进行碱溶条件、酸沉条件等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提取蛋白的碱性溶液(pH8.5的Tris-HCl溶液)离心效果较佳,沉淀大豆球蛋白pH6.4为佳,沉淀β-伴大豆球蛋白pH4.8为佳,用pH5.0沉淀杂蛋白离心分离效果较好;每一个待离心的浊液,在离心之前4℃冷藏2h以上,对离心效果的提高十分有效;采用最佳条件,从300g脱脂豆片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收率分别为6.8%和2.2%,用SDS-PAGE电泳实验方法测定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样品纯度分别为89.1%和78.9%。因此该低速离心法较适合数十克级别的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分离。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酶促聚集的影响.两组分的枯草杆菌蛋白酶水解液均有聚集现象,但对大豆蛋白酶促聚集的贡献不同,其中α-伴大豆球蛋白对大豆蛋白酶促聚集的贡献较大,而大豆球蛋白对聚集过程的贡献较小,这主要是由于酶对大豆球蛋白的水解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孙炜炜  于淑娟 《食品科学》2010,31(15):159-162
研究7S 伴大豆球蛋白(β - 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对大豆11S 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从浊度、ξ -电位、粒度、SDS-PAGE 测定得出在30mmol/L Tris-HCl 缓冲溶液中(含β - 巯基乙醇),7S 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能够抑制11S 球蛋白的热聚集,并且糖基化产物的抑制效果比未糖基化的7S 球蛋白明显;7S 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抑制11S 球蛋白热聚集的机理不同,7S 球蛋白糖基化产物对11S 球蛋白热聚集的抑制不是由于电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优化Nagano法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本文系统考察提取过程中多个单因素对分离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和提取率的影响。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浸提温度、浸提pH、沉淀剂用量进行优化,分别确定高提取率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分离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44.4℃,浸提pH 8.5,CaCl220 mmol/L,提取率64.14%,纯度83.6%;β-伴大豆球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49.5℃,浸提pH 8.6,CaCl_2 0.00 mmol/L,提取率40.15%,纯度82.9%。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壳聚糖对大豆球蛋白(11S)聚集情况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添加壳聚糖可以显著抑制大豆球蛋白(11S)在其等电点区域(pH5.0)的聚集情况,并且通过粒度与ζ-电位的测试发现壳聚糖与大豆球蛋白(11S)的作用方式是静电相互作用。在0.1wt%壳聚糖存在时,大豆球蛋白(11S)溶液的等电点从pH5.09改变为pH7.81。而NaCl的存在会屏蔽壳聚糖的正电荷,从而减弱静电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聚集情况增加。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下,壳聚糖对大豆球蛋白的热诱导聚集同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Nagano法从豆粕中分离β-伴大豆球蛋白并酶解制备水解肽,以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酶解最佳条件,通过高效液相法分析β-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的分子量分布,比较并检测了β-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和大豆分离蛋白水解肽的体外抗氧化效果。结果显示:在20g/L的底物浓度下的最佳条件为酶和底物比10000U/g,温度55℃,pH7.5,水解时间4h,水解度为72.7%,明显高于酶解大豆分离蛋白51.4%的水解度,且水解时间更短。β-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主要为130~1000u的短肽,占肽总量的86.3%,均一性极高。β-伴大豆球蛋白水解肽对O2-.和.OH均有清除作用,清除.OH的能力明显高于大豆分离蛋白水解肽,即β-伴大豆球蛋白的水解肽对大豆肽清除.OH的作用贡献更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对大豆7S球蛋白进行变性。分别对醇变性大豆7S球蛋白溶解度、表面疏水性、二级结构和聚集形态进行分析。大豆7S球蛋白经醇溶液变性后,溶解度在乙醇体积分数为55%~65%时基本达到最低值;表面疏水性在乙醇体积分数为25%和65%时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在乙醇体积分数较低时,β-折叠结构能稳定存在;在乙醇体积分数较高时,β-折叠和α-螺旋之间结构发生转变,呈现较高螺旋态。凝胶电泳表明,7S球蛋白亚基间以非共价相互作用力为主;经醇变性后,导致聚集体产生,且7S球蛋白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随乙醇体积分数增大呈有逐渐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大豆蛋白资源,在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酶水解前进行超声预处理,通 过荧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超声预处理后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物的 空间构象变化。结果表明: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物二级、三级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含 量明显升高,无规卷曲和β-折叠结构含量明显降低,随着酶解效率提高,酶解物水解度显著增加(P<0.05)。对 超声处理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物进行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测定。结果表明:超 声预处理后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物的还原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和Fe2+螯合能力明显增强。综上,超 声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酶解效率和抗氧化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备高品质改性大豆 蛋白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鹏  郭丽 《粮油加工》2010,(12):135-138
从6种优质大豆中提取了大豆β-伴球蛋白,SDS-PAGE电泳后均显示出6条谱带,并对它们的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豆β-伴球蛋白持水性为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的1.15~1.48倍,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粉的1.04~2.35倍和1.21~4.27倍,溶解性为市售大豆分离蛋白粉的1.33~2.57倍,大豆β-伴球蛋白具有较好的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中性条件下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7S)、大豆球蛋白(glycinin,11S)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EGCG与7S/11S蛋白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诱导了氨基酸残基微环境发生变化。EGCG通过动态和静态方式猝灭7S/11S蛋白内源荧光。与7S蛋白相比,EGCG对11S蛋白的亲和力更高。EGCG与7S/11S蛋白的反应自发进行,两者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物质的量比1∶1的复合物。EGCG能够降低7S/11S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并随着EGCG浓度的增加,11S蛋白变化更加明显。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分子对接研究表明除氢键外,疏水相互作用也参与了复合物的形成。EGCG结合导致7S/11S蛋白二级结构发生不同变化,使蛋白质发生解折叠。  相似文献   

11.
选用碱性蛋白酶处理大豆分离蛋白,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水解物中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响应面法优化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可以显著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在一定程度上,水解度与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呈负相关关系。碱性蛋白酶在酶解时间40 min、加酶量3 000 U/g、温度55℃、p H 8.5条件下,β-伴大豆球蛋白抗原抑制率为33.48%,比大豆蛋白降低了64.16%。SDSPAGE结果显示,β-伴大豆球蛋白基本被酶解成小分子量肽段。  相似文献   

12.
高压均质对大豆β-伴球蛋白结构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高压均质后大豆β-伴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大豆β-伴球蛋白的变性温度为(74±1)℃,高压均质后大豆β-伴球蛋白粒径明显变小,经20MPa和30MPa均质处理后,大豆β-伴球蛋白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高压均质可有效提高大豆β-伴球蛋白溶解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并降低乳析率。经20MPa和35MPa压力处理的大豆β-伴球蛋白的保水性明显提高,经25MPa和30MPa压力处理的大豆β-伴球蛋白的持油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新鲜低温脱脂豆粕、干热处理脱脂豆粕和溶剂浸提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研究低温脱脂豆粕预处理对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结构的影响。新鲜低温脱脂豆粕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羰基、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分别为2.93 nmol/mg、1.39nmol/mg和11.87 nmol/mg,干热处理脱脂豆粕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羰基、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分别为5.24 nmol/mg、0.41 nmol/mg和5.42 nmol/mg,溶剂浸提脱脂豆粕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羰基、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分别为1.85 nmol/mg、1.93 nmol/mg和15.64nmol/mg,表明干热处理脱脂豆粕增加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氧化程度,溶剂浸提脱脂豆粕降低制备大豆β-伴球蛋白氧化程度。随着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增加,大豆β-伴球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表面疏水性和内源荧光强度下降,内源荧光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并且伴随着蛋白质聚集体的出现,表明蛋白质氧化使得大豆β-伴球蛋白聚集。  相似文献   

14.
以大豆β-伴球蛋白为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发酵制备抗氧化肽,研究发酵时间和浓度对大豆β-伴球蛋白肽抗氧化活性影响。结果表明,发酵40 h时,大豆β-伴球蛋白肽抗氧化活力最高,抑制自由基能力最强;在此最佳发酵时间下,当大豆β-伴球蛋白肽浓度为1.6 mg/mL时,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最大;浓度为2 mg/mL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β-伴大豆球蛋白来源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伴大豆球蛋白是大豆中的主要贮藏蛋白质,结构分析表明它是一种糖蛋白。本文阐述了以β-伴大豆球蛋白为基质酶解得到的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糖肽和SOYMETIDE,以及具有抗氧化、降低胆固醇、调节胃肠道功能的活性肽研究状况,并对其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酶解法专一性去除大豆7S球蛋白中的α-亚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lymBd30k、GlymBd28k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球蛋白)的α-亚基(MW68k)是大豆中的主要致敏蛋白。7S球蛋白的3个主要亚基极易同时被酶水解,主要采用分离和酶解两步工艺专一性去除大豆7S球蛋白中的α-亚基,这为大豆蛋白的脱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热处理对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Lowry法以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别对大豆11S球蛋白的热性质、溶解性和二级结构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热处理对11S球蛋白溶解性和二级结构的影响。热处理能够使大豆11S球蛋白Td和ΔH降低,导致蛋白质发生部分或完全变性。80?℃热处理使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降低,这可能由于热处理改变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表面电荷所致,此时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逐渐转变为β-折叠和无规卷曲结构。而90?℃和100?℃热处理一定时间后,蛋白质溶解性又稍有升高,这可能是形成可溶性聚集体造成的。此时蛋白质的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向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转变,表明β-转角和无规卷曲结构对热聚集体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此外,蛋白质变性和氢键断裂是导致二级结构相互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干热预处理低温脱脂豆粕和溶剂浸提预处理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制备大豆球蛋白,研究脱脂豆粕预处理对制备大豆球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对照低温脱脂豆粕,干热预处理使得大豆球蛋白氧化程度增加,而溶剂浸提预处理则减小大豆球蛋白的氧化程度。随着蛋白质氧化程度的增加,大豆球蛋白游离巯基和总巯基含量、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表面疏水性以及内源荧光强度下降,内源荧光最大吸收峰发生蓝移,并且伴随着氧化聚集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朱丽 《中国油脂》2020,45(9):43-49
选用不同加热预处理条件、不同蛋白酶处理大豆7S蛋白,SDS-PAGE考察酶解后大豆7S蛋白的降解情况,间接竞争ELISA法考察酶解物的抗原性。结果表明:加热预处理联合酶解可显著增大β-伴大豆球蛋白的降解程度,β亚基消化程度得到极大提升,α亚基、α'亚基几乎完全被降解,在相同酶解时间下,胰蛋白酶的酶解速度快于胃蛋白酶;加热预处理联合酶解大幅降低了β-伴大豆球蛋白的抗原性,胰蛋白酶的效果优于胃蛋白酶,经80℃加热10 min预处理再经胰蛋白酶处理,大豆7S蛋白的抗原性降低了79.99%,而胃蛋白酶最优条件下最多仅降低50.4%; SDSPAGE结果表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酶解物中出现了抗消化肽段,经过质谱鉴定,均来自于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  相似文献   

20.
高静压处理对醇变性大豆11S球蛋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静压处理对醇变性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及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11S球蛋白以1:15的比例添加65%乙醇处理后溶解度降低为14.24%.利用300 MPa高静压处理醇变性大豆11S球蛋白.可使其溶解度恢复至95.5%.凝胶渗透色谱显示,醇变性大豆11S球蛋白在不同高静压下形成多种相对分子质量的可溶性聚集体.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对高静压处理的醇变性大豆11S球蛋白结构的测定证实其结构逐步被打开,形成柔性三级结构;醇诱导稳定的α-螺旋结构部分被破坏,高静压处理后蛋白的二级结构以β-折叠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