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分析材料抗裂性能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设计方法,并进行了大量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高级公路路面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最后通过试验路研究表明,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沥青路面具有良好使用品质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2.
《门窗》2019,(16)
作为半刚性基层代表的大孔隙开级配骨架密实型水稳基层结构,其承载性能、荷载稳定性及抗温缩性均有明显优势,并已在公路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大孔隙开级配骨架密实型水稳基层结构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该结构的力学特性,并就骨架密实水稳基层的关键施工工艺进行了全面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该结构层的关键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建筑垃圾再生料在公路工程中的可靠性,结合骨架密实型结构级配设计原则,针对天然碎石及混凝土建筑垃圾再生混合料共设计了3种级配做了7 d无侧限抗压试验来分析其路用性能,为解决建筑垃圾提供一条可循之路。  相似文献   

4.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结构以其优越的路用性能在高速公路路面基层得到广泛应用,但因粗骨料离析,实际施工中易出现诸多质量问题,未能充分发挥骨架密实结构优越性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结合甘肃甜永高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经验,从原材料质量、级配选择、搅拌工艺、混合料运输、现场摊铺等环节,介绍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防离析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在某地区三级路改造二级路工程中铺筑了600m骨架空隙刚性基层薄沥青层路面结构,通车一年后路面状况良好,无明显车辙与裂缝,为了更合理的路面结构和施工技术,文中结合试验路,介绍集料及基层的配合比设计,为以后此类路面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DIP),对比了扫描横断面上具有1.0~2.5倍等效半径的骨架紧密影响域分布特征,提出了水泥稳定碎石(CCRM)扫描横纵断面骨架指标,并将不同室内成型方法、不同振动时间的水泥稳定碎石的最大干密度、强度和骨架指标与室外芯样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具有2.0倍等效半径的粗颗粒影响域为构建骨架密实指标的覆盖质心域;可用骨架密实系数C和骨架稳定系数θ表征水泥稳定碎石骨架的密实性和稳定性;最大干密度、7d抗压强度、骨架指标■和■均随振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静压成型方法不能与实际压实功相匹配,广东省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常见级配和水泥掺量下)常见的施工工艺压实的路面基层与室内试验90s振动成型方式成型试件具有良好的匹配性.骨架指标■和■与7d抗压强度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说明水泥稳定碎石的微观骨架结构特性对其宏观力学性能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进 《市政技术》2011,29(1):140-142
为了评价和比价不同结构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悬浮密实、骨架空隙、骨架密实型等3种结构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进行评价,建立了模糊评判数学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权重值;最后,应用模糊评判数学模型计算了3种类型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3种类型混合料路用性能的优劣次序为:骨架密实型、悬浮密实型和骨架空隙型。  相似文献   

8.
赵建新 《建筑知识》2013,(10):10-10,12
骨架密实性基层在S310线麦盖提至喀什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骨架密实型结构基层采用振动成型法配合比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井 《山西建筑》2011,37(24):137-139
通过从材料本身抗裂性能评价研究入手,阐述了骨架密实结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具体配合比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基础,提出工艺过程控制以减少裂缝的发生,以期促进骨架密实型水稳基层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南海岛礁实际建造工程中,上部吹填地基材料以大小砂砾共存、混杂无序的状态分布。地层中砂砾混合分布状态使地基在地震等动荷载下呈现出复杂的力学响应。通过开展一系列不同含砾量、密实度、围压和初始剪应力条件下的不排水循环三轴剪切试验,研究珊瑚砂砾混合料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松散还是密实状态,含有珊瑚砾的混合料试样在循环荷载下表现出更缓的轴向应变增长和孔隙水压上升的变化趋势。与单一珊瑚砂所构成的试样相比,珊瑚砂砾料试样具有更高的抗液化能力。珊瑚砂砾混合料抗液化强度随着含砾量、密实度和初始剪应力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密实珊瑚砂砾料的抗液化强度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而针对松散试样没有发现明显规律,这可能是围压和密实度耦合影响引起的。试验结果表明含砾量对试样抗液化强度的影响主要受混合料骨架结构所控制,混合料骨架大致可分为粗颗粒(珊瑚砾)和细颗粒(珊瑚砂)结构主导两种状态。二元介质属性是开展砂砾混合料力学特性研究所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蒙理明  张风 《建材世界》2021,42(2):97-101
用土骨架的新概念,对沿海软土及海洋土的结构进行分析。对应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给出了粉土、粉质黏土、淤泥质土、淤泥、粘土、砂土的土骨架结构形式。结构形式有:粘粒网兜群骨架、粒状联接结构、粒状链结结构、粒状细链结结构、絮状链接结构、开放式粘土基质结构、致密式粘土基质结构、粒状接触结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确定剪切刚度层模型恢复力特性骨架线的简化计算法。以北京国贸中心高层钢结构为例,用简化法和弹塑性荷载增量法计算了层恢复力特性骨架线,用这两种骨架线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分析,两者的结果比较接近。简化法确定的骨架线适用于高层建筑钢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安全验算。  相似文献   

13.
《Soils and Foundations》2021,61(5):1464-1474
The improvement of sand and clay using lime or cement to control solidification is common practice. Among the many constitutive models for solidification proposed for clay and sand, few can reproduce the combined behavior of cement-treated clay and cement-treated sand. Here, four typical 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cement-treated soil have been chosen from the literature to consider the shear and consolidation behavior for clay and sand, especially for a low cement mixing ratio. The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is behavior considering the soil skeleton structure.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using the model agre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 both for the cement-treated clay and the cement-treated sand. In the case of the clay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reproduceable using material constants for elasto-plastic and evolution parameters and only required changes in the initial state value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soil was treated or untreated. In the case of the sands, the structure decay index of the treated sand became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untreated sand. Moreover, the cement-treated loose sand did not exhibit softening behavior. This was attributed to the slow rate of decay of the highly structured cement-treated loose sand due to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cement. The degree of structure and the overconsolidation ratio both increased with higher amounts of admixed cement. Th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was capable of describ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oth cement-treated clay and cement-treated sand.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不同抗震等级钢筋混凝土(RC)柱拟静力试验研究,建议了RC柱四折线弯矩 转角(M-θ)骨架线。采用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RC柱的正截面承载力作为M-θ骨架线的峰值弯矩Mp,0.8Mp作为M-θ骨架线名义屈服点弯矩,下降至0.8Mp及0.75Mp(不考虑P-Δ效应)分别作为M-θ骨架线极限点的弯矩及失效点的弯矩,根据继续使用性能点IO及生命安全性能LS的转角表达式,分别确定其弯矩为0.9Mp及下降至0.925Mp。基于由OpenSEES数值计算得到的按规范最小配箍特征值配置箍筋的22根RC柱的水平荷载 位移(F-Δ)滞回曲线得到的M-θ骨架线,确定了RC柱四折线M-θ骨架线特征点及性能点的转角,确定的转角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对于生命安全性能点LS、避免倒塌性能点CP及失效点的转角,当轴压比为0.5时,其与美国标准的规定基本一致,当轴压比为0.9时,其大于美国标准的规定。提出了RC柱的损坏程度与其M-θ骨架线特征点及性能点转角的关系,可用于判别地震作用下RC框架柱的损坏程度以及是否达到其预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的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弦支骨架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弦支骨架结构,是由辐射状布置的骨架结构与一道或数道环向布置的弦支体系组成。利用弦支体系调整骨架部分的内力分布,大大降低主梁最大弯矩的峰值,减小主梁的挠度;同时,弦支体系部分对底环梁产生压力,与骨架部分对底环梁产生的拉力可以部分相抵消,大大降低了结构体系对下部结构的要求。采用参数分析法进行了应力优化。通过对弦支骨架结构的受力特性包括抗震特性及整体稳定性能的研究,验证了弦支骨架结构的可实现性。最后,提出了对弦支骨架结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蜂窝状钢骨混凝土L形柱正截面承载力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蜂窝状钢骨混凝土L形柱,是一种特别适于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新型异形柱。为了全面掌握该新型构件的受力、变形特性,论文利用ANSYS软件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钢骨腹板开洞率、配钢率、配筋率、加载角、偏心距、构件长细比、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钢材牌号等主要因素对该新型构件性能的影响及其规律,并提出设计建议。研究表明,该新型构件的钢骨腹板开洞能够增强混凝土与钢骨的协同工作能力;该新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随着配钢率、配筋率、混凝土强度、钢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随其长细比的增加而降低;加载角和偏心距的改变对蜂窝状钢骨混凝土L形柱的承载力影响非常敏感,设计时宜尽量避开最不利加载角对构件承载力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恢复力模型选择是结构抗震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将截面的内力与变形看作广义的应力与应变,运用塑性位势理论、流动法则、强化模型和混凝土屈服准则,从理论上推导出压弯构件力和变形之间的关系,即恢复力模型的骨架曲线。结合建筑规范得到方程需要的参数。经验证本文模型和试验能够较好地吻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大跨连续梁结构合龙段不同的劲性骨架结构形式进行分析,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分别计算和分析温度作用对内置不可拆卸式劲性骨架和外置可拆卸式劲性骨架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提出了在劲性骨架的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为同类桥梁劲性骨架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蜂窝状钢骨混凝土L形柱,是一种特别适用于钢结构住宅建筑的新型异形柱。为了考察该新型构件的正截面受力、变形特性,本文进行了两根等肢和不等肢L形柱的单调加载试验,研究了轴心和偏心压力作用下该新型构件的受力、变形性能与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蜂窝状钢骨能增强钢骨与混凝土间的黏结能力,提高其协同工作与整体受力性能;蜂窝状钢骨的存在,提高了该新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该新型构件的破坏模式与相应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的破坏模式相似;在荷载不超过极限荷载的80%之前,该新型构件的截面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