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6 毫秒
1.
根据污染指数法进行水质评价的基本流程和CRITIC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原理,构建了基于CRITIC权污染指数法的河流水质评价模型,并以清潩河流域许昌段断面的河流水质评价为例,根据流域断面实测水质数据,选取COD和氨氮作为代表性评价因子进行水质评价,得到2011~2014年清潩河流域东城区107国道断面总污染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四个断面的污染指数评价等级。结果表明,清潩河流域许昌段断面水质状况不容乐观,东城区107国道断面污染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主要干流断面水质均为劣Ⅴ等级。  相似文献   

2.
扬州市古运河生资码头断面为省控断面,目前水质为劣Ⅴ类。通过调查该断面及上下游的水质现状、周围土地利用现状和污染源排放现状,得知超标因子主要为氨氮、总磷,生活污染特征明显。超标的原因主要有城区生活污染源集中、排水体制滞后、农业面源污染难以控制、工业污染时有发生和河道生态功能遭到破坏内源污染严重。通过控源减排、环境增容和设置补偿断面等方法来使该省控断面达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连市大沙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大连市大沙河流域水质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该流域各监测断面水质情况。结果表明,大沙河流域设置的五个监测断面中,刘大水库入口、刘大水库、洼子店闸和麦家铁路桥四个断面水质分别为Ⅰ、Ⅱ、Ⅱ、Ⅳ类,满足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标准;元台大桥监测断面水质为Ⅴ类,低于水功能区要求的水质目标3个级别。可见层次分析法评价结果真实地反映了大沙河流域水质状况,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为环境决策提供比较有效的辅助决策信息,对于水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利部、环境保护部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发布了2007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与2006年相比,2007年黄河流域劣于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2.6个百分点,且黄河流域支流水质污染远重于干流。其中黄河流域总评价河长13492.7公里,56.4%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干流29.4%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支流66.3%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水质评价模型精度不高的问题,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并与模糊物元法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物元评价模型,以江苏省丰县为例,选取全县2012年水功能区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丰县复新河多处水体为Ⅴ类水,郑集河及大沙河多段水体为Ⅳ类水,污染严重,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可见该模型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6.
对2020年闽江7个国控断面的水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整体水质较好,基本满足地表水Ⅲ类标准;主要水质污染因子为溶解氧,在闽清雄江断面存在污染风险;溶解氧与水温呈负相关,相关性最高可达0.91;浊度和电导率在河口高于上游,感潮段高于非感潮段;高锰酸盐上中游较低,下游和入海口较高;氨氮在十里庵和白岩潭断面较高;总磷...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指标因子的水环境评价问题,采用CRITIC法确定各因子的客观权重,并结合模糊数学评判基本理论构建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依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选用水体中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_(Mn))、重铬酸盐指数(COD_(Cr))、氨氮(NH_3-N)、总磷(TP)、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氟化物7种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对重庆市水资源规划区长江及嘉陵江干流段9个断面水质进行评价,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水质综合评价等级。结果表明,长江及嘉陵江干流段水质多为Ⅰ~Ⅲ类,水质总体较好,但部分断面水质不达标,存在污染现象。通过不同赋权方法评价结果的比较,各断面水质等级基本与实际水质类别相吻合,表明基于CRITIC法赋权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质评价应用中可行,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综合集成赋权法的北之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避免各指标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对水质评价结果的影响,构建了基于综合集成赋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将之应用于北之江五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评价中。结果表明,北之江中下游水质无污染,水质状况良好;北之江上游氨氮、粪大肠菌群超标,水质为Ⅳ类水,水质污染严重,究其原因主要为当地农村生活污水及农业面源污染所致。评价结果与北之江实测结果较为吻合,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6~2016年黄壁庄水库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溶解氧、总氮、总磷等8项指标为评价因子,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水库水质进行评价,确定水库主要污染因子,并对主要污染因子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壁庄水库水质综合评价为地表水Ⅴ类水质,主要受总氮指标影响,其他评价指标基本符合地表水Ⅱ类水质。过高的总氮浓度主要源于较高的硝酸盐氮,来水硝酸盐氮含量高,且库内反硝化作用受抑制,是导致水库硝酸盐氮含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季节变化对库区硝酸盐氮含量也有一定影响。该研究对保护水源地水质,保障黄壁庄水库安全供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多参数模型应用中,单纯以控制断面资料为标准进行校核易导致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而估算点源和实际点源输入的误差将进一步加大此不确定性。为解决点源影响下流域污染负荷核定问题,提出采用断面水质校核与流域输出系数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SWAT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并将其应用于鞍山市南沙河流域污染负荷的模拟中。结果表明,南沙河断面水质模拟结果符合污染物质输出规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输出系数计算结果合理,可见SWAT模型在以点源污染为主的流域同样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锡山区城市河网流动性差、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基于实测资料,利用MIKE11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数学模型,综合考虑研究区内多种水利工程联合调度,以NH3-N为污染因子,模拟多种水系调度方案,分析水系调度对研究区水体流动性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显示,水系调度可提高研究区河道的流动性,加快水体更换;科学合理的水系调度方案可大幅降低研究区大部分考核断面的氨氮浓度,使水质达到Ⅳ类甚至更优,有效改善研究区水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12.
改进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的水质评价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性。以桦甸市5个主要监测断面2010年枯季的监测数据为基础,选取溶解氧、氨氮等6个水质评价因子,分别采用传统、改进的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及模糊综合法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评价的水质类型不同,但内梅罗法计算的污染指数大小与模糊综合法评价的水质污染程度相符。内梅罗指数法更适用于掌握水体被污染的程度,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用于评价水体功能及水质类型。  相似文献   

13.
烟台大沽夹河流域水质演变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时空角度对大沽夹河水质演变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20 a来大沽夹河水质无明显恶化趋势,总体状况良好;污染源以点污染源为主,其次为农业面污染源;选取的14个监测断面中,接近河流末端的福山水闸下断面污染最严重。通过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大沽夹河流域未来5 a的水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水质有好转趋势。  相似文献   

14.
鉴于支流水质情况对河流的整体水质有着重要影响,根据神定河两条支流5个监测断面2014~2015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CPI)和聚类分析法研究了神定河支流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神定河各支流冬季的污染情况较重,春季、夏季和秋季污染情况相对较轻;百二河枯水期综合污染指数较高,显示出点源排放污染作用的影响;张湾河枯水期和平水期的综合污染指数基本持平,并显著高于丰水期,表明其主要受点源排放污染和稀释作用的影响。空间变化方面,SPSS空间聚类分析将支流水质分为轻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重度污染区,支流水质从上游到下游不断变差,汇入干流后最终导致神定河的污染负荷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5.
长潭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鑫  姜翠玲 《水电能源科学》2012,30(8):41-43,218
针对近年来长潭水库水质的富营养化现象,分析了三个常规监测断面2007~2011年间各项水质指标年际变化趋势,利用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对长潭水库水质的营养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其水体现状为中营养状态,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上游来水携带的污染物,尤其是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导因素,并从控制污染源及清除底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评价水环境质量对严格控制水体污染、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疆博斯腾湖1997~2010年主要水环境质量指标数据,采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与趋势分析法分析了水质与硝态氮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10年期间,博斯腾湖水环境质量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大多数年份为Ⅱ类水质,个别年份为Ⅲ类水质;水体质量关联度值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递减率为0.009 4/a,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666,通过了置信度为0.01的极显著检验,表明水质有逐渐恶化的趋势;水体中硝态氮浓度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递减率为0.021 1 mg/(L·a),回归方程相关系数为0.569,通过了置信度为0.05的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为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俞塘2005年至2013年间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和全年的水质迭标情况,计算了主要污染物的污染负荷,得到了水质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5年至2013年俞塘水质均超标。但总体水质呈改善趋势,水质以轻度污染为主;各主要污染物中,氨氮的污染负荷最大,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污染负荷最小。研究结果为俞塘的地表水水质监测和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开发并联合利用了水资源模型和水质模型来评估水权交易的外部性。外部性消除遵循了用最小的污染排放削减量来满足环境要求的原则,补偿则依据外部性的消除费用确定。对西北内陆黑河干流中游地区的实例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设计方案保证了受水权交易不利影响地区的水环境保护费用,在经济上可推动削减污染排放,但同时可能会使水权交易买方和受影响地区更愿意以补偿的方式来设计水权交易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碳纤维—微生物共生系统对水污染治理的效果及其水质净化机理,在武汉市东湖构建碳纤维—微生物共生系统水污染治理示范区,分别从其布设方式、挂膜特征、污染物去除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碳纤维表面48h左右可形成成熟的生物膜,挂膜量约为1.268g/g,约10d可形成活性污泥团;示范区建设初期东湖主湖水体为劣Ⅴ类,经过两到三个月,试验场水质由劣Ⅴ类上升为Ⅱ类,且有高效持久的控制作用;其净化水质过程主要包括材料本身的吸附以及微生物吸附两个阶段。未来碳纤维将会因其优异的性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