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燕  徐健 《安徽医学》2019,40(8):858-861
目的分析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部分患者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体表心电图提示典型房扑、电生理检查均证实为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房扑并成功给予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CTIA)手术的患者68例,随访6~34个月。根据术后随访是否发生房颤分为两组,其中发生房颤组23例,未发生房颤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基础疾病、P波宽度及离散度、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口服药物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P波宽度、P波离散度、LAD、LVEDD、LVEF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AD、P波宽度及离散度是预测典型房扑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30例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房颤类型:阵发性心房颤动26例,持续性/长时间持续性心房颤动4例。结果本组共行40次消融术,30例患者术中均达到消融终点,平均能量25 W。30例房颤患者消融术全部成功。仅环形隔离右上下肺静脉者1例,同时环形隔离左、右上下肺静脉者1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肌穿孔、血气胸、心脏停搏和食管穿孔等并发症。3例房颤患者术中发生迷走反射,注射阿托品后恢复正常。其中2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消融术中转为窦性心律16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停用胺碘酮或心律平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可以降低心力衰竭和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微创、时间短、手术效果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敏全  石磊等 《新疆医学》2001,31(3):168-17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房扑方法学。方法;对10例Ⅰ型房扑患者采用后峡部、间位峡部消融法进行射频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消融达成功终点,随访8个月-7年无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治疗Ⅰ型房扑安全、可靠、成功率高,治疗时首先选用后位峡部消融,如达不到成功终点,可加用间位峡部消融,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外科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研究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介入消融和外科射频消融3种治疗方式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05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确诊为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并施行瓣膜置换术的患者96例,根据AF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组:A组28例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B组24例行术后导管介入消融术,C组44例行射频消融迷宫手术,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 3组患者之间瓣膜置换数、心脏自动复跳例数、起褥器植入例数、LVEF以及30 d死亡人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术后1个月1例(3.6%)患者死亡.体外循环(CPB)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A、C组明显低于B组(均P <0.05),A、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住院天数明显多于A、C组,C组多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心室率A组明显高于B、C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B、C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窦性心律转复人数比较发现,B、C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均较高,尤其是C组,疗效满意,各组之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并发症主要有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和呼吸功能不全等,C组心包积液发生率高于A、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瓣膜置换术合并进行射频消融术对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介入消融治疗,能成功扭转并稳定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5.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例房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阵发性房颤29例,持续性房颤9例.6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32例行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消融终点均为双侧肺静脉完全电隔离.结果 38例患者术后即刻均成功迭到消融终点,手术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5d有8例出现了房性心律失常.2例复发患者中1例为持续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再次行导管消融获得成功;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口服胺碘酮可维持窦性心律.其余36例患者均无房颤复发.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与导管消融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房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6.
7.
Yu B  Li Y  Zhao WH  Pang XF  Tian W  Hu J  Qi GX  Li 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714-1717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右房峡部消融,单纯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以及联合应用两种消融方法对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典型房扑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66例,行单纯右房峡部消融30例(A组),行单纯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17例(B组)及二种消融方法联合治疗19例(C组)。术后临床随访平均30.5周±10.4周,观察心律失常复发率及手术的并发症。结果房扑复发率在术后12周A组(13.3%)和C组(10.5%)明显低于B组(52.9%)(均P<0.05),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周3种消融方法间(A、B、C组分别为10%、11.8%、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房颤复发率在术后12周至36周B组(分别为29.4%和23.5%)和C组(分别为31.6%和26.3%)均明显低于A组(分别为46.7%和73.3%)(均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房扑合并阵发性房颤单纯行右房峡部消融对房扑效果好,而房颤复发率较高;单纯行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在房颤得到根治的同时,房扑亦得到良好的控制;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同时行右房峡部消融,仅减少早期房扑复发,长期随访观察未显示其优势。  相似文献   

8.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3):286-287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了580例患者宫颈糜烂射频消融术(自凝刀)的护理要点.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糜烂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射频消融术和微波两种物理方法进行对照.结果:术前教育、术中配合及术后指导是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糜烂的成功所在.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 ,AF的人群发生率为 0 .15 % - 1% ,6 5岁以上者发生率达 5 .9%。AF作为尚未攻克的心律失常领域中的顽疾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2 ] 。射频消融技术自 1986年应用于临床以来 ,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该技术安全可靠 ,并发症低 ,其成功率和心律失常复发率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种类 ,旁路和异位兴奋发生的位置及有无器质性心脏病[3 ] 。1 射频消融治疗AF的方法[4 ]射频消融治疗AF目前现有的几种治疗方法如下。1.1 房室交界区射频消融 房室交界区射频消融在房室结或希氏束处进行消融 ,造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相似文献   

11.
谷晓珂  张伟  栗乐乐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097-3100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房颤患者心脏射频导管消融术中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拟接受房颤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芬太尼组和布托啡诺组,每组40例。芬太尼组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随后按1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布托啡诺组术前单次静脉注射布托啡诺30μg·kg~(-1)。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_0)、用药后即刻(T_1)、射频消融开始时(T_2)、环肺静脉消融时(T_3)和手术结束时(T_4)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T_2和T_3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T_2时的Ramsay镇静评分,术中药物追加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MAP、H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_0时SpO_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1、T_2、T_3、T_4时SpO_2均较T_0时下降,布托啡诺组SpO_2水平低于芬太尼组(均P<0.05)。T_2时布托啡诺组患者Ramsay评分高于芬太尼组,T_2、T_3时布托啡诺组VAS评分低于芬太尼组(均P<0.05)。两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芬太尼组和布托啡诺组补救药物使用率分别为52.5%(21/40)、2.5%(1/40),布托啡诺组补救药物使用率低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布托啡诺用于房颤患者射频导管消融术中,镇痛镇静效果好,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临床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急诊处理和导管消融预激旁道的研究,评价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同步直流电复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预激综合症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8例经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确诊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过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步直流电复律等急诊复律治疗,随后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消融预激旁道,达到根治或减少心房颤动,减少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风险。结果:28例患者接受药物及同步直流电复律,药物复律成功患者18例,同步直流电复律成功患者10例,无猝死事件发生;所有患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一次消融成功者24例,二次消融成功者3例,1例消融失败患者,拒绝再次手术,临床随访。结论: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胺碘酮、普罗帕酮药物复律是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治疗的临床急诊处理的有效方法,导管射频消融预激旁道可以使患者长期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T导管在持续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要12月期间所收治68例持续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均应行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普通盐水灌注导管,观察组应用ST管,比较两组消融时间、透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期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消融时间、透视时间为(152.4±13.5)min、(37.2±9.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复发率为11.8%,对照组为23.5%、29.4%,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导管在持续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利于术者更好掌握导管与心房壁贴靠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缩短术中消融时间与透视时间,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并发急性心脏压塞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发生急性心脏压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 2006年1月—2010年6月我院2 094例心房颤动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其中9例并发急性心脏压塞,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急性心脏压塞发生率为0.43%(9/2 094)。9例患者早期均表现为胸闷、血压下降。9例患者经心包穿刺引流后症状均完全缓解,无继续出血。结论急性心脏压塞是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研究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方式的解剖变异,指导临床射频消融术的进行。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心内科拟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120例,以横断面CT图像为基础,采用MPR、CPR和VR及仿真内窥镜等重建方式,对肺静脉解剖变异进行观察,并对房颤组及正常组肺静脉变异发生的性别及左右侧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静脉可分为5种类型,标准型最常见,占房颤组的62.5%(75/120);左肺静脉共干是房颤组最常见的变异类型,占18.3%(22/120);房颤患者肺静脉变异在左右侧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可准确显示肺静脉的解剖变异,对临床手术及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血栓形成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5例)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35例)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血栓形成,对比两组术后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分、患者生活质量(SF-36)、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栓等并发症率为2.86%,低于对照组17.14%(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SQI、HAMA、HAMD、SF-36各项数据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实施综合性护理预防血栓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率较低,患者恢复快,睡眠及心理状态佳,生活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并发心脏压塞的病例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笔者医院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112例,分析其发生心脏压塞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抢救效果。结果 112例患者中,6例患者发生心脏压塞,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心脏压塞发生率为5.35%。6例发生心脏压塞的患者中5例患者发生在术中,1例发生在术后2h。6例患者心脏压塞的首发表现主要为低血压、恶心、胸痛、意识模糊/意识丧失。本研究中6例患者经紧急处理后,其血流动力学能保持稳定,经心脏超声检查心包内未再有心包积液渗出。结论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并发心脏压塞需要早认识、早发现,心包穿刺引流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刘炫  佘凯  赵银花  熊伟  白上林  吴旭  蒲建峰   《四川医学》2022,43(5):448-452
目的 探讨影响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需在二尖瓣置换同期行房颤双极射频消融手术的患者。术后1年为随访终点,以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分为窦性心律组(SR)及房颤复发组(RAF)。分析患者术前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左心房容积(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开口面积(MVOA)、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资料,以及术后1年左心房参数及左心房逆重构率(LARR)。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1年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4.76%。两组患者术前LAD、RAD、LVEF、MVOA、性别、年龄、BMI、糖尿病、高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LAV、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术前减小(P<0.05);RAF组术后1年LAD较术前减小(P<0.05),但LAV、LAVI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SR组LAD、LAV、LAVI均较RAF组小,且LARR大于R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患者LAV(OR=1.040,P=0.03,95%CI 1.014~1.066)和LAVI(OR=1.060,P=0.03,95%CI 1.019~1.102)是预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结果示:LAV的界值为76.5 ml, LAV界值为34.75 ml/m2。结论 瓣膜置换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术治疗风湿性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有良好的效果,LAV>76.5 ml及LAVI>34.75 ml/m2是此类患者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良好的左心房逆重构是窦性心律维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可导致脑卒中、心功能不全,并使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增加,同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有限,长期服用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药物治疗不佳及对抗心律失常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导管消融术治疗是较好的选择,其更能严格的控制心率以及维持窦性心律,并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及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导管消融术在肺静脉电隔离基础上治疗心房颤动,亦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肺静脉口节段性电隔离(SPVI)和环肺静脉消融(CPVA)两种术式治疗阵发性房颤在方法学、疗效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 6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30例接受SPVI术,36例CPVA术,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相似。。SPVI组经验性电隔离四条肺静脉。CPVA组采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及双Lasso标测电极技术,分别进行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记录方法学参数:手术时间、射频放电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前和术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和左房及肺静脉螺旋CT三维重建。结果 SPVI组的手术时间(137±36)min ,放电时间(36±10)min,与CPVA组手术时间(208±61)min,放电时间(76±17)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X线曝光时间(40±13)min),与CPVA组(46±20)min相似(P=0.113)。术后随访(407±150)d,SPVI组和CPVA组手术达到终点率(93% vs. 86% P =0.343)和治愈率(70% vs. 75% P=0.650)相似。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3% vs. 8%, P=0.511)。SPVI组3例,而CPVA组无肺静脉狭窄并发症;CPVA组2例脑梗死,而SPVI组无。两组各出现1例心包填塞。结论 CPVA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与SPVI术相似,而手术时间、放电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