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预防房颤发生/复发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1年1月-2011年4月)中比较ACEI或ARB类药与其它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入选与排除标准筛查文献,提取相关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4.2.9对所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研究,均为英文,研究病例数总计40217例,其中治疗组20260例,对照组19957例.Meta分析表明,ACEI或ARB与其它药相比可预防房颤发生,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9,95%CI(0.63~0.75),P<0.0001].对不同基础疾病的亚组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中服用ACEI/ARB较其他降压药在预防房颤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9,95%CI(0.61~0.78),P<0.0001];慢性心衰患者服用ACEI/ARB较其他常规治疗药可预防房颤发生[OR=0.61,95%CI(0.53~0.71),P<0.000 1];房颤患者中服用ACEI/ARB较其抗心律失常药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率[OR=0.82,95%CI(0.69~0.98),P=0.03].结论:在高血压、慢性心衰及房颤患者,服用ACEI/ARB类药可降低房颤发生/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背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目前临床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一线药物,但作用有限;炎性反应在DN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中药免疫抑制剂可能会成为DN的辅助治疗药物。目的 通过Meta分析方法全面评估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治疗早中期D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筛选关于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试验组)与ACEI/ARB(对照组)治疗早中期DN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05-05。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局指标包括治疗前后血肌酐下降水平、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治疗前后血白蛋白改善水平、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水平、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23篇,包含1 87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下降水平〔均数差(MD)=-6.06,95%CI(-10.89,-1.22)〕、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水平〔MD=-0.70,95%CI(-0.87,-0.53)〕、治疗前后血白蛋白改善水平〔MD=2.83,95%CI(1.66,4.01)〕、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水平〔MD=-0.42,95%CI(-0.76,-0.08)〕、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值比(OR)=1.87,95%CI(1.26,2.77)〕、总有效率〔OR=3.05,95%CI(1.87,4.97)〕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变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1,95%CI(-0.65,1.66),P=0.39〕。结论 中药免疫抑制剂联合ACEI/ARB可有效改善早中期DN患者肾功能及血白蛋白水平,提高总有效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白细胞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需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作用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CRCT)、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年1月。纳入采用ACEI或ARB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ACEI和ARB对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833篇,初筛后收集到符合标准的文献51篇,进一步筛选纳入6项RCT,共计23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ACEI在改善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AR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肱-踝脉搏波速度差(ΔbaPWV)=-113.53,95%CI(-152.21,-74.84)〕。但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差(ΔSBP)=2.09,95%CI(-2.50,6.67),P=0.37;舒张压差(ΔDBP)=1.75,95%CI(-1.55,5.04),P=0.30〕。结论 ACEI在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方面优于ARB。  相似文献   

4.
俞婷  刘娜娜  钟青  苏涛 《陕西医学杂志》2023,(10):1407-1410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比传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在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50例及ACEI/ARB组50例,治疗时间均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房颤复发率、左房内径、左房容积、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再住院率。结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立即做心电图或24 h动态心电图,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ACEI/ARB组房颤发生率分别为10%与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ACEI/ARB组比较,左房内径、左房容积、LVEDD降低,LVEF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NT-proBNP下降更明显;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再住院率低于ACEI/ARB组(10%与34%,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有7例出现血压偏低,药物减量后仍能坚持服药。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与传统ACEI/ARB比较可以降低房颤复发率,改善心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5.
李锦忠  谌宁  王丹  龚晓兵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9):3597-3603
背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在全球许多地区成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且部分患者会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但是,目前在临床或指南上无明确推荐的药物用于治疗NAFLD。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成为近期预防和治疗NAFLD的热点。目的 分析ACEI或ARB类药物治疗NAFLD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EMBase、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为1978—2017年,收集ACEI/ARB类药物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3版本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肝组织学、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6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肝脏组织学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5.52,95%CI(1.78,17.06),P=0.003〕;试验组ALT、AS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6.90,95%CI(-15.68,1.88),P=0.12;WMD=-3.96,95%CI(-8.64,0.72),P=0.10〕。两组TC、TG、LD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MD=-8.10,95%CI(-21.00,4.80),P=0.22;WMD=-15.36,95%CI(-46.38,15.66),P=0.33;WMD=-2.54,95%CI(-12.58,7.49),P=0.62〕。结论 ACEI/ARB类药物可改善NAFLD患者肝脏组织学和肝功能,临床疗效较为确切。但目前关于ACEI/ARB类药物治疗NAFLD的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较少,仍需更多高质量RCT进行补充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ARB)在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m,CAG)或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患者中对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影响。方法:在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知网、万方数据库中搜索从建库到2014年8月的与ACEI/ARB和对比剂肾病相关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数据Meta数据分析,采用Begg’s法和Egger’s法评估发表偏倚。结果:11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分析,在接受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术前使用ACEI/ARB不增加CIN的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78,95%CI=0.53~1.15,P=0.22)。亚组分析显示,治疗时间≥2周组(RR=0.78,95%CI=0.37~1.62,P=0.50)和<2周组(RR=0.79,95%CI=0.50~1.24,P=0.30)均不影响CIN的发生风险。但ACEI/ARB的使用明显降低术后72 h时CIN的发生风险(RR=0.44,95%CI=0.23~0.87,P=0.02);在平均造影剂用量≤150 ml组,CIN的风险也明显降低(RR=0.57,95%CI=0.33~0.99,P=0.046)。结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使用ACEI/ARB会增加术后CIN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血浆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方法105例CHF患者分为心衰对照组(n=47)和心衰试验组(n=58),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心衰对照组行标准抗心衰治疗(包括卡托普利、利尿剂、地高辛、心功能Ⅳ级患者加服螺内酯),心衰试验组在标准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AngⅡ、Al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LVEF按校正的Simpson法测定。结果(1)CHF患者AngⅡ、Ald血浆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LVEF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2)心衰对照组和心衰试验组治疗前后AngⅡ、Ald及LVEF均有显著变化(P<0.05)。(3)AngⅡ与Ald呈显著正相关(r=0.853、P=0.000),与LVEF呈负相关(R=-0.407、P=0.002)。结论CHF患者AngⅡ和Ald血浆水平升高,二者能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ACEI和ARB可以控制心衰症状,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联合虫草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on receptor blocker,ARB)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疗效。方法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2012年11月),纳入并Meta分析虫草制剂联合ARB治疗DN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结果共纳入39项研究2 653例患者。联合用药组可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P〈0.000 01;MD=-100.31(-122.14,-78.48)mg/24 h;15项研究1 752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P〈0.000 01;MD=-22.18(-26.90,-17.47μg/min);13项研究863例患者]和血肌酐[P〈0.000 1;MD=-10.46(-15.50,-5.43μmol/L);19项研究1 999例患者]。结论加用虫草制剂可进一步降低DN患者的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荆(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调脂治疗的基础上使用ACEI或ARB48例:B组只使用抗血小板、抗凝、扩血管、调脂治疗,未使用ACEI或ARB36例。结果:使用ACEI或ARB的患者发生心功能不全和心脏骤停者明显低于未使用者。结论:使用ACEI或ARB可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咳嗽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与咳嗽的关系。 方法 以单独和联合服用 ACEI(培哚普利或苯那普利 )降压治疗的 85 1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组 ;以 30 5例年龄、性别、病情相仿 ,服用长效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 (硝苯吡啶控释片或氨氯地平 )的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咳嗽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  ACEI组咳嗽发生率为 14 .8% (12 6 / 85 1) ,对照组为 0 .7% (2 / 30 5 ,P<0 .0 0 1)。经多因素 L 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影响咳嗽的主要因素是肾功能、ACEI和剂量 ,OR值分别为 3.5 8(OR95 % CI2 .34~ 5 .4 7,P<0 .0 0 1)、18.5 1(OR95 % CI4 .4 4~ 77.11,P<0 .0 0 1)和 1.5 2 (OR 95 % CI 1.12~ 2 .0 8,P<0 .0 1)。进一步分析发现 ,ACEI组肾功能正常和异常组咳嗽发生率分别为 11.3% (81/ 714 )和 32 .8% (45 / 137,P<0 .0 0 1)。 结论  ACEI所致的咳嗽副作用与剂量和肾功能有关 ,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5mg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用完全随机开放非均衡设计,将患者分为ACEI组99例,雷米普利开始剂量2.5mg/d,逐渐加至5mg/d;ARB组25例,用伊贝沙坦逐渐加量至150mg/d;对照组21例,不用以上药物。疗程3个月以上。血管B超检查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变化。随访3个月。结果与结论 ACEI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V)从(3.55±2.80)%提高至(5.62±4.18)%(P=0.001),肱动脉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GTN)从(12.62±7.48)%提高至(12.80±7.04)%(P=0.835);ARB组患者治疗后EDV从(4.42±2.95)%提高到(6.28±3.26)%(P=0.039),GTN从(10.69±5.85)μg/L下降到(9.54±4.78)%(P=0.229)。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EDV、GTN改变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后EDV、GTN变化值比较,ACEI组和AR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米普利5mg和伊贝沙坦150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3个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合血管紧张素受体Ⅱ拮抗剂(ARB)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CEI组、ARB组及联合治疗组,ACEI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治疗,ARB组患者给予氯沙坦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3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AER)、血K 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UAER、GFR和血K 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SBP、UAER与ACEI组、ARB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和ARB联合治疗可以双重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更强的降低UAER和收缩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心功能l~4级AF患者126例,采用干性免疫法测定患者AF发作时血浆BNP浓度,将患者分为使用ACEI/ARB组(62例)和未使用ACEI/ARB组(64例),比较分析两组血浆BNP浓度的差异。结果使用ACEI/ARB组患者AF发作时血浆BNP水平为(242.31±182.15)pg/ml,明显低于未使用ACEI/ARB组的(453.84±365.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ARB对AF患者血浆BNP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提示ACEI/ARB可能干扰临床医生根据BNP水平变化对AF、心衰等情况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抗高血压类药物治疗IgA肾病(IgA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BMdisc、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05-31,由3名系统评价员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同质资料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n=1 504).Meta 分析结果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安慰剂或无治疗比较,终末期肾病(ESRD)或肌酐倍增发生率[OR=0.20,95%CI(0.08,0.51)]及24 h尿蛋白定量[MD=-0.77,95%CI(-1.04,-0.49)]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I联合ARB与单药比较,联合用药组24 h尿蛋白定量[MD=-0.50,95%CI(-0.70,-0.3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B与ACEI相比,ESRD发生率[OR=2.01,95%CI(1.02,3.9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B或ACEI或联合用药与对症治疗相比,血清肌酐水平[MD=-39.37,95%CI(-71.95,-6.80)]、24 h尿蛋白定量[MD=-1.16,95%CI(-1.52,-0.81)]及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MD=19.10,95%CI(10.44,27.7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B联合糖皮质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MD=-0.20,95%CI(-0.26,-0.14)]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I联合β-受体阻滞剂与钙离子拮抗剂联合β-受体阻滞剂对比,24 h尿蛋白定量[MD=-0.54,95%CI(-0.83,-0.2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现有的证据显示:ACEI和 ARB 均能降低IgAN患者的尿蛋白,但联合用药效果更佳,ARB的治疗效果至少不差于ACEI;抗高血压类药物能否改善IgAN患者的肾功能及预后尚不能得出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惠州市某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查2020年1—12月惠州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500份冠心病出院病历,分析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及其用药合理性。结果:500份病历中,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不足的共194例(38.8%),其中使用率最低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ARB)(7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3,95%CI:1.004~1.041)、是否合并高血压(OR=0.523,95%CI:0.356~0.769)等因素与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不足相关,年龄较大、无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明显存在二级预防用药不足现象。体重指数(OR=1.073,95%CI:1.010~1.139)、是否合并高血压(OR=1.867,95%CI:1.256~2.776)与冠心病患者ACEI/ARB的使用率相关,体重指数低、无合并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阵发性房颤成功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50例阵发房颤病人,行左房基质改良术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ARB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左房大小、心功能及有无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等均相近,对照组术后无干预,ARB组服用科素亚50mg,每天1次,随访(12±6)个月,观察心律情况,作统计分析检验。结果ARB组房颤复发率16%,对照组2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据有无高血压病分层后,ARB组复发率9.1%,对照组33.3%,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对阵发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ARB期望降低房颤成功消融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AF)发病机制复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通过神经-体液、离子通道、信号转导等途径改善心房的结构重构和电重构,从而发挥抗AF作用。大量研究表明,ACEI和ARB在心脏结构异常的AF患者中有抗AF作用,且作用大小与剂量相关,联合其他抗AF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然而,在心脏结构正常的AF患者中抗AF作用尚存争议。ACEI和ARB通过神经-体液、离子通道等途径抗室性心律失常,但其能否降低病死率以及疗效是否与剂量有关尚存争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高血压病及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了解其与高血压病分级及冠状动脉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纳入108例患者,其中单纯高血压病组81例,分为高血压病2级亚组(n=28)及高血压病3级亚组(n=53);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27例,分为1支病变亚组(n=9)、2支病变亚组(n=10)及3支病变亚组(n=8),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ALD、AngⅠ及AngⅡ含量。结果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ALD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Ⅰ及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高血压病组中,高血压病3级亚组血清ALD、AngⅠ及An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高血压病2级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组中,3支病变亚组血清ALD、AngⅡ水平明显高于1支病变亚组及2支病变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应用ACEI/ARB与未应用ACEI/ARB患者比较,上述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测量ALD、AngⅠ及AngⅡ水平有助于评估高血压病的分级及冠状动脉受累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用于门静脉高压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系统评价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BSCO、Springer、Ovid、外文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和CBMdisc、CNKI,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0年7月,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于门静脉高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检出34篇文献,最终纳入6篇,涉及RCT 6项,纳入患者246例。Meta分析提示:在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HVPG值方面,ARB类药物较对照组稍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62,95%CI(-5.26,2.01),P=0.38]。且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空白对照或普萘洛尔[RR=3.78,95%CI(1.31,10.96),P=0.01]。结论 ARB类药物用于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有限,且不良反应明显升高;但本研究纳入的文献较少,有待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结论。  相似文献   

2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当前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衰的首选药物,它不仅能改善心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抑制神经内分泌活性,而且能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和促进血浆纤溶活性.一些大规模的临床随机试验都证实了ACEI可预防和延缓心衰的发生,明显降低无症状的收缩功能不全患者心衰发生率;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运动耐量,使心功能升级,减少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心衰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