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位变换对骨盆倾斜度异常产妇分娩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产程中采取常规分娩体位;观察组实施体位干预,即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后取40°~70°斜坡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分娩方式,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会阴裂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干预体位后使骨盆倾斜度异常得到纠正,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并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第二产程进行自由体位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73例顺产产妇按随机数字法分成研究组265例和对照组208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实行常规体位,研究组在第二产程使用自由体位。对比两组第二产程的时间、疼痛情况、会阴损伤率、产后出血量、产后下肢酸麻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短,疼痛较对照组轻,会阴无损伤率高于对照组,会阴Ⅱ度损伤率低于对照组,产妇产后下肢酸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会阴Ⅰ度损伤率、产后出血量及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实行自由体位分娩可有效的短产程,并减轻产妇的疼痛,防止会阴损伤和下肢酸麻的发生,且不增加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骨盆倾斜度异常产妇分娩体位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位变换对骨盆倾斜度异常产妇分娩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在产程中采取常规分娩体位;观察组实施体位干预,即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后取40°~70°斜坡位,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分娩方式,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发生率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一、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会阴裂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干预体位后使骨盆倾斜度异常得到纠正,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并降低会阴裂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程中静脉补充能量对产妇的作用。方法选择头位、单胎、足月初产妇200例,分娩过程中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结合产程进展,适时静脉补液;对照组按护理常规,鼓励产妇进食、进水。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缩短,宫口扩张明显加快,顺产率增加,产后出血率下降,新生儿窒息率降低。结论产程中适时静脉补液,提高能量及水份补充,可增强子宫收缩力、缩短产程、增加顺产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等,对促进分娩良好的结局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产妇在产程中采取自由体位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及增加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20例初产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304例初产妇在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利用分娩球、坐便椅子、坐式马桶、软枕等工具,帮助与支持产妇采取站、坐、跪、前倾、摇摆、曼舞等自由体位。对照组316例初产妇采用常规卧位方式分娩。对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会阴侧切、宫颈裂伤、会阴Ⅲ度裂伤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比较研究组剖宫产、阴道助产率明显下降,自然分娩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初产妇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大大短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会阴侧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有利于新生儿健康及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卧位对比仰卧膀胱截石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2017年12月以前关于应用侧卧位分娩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2名评价者独立检索、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10篇文献纳入荟萃分析,包括3 607例研究对象。侧卧位组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低于仰卧膀胱截石位组(OR=0.36,95%CI:0.21~0.59,P0.01;OR=0.28,95%CI:0.15~0.54,P0.01);侧卧位组较仰卧位组有更高的会阴完整率和Ⅰ度裂伤率(OR=2.44,95%CI:1.34~4.44,P0.01;OR=7.74,95%CI:5.39~11.13,P0.01),更少的会阴侧切率(OR=0.11,95%CI:0.09~0.15,P0.01),两组分娩体位的会阴二度裂伤率无显著差异(OR=0.96,95%CI:0.25~3.67,P0.05。侧卧位分娩组新生儿窒息率低于仰卧位组(OR=0.34,95%CI:0.17~0.68,P0.01);两组分娩体位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8,95%CI:-24.94~28.70,P0.05)。结论现有研究表明第二产程采用侧卧位分娩有更高的会阴完整率和Ⅰ度裂伤率,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率,减少新生儿窒息的风险,且不增加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及产妇分娩结局,为指导临床预防巨大儿发生,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10年间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官产率、孕妇体重、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分娩孕周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娩18855例新生儿中巨大儿1353例,占分娩总数的7.18%。巨大儿组孕妇肥胖者占67.92%,妊娠期糖尿病者占9.90%,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巨大胎儿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巨大儿组(均P〈0.01);分娩巨大儿的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伤率显著高于同期分娩非巨大儿组(P〈0.05。P〈0.01)。结论 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巨大儿的发生,以利于改善母婴预后,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产镜在第二产程中运用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20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对照组予阴道分娩常规护理,助产士陪伴分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第二产程中运用自制产镜,让产妇能看到会阴部,根据会阴部膨隆和胎头下降情况判断屏气用劲正确与否。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第二产程应用自制产镜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9.
自由体位分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孕妇采取自由体位分娩对促进产程及自然分娩的效果。方法随机将 2 0 0例初产妇分为两组各10 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采取行走、蹲、坐、趴、卧、半坐卧等自由体位分娩 ;第二产程取床头抬高 30~ 6 0°的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屏力 ,接产时采取截石位。对照组采取常规截石位、屏力分娩。结果观察组产程时间缩短、先露下降快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P <0 .0 1) ;剖宫产率、新生儿低评分率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自由体位分娩使产程加快 ,满足孕产妇心理需求 ,有利于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H-C101A电动产床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0例初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DH-C101A电动产床分娩.对照组采用普通产床分娩。结果观察组第二产程缩宫素使用率、第二产程时间应新生儿窒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应用DH-C101A电动产床协助分娩可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提高分娩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紧张、焦急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智能化产房分娩安全核查流程,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2020年1~6月纳入1 445例阴道分娩产妇为对照组,入院后接受产科常规护理;2021年1~6月纳入1 459例产妇为干预组,通过在HIS、移动护理PDA端建立智能化产房分娩安全核查模块,实现产房分娩安全核查执行情况全流程闭环管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结果 干预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智能化产房分娩安全核查流程的应用,能有效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并对预防新生儿窒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蕾  曾洁  潘丽  孙垚  李亚芳  史宝欣 《护理学杂志》2019,34(15):37-40+65
目的系统评价初产妇第二产程不同分娩体位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Web of Science中关于初产妇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对母婴结局影响的文献。采用Cochrane手册5.1.0中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ADDIS1.16.8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7项研究,7种第二产程分娩体位,共8 483例初产妇。结果发现6种新型分娩体位与仰卧膀胱截石位相比,均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仅在减少产后2 h出血量方面无差异。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屈髋屈膝位在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方面效果最佳;侧卧位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面优势最强;俯卧位在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效果最佳。结论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不同新型分娩体位在改善母婴结局方面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但差异多无统计学意义,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胎头位置异常产妇在不同体位下分娩对第二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第二产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McRobert体位进行徒手旋转,即将产妇的髋部屈曲,使大腿充分压向腹部有宫缩时进行胎头旋转;对照组采用膀胱截石位进行徒手旋转.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徒手旋转胎头成功率及阴道自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式产房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1 3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为对照组。家庭式产房责任制助产下分娩的1 600例单胎、头位、初产妇为观察组。将2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产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降低,产妇满意度提高。结论家庭式产房陪伴责任制助产有利于产科质量的提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自制产镜应用于第二产程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制产镜在第二产程中运用对产科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520例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对照组予阴道分娩常规护理,助产士陪伴分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第二产程中运用自制产镜,让产妇能看到会阴部,根据会阴部膨隆和胎头下降情况判断屏气用劲正确与否.结果 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第二产程应用自制产镜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6.
姚维银  范荣  黄欢 《护理学杂志》2019,34(13):45-48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运用腹压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72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宫口全开后即使用腹压,观察组胎先露下降至3 cm时使用腹压。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使用腹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侧切率、产后疲倦度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腹压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侧切率、产后疲倦评分、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分娩镇痛初产妇当胎先露下降至3 cm时使用腹压,可有效缩短腹压使用时间,同时改善产妇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指导用力和自主用力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及疲倦度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分娩的176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主用力组(87例)和指导用力组(89例),于第二产程分别采取自主用力和指导用力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母婴结局(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脐血血气分析等)及产后疲倦度等指标。结果自主用力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指导用力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方式上自主用力组顺产率显著高于指导用力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疲倦度显著低于指导用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第二产程产妇自主用力能够改善母儿结局,减轻产后疲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的效果。方法将100例孕产妇随机分成2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观察组给予无痛分娩。比较2组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等指标。结果 2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可缓解产妇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促进新生儿健康分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新旧产程标准对分娩和新生儿结局影响的分析。方法本院2015年和2017年接收的共计1000例符合阴道试产标准产妇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产程标准不同将所有产妇均分为研究组500例和对照组500例,其中研究组产妇参考采用旧产程标准管理,对照组产妇给予新产程标准管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干预方式、产妇预后和围产儿结局。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阴道分娩率、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人工破膜、静滴催产素、产后出血、重度会阴裂伤、会阴侧/直切和新生儿窒息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镇痛、使用镇静剂、产后尿潴留、胎儿窘迫、新生儿5分钟阿普加评分、新生儿转科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采取新产程标准可以显著改善孕产妇的生产情况、预后情况,对胎儿也较为有益,对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保证母婴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程早期枕后位的分娩结局.方法:选择在我院产科分娩,确诊为枕后位的初产妇为观察组,给予无创干预,选择同期阴道试严枕前位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两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枕后位组手术助产率、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停滞以及新生儿头皮血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两组剖宫产率,会阴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枕后位在难产中发生率较高,如及早发现,早期合理干预,可使胎头转位成功,阴道分娩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