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吐哈油气》2009,(2):157-157
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研究所低渗透油藏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项目,日前通过新疆油田公司验收。这标志着新疆油田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它为新疆油田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新的三次采油技术。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均匀注汽工艺技术。新疆油田稠油热采过程中,水平井段注蒸汽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稠油开发效果,以前采用的单点注汽,双点注汽,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水平井段均匀注汽问题。根据汽水两相流的相关理论,和传热学相关知识,建立了水平井段均匀注汽的物理模型,并借鉴国内油田的成功技术,结合新疆油田的特殊情况,归纳出水平井段均匀注汽的技术思路,并编制出计算程序,设计出配套工具,制定出现场实施方案。均匀注汽工艺技术的研究,从提高稠油油藏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等方面能够为新疆油田带来很大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水平井的注汽开发效果,进行了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利用管外、管内热敏封隔器及配套工具设计了分段完井、注汽采油管柱,结合超稠油流变性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完成了地层屏蔽有效性论证,优化了盲管段长度;实现了强制注汽,并有效防止2个注汽井段之间的汽窜,保证分段注汽效果。2011年,新疆油田9口稠油水平井采用高温热敏封隔器进行水平井分段完井、分段注汽试验,施工成功率100%,与常规双管笼统注汽的邻近水平井相比,分段完井的水平井首轮吞吐平均油汽比高0.44,吸汽剖面得到改善,分段注汽效果明显。这表明稠油热采水平井分段完井及注汽采油技术是可行且实用的先进技术,为新疆油田超稠油高效开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新疆油田稠油开发采用注蒸汽开发,注入蒸汽来源于注汽锅炉。为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需对锅炉给水水质进行控制。以新疆油田某稠油开发区块为例,对其采出水水质现状进行监测,发现采出水硬度是制约锅炉给水达标的主要因素。新区产能井来液硬度偏高、稠油采出水处理系统超负荷运行、软化设备树脂失效、站区污泥池废水对系统冲击是造成锅炉给水硬度超标的主要原因。为此根据开发需求有针对性关闭部分硬度超标井,复苏及更换部分失效树脂以恢复软化能力,定期清理污泥池以改善进入采出水系统废水水质,对软化再生产生的高含盐、高硬度废水采取回注和达标外排的方式处置。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水处理系统的优化措施,实现了注汽锅炉给水稳定达标,保障了稠油开发区块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新疆油田超稠油开发,设计了新型SAGD双管热采井口装置。该井口装置满足了SAGD生产中注汽、生产、测试等工艺要求,具有工艺适应性强、整体结构设计先进的特点。与国内外类似井口装置相比,生产成本降低约1/3。对新疆油田超稠油热采工艺技术是有益的补充和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新疆油田稠油微生物开采矿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益,与新疆油田合作,优选了混源采油菌组合,采用单井吞吐的生产方式,分2批对21口稠油开发井进行了微生物开采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所选用的采油菌组合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的稠油作用效果显著,经采油菌作用,作业区的稠油粘度大幅度降低,在停止注蒸汽的情况下,大多数试验井都能达到经济产能,试验得到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认为稠油微生物开采技术值得在新疆油田的稠油开发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疆油田污水处理后净化水回注跟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子调整旋流反应法处理技术是对油田污水的离子进行调整从而实现水质净化和稳定,因此处理前污水和处理后净化水中的离子成分和浓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考察处理水回注油田对地层的影响、管道的结垢、腐蚀趋势,我们开展了处理水回注油田的水质跟踪评价工作。鉴于六九区稠油污水处理厂、81#原油污水处理站是目前新疆油田最大的两个污水处理站,六九区厂约2/5处理水和81#站全部处理水供采油二厂油田注水,且采油二厂油田辖区有34个开发油藏,其地层特性基本涵盖了新疆油田所有开发油藏的地层特性,因此将采油二厂油田辖区油田的回注作为跟踪评价对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不同粘度的稠油 油藏注蒸汽开发效果分析,探讨稠油油藏开发的经济极限油汽比,建立了不同原油粘度下的油层有效厚度下限,并在新疆油田稠油油藏探明储量计算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疆稠油油藏2006年进入规模开发,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适用于新疆油田浅层碉油水平井的一系列采油工艺配套技术,介绍了几项新疆稠油水平井采油配套工艺技术-水平井注汽、抽油管柱、配套井口、水平井斜抽泵、防脱、防偏磨斜抽杆柱、温度测试技术。这些技术为稠油水平井开发提供了有效保障,在2006年成功应用于新疆油田在百重7井区、九7-九8区、九6区、克浅109井区开发的105口稠油水平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疆油田稠油油藏的深入开发,稠油区块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投入开发的六区、九区、克浅十、红浅、百重七等稠油区块的开发方式为吞吐注蒸汽、汽驱和注热水驱,如何科学地获得汽驱井群井下压力动态、吞吐井焖井压力的变化状况,对稠油区块制定科学注采开发方案、实施有效调整措施则显得越来越重要。稠油毛细管动态压力监测技术是为实现稠油注蒸汽井压力监测这一技术要求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而逐步成熟起来的技术,目前可实现注蒸汽井长期、连续的压力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新疆油田稠油开采使用蒸汽吞吐模式,稠油净化水回用于普通蒸汽锅炉。为提升驱油效果,新疆油田大量引入过热锅炉,现有水处理技术满足普通蒸汽锅炉但无法满足过热蒸汽锅炉的给水水质要求,造成注蒸汽锅炉、注汽管网及油井等注采系统结垢日趋严重,影响注蒸汽采油系统安全运行。通过对新疆油田注汽管网结垢成分进行分析,得出注汽管网结垢的原因是锅炉给水中硅化物(SiO_2、SiCl_4)和溶解性固形物含量高。为此提出解决和减轻注汽管网结垢的措施,包括采取分类、分质给蒸汽锅炉供水,采用高温净化(软化)水除盐技术和浓盐水深度处理技术降低锅炉给水的含盐量,常规水处理工艺新增高效除硅反应器降低锅炉给水中的SiO_2、SiCl_4含量等,锅炉运行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大大降低了注汽阀门的更换频率及井口泵卡频率,实现了注汽系统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2.
在稠油热采工程中,由于常规注汽锅炉产生的蒸汽干度低,注到井底的蒸汽干度通常不到50%,影响了开采效果,为此需要采用新的高干度过热注汽锅炉。文章结合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注汽开发的基本情况,介绍了新研制的高干度过热注汽锅炉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现场运行情况及相关技术数据的测试情况等。  相似文献   

13.
新疆油田车510区块为典型的高孔、高渗中等非均质稠油油藏,单纯使用蒸汽开发,容易发生蒸汽超覆、汽窜等问题,影响开发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新疆油田采油一厂于2015年开展了CO_2复合蒸汽吞吐改善稠油热采效果的试验。利用经验方法,同时结合车510区块油藏的实际情况,对CO_2吞吐参数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宜的注汽压力、注汽量和施工工艺。施工效果的统计和分析表明,使用液态CO_2注入时,随着注入速度的增大,CO_2蒸发速度变慢,会导致井口压力增大。CO_2注入过程中应合理匹配注入压力和速度,保持井底压力略低于破裂压力。蒸汽-CO_2吞吐工艺,CO_2复合蒸汽吞吐具有较好的增压和调剖作用,可有效提高蒸汽热利用效率,改善吞吐开发效果,在其他浅层稠油区块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疆油田石南31井区白垩系清水河组油藏存在的问题,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及注采同时的实现和新技术、新方法的运用,以及精细实施和跟踪调整,科学地优化和调整了方案设计。建立起了一套适用于复杂岩性油藏高效开发的研究手段,同时也对今后类似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工艺流程,注汽站布置,注汽管道敷设及主要设备等方面论述了新疆油田稠油热采注蒸汽生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新疆油田注水井防腐油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年限存在较大差异,典型区块使用寿命仅2~3年,为解决上述难题,开展"注水井防腐技术适用性评价及新型防腐技术研究及试验",对新疆油田各注水区块进行水质分析、油管腐蚀分析,并结合腐蚀试验评价,对新疆油田在用防腐工艺提出改进意见,形成了新疆油田防腐油管使  相似文献   

17.
橇装泵注设备可以实现SAGD井快速预热技术对排量、压力的精细控制,频率调节可以达到0.5Hz数量级,无级变速,变频控制,新疆油田SAGD井管网密布,井场空间有限,橇装泵注设备便于在管线交错的SAGD井场摆放安装、管线连接、搬家等作业。主要阐述了橇装泵注设备在新疆油田SAGD井快速预热现场应用中,橇装泵注设备机构的原理和特点,并探讨了橇装泵注设备在SAGD井快速预热技术中可以优化和改进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满足橇装泵注设备在SAGD井快速预热技术要求,实现压力、排量的平稳注入。  相似文献   

18.
《新疆石油科技》2009,19(3):55-55
采油工艺研究院同心管分层注汽管柱工艺技术首次进入新疆油田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19.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油水井注采连通关系和见效比例等关键信息难以量化分析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注采连通关系计算方法的融合与改进,提出了一种考虑井底流压变化的多元线性回归注采连通关系分析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油井产量变化规律,从而得到更符合生产实际的注采连通关系量化分析结果。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井组配注模型相结合,有效解决了油田配注工作中注采见效关系与见效比例确定难、人工分析工作量大等问题,实现了井组配注量的快速、准确计算。通过在新疆油田的实际应用,该模型得到了很好地验证,分析结果准确性显著提升。该研究可有效提高油田注采调配方案设计的效率与科学性,对于实现油田智能调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新疆石油科技》2007,17(3):F0002-F0002,F0003
油田注氮气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油田开采技术。美国和加拿大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1989年起开展了应用氮气提高稠油油藏开采效果的试验、研究。在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典型稠油油田进行注氮气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已成为一种成熟、有效的挖潜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