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疗效。方法:复习156例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其中行Duhamel手术135例,Rehbein手术2例,Soave手术2例,改良Rehbein手术1例,Thomas手术14例,Martin手术2例。结果:一期手术愈合118例,吻合口漏7例。随访76例,其中优良44例,满意19例,差3例,死亡10例(其中4例术后效果差,6例与手术无关)。结论:选择适当的术式及充分的术前准备,对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1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疗效。方法;复习156例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其中行Duhamel手术135例,Rehbein手术2例,Soave手术2例,改良Rehbein手术1例,Thomas手术14例,Martin手术2例。结果;一期手术愈合118例,吻合口漏7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切除的手术配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于我院进行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手术的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进行对比,2组均应用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配合,观察组实施术中采用严密的巡回护士、器械护士配合。将2组术中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观察组其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减少,P均〉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切除术联合严密的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的手术配合,疗效满意,流程合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1年10月-2003年4月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12例,均行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该手术在腹部没有切口,术后疼痛较轻,治疗效果较好。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的重点是肠道准备。目的:①清除肠道积粪,减轻腹胀;②对合并小肠结肠炎的病儿可减轻肠壁炎症和水肿;③减少毒素的吸收,增进食欲,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增加手术耐受性;④使扩张的结肠回缩良好,便于手术操作,减少术中污染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1 清清回流灌肠患儿取截石位,选用18~24号肛管轻柔缓慢地插入肛门内,每次灌入30~50ml生理盐水,注入时压力不要过高,以防引起肠穿孔。灌肠时用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巨结肠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巨结肠(HD)是由于结肠远端神经节细胞缺如,引起结肠挛缩、粪便郁滞于近段结 肠,以致肠管高度扩张、肥厚,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常见有新生儿巨结肠、婴 儿与儿童巨结肠.男性较女性多见,平均男与女之比4∶1.我院自1999年11月以来,共收住 25例HD患者,除新生儿巨结肠患者先行非手术疗法外,已为18例HD患者施行了结肠切除、直 肠后结肠拖出术(Duhamel手术),其中1例为全结肠切除,手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实行手术是根治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方法。意义:总结儿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工作经验。方法:收集我院本科室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44例。其中,一期手术根治21例,二期手术根治23例,术后收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一期手术,3例出现结肠回缩,重新手术;一例术后发生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康复;二期手术23例,3例病情较重,造瘘术后结肠回复基本功能。结论手术是根治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唯一方法,手术中须清洁肠道,手术前后给予抗菌抗感染药物支持,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皇甫冬梅  候凤莲 《中原医刊》1999,26(6):F003-F003,F004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腹部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属消化道畸形,表现为排便困难,腹部膨胀,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导致生长发育不良,此类患者需手术治疗。本文就我院自1987~1996年间收治的3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钟旅洪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124-1124,1123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总结3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30例均痊愈出院,无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不同年龄段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方法3例小于6个月的婴幼儿采用非开腹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巨结肠;7例1~14岁患儿采用Ikeda[1]手术治疗;2例成人采用胃肠吻合器应用Ikeda手术治疗。结果9例Ikeda术式中,发生炎症性肠梗阻1例,经对症处理痊愈,无其它手术并发症,随访5个月~4年,排便恢复正常,无便秘、污粪等现象。结论不同年龄段的先天性巨结肠可采用不同的术式,以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效果好为选择标准。对婴儿的短段型、常见型病例首选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对大龄儿童及成人,则优先选用Ikeda法。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42例,其中Duhamel术9例,Swenson术11例,Soave术6例,Rehbein术10例,直肠后壁肌切除4例,直肠肛管纵切心形斜吻合术2例。术后污粪、便秘、小肠结肠炎及肛门狭窄发生率21%。认为:手术疗效是与术前充分准备,选择适宜术式,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加强护理,精心喂养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M无痛保护膜与红外线烤灯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肛门护理中的应用对比。方法将160例行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80例,患儿术后拔除肛管后肛门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和红外线灯烤进行护理,实验组80例,患儿术后拔除肛管后用3M无痛保护膜喷涂肛门皮肤,并进行暴露。结果实验组使用3M无痛保护膜在皮肤潮红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较好的作用(P=0.001),起到了有效保护皮肤及促进皮肤愈合的目的 ,可有效增加患儿的舒适度,减轻护理人员及家属的负担,提高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两组患儿家属主观感受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M无痛保护膜方便实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102-104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儿外科采用手术诊断确诊先天性巨结肠24例,巨结肠同源疾病22例,均采用超声检测。结果先天性巨结肠24例、巨结肠同源疾病22例,超声诊断先天性巨结肠敏感性83.33%(20/24),特异性18.18%(4/22),符合率52.17%(24/46),漏诊4例,均为直径在0.5~1.0 cm者。按照所在部位以及病变范围大小,巨结肠表现为近端扩张肠管伴不同程度的气、粪、粪石混杂强回声,后壁衰减,在交界处,可出现远端管径瘪陷、管径细小情况,范围随着病变范围扩大而扩大,甚至出现直线状气体回声,同时随着管径缩小,肠段走形越来越僵硬,蠕动减弱或消失。结论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价值较高,无创、便捷,敏感性好,但容易将同源性疾病误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X线征象特点。方法:对22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腹部平片和钡剂灌肠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部平片可见小肠结肠显著积气,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分为4型。结论:腹部平片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钡灌肠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对不典型X线表现的患儿要密切结合临床,并注意24 h复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普外科非计划再手术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找出有效的预防治疗对策,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对某医院普外科两年间2 460例手术中17例非计划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不同原因的构成比及非计划再手术率。结果:非计划再手术率为0.69%,切口问题、胃肠漏、吻合口漏、胆漏、肠梗阻等术后并发症是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对非计划再手术事件引起重视。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提高手术和护理质量,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非计划再手术发生率的切实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国内外管理方法及统计标准,明确非计划二次手术概念,使非计划二次手术界定客观化、统一化,达到标准化统计的目的。加强对二次手术的管理监控,强调行政干预,纳入不良事件管理机制,进行追踪分析,查找根本原因,探索系统改进。通过两年多的监控分析,质量督导,强化围手术期质量,本院2012年非计划手术重返率0.30%,同比下降0.28%,明显低于国家基准值(0.44%),成效显著。因此,非计划二次手术标准化统计、深化原因分析,加强行政干预,强化围手术期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病种和重点人群的安全监控,是减少非计划二次手术重返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两种回流灌肠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患儿术前采用全自动灌肠机回流灌肠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舒适性,并与传统的回流灌肠法相比较,为该法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56例先天性巨结肠(常见型)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全自动灌肠机行回流灌肠)和对照组(传统回流灌肠法);检测首末次灌肠后患儿血电解质、血渗透压、体重及血浆蛋白变化,收集灌肠液计数大便菌落,大年龄患儿评价灌肠舒适度,术中评价灌肠效果,统计灌肠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实验组灌肠后,患儿体重及血浆白蛋白显著增加(P<0.05),灌肠液中大便菌落数显著下降(P<0.05);(2)实验组灌肠前后,患儿血电解质及渗透压无显著改变(P>0.05);(3)两组患儿在术前灌肠时间、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患儿的灌肠舒适度及术中灌肠效果明显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 ).结论:采用全自动灌肠机行先天性巨结肠术前回流灌肠,不但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而且舒适,安全性高,灌肠效果好,可替代传统回流灌肠法并广泛应用于儿科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肛门根治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患儿进行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32例患儿均经肛门完成根治手术,术后3-6个月随访,所有患儿排便控制良好,食欲正常,无一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对经肛门根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Ikeda钉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从1997年11月至2001年11月采用Ikeda钉合法治疗的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近远期疗效。方法:患先天性巨结肠的60名儿童,年龄5月~5岁,普通型44例,长段型10例,短段型6例,均采用Ikeda钉合法治疗,术后随诊2-6年。随诊内容包括近期术后并发症,远期肛门排便功能测定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本组病例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的。近期并发症:4例患儿出现小肠结肠炎,约占6.7%;7例患儿出现少量血便,约占11.7%;便秘12例,约占20%。远期随诊患儿无肛门排便失禁及长期污粪者,肛门功能优良率达到96.7%,生活质量优良。结论:采用Ikeda钉合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虽受年龄限制,但该术式的近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远期疗效优良,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