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后脑功能区的激活特点.方法 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假针刺组,分别施以不针刺、外关穴针刺组、外关穴假针刺组,以18F-FDG为显影剂,运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进行脑功能成像扫描,获得可视性脑功能变化图.结果 外关穴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部BA7、13、18、19、21、22、27、38、40、42、45区显著激活;外关穴假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部BA4、6、7、19、22、41区显著激活;外关穴针刺组与假针刺组比较,BA13、42区和小脑显著激活.结论 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后激活的脑区显著不同,针刺激活的脑功能区所调控的功能与外关穴的主治功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下针刺神门穴和大陵穴激活不同脑功能区的观察,探讨两穴效应的相对特异性。方法:纳入右利手健康志愿者10例,分别针刺受试者的右侧神门和大陵穴,在fMRI下采用组块刺激模式进行扫描,所获得数据通过Matlab软件SPM5模块分析,观察两穴的脑激活区。结果:针刺神门穴主要激活的brodmann分区为:左侧BA10、BA13、BA47、BA22;右侧BA40、BA44。针刺大陵穴主要激活的brodmann分区为:左侧BA46、BA47、BA22、BA10、BA45;右侧BA44、BA9、BA6、BA40。结论:针刺神门穴与大陵穴激活的脑功能区不完全相同,两穴共同激活区为语言、认知功能等相关区域;神门穴特异激活情绪控制等区域,大陵穴特异激活自主神经功能支配等区域,两穴针刺效应各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课题运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外关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以初步探讨外关穴特异性的中枢机制。方法:将12位健康志愿者随机均分为两组,针刺组针刺右侧外关穴,对照组不接受针刺刺激,所有志愿者均接受PET脑功能成像检查,用SPM2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针刺右侧外关穴激活的脑区主要包括Brodmann area(BA),7、13、18、19、21、22、27、38、40、42、45区。结论:外关穴的针刺效应可能与其对相关脑功能区的激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针刺过程中心理安慰与针刺疗效的关系,探索心理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招募48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12例,分别施以外关穴针刺、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非穴针刺和空白对照处理,运用PET-CT收集脑中枢激活信号,所得图像数据采用SP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P0.001,uncorrected,K10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与空白对照比较,外关穴针刺激活左侧颞中回(BA22)、颞叶Sub-Gyral(BA21)、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楔前叶(BA7),外关穴不透皮假针刺激活左侧颞上回(BA22)和右侧颞下回(BA20)、角回(BA39),非穴针刺激活左侧枕叶舌回(BA18)、小脑和右侧颞上回(BA22)、枕叶梭状回(BA18);外关穴针刺与不透皮假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颞上回(BA42)、小脑前页和右侧楔前叶(BA19),外关穴针刺与非穴针刺比较激活左侧额下回(BA45)、颞上回(BA22)、顶上小叶(BA7)、楔前叶(BA7)、中央后回(BA40)、顶下小叶(BA40)和右侧额下回(BA47)、楔前叶(BA7、19)、楔叶(BA18)、中脑。结论:心理安慰因素在针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是针刺效应的非特异性效应部分,不同的心理安慰因素对针刺效应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不同,但都不是针刺效应的全部,针刺穴位特异性的激活与穴位主治作用密切相关的脑功能区。  相似文献   

5.
孙曌  赖新生  沈巍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3145-3147
目的运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以不同脑区的血流、代谢、功能活动为指标,研究中风病人经穴和非穴的脑功能成像特点。方法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1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针刺外关组5例,针刺非穴组5例),手法针刺24min后,开始PET扫描观察不同处理状态下的PET脑功能成像特点。结果针刺引起多个脑区的葡萄糖代谢增高,大脑、小脑、丘脑均有激活,左侧激活区有BA6、BA13,BA18,BA19,BA24,BA32;右侧激活区有BA2、BA4、BA9、BA13、BA22、BA38、BA40,增强区域大多与躯体运动、感觉,语言,情志有关。结论针刺外关穴与针刺非穴点比较,外关穴其激活脑区与脑梗塞后损伤区域有特异性联系,能调节中风后运动、感觉障碍、失语、情志障碍有关的脑区的脑功能活动,并且与非穴在治疗效应上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技术,以99mTc-ECD为显影剂,观察针刺外关穴对脑功能区的激活效应。方法:将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不接受针刺刺激,针刺组针刺右侧外关穴。所有健康志愿者均行SPECT脑功能成像,利用SPM2软件对比分析针刺外关穴时不同脑功能区的激活。结果:针刺外关穴组的Brodmann area3、2、20、46区、左侧壳核、尾核、小脑以及右侧岛叶等区域有激活点,激活区域相对集中在左侧。结论:针刺外关穴引起脑功能区相对特异激活,可能是临床外关穴治疗疾病的中枢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针刺外关穴得气对脑中枢的激活与负激活,探索针刺得气的物质基础和疗效作用机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5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成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分别以外关穴针刺与假针刺作为刺激因素。采用Block方法设计刺激程序,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收集脑中枢刺激信号。扫描完毕随即使用针刺感觉量表评价受试对象的感觉,依据感觉量化结果将图像数据分为针刺得气组与无感觉对照组,再在Matlab平台上采用SPM2.0软件包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1)针刺效应:针刺组有20例以酸麻胀重等得气指征为主,VAS评分4.85±2.47;对照组有15例无感觉,6例轻微刺痛感。(2)脑功能成像结果:以P≤0.01,K>30为统计检验显著性标准,以对照无感觉为基线,针刺外关穴得气同时激活、负激活双侧BA3、左侧BA40;激活双侧BA6、20、40、47、小脑后叶和半月小叶,右侧8、24、37、39、Sub-lobar、尾状核,左侧10、13、21、22、边缘叶、海马、海马旁回、丘脑、中脑红核、脑干、小脑扁桃体;负激活右侧BA4、9、18,左侧BA5、6、7、10、24、小脑前叶和蚓部山顶。结论:针刺外关穴得气激活与负激活的脑区不同,激活脑区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负激活脑区大部分为非任务依赖性,其余负激活脑区亦与外关穴主治作用相关,针刺的治疗效应与脑中枢的激活及负激活均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并比较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对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方法: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外关穴组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组(每组8例),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针刺同时进行fMRI扫描,所有数据采用SAS9.13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外关穴组和外关配伍内关穴组在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ROIs)的激活点数、激活几率、激活强度,并对所激活的相同脑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OIs激活几率统计比较表明,与外关穴配伍内关穴比较,针刺外关穴右侧小脑激活几率较高(P<0.05);ROIs激活点数统计比较表明,针刺外关穴能相对特异地激活右侧小脑(P<0.05),而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则能相对特异地激活左侧顶叶(P<0.05);ROIs激活强度统计比较表明,针刺外关穴与针刺外关穴配伍内关穴,对各脑区的激活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针刺外关穴能够在维持躯体平衡、改善肌张力障碍及调节随意运动方面发挥较为突出的作用。外关穴配伍内关穴这种表里经配穴能够加强对偏身感觉及运动障碍的治疗作用,这为外关穴特异性及表里经配穴规律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剌外关穴与外关配伍非穴的fMRI脑功能成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时不同脑区的激活.[方法] 16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外关穴组和外关穴配伍非穴组,分别针刺右侧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同时,运用GE 1.5T超导核磁共振系统完成脑部fMRI扫描,所得数据采用感兴趣区(ROI)法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和外关穴配伍非穴,对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海马、扣带回、基底节、桥脑、小脑等脑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都没有显著差异,但针刺外关穴对右侧小脑的激活几率高于针刺外关穴配伍非穴(P<0.05),并有趋势表明,针刺外关穴还能较为集中地激活左侧顶叶、右侧额叶、颞叶.[结论]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外关穴与非穴的配伍关系,不是简单的1+0=1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针刺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采用PE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小脑皮质葡萄糖代谢变化,研究针刺外关穴对小脑皮质的影响,探讨针刺穴位小脑的响应机制。方法将18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右侧外关穴针刺组、右侧外关穴假针刺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例,全部受试者接受PET脑功能成像检查,所得图像采用SPM8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以空白对照组作为对照,右侧外关穴假针刺组小脑未见激活区域,而右侧外关穴针刺组激活的小脑脑区为左侧小脑扁桃体、左侧小脑后叶、左侧小脑前叶及右侧小脑后叶山坡。以右侧外关穴假针刺组作为对照,右侧外关穴针刺组激活的小脑脑区为左侧小脑前叶山顶及右侧小脑后叶下半月小叶。结论针刺外关穴激活了左侧小脑前叶及双侧小脑后叶,为解释针刺穴位产生治疗作用的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