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CNA在 98例胃癌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在 98例胃癌标本中 ,PCNA标记指数 (PCNALI)在 15 85 %~ 82 12 %之间 ,平均为5 2 17%± 11 4 6%。PCNALI在低分化胃癌 (直径 >5cm ,有淋巴结和其他脏器转移 )中的表达远高于高分化胃癌 (直径 <5cm ,无淋巴转移 )。以 5 0 %为界限 ,PCNALI>5 0 %者生存期短 ,5年生存率低。结论 PCNA对胃癌的诊断、分期、预后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裘华森  张成武 《浙江医学》1999,21(7):385-386,391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99例胃癌组织中的PCNA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胃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显著高于异型增生胃粘膜;PCNA标记指数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及血管侵犯,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期呈正相关,PCNA标记指数〈50%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PCAN标记指数≥50%者。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胃癌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ABC)测定94例胃癌石蜡包埋标本。结果 ①胃癌膜不同病理状态下PCNA指数差异显著(P〈0.01);②PCNA指数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林  张学庸 《医学争鸣》1996,17(3):169-171
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和意义。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4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胃癌手术标本进行半定量检测,观察PCNA与淋巴结转移和胃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伴淋巴结转移组PCNA高表达者占76.2%。显著高于无转移组13%,两者呈显著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组织的浸润性及转移能力的关系,证明PCNA可作用胃癌预后指标。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了42例胃癌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90.04%(38/42)。癌细胞浸润达肌层、浆膜层者PCNA指数显著高于浸润至粘膜下层组(P〈0.05);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PCNA指数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胃癌不同分化程度各组中PC  相似文献   

8.
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胃癌演变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在胃癌、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分布 ,探讨PCNA在胃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3 1例胃癌、16例癌前病变 (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 ,5例非典型增生 )中PCNA的表达。结果 胃癌PCNA表达高于癌前病变 (P <0 .0 5)。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而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等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 (P >0 .0 5)。结论 PCNA表达是胃癌演变过程中的早期分子生物学事件 ,检测胃癌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对判定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口腔鳞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52例口脸粘膜鳞癌的石蜡包埋材料,用ABC法显示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根据PCNA表达的不同进行分级,其中阳性率<25%为I级(低恶),25%-50%为Ⅱ级(中恶)>50%为Ⅲ级(高恶)。结果表明,随PCNA分级从I-Ⅲ级生存率逐渐降低(P<0.005)。PCNA分级在口腔粘膜鳞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定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忠诚  杨竹林 《湖南医学》1997,14(6):331-332
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50例胃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意义。发现高分化、组织学分级I级、癌细胞浸润深度+级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CNA阳性细胞率评分均数明显低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组组学分级Ⅱ级或Ⅲ级、癌细胞润深度++级或+++级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结果提示PCNA阳性细胞率高的胃癌恶性度高和预后差,PCNA是一个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AgNORs图像分析与其组织学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AgNORs图像分析,检测59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结果:PCNA增殖指数(PI)与AgNORs数/核存在明显的相关性(=0.8831,P〈0.01),二者均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分级有关,并随癌分化程度的增高而减小,术后存活5年以内者二者明显大于  相似文献   

12.
对14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标本作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C-erbB-2P185、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情况,探讨他们在HBV诱发HCC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表明:(1)在HBV感染的慢性肝炎阶段已出现C-erbB-2P185和PCNA的异常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87%和81%。(2)由慢性乙肝、肝硬变向肝细胞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逐渐升高,C-erbB-2P185逐渐下降的趋势。(3)本实验还证实C-erbB-2P185与肝病理炎症程度密切相关,而增殖细胞核抗原主要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由此可见,HBV致肝细胞癌过程是一个早期以炎症为主,逐渐过度为细胞增殖为主的多阶段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抗PCNA的单克隆抗体PC10免疫组化染色常规石蜡包埋的膀胱癌组织。结果:全部48例膀胱癌标本中46例PCNA显示阳性(958%),正常膀胱组织均为阴性。PCNA指数在Ⅰ、Ⅱ、Ⅲ级肿瘤中分别为(828±868)%,(2382±1602)%,(4468±2465)%。在Ta~T1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1258±1233)%和(3455±2189)%。PCNA指数在各病理分级和分期间均有统计意义(P<0.01)。为了比较PCNA指数与生存率,根据PCNA染色平均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即高PCNA组,其PCNA指数>21%和低PCNA组,其PCNA指数<21%。我们用Logrank方法对生存率统计发现高PCNA组的预后明显比低PCNA组的预后差(P<0.01)。结论:PCNA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膀胱癌一个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细胞增殖活性方面的变化探索胃粘液癌预后较差的原因。方法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原位检测胃粘液癌组织中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santigen,PCNA)的表达,推测癌组织中的增殖情况。结果粘液腺癌PCNA阳性表达指数(PI)为38.33±22.39,PI>20的比例为83.3%;粘液细胞癌前期的单核细胞样癌细胞PI为42.22±24.96,PI>20比例为88.9%,后期的印戒样癌细胞PI为1.00±1.27,无一例PI超过20,粘液腺癌和单核细胞样癌细胞之间PI差别无显著性(P>0.05),粘液细胞癌的前期单核细胞样癌细胞与后期印戒样癌细胞之间,PI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粘液细胞癌的增殖活性主要看其前期的单核细胞样癌细胞,胃粘液癌细胞增殖活性较高是其恶性程度较高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5.
PSA和PCN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①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的表达特征。②方法 收集不同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 4 4例 ,前列腺增生组织 2 0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 ,观察PSA和PCNA的表达。③结果 PSA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较高 (16 / 2 0 )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则表达较低 (2 3/4 4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H =7.5 35 ,P <0 .0 5 ) ;随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增加 ,前列腺癌PSA表达下调 (H =7.0 31、7.396 ,P <0 .0 5 ) ;PSA表达与血清PSA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 =0 .6 5 3,P >0 .0 5 )。PCN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较前列腺增生组织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H =7.892 ,P <0 .0 5 ) ;PCNA的表达随Gleason评分增加而增加 (H =6 .5 0 2 ,P <0 .0 5 ) ;不同临床分期前列腺癌的PCNA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 (H =2 .345 ,P >0 .0 5 )。④结论 PSA和PCNA的表达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抑制因子 (P5 7Kip2 )、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蛋白表达与乳癌预后的关系。②方法 以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38例乳癌组织P5 7Kip2 和PCNA蛋白的表达水平。③结果 在 138例乳癌组织中P5 7Kip2 蛋白阳性 5 5例 (39.86 % ) ,其中低表达 39例 (70 .91% ) ,高表达 16例 (2 9.0 9% )。PCNA低指数表达 6 3例 (45 .6 5 % ) ,PCNA高指数表达 75例 (5 4 .35 % )。P5 7Kip2 蛋白的表达与乳癌组织腺管形成、细胞核多形性、核分裂象计数和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χ2 =5 .11~ 11.0 1,P <0 .0 1) ;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P5 7Kip2 蛋白高表达组生存期长于低表达组 (χ2 =6 .93,P <0 .0 1) ,PCNA高指数表达组生存期短于低指数表达组 (χ2 =5 .13,P <0 .0 5 ) ;P5 7Kip2 阳性并PCNA低指数表达组、P5 7Kip2 阳性并PCNA高指数表达组、P5 7Kip2 阴性并PCNA低指数表达组和P5 7Kip2 阴性并PCNA高指数表达组生存期依次缩短 (χ2 =7.32 ,P <0 .0 1)。④结论 P5 7Kip2 和PCNA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更准确地判断细胞增殖活性和预后 ;P5 7Kip2 在乳癌中的不同表达水平可能与不同的调控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克隆抗体对88例乳腺病变组织进行免疫组化研究,并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作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乳腺良性病变阳性率为16%,乳腺癌为73.02%,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NA指数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作者认为PCNA的表达对区分良恶性病变及组织学分级,淋巴(?)转移(?)为客观可靠,是(?)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ET-1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微血管形成的关系,探讨ET-l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大肠腺癌及20例大肠腺瘤组织中ET-1表达、PCNA标记指数(PCNALI)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析ET-1表达与PCNALI以及MVD的关系。结果ET-1主要分布于大肠腺癌细胞胞浆,ET-1阳性表达肿瘤组织基质中血管内皮细胞也有增强表达,而癌旁组织及阴性表达的肿瘤组织基质中血管内皮细胞仅有较弱表达。腺癌的ET-1表达率及强度显著高于腺瘤(P<0.001)。等级相关分析表明,ET-1表达与PCNALI及MVD均密切相关(P<0.001),PCNALI与MvD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ET-1可能通过促进大肠癌微血管形成来影响肿瘤恶性生长。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移植性肝癌PC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低剂量X线全身照射对移植性肝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低剂量单次全身照射接种腹水型肝癌的小白鼠,荷瘤1个月后处死小鼠称瘤重量,并用SP免疫组化疫组染色法检测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75mGy组的平均瘤重量最低,其PCNA表达率最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适量的低剂量X线(75mGy)全身照射能使肿瘤组织的PCNA表达降低。可能通过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25例人脑胶质瘤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人脑胶质瘤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取10例正常脑组织作对照。结果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染色强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而与预后呈负相关。结论检测胶质瘤组织中PCNA表达能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评估患者预后,有望成为临床判定胶质瘤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