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EC 61850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IEC 61850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配置问题,分析了配电自动化与变电站自动化对配置的不同要求,提出面向馈线的配置粒度,包含拓扑信息的配置内容和分区分次的集成方式。结合分布式控制应用的需求,提出邻域拓扑信息的配置内容。在不更改系统配置描述语言(SCL)模板的前提下,重新组织配置文件的结构和内容,定义了适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馈线配置、邻域配置、馈线配置信息交换和终端配置等SCL文件。针对一组智能电子设备(IED)的典型配置场景,提出首次配置和配置更新维护的流程及参考模型,归纳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和即插即用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IEC61850的配电线路保护IED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DAS)中的信息共享和智能电子设备(IED)之间的互操作性能,在IEC61850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嵌入式技术,设计了新型的馈线自动化终端设备模型,并对其在DAS的应用做了一定的探讨。在对该设备各主要模块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功能分解为多个逻辑节点的组合,实现系统的功能建模和系统建模,搭建了IED的"ARM DSP"双CPU结构硬件平台;在对IEC61850标准的信息分层、面向对象的数据对象统一建模、数据自描述和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及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等概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以太网并符合IEC61850标准的IED通信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IEC61850的配网成套开关状态监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配网自动化资产管理水平,针对配网成套开关,研制出一种基于IEC 61850的状态监测系统。系统由就地传感器网络、状态监测IED(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以下简称IED)、状态监测诊断系统组成,对配电成套开关设备的机械特性、热特性、绝缘特性进行监测、分析和诊断。状态监测系统遵循IEC 61850第二版状态监测逻辑节点建模,对内、对外通信采用IEC 61850标准通信服务,做到与配网自动化系统无缝结合,可与配电自动化终端(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DTU)、配网自动化信息互动。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表明,监测系统是有效和实用的,可对配网设备提出维护建议,极大减轻维护人员的负担,为配网馈线自动化、自愈功能提供一次设备状态信息,从而加快智能配电网建设。  相似文献   

4.
基于IEC 61850的配网成套开关状态监测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配网自动化资产管理水平,针对配网成套开关,研制出一种基于IEC 61850的状态监测系统。系统由就地传感器网络、状态监测IED(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以下简称IED)、状态监测诊断系统组成,对配电成套开关设备的机械特性、热特性、绝缘特性进行监测、分析和诊断。状态监测系统遵循IEC 61850第二版状态监测逻辑节点建模,对内、对外通信采用IEC 61850标准通信服务,做到与配网自动化系统无缝结合,可与配电自动化终端(Distribution Terminal Unit,DTU)、配网自动化信息互动。实际工程应用效果表明,监测系统是有效和实用的,可对配网设备提出维护建议,极大减轻维护人员的负担,为配网馈线自动化、自愈功能提供一次设备状态信息,从而加快智能配电网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配电自动化产品在用户验收阶段的产品质量,需要进行出厂试验(FAT)与现场试验(SAT),其中,馈线自动化测试是配电自动化系统试验的关键。针对FAT和SAT的要求,分析了馈线自动化系统试验的测试方法与测试环境,并以上海市配电网的实例具体探讨了馈线自动化FAT和SAT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可用性试验等。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配电线路的馈线自动化(FA)功能,将IEC61850建模思想引入馈线自动化系统中,建立关于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的终端设备信息模型;然后构建了基于GOOSE通信的信息交换模型,提出了将信息交换限制在相邻终端之间的两两通信方式;最后分析了电缆型配电线路实现馈线自动化的保护逻辑和信息模型的数据流。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快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馈线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复杂配电自动化生产过程操作实验成本较高,影响供电可靠性以及危险性较大等问题,给出了一种馈线自动化仿真培训平台构建方法。利用该方法,对配电主站、配电一次系统、EPON通信系统组成的馈线自动化系统进行仿真,实现了配电系统、EPON系统故障模拟,并对常见EPON系统故障进行了实测分析。理论分析与仿真案例表明,基于EPON通信的馈线自动化仿真系统建模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该模型能反映馈线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运行特性,从而提高仿真模型的精确性和仿真功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配电自动化数据传输有误对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自动化系统可视为一类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其信息环节(包括主站、通信网络以及配电终端单元)是物理配电系统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保证。考虑信息环节数据传输有误影响,旨在提出一种评估配电自动化数据传输有误对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影响的分析方法。首先,以馈线分段联络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供电可靠性指标以及包含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故障处理恢复环节细分的馈线故障模式后果分析解析模型;随后,引入信息环节数据传输有误影响,提出相应的可靠性指标修正模型,以系统停电时间和系统缺供电量为指标,评估配电自动化传输信息有误对配电系统可靠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对馈线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探讨,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提出的馈线自动化各部分功能的设计思想,为配电自动化在我国的实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馈线自动化的最优控制模式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总结了当前配电自动化中馈线自动化的控制模式,在比较调度自动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柔性控制特征的分层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控制模式。该方案将配电自动化的紧急控制功能相对独立,并尽可能下放到馈线层的配电终端中实现,以一条馈线为对象实现馈线的故障识别、故障隔离及负荷转移,同时保留配电子站、配电主站层的馈线紧急控制功能,并作为远后备。这种控制模式可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当配电主站、配电子站或主站到子站的通信系统失去功能时仍可实现馈线的故障处理,从而使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