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92例临床分析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外科林进汉,李仲荣,陈肖鸣[关键词]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B超,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病,国内外文献对B超诊断本病以及倒Y形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本病已有报道,但临床上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经验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13例,年龄10~110 d,平均37 d,体重2.4~6.8 kg,平均3.3 kg。结果:78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因为幽门黏膜损伤中转为开腹手术,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手术时间(15.21±0.56)min。所有患者均随防至2013年6月,无复发,无生长发育迟滞,无肠粘连、肠梗阻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脐部正中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诊断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采用经脐部正中切口行Fredet-Ramstedt幽门环肌切开术进行治疗。结果 23例患儿均获痊愈,无十二指肠黏膜破裂或梗阻解除不完全、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个月,效果较好且切口愈后更加美观。结论采用脐部正中切口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4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均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结果:42例患儿经幽门环状肌切开术后,均痊愈。结论:CHPS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X线和B超检查在确诊CHPS中具有重要地位并可进行互补,术中精细和熟练的操作可避免损伤十二指肠粘膜,术前纠正和术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初步经验。方法: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9例,平均年龄26天,体重3.2kg。取脐下及左右肋缘下三个小切口,建立气腹,应用腹腔镜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min,平均住院天数7天,无手术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美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和常规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优越性。方法 分别应用腹腔镜及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共61例,从手术原则、手术切口、损伤程度、瘢痕大小、术后并发症等各方面比较两种手术的优缺点。结果 两种手术方法均为作幽门环肌切开术,符合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治疗原则。但相比之下,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打击少,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结论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可靠的,是小儿腹部外科的一种先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以幽门环肌增生肥厚、胃输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2006年,本院应用腹壁牵引法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对1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进  相似文献   

8.
李俊  毋亚坤   《中国医学工程》2011,(7):33+36-33,36
目的探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3月-2010年11月共30例应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平均年龄43d,平均体重3.6kg。术前留置胃管,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取脐孔上缘弧形小切口,将Veress气腹针穿刺入腹,注入CO2气体,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8-10mmHg,于此切口置入5mmTrocar,进腹腔镜,在腹腔镜直视引导下,在上腹部左右侧分别置入3mmTrocar,放入器械,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 30例病例手术均成功,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30-50min,术后6h开始喂糖水,12h喂稀奶,术后3-4d出院。结论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瘢痕极小等优越性,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24例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腹腔镜组),34例行开放式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开放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恢复完全至喂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手术后恢复完全至喂养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7.96±25.11)min、(6.75±1.29)h及(6.88±1.75)d,开放组分别为(34.09±11.43)min、(9.35±2.28)h及(9.44±2.1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生低温1例,呕吐4例;开放组发生呕吐13例,切口裂开2例,切开不全1例。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Stenosis,CHPS)的技术要点和成功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笔者在非洲尼日尔津德尔国家医院采用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35例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15min,术后6h拔胃管,开始喂水、喂奶,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回访3个月以上,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结论:环脐皱褶小切口下行幽门环状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而且不需特殊器械,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在条件较差的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既往手术采用右上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横切口,创伤较大,手术疤痕明显。山东省聊城市中医院自2002年7月-2007年10月,共对2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采用环脐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CHPS 35例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35例均手术成功,随访18个月,无并发症,患儿发育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CHPS安全有效,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创伤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操作要点及经验。方法:对53例术前明确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患儿,经腹腔镜治疗。于脐环下缘置5 mm trocar,放入腹腔镜,于左右侧上腹部切开皮肤0.5 cm,分别置入trocar及操作钳,放入微型电钩及弯钳进行操作。结果:53例患儿均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21~75 min,平均32.5 min,术后4~7d出院,无并发症。52例随访2~7个月,平均3.2月,所有患儿均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叶桓  黄河  刘翔  赵萍  高威 《安徽医学》2009,30(9):1074-1075
目的 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的技术要点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以来应用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139例的病历资料.结果 139例手术都获得成功,无手术失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微创、美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伴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行幽门环肌切开术附47例总结临汾地区人民医院(041000)吴书平,颜荣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小儿外科中的一种常见病。手术治疗效果优良,但麻醉时婴幼儿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在1990年1月至1994年6月期间对47例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的婴...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外科疾病.刚出生时可无呕吐,几天后即出现,逐渐加重,影响生长发育,此病病理解剖特点为幽门环肌肥厚.环肌切开术治疗本病,使其死亡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寿铁军  李勇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51-252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体会。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期间我科应用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24例,术后对手术时间、术后喂养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均进行记录。结果腹腔镜下完成全部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7—125min,平均(47.96±25.11)min。术后约6h拔胃管,从喂糖水逐渐过度至喂奶。术后住院5~9d,平均(6.75±1.45)d出院。结论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切口愈合符合美观要求,值得开展。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地常见外科疾病,自从采用幽门环肌切开术以来,已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由于幽门括约肌除了肌肉肥厚,还有痉挛现象,放手术后不能早期正常哺乳,又因手术操作时易发生十二指肠穹窿粘膜破裂,故我院于1980年至1994年对54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病儿施幽门环肌切开术进行了改进。病儿在氛胺酮麻醉下,施右肋缘了腹直肌外侧横切口,依次切开进入腹腔,以手左食指伸入腹腔将幽门肿块挽出腹腔,以左手拇指食指固定肿块,在其前上侧血管减少的部位与幽门管纵轴平行做长约1-2厘米切口,切开浆膜及浅层肌纤维,用装…  相似文献   

19.
刘春义 《河北医学》2011,17(1):83-84
目的:探讨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临床特点.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自2003年至2009年收治的102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儿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儿经幽门环状肌切开术后治愈.结论: CHPS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精细和熟练的操作可避免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改善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pyloric stenosis,CHPS)为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是由于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机械性梗阻,一般采用传统的开腹幽门肌切开术治疗。但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手术也在新生儿外科领域逐渐得到推广。2000年8月-2006年10月,我院使用微型腹腔镜治疗CHPS患儿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