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低温压力容器用09MnNiDR钢板热轧、正火和回火后组织进行观察,分析热处理工艺对该钢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正火后钢板晶粒明显细化,沿厚度方向均得到铁素体+片层珠光体组织,珠光体分布更均匀;回火后大部分片层状珠光体组织消失,渗碳体由片层状变为球形,且组织中大量弥散的纳米级微合金粒子的析出导致部分铁素体晶粒内部位错密度仍较高.最终回火态钢板力学性能的检测结果表明,实验所得回火态钢板综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含Nb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块状铁素体,热处理后均为回火索氏体。3种热处理工艺中淬火+调质工艺的性能最优、正火+调质的略有降低,退火+调质的最差。含Nb低温钢淬火+调质处理后-20℃、-40℃夏比冲击功AKV分别达到45.7 J和29.9 J,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分别为1010 MPa、910 MPa和19.5%。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研发的高碳高铬50Cr15MoV含Cu抗菌刀具用钢为研究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维氏硬度计研究了其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探索了50Cr15MoV含Cu新型刀具用钢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50Cr15MoV含Cu刀具用钢...  相似文献   

4.
通过热轧及轧后热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油井管用V140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并探讨了Nb对试验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温下析出的Nb(C, N)可以抑制奥氏体的再结晶行为,使精轧过程可在未再结晶区进行,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从而提高试验钢的强度与韧性。轧后空冷-离线调质、轧后快冷-回火和轧后快冷-离线调质3种工艺下试验钢的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组织均匀,力学性能优良,且轧后快冷-回火工艺可以满足V140钢的性能要求,还可以缩短生产流程、节约成本。此工艺的最佳回火温度为660 ℃,回火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5.
利用OM、TEM及电化学试验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对油井管的微观组织、析出相、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热处理后油井管的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随着热处理次数的增加,晶粒和析出相尺寸都是先变小后长大,强度和耐蚀性能先升高后降低,经过两次热处理的油井管晶粒细化,微观组织均匀,析出相细小弥散,使得油井管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最高,极化电阻最大,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工业试制的Cr-Mo-V微合金化Q125钢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研究了回火温度(580~630℃)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920℃淬火和600~615℃回火的调质处理时,Q125钢的力学性能和低温冲击性能较好,可满足API 5CT标准要求。随着回火温度由580℃升高到630℃,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降低,低温冲击吸收能量增加,同时由于温度升高促进碳的扩散,回火马氏体相界逐步外移,进而逐渐粗大,板条宽度由0.5μm增加到0.7μm,且小尺寸的岛状马氏体逐渐融合到板条状马氏体中,且板条界由锯齿状逐渐平直化,板条界上的析出相逐渐粗化,尺寸由100 nm增加到300 nm,形貌由球状转变成短棒状,板条内的细小析出相比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一次淬火、二次淬火和回火对工程机械用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态试验钢中的铁素体呈现出板条状形态,M/A岛则主要分布在奥氏体晶界和铁素体边界上;经过一次淬火处理后,工程机械用钢呈现出板条贝氏体形态,内部亚结构是高密度的位错缠结构成的位错胞;热轧态试验钢中的奥氏体含量约4.23%,经过一次淬火处理后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基本消失;经过两次淬火和回火后,工程机械用钢获得了板条贝氏体组织以及弥散析出的细小颗粒状ε-Cu相;740~780℃二次淬火+500~560℃回火处理后,试验钢的力学性能满足工程机械用钢指标要求,且屈强比保持在0.86左右。  相似文献   

8.
对13MnNiMoR钢热轧态、正火态和回火态下的组织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行了常温及高温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试验,研究了正火、回火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的力学性能均能达到要求,但接近下限;应适当降低正火温度以获得较细的晶粒,或提高Nb含量,充分利用回火时Nb的碳氮化物析出,以提高强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力学、OM、SEM和TEM研究了某KD级抽油杆用试验钢经3种不同的工艺热处理后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室温入炉回火热处理的材料可获得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500 ℃入炉回火的热处理工艺使材料冲击性能最差,其原因是粒状贝氏体中M+A岛分布不均匀、形状各异且以带尖角的大块状居多,造成应力集中;第二相颗粒析出物的存在使得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SEM、TEM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超超临界机组叶片用KT5331马氏体耐热钢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KT5331耐热钢随着回火温度的提升,强度稍许下降,冲击吸收能量增加;在1100℃淬火,570℃+690℃两次回火处理后试样的综合性能较好,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工艺。组织为板条状回火马氏体,晶界和晶内分布细小的碳化物,并有少量的δ铁素体,冲击断口显示为准解理断裂。增加1150℃+700℃的预处理改善了锻后组织均匀性,但导致原奥氏体晶粒长大,恶化合金的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同一种钢在不同淬火条件(20及37℃水淬)下的试验比较,研究了淬火温度对回火后钢性能的影响.对试验钢分别进行淬火温度为880、940℃的一系列淬火试验及回火试验.结果发现,不同淬火温度及在20℃水淬条件下,φ26mm的试验钢均可淬透;当水温为37℃时经400℃回火,可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9Ni钢进行三种热处理工艺试验,分别为两次淬火+双相区淬火+回火(RLT)、淬火+双相区淬火+回火(QLT)、淬火+回火(QT)。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多功能内耗仪等对不同工艺下9Ni钢的组织和低温韧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9Ni钢经QT处理后组织为马氏体+逆转奥氏体;经RLT和QLT处理后,组织中的马氏体变得细小,逆转奥氏体含量增加,并有23%左右的铁素体生成。RLT工艺下试验钢在-196 ℃下的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最高,达到188 J,此时测得的逆转奥氏体含量也最多,为8.90%。RLT工艺下增韧归因于:晶粒细化;增加了逆转奥氏体形核点,逆转奥氏体含量增加,马氏体基体得到净化;铁素体组织粗化。  相似文献   

13.
李秀娜  吴伟 《铸造技术》2014,(5):930-932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W6Mo5Cr4V3Co8高速钢显微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截面方向和不同尺寸规格的高速钢显微组织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其淬火温度范围较宽,并且淬火后均匀细小的碳化物颗粒阻碍了奥氏体晶粒的长大。高温回火后,高速钢呈现出明显的二次硬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G30高氮轴承钢进行不同工艺的退火、淬火、回火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组织演变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工艺处理后硬度、耐磨性能以及碳氮化物尺寸的变化。结果表明:G30钢在850℃退火后组织为粒状珠光体,有助于提供较好的预备组织;不同淬火及回火工艺后,G30钢的硬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较高的回火温度有利于降低钢中奥氏体的含量、促进碳氮化物的长大,其中,经过1020℃淬火+475℃回火处理,G30钢的硬度达到59.0 HRC,组织为回火屈氏体+未溶第二相+残留奥氏体,碳氮化物的尺寸主要集中在0.6~0.8μm之间。  相似文献   

15.
热处理工艺对Cr12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r12钢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处理,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形态和分布得到明显改善,获得了均匀细小的球状珠光体和弥散分布的细粒状合金碳化物显微组织,然后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充分预热→淬火→中温回火新工艺处理Cr12钢后,获得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经使用表明:新工艺处理后的Cr12钢的使用寿命比常规热处理工艺提高1~2倍。  相似文献   

16.
热处理工艺对高强度船板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设备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DH40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正火或淬火加热温度的提高,钢的晶粒逐渐粗光,微合金元素的固溶度增加,因此钢的强度不断升高,断后伸长率逐步下降。采用H-800透射电镜对第二相析出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钢中析出相一般弥散分布于晶界和位错上,主要起钉扎位错和析出强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热处理工艺对14CrlMoR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4CrlMoR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在900℃~930℃淬火后,在较宽的回火参数范围内(P=19.74~20.46),可以获得良好的强韧化效果和较高的抗回火脆化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适用于该钢板的热处理工艺规范,实践证明此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9.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并通过室温拉伸实验和冲击实验,分析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重型履带板用NiCrMo中碳低合金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保温8h的均匀化退火能明显改善实验合金铸态组织中碳元素的枝晶偏析;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合金抗拉强度成直线上升,韧性下降明显.当淬火温度高于910℃之后,晶粒尺寸长大明显,强度和硬度随之降低;淬火温度超过970℃后,个别晶粒出现异常长大现象;在450 ~ 550℃回火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强度随着回火温度的上升而下降,0.32%碳含量的抗拉强度从1340 M Pa下降到1220 MPa;韧性随之增加,冲击韧性从40 J·cm-2上升到65 J·cm-2.  相似文献   

20.
利用热膨胀仪、拉伸试验机、金相显微镜以及扫描电镜对挖掘机铲斗用钢的相变点、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挖掘机铲斗用钢在10℃/s的加热速度下,其Ac1和Ac3分别为776℃和832℃;屈服强度在700 MPa以上,抗拉强度在900 MPa以上,伸长率在13%以上;微观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细小弥散的碳化物分布其上。热处理第一次正火温度在820~860℃之间,第二次正火温度在850℃附近为宜,在450~550℃区间回火都有比较好的力学性能,回火时间不宜小于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