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调节横机弯纱三角的高低位置来调节其弯纱深度,在不同弯纱深度条件下分别编织了纬平针、满针罗纹、2+2罗纹、罗纹空气层、畦编、半畦编等在羊毛衫中常用的几种组织;并通过测试,对织物的未充满系数、面密度、透气性等各项性能与弯纱深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回归方程式。结果表明:横机弯纱深度对织物的未充满系数、面密度以及透气性影响明显,弯纱深度越大则织物线圈增长,造成织物疏松,面密度下降,透气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环锭纺和转杯纺纯棉针织纱编织了1+1罗纹、2+2罗纹、罗纹半空气层3种常用罗纹织物,研究它们在不同弯纱深度时织物悬垂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弯纱深度的增加,3种织物的悬垂系数都逐渐减小,悬垂性越来越好;转杯纱编织的3种罗纹组织织物的悬垂性在相同弯纱深度和相同组织下比环锭纱的针织物要好。  相似文献   

3.
一般经编间隔织物在编织时针前做反向垫纱,这种方法会造成布面单丝过多,影响织物的外观和手感,通过改变织物的垫纱方式,即将原先针前做反向垫纱的闭口或开口线圈,改为针前做同向垫纱的开口或闭口线圈,从而改变线圈在织物表面的显露关系,并改变织物外观.分析了原垫纱方式与改变后垫纱方式的编织原理,并对编织工艺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般的圆机空气层织物,起头的常规方法是在棉毛组织或其他双面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变换针盘、针筒的三角后改过来的.但在实际生产中,车台平揩车之后重新起头,直接用原先的空气层组织无法开车,需要改成最基本的双面组织——双罗纹组织,开车后,再改成空气层组织.直接用空气层组织的三角排列方法起头,有一面(一般在织物反面,即针盘)针上没有旧线圈,则单面出针没有下牵拉张力,不容易顺利地进行退圈和脱圈.而双罗纹组织是由两路进纱编织一个横列,在编织时上下各用两个针道的针,且两种针交替出针.这样就使得在下一路退圈时,前一路旧线圈沉降孤可以交叉地压住下一路退圈线圈的沉降弧.只要在套布之后,两路进纱中有一路针盘或针筒针受到旧线圈牵拉力,就不会出现线圈浮起的现象,也不至于拉  相似文献   

5.
纬编圆型罗纹提花针织物通常是在圆型针筒针盘针织机或1 1罗纹织针配置的双针床针织机上编织。织针在机器上是交错排列的,当它们脱卷后即形成了罗纹组织。这种机器装有各种各样的选针机构。比如提花轮、滚筒推片或圆盘滚筒、金属带、纹纸板及最近采用的电子提花装置。所有这些机构都是为了在提花范围内单独控制针筒织针,使每一个织针或者进行正常成圈、或者形成集圈以适应花型设计的需要。它的设计原则为:如果织物布面需要表示颜色,则针筒织针将有选择地通过脱圈三角而起针以便得到纱线和形成一个线圈。反之被选择的织针在起针时没有垫入纱线这样产生的浮线就衬在织物布面的罗纹线圈和平针线圈之间。在大多情况下,提花织物的花型只编织在  相似文献   

6.
袁新林  徐艳华 《纺织学报》2011,32(12):56-59
通过观察横机罗纹织物的编织过程,经过分析和推导,建立了预测罗纹织物线圈长度的几何模型,并将在设定条件下编织的罗纹织物线圈长度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证明:横机罗纹织物的线圈长度分别与压针深度和齿口距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所建模型,可以对普通横机机头上成圈三角位置的刻度重新进行设置,从而解决所标...  相似文献   

7.
李炜 《针织工业》1997,(6):26-27
移圈罗纹是在双面罗纹机上通过提花选针机构将针筒针的线圈转移编织到针盘针上形成镂空型网孔花纹组织的双面织物.移圈罗纹机一般适应多种纺织原料,象棉纱、T/C纱、人造丝、涤弹丝、毛纱等都可以进行良好的编织.所以用以上原料制做的男女内衣、T恤,针织时装等产品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良好的弹性和穿着舒适性,适合各阶层人士在四季穿用,具有独特花纹外观的移圈罗纹产品是极有发展前途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赵敏  杨昆  刘松 《针织工业》2012,(1):11-13
探讨了碳纤维在手动横机上编织纬平针和1+1罗纹组织的难易程度和编织性能。指出,碳纤维模量高、纱线摩擦系数大、弯曲性能差、易脆断等性能是影响其编织的主要因素。通过调节给纱张力、弯纱深度、牵拉力等工艺参数,可改善碳纤维纱线的上机编织性能。通过对成圈过程中线圈曲率半径变化规律的分析,得出编织时最适宜的弯纱深度为13,且编织1+1罗纹较编织纬平针容易。  相似文献   

9.
采用腈纶纱线,在普通横机上编织毛衫织物常见的3种基本组织,通过改变弯纱深度,对3种组织的线圈长度与面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系统的试验分析,得到了纬平针组织、1+1罗纹组织、2+2罗纹组织等3类腈纶毛衫织物的线圈长度与面密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线圈长度逐渐增大,3种组织的面密度逐渐减小;在线圈长度相同时,3种组织织物中,2+2罗纹织物的面密度最大,纬平针织物的面密度最小。  相似文献   

10.
Heinrich Ruff 公司就一种新的双面绒及其编织方法申请了专利。织物由地纱13和毛圈纱11组成。地纱13编织2×1罗纹横列,毛圈纱11仅在织物的一面形成毛圈,所形成的毛圈始终在织物反面由毛圈纱11和一根添加纱12共同组成的两个线圈之间,其中纱线12编织平针线圈。为  相似文献   

11.
电脑横机弯纱深度对织物弹性和延伸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脑横机产品的编织中 ,弯纱深度的变化对织物的弹性和延伸性影响很大。文中通过对各种不同弯纱深度情况下的纬平针、四平针、畦编、半畦编、罗纹空气层 5类织物的延伸性和弹性进行实验 ,分析了组织结构和密度对织物延伸性和弹性的影响情况 ,讨论了不同组织结构织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周罗庆 《针织工业》1991,(6):3-3,21
纬编脱散法不均匀组织是在双针床机器上编织的。第一针床进行构成织物基本组织的编织,与第一针床成罗纹对针的第二针床的某些或全部织针按花纹需要成圈,以线圈方式储存纱线,如此编织一个横列或连续  相似文献   

13.
主要研究了采用75%腈纶/25%羊毛混纺纱线编织的纬平针组织针织物和1+1罗纹组织针织物的线圈模数值。首先根据纬平针织物和1+1罗纹针织物的编织工艺进行编织,然后对织物进行拆除,测已知线圈个数的纱线总长度。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出2种不同组织织物的线圈模数。实验结果表明:腈纶/羊毛纬平组织的模数值可初步标注为19.5,腈纶/羊毛1+1罗纹组织的模数值可初步标注为20.5,这对于控制纱线和坯布的张力波动,提高线圈长度均匀性,改善织物性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了在RH216-I型罗纹机上分别生产纯棉罗纹抽针弹力布和复合罗纹交织弹力布的具体编织工艺,包括编织图、喂纱顺序及工艺参数,并着重对这两种织物的编织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其中纯棉罗纹抽针弹力布是由11.68 tex165/10 cm棉纱编织而成的,复合罗纹交织弹力布是由此种棉纱与10 tex(90 D)氨纶包芯纱交织而成的.两种织物均有类似麻织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按照分类毛圈针织物可以用衬纬组织编织。薄型毛圈针织物采用双针床针织圆机用抽针罗纹组织编织,并垫入缩率小的衬纬纱线。衬纬纱采用腈纶纱,针织坯布经湿热处理后腈纶纱不会改变其长度,并突出在抽针处而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圆型纬编针织机送纱量不可动态无极调节导致的成圈编织时纱线松紧不可调,且存在线圈大小单一和筒型织物头尾端直径大小不可调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伺服电动机送纱量与速度跟随主轴位置与速度的圆型纬编针织机主动式动态送纱控制方案。依据圆纬机编织原理及送纱要求,采用ARM 处理器、响应伺服电动机和正交编码针位采集器,设计实现了基于位置和速度实时控制的动态送纱控制系统。依据正交编码脉冲计数获得实时针筒位置和速度信号,分析了控制技术中关键硬件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的实现过程及编织过程,实现伺服电动机动态位置跟随及速度跟随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控制技术实现的主动送纱装置,送纱量可动态调整,使得线圈大小可变,纱线松紧动态可调,筒型织物直径大小可变,改善了织物面料的外观和体感。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纱或多纱编织而成的纬编针织物有多种形式及用途,如添纱类织物、毛圈织物、三线卫衣、类平织,以及强弹性布等。6功位编织技术的概念及原理源自于对此类针织物的成圈原理及线圈结构的分析。详细分析了双系统合并编织原理、走针轨迹、双纱线圈形态等,并对双纱编织时理论上可能形成的多种线圈组合进行验证,包括设备参数、原料选择以及织物形态分析等,提出该编织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6功位编织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其成圈机件有待进一步优化设计和制作以提高编织过程的可靠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单贾卡织物颜色单一和双层双贾卡织物无间隔层的问题,介绍带压纱板双贾卡经编机的梳栉组件和复合针组件、双贾卡安装方法;分析带压纱板双贾卡经编机的工作原理及优势。指出:带压纱板双贾卡经编机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编织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好;该机加装的压纱板装置和第2把贾卡,与衬纬花梳梳栉配合编织,可编织纱线原料的使用范围扩大、可织造织物范围广,织物花纹组织多、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可形成绣纹风格。  相似文献   

19.
2+2罗纹俗称弹力罗纹。在生产弹力罗纹织物过程中,当坯布产生破洞或横向连续漏针时,常会引起上、下针的直向长漏针。在无特殊针的情况下,我们采用双跑道单罗纹三角编织弹力罗纹织物。由于加上了合适的分针三角和改变了针筒筒口,消除了非断针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运用分针踵编织2×2 5×5棉盖涤抽针罗纹的具体方法和过程。通过分析对比,说明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单针踵编织该织物时棉纱线圈爆裂、破洞和坏针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