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是新疆西天山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金铜矿床之一。本文对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矿体产出特征、矿石矿物组成及结构构造、围岩蚀变、成矿作用期次等进行了研究,对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研究,结合岩矿分析结果表明,矿体主要产于二长花岗岩中,受破碎带节理构造系统及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控制。节理系统中矿体为脉带状,矿石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团斑状构造,蚀变以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为主。岩体与大理岩地层接触带的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巢状、串珠状,矿石主要为致密块状构造、脉状构造,蚀变以钙铝榴石化、透辉石化、透闪石-阳起石化、绿帘石化为主。矿区具有两期成矿作用,分别与二长花岗岩和闪长质岩脉有关,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叠加。矿床受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的多重控制,为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研究成果为区域找矿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是柴达木盆地南缘西段祁漫塔格地区颇具特色的一个破碎蚀变带热液脉状-矽卡岩型矿床。矿区内可见2类围岩蚀变:矽卡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前者由印支期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侵位引起,在岩体侵入接触面及外接触带围岩的不同岩性界面、构造破碎薄弱带形成含铜多金属矽卡岩透镜体,由透辉石、钙铁辉石、钙铁(铝)榴石、符山石、硅灰石、方柱石和阳起石等一套十分典型的钙矽卡岩矿物组成;后者在矿区西北部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中形成多条呈NWW向平行展布的黄铜矿化热液蚀变带,构成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矿化。研究认为:卡而却卡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印支期侵位、具有浅成和高侵位特点的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关系密切,产出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与破碎蚀变带控制的细(网)脉浸染状热液脉型铜矿的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其构造-岩浆活动背景相同,但属不同阶段、不同深度和不同部位发生成矿作用的产物,形成以接触带(或外接触带)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为主体的、成矿母岩体内的构造断裂发育部位伴有热液脉状铜矿化的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成矿带内,受一撮毛碱长花岗岩体及相关花岗斑岩岩体控制。矿体产出于花岗斑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及层间破裂带内,主要为矽卡岩型铁锌矿体。组成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和闪锌矿; 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化、矽化、角岩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其中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是区内的主要找矿标志。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壳源岩浆演化和上部热液交代碳酸岩地层,并在矽卡岩带内形成矿化体和矿体。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确定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4.
云南龙陵杨梅田铁铜矿体呈不规则的层状、透镜体、脉状产于寒武系上统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泥质灰岩与隐伏岩体接触交代形成的矽卡岩中.矿床成因为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层间构造及硅化、黄铁矿化、矽卡岩化、大理岩化等矿化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江西马塘地区的花岗岩质硅化破碎带中发育孔雀石化黄铜矿化蚀变石英闪长玢岩、黄铜黄铁矿化次生石英岩,构造带两侧见有多处脉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出露。推测铜矿化与深部的隐伏斑岩体关系密切;地表显示为花岗岩质硅化破碎带中的裂隙充填型细脉浸染状矿化,深部可能赋存有斑岩型工业铜矿体。本区是寻找隐伏斑岩型铜矿床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6.
西盟县新厂银铅锌矿体产于允沟组第三段中亚段(Pt_3y~(3-2))结晶灰岩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呈脉状,矿体的围岩蚀变较弱,成矿温度低,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等蚀变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该银铅锌矿床为断裂破碎带控制的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白象厂金矿的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白象厂金矿产于二长斑岩与玄武岩接触带上,局部赋存于二长斑岩与大理岩、玄武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化受构造及岩浆岩联合控制.矿床为构造破碎斑岩蚀变型金矿床.根据该矿床的控矿规律,认为沿金矿化带的走向和倾向方向上可能找到厚大、品位高的金矿体或金的次生富集体.  相似文献   

8.
拉屋矿区铜铅锌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灰岩、大理岩与二长花岗岩接触带上的矽卡岩内。矿区主要构造为北西向拉屋断裂(F3)及其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矿体受围岩接触带及断裂、岩层界面控制。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相似文献   

9.
湖南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锡田钨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空间展布严格受岩体接触带及断裂构造控制;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其次为破碎带蚀变岩型、云英岩型等;钨锡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印支期花岗岩浆侵位形成矽卡岩型钨锡矿(化)体;燕山期花岗岩浆侵位导致早期矿化矽卡岩发生叠加矿化,同时在构造破碎带中形成云英岩型锡矿或破碎带蚀变岩型钨锡多金属矿体,是形成规模巨大的钨锡多金属工业矿床的必要条件.此外,提出了锡田矿区钨锡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疆阿尼亚拉克钨铜矿区位于柴达木微板块之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该带为W-Sn-Pb-Zn-Fe-Cu-多金属矿带。矿床的赋矿地层为蓟县系狼牙山组和青白口系丘吉东沟组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含矿岩性一为条带状绿帘石-透辉石矽卡岩及矽卡岩化大理岩;另一种为条带状云英岩化变石英砂岩和变粉砂岩。矿体主要受地层和侵入体接触带的控制,形态多呈层状、透镜状和脉状。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包括石榴子石化、透辉石化、透闪石化、阳起石化、符山石化、硅灰石化、绿帘石化)、云英岩化、硅化、黄铁矿化等。阿尼亚拉克钨铜矿是以蓟县系狼牙山组和青白口系丘吉东沟组为赋矿岩系,以印支晚期二长花岗岩为热动力源,且受岩体与灰岩接触带和近EW向层间构造破碎带控制的岩浆中-高温热液交代充填矽卡岩-云英岩型钨铜矿床。阿尼亚拉克钨铜矿床的发现对祁漫塔格地区钨锡、铅锌、铁、金铜成矿远景区的地质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37-40
荥经县四人同铅锌矿位于上扬子台坳(Ⅱ)峨眉山断拱(Ⅲ)荥经断凹。矿区出露地层为震旦系下统苏雄组、奥陶系下统红石崖组及澄江期钾长花岗岩;构造发育,以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断层为主。矿体产于花岗岩体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内,矿体规模较小,呈星点状、细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半自形它形晶粒结构,星点状、细脉状构造。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辉绿岩化等矿化蚀变较强。矿床成因与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向的两组断层破碎带及围岩裂隙密切相关,矿体为中低温热液成矿作用有关的构造岩浆岩型矿床。断层破碎带及围岩接触带、矿化蚀变及围岩蚀变、隐爆角砾岩出露区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兴安油麻岭钨矿类型的多样性及成矿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麻岭是桂北猫儿山岩体南缘一处新发现的钨矿基地,其北部的牛塘界(中型)、鸭头水(小型)等矿床由于长期开采,矿山保有钨矿资源储量已近枯竭。钨矿体受花岗岩、接触带、地层层位、构造及NE向的断裂构造控制。矿化类型呈多样性,主要有石英脉型、花岗岩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内接触带花岗岩型及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有工业价值的主要是前三种,其中外接触带似层状矽卡岩型、内接触带花岗岩型为该区工作的主攻类型。钨矿化主要为白钨矿化和黑钨矿化。  相似文献   

13.
纳埃铜矿矿体赋存于古近系始新统(E_2)碎屑岩的破碎带内。矿体主要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地层、岩性、围岩蚀变也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属于较为稳定的热液脉状铜矿。与铜矿有关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硅化。矿床属次生张性裂隙控制的中温热液脉状铜矿床。矿区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4.
岳维好  周家喜 《矿床地质》2022,41(1):106-120
阿斯哈金矿床是青海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金矿床的典型代表.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体的构造破碎带内,受NNE向和NNW向-NW向断裂构造控制.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蚀变类型为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和黄铜矿化.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黄铜矿、方铅矿、毒砂、自然金和银金矿.据矿脉穿插关系、矿石矿物共生组合和结构构造特...  相似文献   

15.
杨枝斌 《矿产与地质》2006,20(4):455-457
通过对白象厂金矿的区域地质概况、矿区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认为,白象厂金矿产于二长斑岩与玄武岩接触带上,局部赋存于二长斑岩与大理岩、玄武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上,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矿化受构造及岩浆岩联合控制。矿床为构造破碎斑岩蚀变型金矿床。根据该矿床的控矿规律,认为沿金矿化带的走向和倾向方向上可能找到厚大、品位高的金矿体或金的次生富集体。  相似文献   

16.
王金宏 《地质与勘探》2022,58(4):728-739
拉陵灶火铜多金属矿床是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部的三叠纪矽卡岩型矿床。为进一步指导勘查找矿工作,本文通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的矽卡岩矿物学研究,以加深对其矿物学特征和成矿规律的认识。研究发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金水口岩群和石英闪长岩体,其中MⅤ矿段主要形成于石英闪长岩中大理岩捕掳体的交代蚀变。矿床可划分为4个热液阶段:进化矽卡岩阶段、退蚀变矽卡岩阶段、铜钼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进化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核部比边部更富钙铝榴石组分,边部含较多钙铁榴石组分,表明该阶段流体氧逸度逐渐增高。石榴子石和辉石分别以钙铁榴石(Ad56~Ad86)和钙铁辉石(Hd54~64Di31~41Jo4~5)为主,且辉石Mn/Fe比值<0.1,表明该矿床具有典型矽卡岩铜矿和钼矿的特征。矽卡岩矿物成分还与典型矽卡岩金矿床相似,暗示了其金成矿潜力,因此矿床开采过程中应考虑对铜、钼、金矿化的综合利用。矿体受层状碳酸盐岩分布严格控制,且矿床与石英闪长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区勘探除了外矽卡岩带,还应加强对成矿岩体内大理岩捕掳体形成的矿体的勘查。  相似文献   

17.
缅甸曼德勒省水莫岩金矿矿体总体呈脉状,扁豆状、透镜状赋存于北北西-南南东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含矿岩石为石炭系(C)的构造蚀变碎屑岩和脉石英为主,硅化、黄铁矿化等围岩蚀变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以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18.
骑田岭岩体成岩与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湘南骑田岭岩体主要由两阶段侵位所形成,早阶段侵位花岗岩组成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年代学资料表明:骑田岭岩体早阶段花岗岩时代为155~160Ma,晚阶段花岗岩时代145Ma±,云英岩型锡矿床及新田岭钨矿的矿化时代为156~160Ma,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的矿化时代为137±5Ma、133±15Ma。地质特征表明新田岭钨矿和云英岩型锡矿与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密切相关,而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尽管产于主体花岗岩中,但锡矿化作用却为晚阶段花岗岩浆侵位时的气水热液沿断裂破碎带蚀变所形成。据上述,骑田岭岩体早阶段主体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云英岩型锡矿床和矽卡岩型钨矿床,而晚阶段花岗岩侵位时形成了破碎带矽卡岩型和破碎带蚀变花岗岩型锡矿床。  相似文献   

19.
广西姑婆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姑婆山锡矿田锡矿床类型丰富,其中以矽卡岩型、矽卡岩-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矿床为主,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早期姑婆山花岗岩西南接触带2km范围内,且具一定的分带性,从接触带往外,依次为矽卡岩型→矽卡岩与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石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矿床受成矿花岗岩、有利赋矿层位及构造复合等因素的控制,与成矿花岗岩关系尤为密切,成岩、成矿时间接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矿床为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舍索铜矿区属冈底斯金铜多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区内矿产资源主要为铜,伴生有用组份有银、金、铅、锌、钼等,矿化类型为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该铜矿床是侵入体产生的热与含矿汽水溶液共同作用的结果,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是该区主要赋矿层位,铜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矽卡岩中,次为透辉石英角岩中,极少量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岩石中。主要找矿标志是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与大理岩,结晶灰岩接触带矽卡岩、与大理岩呈互层状产出的透闪透辉石英角岩分布区、表生氧化带内的孔雀石及铜兰的分布区、表生氧化带内铁帽分布区。矿化蚀变以矽卡岩化、角岩化、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为主,局部发育较强的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黝帘石化、闪石化等。矿区共发现3条矿化群,共圈出7个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