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哲  王全平 《医学争鸣》1996,17(3):220-221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病理观察王哲王全平吕荣呼义文(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西安710033)关键词黄韧带骨化病理改变中图号R686.5胸椎黄韧带骨化所引起的胸椎管狭窄,严重可致截瘫、病残,有关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较多[1,2],而针对其组织病理及...  相似文献   

2.
王哲  张俊华  王全平  吕荣 《医学争鸣》2002,23(2):177-179
目的 研究探讨黄韧带骨化的病因。方法 将手术切除的8例患的骨化黄韧带、4例正常黄韧带和6例退变黄韧带标本制备常规石蜡切片染色、光镜观察;同时制作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骨化为软骨内骨化过程,骨化黄韧带存在着由韧带组织至骨化组织的移行区,骨化前期黄韧带的组织病理与超微结构改变与退变黄韧带相似。结论 黄韧带骨化基于韧带组织的退变,而局部的反复损伤与修复是骨化的基本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黄韧带骨化好发于下胸椎,骨化的黄韧带压迫背髓和(或)神经根,引起典型的胸椎管狭窄.Okada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黄韧带的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但迄今为止,对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其它脊柱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腰椎黄韧带退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手术切除8例患者的骨化黄韧带和4例正常黄韧带及6例退变黄韧带组织进行了病理学对比研究。结果:骨化为软骨内骨化过程,骨化黄韧带存在着韧带组织至骨化组织的移行区,初期骨化韧带组织的病理改变与退变黄韧带相似。结论:骨化基于韧带组织的退变,而局部的反复损伤与修复是骨化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CT、MRI影像扫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黄韧带骨化症有所认识,但容易与腰椎管狭窄症相混淆,因此常被误诊。从1995年6月~1999年6月,我院共收治11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对黄韧带骨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的154例黄韧带骨化患者的MR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黄韧带骨化以下胸椎发生率最高,MR表现为短T2长T1信号。结论:MRI对诊断黄韧带骨化有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8例颈椎黄韧带骨化的成因及其诊断,根据其临床特点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加以分析.结果 8例患者随访2~36个月,平均20.6个月,其中6例手术,术后功能恢复率82.2%,优良率80.5%;保守治疗2例,功能恢复率76.0%,优良率73.8%.结论 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手段,静止型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轻微的采取保守治疗也可以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后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氟骨症引起的黄韧带骨化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评价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疗效。方法:收集2008-01~2009-12氟骨症黄韧带骨化(OLF)病例19例。病人OLF所累及脊柱水平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术。病人术前体检,行X线平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和尿氟测定。术后查体、复查MRI,观察病人临床恢复及椎管狭窄缓解状况。应用ASIA评估标准进行分级,手术前、后脊髓功能评分对比,评价脊髓损伤进行脊髓减压的治疗效果。术中切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制作切片观察。结果:术后除2例长期严重截瘫病人外,余17(89.5%)例病人症状均较术前有所改善,症状明显改善12例(63.2%)。复查MRI,显示OLF累及节段椎管狭窄均明显缓解。术后病理切片示骨质硬化和软骨内成骨。结论:氟中毒是高氟地区黄韧带骨化的重要病因,可累及全脊柱大量椎体节段。MRI可明确脊髓病变情况,并为OLF术前诊断、鉴别诊断,术后评估提供依据。氟中毒椎管狭窄需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经后路全椎板切除术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9.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改进手术方式及其疗效。结果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26例获得平均2年5个月的随访,达Ⅰ级完全恢复12例,Ⅱ级4例,Ⅲ级8例,2例无变化。结论 MRI与GT或延迟CTM检查相结合,是诊断本病的最佳选择手段。手术减压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从正常处减压,先轻后重,先易后难,“逐步孤立”,可避免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10.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诱发黄韧带骨化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实验性黄韧带骨化的病理演变特点。方法: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发的骨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动物黄韧带,采用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阿尔辛蓝(AB)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以S-100单抗和胶原Ⅱ单抗为第一抗体),然后光镜观察。结果:rhBMP-2植入后,成纤维细胞代谢活跃,出现软骨化生,并逐渐增生活跃,基质中Ⅱ型胶原纤维和硫酸软骨素增多,4周时达到高峰,此后,  相似文献   

11.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与相关元素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  高双斌 《医学争鸣》1997,18(6):547-550
目的:研究黄韧带骨化与相关元素代谢变化规律,探讨骨化病因。方法:分别采用原子吸收法、磷钼酸兰比色法、氟电极等方面测定患者血清及黄韧带标本中钙、磷、镁、锌、铜、锰、钼、氟8种元素的含量。结果:钙、磷、镁、锌、铜、锰、钼在腰椎管狭窄症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血清与黄韧带中均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而氟在骨化组血清与黄韧带中含量均显著高于退变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  相似文献   

12.
黄韧带是脊柱后部的重要连接结构,主要由弹力纤维、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基质4种成分构成,其中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分别占80%和20%。十几年来,由于对黄韧带形态学、生物力学及其组织化学的深入研究,对其病理状态及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有了较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黄韧带骨化是胸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其起病隐匿,出现症状时多造成脊髓严重压迫,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亟需研发针对黄韧带骨化早期诊治和预后监测的有效手段。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属于转录生长因子β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阶段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和软骨内成骨过程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黄韧带骨化,尤其是连续多水平的黄韧带骨化与BMP-2关系密切。本文对BMP-2在黄韧带骨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希望能为黄韧带骨化的早期诊治和预后监测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患者220例,其中有169例伴有黄韧带变性增厚。术中见椎板剖,侧隐窝顶部及关节突部黄地产合变性增厚。在侧隐窝顶部及关节突剖黄韧 性和肥大,更易造成奶管的狭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肠系膜异位骨化( HMO )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变,其中大部分发生于肠系膜,大网膜或腹部伤口。至今已报道的英文文献不足32例。包括我们报道的1例病人,同时发生肠系膜和腹壁切口骨化的仅2例。 方法 一名53韩国男性患者行急诊右半结肠切除后4个月,因当时手术发生吻合口瘘及弥漫性腹膜炎。在关闭瘘口时发现腹腔的肠系膜和切口多处扁平、不规则的异位骨组织。 结果 术后经病理显示了大量的骨样组织形成的纤维和脂肪组织中。同时影像学检查:最大强度投影(MIP)和三维(3D)的体绘制( VR )的MDCT图像描绘的异常外观剑突。 结论 肠系膜和腹壁切口异位骨化的原因仍然是不明确的,虽然同时观察到了患者的剑突异常,但没有直接的证据显示异位骨化和剑突损伤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韧带增生肥厚致腰椎管狭窄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渝新 《重庆医学》2007,36(12):1181-1182
目的 探讨黄韧带增生肥厚致腰椎管狭窄的MRI表现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证实及MRI检查确诊的黄韧带增生肥厚所致腰椎管狭窄的MRI资料.结果 黄韧带增强肥厚所致腰椎管狭窄在MRI表现为对称性狭窄、广泛多节段增生肥厚和局限性增生肥厚.结论 MRI检查腰椎管病变具有独特优势,它可基本代替常规的X线椎管碘剂造影,为临床诊治黄韧带增生肥厚所致的椎管狭窄以及椎管狭窄原因的鉴别诊断提供满意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江  肖海军 《医学综述》2012,(22):3808-3811
异位骨化是一种软组织内的病理性骨生成,可以导致受累关节功能丧失。异位骨化与许多因素有关,如创伤性脑损伤或脊髓损伤、烧伤、创伤、关节成形术及其他手术、细胞因子、遗传因素和围术期使用的药物等。但是,确切的机制仍未阐明。有假说认为,局部或全身因素失衡诱导的造骨原始细胞在HO的病理过程中起作用。常用的治疗异位骨化的方法有非甾体类药物、双磷酸盐、辐射治疗、手术切除等。  相似文献   

18.
胎儿的次级骨化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多数人体解剖学教科书或人体胚胎学专著,对胎儿次级骨化中心(secondaryossificationcenter,SOC)出现的时间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胎儿出生以后,或仅比较含糊地指出是在出生前后出现。作者对346例受精龄为12~38整周的正常妊娠中胎儿进行了超声检测,测量记录了多项生长值和SOC出现的情况,并配合了部份胎儿标本56例实地解剖观察。超声检测结果显示,自29周龄开始,股骨远端有SOC出现,此后SOC的百分率逐周递增,到34周出现率为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后异位骨化的临床特点、创伤机制和预防方法。方法:1990年-2006年手术治疗髋臼骨折83例(合并颅脑损伤或脊髓损伤者已被排除),23例发生异位骨化。异位骨化分级按Brooker标准评定。根据和可能发生异位骨化的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组,并加以分析。结果:23例异位骨化经过3个月-24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BrookerⅠ级15例,Ⅱ级8例。异位骨化在手术入路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744,P〈0.01)。在伤后手术时间〈3周和≥周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1.198,P〉0.05);在男性与妇女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003,P〉0.05)。结论:异位骨化与手术入路和骨折损伤类型之间密切相关。与伤后手术时间和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但仍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探讨。采用消炎痛治疗异位骨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放射法对异位骨化的治疗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1kg牛长骨中提取出部分纯化的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160mg.电泳显示其主要区带分子量在33.7~13.4ku(34.0~13.5kd)之间,包括bBMP的生物活性成份18.1ku(18.2kd)蛋白质。将bBMP植入NIH小鼠肌肉内,5天诱导出软骨细胞,10天形成骨组织,14天出现骨髓。软骨或骨的诱发率87.5%。作者观察到bBMP诱导成骨的方式是软骨内成骨,其过程可分为间质细胞增生期、软骨细胞演变期和骨形成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