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OH)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 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OH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事件组(52例)和无事件组(8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入选65岁及以上因高血压住院的老年患者224例,对其进行卧位和站立位0 min、1 min、2 min和3 min的血压测量。OH定义为直立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  相似文献   

3.
<正>体位性低血压(OH)危害不存在于血压的本身,而在于血压突然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伴随的并发症,如跌倒、晕厥等〔1〕。研究显示,5%~15%的跌倒会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挫伤、骨拆和关节脱位等伤害〔2〕。跌倒不但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理能力,加重患者的痛苦,延误治疗时间,也增加了家庭经济上的负担,而且成为护理安全纠纷的隐患〔3〕。本研究了解OH与跌倒的发生关系及护理对策。1资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以降低OH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新华医院老年医学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17例,OH组57例,非OH组(NOH组)160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基础疾病情况。危险因素的筛选采用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335,95%CI:1.125~1.584,P=0.002)、α受体阻断药(OR=1.582,95%CI:1.239~2.020,P=0.000)、降压药物≥3种(OR=1.452,95%CI:1.169~1.804,P=0.018)、心房颤动(OR=1.362,95%CI:1.206~1.538,P=0.008)和合并疾病≥2种(OR=1.485,95%CI:1.241~1.777,P=0.001)是O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OH的发生率与高龄、α受体阻断药、心房颤动、合并多种疾病以及联合应用≥3种降压药物有关,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有针对性的干预,以降低OH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体位性低血压(OH)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长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影响,并分析影响MACCE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HF患者.依据是否合并OH,选择100例合并OH的HF患者为OH组,并按照1∶2比例选择年龄和左室射血分数匹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并发不同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 将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的267名60岁以上老年人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OH组)和非体位性低血压组(非OH组),对两组患者HRV的时域和频域分别进行比较;同时,对这两组患者中并发不同的单一疾病患者的HRV指标分别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非OH组,从时域性指标来看,高血压病最高,冠心病次之,糖尿病最低;从频域性指标来看,高血压病最高,糖尿病次之,冠心病最低。在OH组,从时域性指标来看,也是高血压病最高,冠心病次之,糖尿病最低;从频域性指标高频(HF)来看,也是高血压病最高,糖尿病次之,冠心病最低,但从低频(LF)来看,高血压病最高,冠心病和糖尿病差异不显著。与非OH组同病名同指标比较,OH组并发糖尿病的患者,时域性指标下降最为显著;OH组3种常见慢性病的频域性指标下降均很显著(P<0.05,P<0.01)。结论 老年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中,并发糖尿病患者时域性指标下降显著,并发冠心病患者频域性指标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7.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多倾向于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学说。本文主要对其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对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价价值。方法对152例门诊老年人进行卧位及立位3min血压测量,根据血压变化将患者分为体位性低血压组及非体位性血压组。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并比较两组全天、白天以及夜间的平均血压、平均脉压、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以及24h血压昼夜节律。结果体位性低血压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负荷、夜间舒张压负荷、全天收缩压变异系数均高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血压昼夜节律以反杓型为主。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的用药指导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存在夜间高血压、卧位高血压、收缩压波动范围大、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特点,上述特征均可造成重要靶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正>体位性低血压(OH)是老年人常见问题之一,但起病隐匿,不被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肌梗死疾病的增多,老年人OH的发生呈增多趋势,且容易误诊、漏诊,若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患者将面临非必要的检验、检查,增加经济费用,影响生活质量。1 OH的发病机制当患者由卧位到立位时,机体的大部分血液积聚于内脏与下肢部位,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导致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降血压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6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4例,A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复方阿米洛利口服;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氯沙坦钾片口服。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监测24h动脉血压,分析两组血压变化及OH的发生情况。结果降压治疗后,两组24h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A组和B组降压后24h动态血压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SBP和DBP中,卧位与立位的变化值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24h内收缩压及舒张压OH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CCB+ARB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24hOH的发生率,是老年高血压较为理想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了解老年患者体位性低血压产生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临床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86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询问其基础疾病、服药情况等,并榆测立位、卧位血压变化.结果 经榆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患病率为22.1% (19/86) 其中长期服用降压扩血管药物占10.3% (9/86)、镇静安眠药占6.4% (5/86)、降糖药物占3.2%(3/86)、利尿剂占2.2% (2/86);另外老年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大血管壁硬化、弹性减弱、顺应性下降、心输出量减少等,也是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结论老年患者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护理的关键是了解其用药、病理生理等情况,注重立:卧位血压的检测,对高危患者及早采取干预措施,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减少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害,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体位性低血压(OH)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7—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卧位及站立位0、1、2和3 min的血压测量。比较OH组和非OH组患者基线资料、伴随疾病及治疗用药的差异,并分析OH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48例患者(24%)出现了OH,OH组患者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非OH组(P=0.001)。与非OH组相比,OH组患者伴发糖尿病(31.3%对10.5%,P=0.001)、脑卒中(27.1%对9.9%,P=0.003)的比例明显增高。OH组患者应用α受体阻滞剂(12.5%对2.6%,P=0.014)、精神类药物(16.7%对5.3%,P=0.011)、降糖药物(27.1%对10.5%,P=0.005)及抗血小板药物(68.8%对52.0%,P=0.041)的比例均高于非OH组。多因素分析后发现,OH的发生与糖尿病(OR=3.84,95%CI 1.63~9.043)、脑卒中(OR=3.469,95%CI 1.409~8.542)、α受体阻滞剂(OR=5.537,95%CI 1.354~22.643)、精神类药物(OR=3.292,95%CI 1.035~10.471)的应用相关。结论 OH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中较常见,伴发糖尿病、脑卒中,应用α受体阻滞剂和精神类药物均可增加发生OH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临床因素.方法 分析168例2型糖尿病患者静息状态下以及站立后1~10 min内的每分钟血压.结果 体位性低血压组与非体位性低血压组两组比较,前者年龄较大、卧位收缩压较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高、合并高血压的比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与年龄、卧位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合并高血压病独立正相关.结论 合并高血压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压、血糖的管理,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持续性心房颤动动及非心房颤动人群卧立位血压的测量,研究体位性低血压与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关系。方法:研究共入组患者366例,其中心房颤动患者入选我院诊断为"持续性心房颤动"为行射频消融术住院者共181例,非心房颤动患者入选于社区中医科门诊为中医保健就诊的患者共185例。使被测者安静状态下平卧位休息至少5min,使用欧姆龙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平卧位上臂血压及脉率,后使被测者主动转换为站立位,测量被测者直立后0.5、1、2、及3min的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从卧位转为立位3min内,出现收缩压下降≥20mm Hg(mm Hg=0.133Pka)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 Hg,对于伴有卧位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下降≥30mm Hg为诊断标准。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为21.6%,非心房颤动患者为13.0%,其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ogistic分析调整多个变量后发现,持续性心房颤动(OR=2.525,95%CI:1.256~5.076,P=0.009)、年龄60周岁(OR=2.125,95%CI:1.163~3.880,P=0.014)及高血压未控制(OR=2.416,95%CI:1.276~4.575,P=0.007)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4kg/m~2(OR=0.505,95%CI:0.273~0.932,P=0.029)与存在体位性低血压负相关。结论:持续性心房颤动是体位性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龄≥60周岁及高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伴有体位性低血压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中体位性低血压(OH)的发生率、不同类型OH的发生率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调查我院2010-08至2011-08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56例,并将患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非OH组,n=176),2型糖尿病合并OH组(OH组,n=80)。采用直立倾斜床测量立卧位血压、心率,并检测相关化验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结果: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OH的发生率为31.1%,OH伴收缩期血压下降(OH-S)、舒张期血压下降(OH-D)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的OH(OH-C)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1.2%、6.8%、13.1%,而持续性、短暂性和延迟性OH的所占比例分别为13.1%,11.8%,6.2%。OH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合并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卧位收缩压升高、坐位收缩压降低及室间隔厚度增加。结论:住院2型糖尿病人群合并OH发生率较高,并可表现为不同的类型;2型糖尿病合并OH主要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合并并发症情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76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分为对照组(单纯性高血压)38例、观察组(体位性低血压)38例。将两组的血压节律特点进行比对,根据血压节律特点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夜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全天和日间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性低血压节律评估可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方法的调整提供指导,预防或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糖尿病患者,血压不高,但患有体位性低血压已多年,我应该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19.
<正>体位性低血压(OH)是指患者直立位较平卧位时收缩压下降20 mm Hg或者舒张压下降10 mm Hg以上且立位时血压下降超2 min,同时伴有眩晕黑曚、眼花、心慌、面色苍白、脉速、晕倒、摔伤,晕厥或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缺血症状〔1〕。当老年人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各组织器官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如不及时处理常造成机体主要脏器缺血,诱发原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2〕。因此本文从OH  相似文献   

20.
有些人在站起来时或餐后会血压降低并导致头晕眼花甚至摔倒,本文将介绍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