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芝麻油脂理化特性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测定了不同产地白芝麻压榨油脂的折光指数、皂化值及不皂化物含量等理化指标;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压榨白芝麻油中脂肪酸成分含量,其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占84%以上;并用胰脂酶选择性水解方法分析了压榨白芝麻油的甘三酯分子结构组成,发现其LOL相对含量最高(22.98% ~25.6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压榨芝麻油中维生素E含量为13.73 ~ 54.43 mg/(100 g),芝麻素含量为60.14 ~69.10 mg/(100 g);分析测定了不同产地芝麻制取的压榨白芝麻油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白芝麻油4号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蛋黄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蛋黄油甘油三酯脂肪酸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42.86%、亚油酸22.95%、棕榈酸19.91%、硬脂酸7.89%、棕榈油酸2.25%、亚麻酸0.94%,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69%。蛋黄油的功能成分表明,蛋黄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3.
通过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蛋黄油甘油三酯脂肪酸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其主要脂肪酸组成为:油酸42.86%、亚油酸22.95%、棕榈酸19.91%、硬脂酸7.89%、棕榈油酸2.25%、亚麻酸0.94%,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达到69%。蛋黄油的功能成分表明,蛋黄油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油脂。  相似文献   

4.
茶树菇油脂的提取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茶树菇中的油脂,并用正交试验优化确定油脂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将油脂水解后再进行甲酯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其中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茶树菇油中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8种,不饱和脂肪酸5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到总脂肪酸的43.70%,茶树菇油中脂肪酸主要是亚油酸(22.08%)、油酸(9.03%)、亚麻酸(7.22%)等,茶树菇油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产芝麻和进口芝麻及加工芝麻油品质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产芝麻样品和进口芝麻样品及其相应压榨芝麻油的组分和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口芝麻较国产芝麻的子粒稍大且略显饱满;国产芝麻和进口芝麻的粗脂肪含量略有差异,国产芝麻的粗蛋白含量高,草酸和灰分含量低;国产芝麻较进口芝麻压榨芝麻油的色泽无明显差别,但磷脂含量、酸价、皂化值、过氧化值较低;国产芝麻油的抗氧化成分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均好于进口芝麻油;国产芝麻油和进口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在芝麻油国标范围内;进口芝麻压榨芝麻油的香味稍逊色于国产芝麻油。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分别考察了超临界CO2萃取黑芝麻和脱皮白芝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CO2流量18L/h、原料粒径范围20~40目,超临界CO2萃取黑芝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和萃取时间240min;超临界CO2萃取脱皮白芝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5MPa、萃取温度53℃和萃取时间240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油脂萃取率分别为87.7%和95.3%,脱皮白芝麻油色泽Y12.1、R0.5,酸值<0.6(KOH)/(mg/g),过氧化值2.7mmol/kg均优于黑芝麻油。超临界CO2萃取的芝麻毛油品质明显优于压榨法和浸出法制取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印度Leh地区沙棘籽油中脂肪酸各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沙棘种子含油量为17.61%,籽油富含油酸(23.012%)和亚油酸(30.162%).  相似文献   

8.
黄冠华  陈峰 《农村能源》2009,27(3):65-69
通过调节小球藻异养培养的pH值、盐度等环境因子,可在保证小球藻生物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小球藻脂肪酸总产量。试验表明,低pH值环境比高pH值环境更有利于脂肪酸的合成。当pH值为5.0时,可得到最高脂肪酸总产量0.84g/l,比在最适生长条件下(pH=6.O)小球藻的脂肪酸总产量提高了0.28g/l。在浓度为0.1~0.4mol/l的NaCl培养基中,藻细胞的生物量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藻细胞的脂肪酸含量比培养基中未添加NaCl的藻细胞有了明显的提高,当NaCl浓度为0.3mo]/1时得到最高脂肪酸总产量1.04胡,比培养基中未添加NaCl提高了0.32g/l。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同方法提取落葵籽油并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旋转回流提取(ME)和超临界CO2萃取(SCE)的提取率分别为20.14%和20.93%,明显高于索氏法(SE)的提取率15.37%;GC-MS分离鉴定,三种方法提取的落葵籽油均检测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脂肪酸共有成分为13种,主要是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和硬脂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2.49%)明显高于SE法(24.73%)和ME(24.34%)法,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34.16%)却明显低于SE法(43.38%)和ME法(38.48%),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SCE法(29.67%)略高于SE法(27.62%)和ME法(26.92%)。  相似文献   

10.
芝麻油掺伪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分别建立芝麻油中掺入大豆油、玉米油和花生油的定量检测模型。实验配制不同比例的掺假芝麻油混合样品,采集样品在4 000~12 000 cm-1范围内的近红外透射光谱,把数据分为校正集与预测集。将4 420~12 000 cm-1波段的光谱进行各种预处理,最佳方法为平滑预处理,并利用间隔偏最小二乘波长筛选法(iPLS)选取光谱特征波段,最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掺假芝麻油的定标模型。结果显示:3种掺假芝麻油的PLS模型预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8、0.999、0.999,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4%、0.24%和0.19%,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实验证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芝麻油掺假的快速检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沙棘脂肪酸组成分对线粒体内膜蛋白辅酶活性与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推测其从线粒体能量代谢途径抗衰老的作用机制.采用方法,以沙棘脂肪酸配制成为能量调节剂,以线粒体为调控靶标,观察老年雌性大鼠线粒体内膜蛋白及辅酶成分,呼吸链功能、ATP生成等调节因素对衰老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沙棘脂肪酸组成分能显著提高复合酶Ⅰ、...  相似文献   

12.
几种沙棘果实与种子中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拉浩地区(半干旱地区)与斯皮特(干旱地区)的8年生沙棘种子与果肉粗提物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研究。所选的中亚沙棘产自拉浩与斯皮特,同时研究的还有来自拉浩地区的柳叶沙棘与HI-1型沙棘(外来品种),该外来品种种植在喜马偕尔邦农业大学高山农业研究与推广中心。该研究中心位于拉浩-斯皮特地区的拉浩谷地的库坎姆西瑞(海拔2730m),处于印度温和干燥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在所有种类的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例(52.8%~60.7%)高于饱和脂肪酸(10.6%~29.9%)。同样,除了柳叶沙棘以外,种子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51.7%~86.5%)要高于饱和脂肪酸含量(12.5%~27.2%)。在果肉油脂中,主要的饱和脂肪酸是棕榈油酸(37.1%~46.4%)、亚油酸(6.4%~15.0%)、油酸(4.0%~6.9%)和软脂酸(9.1%~28.1%)。柳叶沙棘果肉油脂中含有丰富的亚油酸(15.0%)和α-亚麻酸(1.3%)。棕榈油酸是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37.1%~46.4%),在拉浩种群中含量最高(46.4%)。软脂酸是主要的饱和脂肪酸,除了斯皮特种群(9.1%),其他类型中的含量基本相同(26.4%~28.1%)。在种子油脂中,斯皮特种群中含量最丰富的是亚油酸(39.8%)和α-亚麻酸(25.4%)。在柳叶沙棘种子中软脂酸是含量最高的脂肪酸(29.3%)。其他脂肪酸含量很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3.
花椒籽仁中脂肪酸及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辉 《农业机械》2011,(32):60-62
分别对提取的花椒籽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和仁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花椒籽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占80%以上,主要是常见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且亚油酸和亚麻油含量近60%;花椒籽仁中的挥发性成分有10种,其中亚乙基二磷酸四乙酯含量最高,达到74%,含量较多的有左旋香桧烯、4-甲基-1-环己烯、1,8-桉叶素及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大豆浓缩磷脂加工生产过程易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实践中的解决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曹维金  陈娜 《农业机械》2011,(17):48-51
用溶剂浸出法、索氏抽提法和氯仿-甲醇法提取分离对罗勒子油脂进行提取工艺研究,以出油率作为考察指标。结果表明:氯仿-甲醇提取法的油脂提取率在3种方法中最高为15.00%,并且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提取时间更短,效率更高。将罗勒子油经甲酯化处理,并用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分析其脂肪酸成分,鉴定出亚油酸、油酸、棕桐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17种化合物。归一化结果表明:其中主要存在着4种含量较高的脂肪酸,分别为亚麻酸(53.88%)、亚油酸(22.16%)、油酸(13.798%)、肉豆蔻酸(5.94%)。  相似文献   

16.
反式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反式脂肪酸的定义、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危害,介绍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甲酯化-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反式脂肪酸的检测方法,阐述了氢化技术、油脂脱臭技术和酶法酯交换过程中控制反式脂肪酸产生的措施,展望了开发氢化油脂替代物及基因改良技术等减少反式脂肪酸摄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柔性制造系统是由统一的信息控制系统、物料储运系统和一组数字控制加工设备组成,能适应加工对象变换的自动化机械制造系统.FMS的软硬件系统大多已比较成熟,今后的发展方向集中在:加快发展各种工艺内容的柔性制造单元和小型FMS;完善FMS的自动化功能;不断推出新型控制软件.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酸联合氧化的力能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平 《中国沼气》1996,14(4):3-7
脂肪酸是有机物厌氧消化的重要中间产物。但是,在标准状态下,长链脂肪酸转化为乙酸的反应是吸能反应。只有在氢浓度很低时,这些转化反应才能进行。在厌氧消化系统中,脂肪酸的降解是由脂肪酸降解菌和产甲烷菌协同完成的。脂肪酸降解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能量分配是以20kJ(1/3ATP)为单位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法同时测定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和细辛素3种芝麻木脂素化合物含量的方法。采用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和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双柱串联固相萃取技术提取净化样品。本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芝麻素(0.01mg/g)、芝麻林素(0.02mg/g)和细辛素(0.01mg/g)。标准曲线在1~6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芝麻素、芝麻林素和细辛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98.1%和98.9%,平均RSD分别为2.24%、2.30%和2.81%,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和重复性好的木脂素检测方法。检测市售30种压榨芝麻油和10种小磨芝麻油中木脂素的含量发现,压榨芝麻油含量高于小磨芝麻油,细辛素含量最低,与芝麻素成显著负相关(r=-0.391)。  相似文献   

20.
降雨过程中凝结和蒸发都会引起降水同位素组成变化,在介绍了开放水体凝结过程中的瑞利分馏模型的基础上,对云体作了一定简化和假设.基于瑞利分馏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分别推导了降雨过程中的稳定同位素组成随时间变化和质量变化的微分方程模型,并通过数学推理论证了上述各模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导出了降雨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组成与分馏系数、时间以及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降雨过程中的同位素比率变化,为数值模拟降雨过程的稳定同位素组成提供了确定性的数学基础,为降雨同位素的纬度效应、高度效应、降雨量效应以及大陆效应解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