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窦性心律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P-选择素和B型钠尿肽(BNP)的水平,探索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抗凝、抗栓治疗的必要性及治疗的时机。方法选取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根据射血分数(EF)进行分组:A组EF≥45%,20例;B组45%EF35%,22例;C组EF≤35%,26例。分别测定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BNP水平。结果 C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4.7±2.79)μg/m L比(3.01±1.15)μg/m L]、P-选择素[(17.2±2.4)μg/L比(14.6±3.7)μg/L]、BNP[(1347.8±158.4)μg/L比(478.9±26.0)μg/L]明显高于B组,B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P-选择素、BNP明显高于A组[(3.01±1.15)μg/m L比(2.15±0.28)μg/m L,(14.6±3.7)μg/L比(10.9±2.5)μg/L,(478.9±26.0)μg/L比(264.5±27.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窦性心律的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现BNP升高与D-二聚体,P-选择素升高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按随机原则设立大肠癌组34例,良性病对照组31例.分别于术前采血检测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大肠癌组按照Dukes分期标准分为4个亚组,并对组间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大肠癌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394.12±105.21)μg/L与(129.03±8.29)μg/L,P<0.05.在大肠癌组的各亚组比较中,Dukes D期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期,分别为D期(800.00±287.94)μg/L、A期(180.00±58.31)μg/L、B期(170.00±33.50)μg/L、C期(250.00±86.60)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对大肠癌的分期及预后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新生儿窒息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对20例健康新生儿及38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进行D-二聚体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血浆D-二聚体测定值分别为(1.1±0.5)、(3.9±1.2)、(9.0±2.5)μg/mL ,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由此提示新生儿体内凝血功能出现紊乱、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二聚体测定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监测效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下肢深部静脉血栓住院患者81例,作为实验组;健康体检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1、3、5、7、14及20d空腹采集上述人群枸橼酸钠抗凝血1.8mL,运用法国MINI-VIDAS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以确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下肢深部静脉栓塞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判断效能。结果81例下肢深部静脉栓塞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均值为(1 450±136)μg/L,对照组D-二聚体含量均值为(168±10.4)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上升,峰值出现时间平均为3d;治疗7d后D-二聚体水平维持相对稳定的高水平,14d后降至溶栓前状态,20d后回归正常范围。结论 D-二聚体对下肢深部静脉血栓疾病有较高诊断效能,动态观测患者D-二聚体水平,可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诊断和治疗肺栓塞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2.13±1.75μg/ml vs 0.31±0.22μ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及其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患者中的变化。方法运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对发生食管静脉曲张(B组)和未发生食管静脉曲张(A组)的肝硬化患者,以及应用氩气刀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患者(C组)的血浆D-二聚体进行测定。结果 A、B、C3组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385±1.7)mg/L、(515±1.8)mg/L、(801±1.5)mg/L]较正常参考值均升高(P均<0.05),且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者(C组)高于有或无食管静脉曲张者(B、A组)(P均<0.05),有食管静脉曲张者高于无食管静脉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1209±1.2)mg/L〗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582±1.1)mg/L],接近未发生过上消化道出血的肝硬化2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一定意义,其水平的动态变化可用于氩气刀凝固术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实验程序以拓展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的检测范围。方法分别以未稀释样本及预稀释样本方式在CA 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建立两套程序。应用D-二聚体标准品分别建立两套程序相应的定量标准曲线,一条为未稀释标准曲线,另一为预稀释标准曲线。在两条标准曲线模式下,分别对D-二聚体高值质控血浆和临床收集的43例D-二聚体异常升高血浆样本进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未稀释标准曲线与预稀释标准曲线对应的D-二聚体检测线性范围分别是124~3 980μg/L和498~7 960μg/L。在未稀释标准曲线模式下,上述样本的D-二聚体均不能直接测出;而在预稀释标准曲线模式下,所有样本D-二聚体均可直接测出,其中D-二聚体高值质控血浆的D-二聚体测定结果为3 328±194μg/L,43例临床样本D-二聚体结果在1 386~6 185μg/L之间,平均为3 009±1 497μg/L。结论在应用免疫比浊法进行D-二聚体测定中,另外建立一套预稀释程序可以拓展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的检测范围,而且可以较好地解决D-二聚体异常升高样本不能直接测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D-二聚体在卵巢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卵巢癌早期(I~1I)期患者21例(卵巢癌早期组)、卵巢癌晚期(Ⅲ~Ⅳ期)患者18例(卵巢癌晚期组)和巧克力囊肿患者42例(巧克力囊肿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卵巢癌早期组外周血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54.87±49.68)μg/L和(641.42±176.38)μg/L,卵巢癌晚期组分别为(187.56±50.21)μg/L和(954.67±285.43)μg/L,巧克力囊肿组分别为(78.69±33.54)μg/L和(66.88±31.26)μg/L),卵巢癌早、晚期组高于巧克力囊肿组(P〈0.01),卵巢癌晚期组明显高于卵巢癌早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D-二聚体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早期检测对卵巢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血D-二聚体浓度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血D-二聚体浓度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37例经心脏超声、食道超声、CT、MRI或血管造影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期住院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当时抽血检测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Ⅰ水平.结果1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Stanford A型,20例B型.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0.3 μr/mL),均值2.0±1.9(0.4~8.4)μg/mL,敏感性100%.自症状发作到D-二聚体测定的时间为1.5 h~14d,D-二聚体升高的程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42,P=0.04).病变范围越大,D-二聚体水平越高,死亡组D-二聚体均高于5 μg/mL,提示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预后有指导价值.与主动脉夹层患者相比,仅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轻度升高(<0.7 μg/mL).结论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病变范围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不同。方法将85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20例;无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组:2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44例。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比较组间差异,检测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为(102.15±32.48)μg/L,无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组为(148.62±80.99)μg/L,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为(206.28±92.99)μg/L,无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浓度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组与合并高血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浓度在2型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中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有关,在2型糖尿病及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监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可能对于预防血栓性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霄  王克学 《临床医学》2011,31(8):91-93
目的探索血浆D-二聚体对发病24 h内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抽取发病24 h内的3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静脉血,用免疫过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 D-二聚体检测值范围0.40~15.90μg/ml,平均(4.76±4.05)μg/ml。采用0.5μg/ml作为判定标准,33例升高,有2例〈0.5μg/ml,均为B型主动脉夹层,增强CT表现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结论 D-二聚体阴性可以作为发病24 h内的主动脉夹层的排除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使用Innovance D-Dimer试剂盒检测的D-二聚体水平与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相关性,为临床排除、诊断和治疗提供辅助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E患者68例,其他肺部疾病(肺炎、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4例以及体检健康人60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与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结果 68例PTE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3 077±2 008)μg/L纤维蛋白原等量单位(FEU),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00.0%(68/68)。184例其他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655±564)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39.7%(73/184)。60例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90±130)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1.7%(1/60)。68例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788±543)μg/L,其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为52.9%(36/68),有效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对于临床肺血栓栓塞症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在得到有效的溶栓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伴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100例确诊的老年ACI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左右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根据结果分组为有CAS斑块组(n=60)和无CAS斑块组(n=40)。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免疫比浊法及Clauss法检测血浆Hcy、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并记录。将2组的血浆Hcy、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和意义。结果老年ACI患者有CAS斑块组血浆Hcy浓度[17.77(13.00~23.10)μmol/L]高于无CAS斑块组[12.64(9.88~15.85)μmol/L];D-二聚体浓度[237.68(157.00~354.25)μg/L]高于无CAS斑块组[169.48(115.25~250.00)μg/L];纤维蛋白原浓度[2.89(2.50~3.92)g/L]高于无CAS斑块组[2.58(2.23~3.4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与老年ACI患者的CAS斑块的形成关系密切,临床应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5-2013-08因急诊胸痛24h内入院患者共285例,所有患者入院即抽血行全血D-二聚体快速测试,比较不同病因组D-二聚体水平。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珚x±s及中位数(M)、四分位数间距(QR)进行描述,各组间D-二聚体中位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Nemenyi法进一步两两比较;绘制D-二聚体水平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鉴别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预测值和似然比(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组(AAD)和急性肺栓塞组(APE)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胸膜炎及其他病因不明的急性胸痛病例组;AMI组D-二聚体水平大于心绞痛组(P〈0.01);D-二聚体界值250μg/L鉴别诊断AAD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达到100%,随着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诊断AAD的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升高;低于500μg/L值能很好区分排除AAD,阴性预测值97.97%,对应阴性似然比0.02;在急性胸痛患者区分AAD诊断最佳临界点为982.5μg/L,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2±0.010(95%CI,0.953 0.991)。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胸痛患者中鉴别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方便指标。  相似文献   

15.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为诊断和治疗肺栓塞疾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肺栓塞病人和对照组病人在入院时血浆的D-二聚体含量。结果肺栓塞患者较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2.13±1.75μg/ml vs 0.31±0.22μg/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作为肺栓塞判定的有用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 根据哮喘急性发作的标准分为轻度发作组(A组)、中度发作组(B组)、重度及危重度组(C组),测定三组患者急性发作时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缓解期后第二天D-二聚体水平,及健康人群组(D组)的帆浆D-二聚体水平,并对所有四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A、B、C三组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水平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绢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与健康人群的D-二聚体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人群高,而缓解期时与健康人群组无统计学差异,而且急性发作时严重程度越高则D-二聚体水平也会有增高.故对支气管哮喘病人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5(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5,ADAM15)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表达水平与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1月期间入院的11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中高危组(n=62)、低危组(n=54),同期选取体检健康者64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ADAM15,MMP-2,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Pearson法分析ADAM15,MMP-2与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DAM15和MMP-2水平对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的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因素。结果 中高危组血清ADAM15(718.75±146.43 pg/ml),MMP-2(3.62±1.04μg/L),C反应蛋白(36.45±7.04mg/L)和D-二聚体(5.18±1.34 mg/L)高于低危组(543.72±1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诊断急、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测定法检测100例经连续彩色多普勒超声和B型超声诊断为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对照组100例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通畅,排除DVT)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DVT组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8±2.1)和(0.2±0.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VT组急性和慢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为(2.2±1.8)和(0.8±1.1)mg/L,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测定可用于DVT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和D-二聚体水平的改变与脑梗死发病及体积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梗死组)和8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HMGB1、D-二聚体含量,进一步将脑梗死组分为大梗死灶(>10 cm3)20例、中等梗死灶(5~10 cm3)40例、小梗死灶(<5 cm3)30例,分析不同脑梗死体积患者HMGB1、D-二聚体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MGB1和D-二聚体浓度分别为(5.67±1.17)μg/L、(1.60±0.59)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2±0.46)μg/L、(0.25±0.21)mg/L(P<0.01)。大梗死灶患者血清HMGB1、D-二聚体的含量显著高于中等梗死灶和小梗死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清HMGB1、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脑梗死和判断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D-二聚体阴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病例与D-二聚体升高者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42例PT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气分析、下肢静脉及心脏超声、D-二聚体值测定、发病至就诊时间等。结果 D-二聚体值:D-二聚体阴性组(313.91±132.96)ng/L,D-二聚体升高组为(1 711±2 182.76)ng/L。发病至就诊时间:D-二聚体阴性组(9.73±3.80)d,D-二聚体升高组(5.10±2.90)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各种表现对比两组无明显差异,均以呼吸困难为最常见表现,达80%以上。危险因素对比:D-二聚体阴性组高龄增多。辅助检查结果对比:D-二聚体阴性组超声心动图阳性发现率高。结论 D-二聚体测定应该与临床表现等相结合,如高度怀疑肺栓塞,特别是超声心动图发现基础病难以解释的右心负荷加重,则应进一步做CTPA等相关检查,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