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 m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同时红花黄色素注射液15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对照组36例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治疗前及治疗后7 d、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价;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 d、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75.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实验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6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氯化钠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行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梗塞治疗中,奥扎格雷钠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768-769
目的评价苏肽生(鼠神经生长因子30ug)联合红花黄色素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合并DPN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苏肽生和红花黄色素治疗。通过肌电图(EMG)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无论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还是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效果都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肽生联合红花黄色素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基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甲基泼尼龙治疗,观察组采用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基泼尼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相关指标、血清肺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第4、12周,观察组患者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啰音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p(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Ⅲ型胶原(ColⅢ)、尿素氮(BUN)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甲基泼尼龙能有效改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和肺纤维化程度,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431-3432
选择肾内科收治的90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降糖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UAER、hs-CRP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事件。经治疗后,两组UAER、hs-CRP均得到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UAER、hs-CRP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事件。缬沙坦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UAER、hs-CRP,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拜阿司匹林、他汀类、奥拉西坦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及丁苯酞软胶囊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剂与红花黄色素滴注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阳性对照药丹参注射液作非劣性分析。方法 选择每周心绞痛发作2次以上的Ⅰ、Ⅱ、Ⅲ级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者784例进行分层分段随机、盲法、同一阳性药对照、五组平行、多中心的非劣性临床试验,其中试验组1纳入224例,采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剂80mg+ 0 9%NS250ml静滴,每日1次;试验组2纳入112例,采用红花黄色素冻干粉针剂160mg+ 0 9% NS250ml静滴,每日1次;试验组3纳入112例,采用红花黄色素滴注液200ml(160mg)静滴,每日1次;试验组4纳入224例,采用红花黄色素滴注液100ml(80mg)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纳入112例,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 0 .9% NS250ml静滴,每日1次。治疗14天后,评价各试验组及其对照组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心绞痛疗效(PP数据):试验组1~4与对照组相比,其显效率为分别为53 .27%、69 .44%、70. 09%、55. 09%和26. 00%,总有效率分别为88 .79%、92 .59%、93. 46%、89 .81%和73. 00%。试验组1与试验组2比较、试验组3与试验组4比较、试验组1~4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 .05),试验组2的疗效优于试验组1,试验组3的疗效优于试验组4, 4个试验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非劣性检验合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ENTRAL(2012年第4期)、MEDLINE、EMbase、CNKI、VIP、WanFang Data和CBM等数据库,同时手检《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等相关杂志及重要会议论文集,检索时限从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个研究、共533例患者,但研究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显效:OR=2.34,95%CI(1.79,4.87);有效:OR=1.23,95%CI (0.86,1.76)]和ECG[显效:OR=1.85,95%CI(1.29,2.64);有效:OR=1.43,95%CI(1.00,2.05)].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血脂,减少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增加硝酸甘油减停量,且无肝肾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在西医常规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但受纳入文献质量及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实施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凯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凯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肾功能各项指标检查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凯时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恢复患者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分别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为慢性肾病并接受肾移植手术共63例患者为移植组,另外选择该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对移植组和对照组进行Hcy、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在肾移植前后的Hcy、Cr、BUN水平均升高,且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在肾移植后Hcy、Cr、BUN水平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移植组在术后第1、3、7、14天的Hcy、Cr、BUN水平逐渐降低,与术前相比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UN均与Hcy水平呈正相关(r=0.627,P0.05)。移植组在肾移植前后的TC、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的变化可以与Cr、BUN一同作为肾移植术后疗效监测指标,同时也可协同血脂水平观察患者术后高脂血症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肾脏动静脉通过时间在肝移植术前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检测肾脏动静脉通过时间(RAVIT)对肝移植患者术前肾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102例肝移植患者术前行肾脏超声造影检查,据临床症状分为肝硬化代偿期组、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和肝肾综合征组;选取健康人45例为对照组.造影后对肾门处肾动静脉主干内造影剂到达时间(AT)进行测定和差值分析.结果 肾动脉到达时间(BAAT)、肾静脉到达时间(RVAT)及RAVIT在肝硬化代偿期组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组RATT、RVIT及RAVTT较肝硬化失代偿期组和对照组延长(P<0.05);肝肾综合征组RATT、RVIT、RAVIT在4组中最长(P<0.05).结论 RATT、RVTT及RAVTT可作为评价肝移植患者术前肾功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后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集枸椽酸钠抗凝静脉血 ,以自身PPP调节零点 ,在PRP中分别加入ADP、AA、Col和Adr诱导剂在搅拌磁棒的搅拌下 ,以NJY - 2四通道血液聚仪测试 5 0名健康志愿者及 5 0名肾移植病人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全部试验于离体后 4小时内测试完毕。结果 由ADP(2 .0 μmol L)、AA(1.84mmol L)、COL(2 .0 μg ml)和Adr(0 .5 4μmol L)为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在肾移植术后病人组分别为5 9.5± 10 .2 %、82 .4± 12 .4%、73.4± 14.8%和 6 6 .9± 12 .1% ;其在正常对照组为 49.0± 13.4%、46 .9± 12 .7%、41.8±12 .8%和 5 1.4± 13.7%。肾移植术后病人由AA和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0 .0 1) ;由ADP和Adr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肾移植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导致血液循环及微循环障碍 ,增加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 ,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肾移植患者68例,患者术后第1天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将患者分为移植肾功能正常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移植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探讨其与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降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10年无锡市人民医院行肺移植手术90例,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资料完整者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超声心动图的变化。应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判断术后早期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变化与肺动脉收缩期压力下降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后肺动脉收缩期压力[(38.30±8.92)mmHg]较术前[(60.05±29.10)mm Hg]明显降低(t=3.120,P=0.006);术后右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t =36.000,P=0.008);三尖瓣及肺动脉瓣返流程度明显减轻(t=57.000、t=66.000,P均<0.05)。术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35.15±5.73) mm和(43.25±5.56)mm]均较术前[(32.40±7.29)mm和(40.15±6.20) mm]明显扩大(t=-2.384和t=-2.153,P均<0.05)。虽然术后每搏输出量[(59.54±14.97) ml)]较术前[(44.18±15.85) ml]明显增加(t=-3.918,P=0.004),但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63.10±8.48)%较术前(71.75±8.10)%明显下降(t =3.742,P=0.001)。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可见肺移植术后肺动脉收缩压降低程度越大,术后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加幅度及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幅度越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2、0.737、0.448,P均<0.05)。结论 肺移植术后早期右心结构正常化,右心功能改善,左心扩大,心搏出量增加,但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这些变化与肺动脉收缩期压力降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3个月内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106例,均在B超引导下行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观察移植肾病理改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移植肾C4d表达情况;确诊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后给予血浆置换和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1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4d均为阳性;2例超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15例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患者中13例治疗后移植肾功能恢复,2例移植肾功能未恢复,血肌酐稳定于较高水平.结论 移植肾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对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血浆置换及静脉注射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在肾功能不全移植肾术后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供肾移植以及患者术后肾功能和环孢素A(CsA)用量范围.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根据供肾的来源分为活体组以及尸体组,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术后肾脏功能以及CsA的血药浓度进行比较.结果 活体组患者的疗效、肾脏功能以及肾脏存活率均优于尸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体组患者CsA的利用率高于尸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体供肾有助于降低热缺血以及冷缺血时间,提高CsA的利用度以及患者肾脏5年生存率,降低患者急性排斥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背景:血管吻合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肾移植的成败。目的:提高肾移植变异血管吻合的技术方法。方法:1999年9月至201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共完成878例肾移植,对其中供。肾存在的动静脉血管变异进行修整、合并、延长等重建处理后进行移植,副肾动脉采用改良支架支撑法同腹壁下动脉吻合。结果与结论:878例肾移植中,55例供肾动脉变异,。肾静脉变异22例,经血管修整重建后均成功与受者髂内或髂外血管吻合。23例直径大于1mm副。肾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均取得成功。移植后彩超显示肾动静脉吻合口血流及副。肾动脉血流正常。提示移植。肾血管变异及副肾动脉只要正确处理,吻合得当,可以安全有效地移植给受者并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为4例肾移植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术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2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提高,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肠内合理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郝伟  姜雯  张凤芝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1188-1188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为4例肾移植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术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2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提高,肾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肾移植术后早期肠内合理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