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的影响,为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复原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Connor-Davison韧性量表、自尊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某高校78名贫困大学生复原力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有显著的回归效应。在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影响的路径中,有3条显著路径,自尊→应对方式→复原力,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复原力,自尊→复原力。结论应对方式、自尊水平对贫困大学生复原力有直接影响,同时自尊水平还通过影响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复原力;而社会支持则通过影响应对方式进而间接影响复原力。应对方式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2.
张庆吉  涂叶满 《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1):1642-1644
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东莞某高校2011年入学的329名贫困大学生和2 339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连续3a的追踪调查.结果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人校3a的纵向比较显示,在UPI量表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44,368.60,P值均<0.01),心理健康者比例在逐年上升,贫困生心理健康良好的人数比例依次为大一年级学生(41.3%)、大二年级学生(58.1%)和大三年级学生(60.2%);非贫困生为大一年级学生(47.1%)、大二年级学生(65.7%)、大三年级学生(68.7%);横向比较显示,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大一年级学生测试时UPI区分的3类人群的人数比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二年级学生和大三年级学生测试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746,9.311,P值均<0.01),贫困生中心理问题学生的比例大于非贫困学生.结论 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人校后,心理健康程度均在逐年提升,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提升更高.  相似文献   

3.
了解贫困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培养贫困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对整群抽取的皖南医学院2012级219名贫困新生及460名非贫困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新生SCL-90得分除躯体化和其他2项因子外,其余8项因子得分均高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贫困新生和非贫困新生在应对方式的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社会支持的3个因子中,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得分贫困新生均低于非贫困新生(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消极应对和支持利用度两因子.结论 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负性因素,积极利用支持是促进心理健康的正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关注焦点.据报道,20%~30%的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倾向,10%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1%有严重的心理异常 [1-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对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时间洞察力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34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未来定向、积极的应对方式与健康呈显著正相关;现在定向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正相关,同时两者与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未来定向与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的时间定向可以直接预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应对方式变量预测大学生的健康状况.结论 大学生的时间洞察力、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其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人格特点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人格特点对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一般健康问卷(GHQ-20)等测量工具,对随机整班抽取的聊城大学252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外向对积极应对有直接作用,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均有直接作用.外向对积极心理有直接作用,而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较小.情绪稳定性对积极心理和消极心理均有直接作用,以积极应对为中介,对消极心理的间接作用与外向特点相当,对积极心理的直接作用明显高于外向.结论 外向和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点是影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其影响机制既有共同点,又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曾天德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2):1009-1011
目的 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接纳问卷(SAQ)、应对方式问卷(CSQ)对高校贫困生154名进行调查.结果 贫困生SCL-90各因子分和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高于非贫困生,SAQ总分及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得分和指向性应付方式维度得分均低于非贫困生.SCL-90因子分与SAQ总分及自我接纳因子和PO-CS分呈显著负相关(r=-0.243 9~-0.536 5,P<0.01),与自我评价因子呈负相关(r=-0.201 6~-0.390 1,P<0.05),与AP-CS分呈显著正相关(r=0.255 8~0.536 5,P<0.01).结论 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李军  席波  付茂笋  孙付胜 《中国校医》2006,20(2):126-128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济南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95名贫困大学生和121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父母教养方式评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测试。结果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意义,两者的父母教养方式部分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性别和户籍可预测贫困大学生的积极极应对方式。同时,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惩罚严厉可预测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结论父母科学的教养方式有利于贫困大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使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陈琴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637-639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梅州地区2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30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贫困生SCL-90各症状因子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状况更差,在主观支持、支持总分上差异有显著性;贫困大学生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因子与普通大学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身心健康水平显著相关,自责、幻想应对方式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可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差。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从大一至大四心理健康的变化趋势,为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东莞某高校2018级403名贫困大学生和3 559名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纵向追踪,2018—2021年每年10月份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升,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均降低(F值分别为106.60,96.37,P值均<0.01)。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贫困男大学生差异逐渐缩小,大一至大二贫困女生的总均分、阳性均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均高于男生(t=-3.97~-2.21,P值均<0.05);但从大三开始,贫困女大学生与贫困男大学生的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大多数因子均分以及各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年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SCL-90总均分、阳性均分及大多数因子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症状问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4年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与学习成绩三者的关系。方法以吉酋大学312名贫困大学生为研究组,相对应的32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结果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远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更多使用消极的应付方式;贫困大学生不同的应付方式、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寻求积极的应付方式,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行为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江西、云南、陕西农村690名中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富裕女生差,贫困女生和富裕女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前者得分高于后者,在应对方式上,初二贫困女生在幻想和合理化方面得分高于初二富裕女生(P值均<0.05),而高二贫困女生和高二富裕女生比较在逃避一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困女生更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尤其在“自责”、“逃避”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应对方式各维度中,解决问题、合理化、幻想和自责均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值分别为-3.59,2.10,2.30,7.92,P<0.05或P<0.01).自责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中最为显著,解释量达21%.在本研究的众多家庭与社会背景因素中,只有贫困度能显著预测心理健康(t=2.96,P<0.01).结论 贫困是女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农村贫困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她们采用积极的求助方式,对改善身心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FAD)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大学生测评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情感介入、总的功能分量表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而问题解决、沟通、角色、总的功能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结论:健康的家庭功能有利于积极应对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贫困与非贫困户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岳西县 2 4 0户家庭进行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健康状况与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农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特别是贫困户较非贫困户更加严重。分析揭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没有健康保障制度与医疗救助机制 ,只有尽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 ,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与非受虐组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儿童虐待史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流调用抑郁量表,对整群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733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33名大学生中,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者34人,报告率为4.64%,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虐待组在抑郁、神经质、精神质、消极应对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受虐组(P值均<0.05),内外向得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非受虐组。神经质、内外向可以解释躯体虐待组抑郁总变异的62.5%,神经质、内外向及应对方式可以解释非受虐组抑郁总变异的44.4%。结论儿童期遭受躯体虐待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素影响有所不同,可从人格与应对策略2方面着手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16.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静  汤雅婷  牛力华 《中国校医》2006,20(5):479-481
目的了解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内蒙古民族大学临床医学院145名贫困大学生和158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贫困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强迫、焦虑及偏执因子得分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其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7.26%;在恃强性、有恒性、敏感性、忧虑性、独立性及自律性上,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而乐群性、稳定性及兴奋性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结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根据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深入了解和探讨艾滋病患者在疾病困扰中承受的心理压力以及其应对方式。方法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以自拟的半结构式访谈指引,对山西省某县3位艾滋病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和观察,访谈结束后运用主题分析法,找出有意义的研究主题。结果艾滋病患者压力感受主要集中在:①对个人患病现实的感受;②对生死的强烈感受;③对社会隔离的感受;④对社会支持的强烈期盼。其应对方式主要表现为:①认知调整:②求助社会支持:③主动解决问题;④应对方式与其原人格状态有关。结论艾滋病患者心理状况复杂,在未来的艾滋病防治与关怀工作中,心理关怀急需重视,开展社会支持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压力应对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煤碳企业管理者应对方式及其与压力的关系。方法在开滦10万人口的总样木中,抽取比例为5%,即(10万&#215;5%=5000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法确定管理者样本为1146人。以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来评定僻删哲的廊对方式,以自制“礼会夯件调查量表”测评礼会转型期企业员工承受的礼会压力水平。结果采用应对活跃和应对逃避的管理者人数显著多于采用特质积极应对和特质消极应对的管理者人数(均p〈0.001);特质积极应对和特质应对活跃的压力值明显低于特质消极成对和特质应对逃避的压力值(均p〈0.001),其中应对活跃者的压力值最低,特质消极应对的压力值最高,特质积极应时显著高于应对活跃的压力值.特质消极应对显著高于应对逃避的压力值。采用简单积极应对方式的管理者人数明显多于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管理者人数(p〈0.01);简单积极应对方式的压力值明显低于消极应对方式的压力值(p〈0.01)。结论采用应对活跃和应对逃避的管理者多于采用特质积极应对和特质消极应对者,采用简单积极应对的管理者最多;应对活跃者的压力值最低,特质消极应对的压力值最高,简单积极应对压力值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和自我意识的关系。方法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郑州市和漯河市农村中学初一至高二5个年级共计6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农村中学生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是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②自我意识与应付方式有相关性。结论农村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受自我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了解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提高医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采用大学生心理复原力量表与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贵州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1 94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纳入贫困医学生444名.结果 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得分为(103.54±11.16)分,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同性别学生自我接纳、自我效能、稳定性和问题解决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7,2.91,-1.98,2.31,P值均<0.05),不同民族学生家庭支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5),不同年级学生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0,3.62,P值均<0.05).除幻想性、世故性和实验性外,其他人格特征与心理复原力及其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稳定性与有恒性是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强弱的重要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1.223,1.298,P值均<0.05).结论 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处于良好水平,但与非贫困医学生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征存在一定关系,心理复原力受人格因子稳定性与有恒性的影响,稳定性和有恒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