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法,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效益4个方面,对我国土地利用效益评价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评价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选取。指出国内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雨晴 《吉林农业》2015,(7):123-124
随着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及城镇化问题的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已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和综合分析法,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内涵、评价尺度、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耦合协调关系等方面对我国土地利用效益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对比分析,探讨未来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赋权的方法测算各指标权重、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间的耦合与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新型城镇化水平略滞后于土地集约利用,仅哈尔滨、大庆、七台河的新型城镇化超前于土地集约利用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格局类似,高值区分布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哈大齐工业走廊沿线,低值区集中在以七台河、鹤岗、双鸭山、鸡西等为核心的东部煤电化基地;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尚处于中高等级拮抗耦合与中度失调,部分城市出现"虚假"高等级拮抗耦合,所有城市均为失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度空间格局同时受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双重影响,呈现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沿线区域向伊春-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沿线逐渐递减的阶梯状空间格局,西部、南部腹地的协调发展度高于东部、北部腹地。  相似文献   

4.
土地具有多种利用功能,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提升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分异性与集聚性特征显著:生态高值区分布在冀西北间山盆地、坝上高原和辽宁山地丘陵地区;经济社会高值区以沿海地区和内陆平原为主。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区的划分,加强区域管理与规划,在统筹协调土地利用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庆阳市西峰区土地利用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庆阳市西峰区土地利用现状,遵循一定的科学原则和相关理论,建立了以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为总目标,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子目标,包括24个评价指标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庆阳市西峰区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以及西峰区统计年鉴的各项数据为基础,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1996~2008年庆阳市西峰区的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峰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呈逐年上升趋势,生态效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入手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选取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间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辽宁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高,其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间耦合与协调度也最高,吉林省次之,黑龙江省最低,不同效益间耦合与协调格局差异显著,整体呈现由辽宁省向吉林省、继而向黑龙江省逐渐递减的空间格局;除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盘锦市外,其余地级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均超前于社会、经济效益发展;沈阳市与大连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好,黑河市与绥化市为脆弱区;城市耦合度整体相对较高,多为高强度与中高强度耦合,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耦合度强于生态与社会效益,经济与生态效益较高;经济与生态效益协调中濒临与轻度失调城市居多,经济与社会效益协调中中度失调城市居多,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中濒临失调城市居多,生态与社会效益协调度强于经济与生态效益,经济与社会效益较低。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借助于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起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耦合模型,用耦合度来表达这两种效益之间的协调关系与程度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一椭圆轨迹,系统演化经历低级共生、协调发展、极限发展、再生发展4个阶段以广州市为例,对沿海地区土地利用效益之间的耦合规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0-2005年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而生态环境效益波动较大,最近几年处于上升状态在此期间,广州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表现为一条抛物线,总体处于协调发展阶段1994年以前,耦合度处于下降状态,1994年以后,耦舍度处于上升状态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土地利用效益处于最佳耦合状态,最近几年耦合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从威海市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确定权重,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威海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2—2016年威海市土地利用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协调度和协调发展水平也处于不断上升趋势,协调等级从轻度失调土地利用滞后型上升至初级协调土地利用滞后型,但距离高度协调还有不少上升空间。在未来发展中不仅要注重社会经济增长,也要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才能实现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2014年宜宾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两者协调发展的状况,结果表明,2014年宜宾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但存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滞后的问题。该研究为宜宾市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分析2001-2010年成都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程度,以期为成都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提供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处理好保护土地与发展城市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城市化进程顺利进行,又要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特别是城市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阿克苏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分11个指标对新疆阿克苏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进行效益评价.结果表明,3种规划方案中以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相结合的规划方案综合效益值最高,并且大于规划基期年,是最优的规划方案.该方案可使阿克苏市的土地利用效益达到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2.
库尔勒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库尔勒市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关系,为库尔勒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库尔勒市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库尔勒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在不断提高,具体分为3个阶段:(1)2000-2002年社会经济效益极度滞后,耦合协调度在0.5以下波动;(2)社会经济效益增长非常快,生态环境效益总体上升,但是波动很大;(3)2008-2009年,生态环境效益比较滞后,二者达到优质耦合协调,但是耦合度增长缓慢。[结论]为了促进库尔勒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阶段土地资源的利用一方面要控制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另一方面,优化经济结构,降低能耗,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陈华  孙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483-7485,7488
以苏北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均方差权数决策分析方法,对苏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研究,并针对其区域特色,因地制宜的提出促进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决定区域土地经济产出,影响区域反贫困服务成效。以广西108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熵值法与数理统计方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测算广西区县层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反贫困效应,并利用发展协调度模型与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土地集约利用与反贫困效应两者间的发展协调关系,分析其发展关系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土地集约利用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各区县空间分布格局稳定,总体呈东南高西北低格局;反贫困效应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各区县发展渐显均衡趋势,空间分布格局呈东高西低格局;土地集约利用与反贫困效应发展协调度综合水平呈上升的趋势,具有空间依赖性,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广西西北地区,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东北发达城市。  相似文献   

15.
以呼包鄂城镇群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年、2003年、2006年、2010年作为研究时段,运用熵值法对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度和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运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模型分析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并通过GIS手段对其进行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呼包鄂城镇群市区及旗县的城镇土地集约度系数和城镇化水平基本呈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差距;2000—2010年呼包鄂地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系数多处于协调阶段(高度协调、中度协调与基本协调),但总趋势逐年恶化,在空间格局上呈现不规则变化趋势。提出几点促进呼包鄂城镇群土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新阶段,家庭经营式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平均承包已不能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是当前农业规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雷均  郑钦玉  张云兰  罗明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87-16489
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集成赋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运用TOPSIS评价模型对1997-2007年重庆市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7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相对接近度从0.124 0增加到0.898 8,年均增幅达7.75%;同时,根据相对接近度的变化情况,土地利用效益呈现“波动(1997-2000年)、较快(2001-2005年)、放缓(2006-2007年)”3个明显的阶段。在此基础上,针对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是当前建设"美丽国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环境四个准则层出发构建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利用2001—2010年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相关数据,对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及其障碍度进行分析。经分析显示:2001—2010年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在上下浮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上升趋势,研究时间段后期年增长速度显著加快。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走过了较差(2001—2002年)、中等(2003—2007年)和良好(2008—2010年)3个阶段,其中中等阶段(2003—2007年)经历时间最长。总体来说,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程度比较大,2010年以前地均财政收入是降低岳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障碍因子,2010年造林面积则跃升为首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20.
在2016年中国杭州G20峰会召开的背景下,研究构建适用于20国集团的农业化与工业化评价体系,结合熵值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测算与对比20国集团农业、工业的投入—产出及其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其耦合协调阶段类型,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农业化与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性,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与美国的农业化,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和印度的工业化均居于前列,多数国家工业化滞后于农业化发展;农业与工业的投入—产出处于相对不均衡状态,中国与印度的农业产出,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工业产出优势显著,75%的国家农业投入大于其产出、75%的国家工业产出大于其投入;仅日本、韩国和英国的农业投入—产出处于低水平耦合,其余国家农业投入—产出整体处于中水平拮抗耦合、工业投入—产出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农业化—工业化位处高水平拮抗耦合;但20国集团的农业投入—产出、工业投入—产出、农业化—工业化发展均为失调类型,多数国家面临高度甚至极度失调的威胁,仅中国的农业化—工业化有望达到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