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A细胞的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4例、健康体检者15例,其中44例糖尿病患者按治疗前空腹C肽水平分成低水平C肽组(D1)、中等水平C肽组(D2)、高水平C肽组(D3)。测定受试者晨间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糖尿病各组给予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替代治疗,根据血糖水平调节胰岛素用量,使用4周后停药24h后复查上述指标,观察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胰岛素治疗前糖尿病各组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经胰岛素治疗4周后,糖尿病各组血浆胰高血糖素水平均下降,其中D1、D2组下降明显(P<0.05),而D3组下降不显著(P>0.05)。③治疗后糖尿病组3组间的胰高血糖素值差异不明显(P>0.05)。④糖尿病各组的治疗后的胰高血糖素值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均>0.05)。结论①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可改善A细胞的分泌异常,部分纠正高胰高血糖素血症。②胰岛素治疗的尽早使用有利A细胞分泌异常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邢丽岩  周福荣 《首都医药》2009,16(14):40-4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对初诊断Ⅱ型糖尿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105例初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口服药物治疗组和胰岛素治疗组,胰岛素使用双相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口服药物使用常规降糖药物,均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1、2h血糖(1h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Ins)、C-肽(C-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结果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及餐后2h胰岛素(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均较口服药治疗组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初诊断Ⅱ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尽快使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减轻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类似物2种方法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诊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1例,一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CSII),另一组予三餐前门冬胰岛素加睡前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MDI),治疗2周,随后门诊口服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2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HbAl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住院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P〈0.01),2组空腹血清c.肽、餐后2h血清C.肽均明显升高(P〈0.01),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较MDI组短(P〈0.05)。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0.161次/人)低于MDI组(0.387次/人)(P〈0.05)。门诊治疗6月后,CSII组的HbAlc下降值较MDI组显著,未服口服降糖药血糖达标率较高(P〈0.05);CSII组的血清空腹c-肽及餐后2hc一肽增加较MDI组显著。结论2组注射方法均能使血糖获得良好控制,使用胰岛素泵能尽快使血糖达标,低血糖发生较少,中长期血糖控制及胰岛B细胞功能保护更佳。  相似文献   

4.
荆春艳  邢艳  李素梅  叶山东 《安徽医药》2013,17(10):1695-1696
目的探讨初诊断2型糖尿病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和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98例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血糖正常的健康人,分别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标准馒头餐试验,分别测定餐前0min和餐后30、60、120rain时点的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结果(1)糖尿病组餐前0rain和餐后30、60、120rain的胰高血糖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对应的各时点比较,均显著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组餐后各时点胰高血糖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相关。结论胰高血糖素分泌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高血糖的重要因素,胰岛α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依据糖尿病病人胰岛素、C-肽及高血糖素释放试验的数值和糖耐量试验的数值,进行综合判断,对胰岛细胞能受损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胰岛素、C-肽和胰高血糖素。结果:(1)胰岛素释放试验,除胰岛β细胞轻度受损组的空腹及1h正常对照差别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1)。(2)C-肽释放试验,轻度受损组和中度受损组1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2、3h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度受损组1、2、3h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胰高血糖释放试验,轻度受损组,空腹1、2、3h均低于正常组(P<0.01);中度受损组1、2、3h均高于正常组(P<0.01);而重度受损组则无差异(P>0.05)。(4)糖耐量试验,轻度受损组与正常组相比,空腹1、2、3h均增高(P<0.01)。结论:依据糖尿病人胰岛素、C-肽及胰高血糖素释放试验的数值和糖耐量数值,可以判断胰岛细胞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6.
时代血糖宁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动物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时代血糖宁的降糖作用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静脉注射四氧嘧啶(AXN),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ig时代血糖宁对动物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时代血糖宁对动物AXN性糖尿病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可显著减小大鼠糖耐量曲线下面积,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形态学观察表明,本品对大鼠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可能有保护与修复功能。结论:时代血糖宁对AXN性糖尿病作用明显,可改善大鼠糖耐量异常,提高耐糖功能,减轻AXN对β细胞的损伤,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同时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2周口服降糖药短期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抛硬币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持续12周,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12周口服治疗可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β细胞功能后,给予每日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3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胰岛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空腹C肽与空腹血糖的比值。结果共有30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血糖均达到理想控制,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FCP,PCP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很快控制高血糖,改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 -C肽刺激试验对 β细胞功能评价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 2 5例正常人及 5 0例 2型DM病人及 15例 1型DM病人三组行胰高血糖素 -C肽刺激试验。结果  1型DM组空腹及试验后 6minC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说明胰高血糖素刺激后几乎无反应 ,2型DM组空腹C肽值与对照组相近 ,但刺激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三组的 6minC肽与空腹C肽均呈正相关。结论 注射胰高血糖素后 6minC肽值可反映胰岛 β细胞储备功能 ,该试验对糖尿病的分型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餐后血糖对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诺和灵50R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餐后血糖分为4组观察4周,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测Homa-β。结果研究结束时G1、G2组空腹血糖明显下降。G2组HbA1c、TG、CHO、LDL,均明显低于G3和G4组。G2组Homa-β明显高于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餐后血糖在7.1-8.9 mmol/L之间时,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处于较好状态,将餐后血糖控制在7.1-8.9 mmol/L之间可有效缓解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进行性衰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已诊断1年以上,空腹血糖≥9 mmol/L、餐后2 h血糖≥12 mmol/L,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受损的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各时点血糖、C肽、胰岛素水平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及餐后各时点血糖明显降低,餐后各时点胰岛素、C肽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很好地控制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徐琳  肖正华  陈定宇 《中国医药》2013,8(10):1410-14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功能受损可能的机制。方法40例T2DM患者(T2DM组)及19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于0、30、120min取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及OGTT后30、120min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GLC)、生长抑素的水平。T2DM组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后复测上述项目。结果①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血糖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T2DM组治疗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血糖均低于治疗前[(7.8+0.5)mmol/L比(12.0+1.7)mmol/L,(19.6±4.7)mmol/L比(23.4±5.8)mmol/L,P〈0.05或P〈0.01]。②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T后30min胰岛素均低于对照组,且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T2DM组治疗后OGTT后120min胰岛素高于治疗前[(175±88)pmol/L比(129±58)pmol/L,P〈0.01]。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C肽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③T2DM组治疗前后各时点GLC均高于对照组且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④T2DM组治疗前后空腹及OGTF后120min生长抑素均高于对照组[(89±9)、(89±8)ng/L比(83±12)ng/L,(107±14)、(109±12)ng/L比(964-16)ng/L],OGTT后30min生长抑素低于对照组[(110±13)、(109±13)ng/L比(119±1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明显下降;α细胞功能紊乱,GLC分泌不受高血糖抑制;γ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分泌高峰缺失。短期强化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β细胞功能与α细胞功能,对γ细胞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和单纯口服降糖药联合强化治疗对患者血糖、血脂、B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2例空腹血糖(FBG)7.0~11.0mmol/L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30例)实行单纯胰岛素治疗,第2组(32例)接受格列齐特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分别在诊断初和强化治疗3个月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并测定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血脂。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B细胞功能均明显改善;单纯胰岛素治疗组HBA1C降低更显著。结论3个月后2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B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单纯使用胰岛素治疗方案使糖代谢异常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101例.对照组行单纯甘精胰岛素治疗,研究组行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C肽、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了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09年至2011年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初诊均为2型糖尿病,40例患者每天皮下给予甘精胰岛素1次,主要控制患者的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并在患者三餐之前口服瑞格列奈对用餐后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治疗4个月之后对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状态下胰岛素的浓度、C肽和进餐后2h的胰岛素、C肽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的血糖水平显著性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治疗前相比较,患者治疗之后胰岛素以及C肽浓度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很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浓度,对患者β细胞功能恢复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A、B组,A组32例,病程1年以内;B组24例,病程1~7年。2组患者发生酮症或空腹血糖>13.9mmol·L-1时给予胰岛素静脉滴注,血糖下降至<10mmol·L-1时改为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纠正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后改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待血糖稳定后2组均皮下注射艾塞那肽3个月,第1个月5μg,bid,第2、3个月10μg,bid。如果空腹血糖<6mmol·L-1,胰岛素减量1~2U。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72h动态血糖、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等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A组体重指数、血压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A组胰岛素用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2组空腹C肽、餐后2hC肽有升高趋势,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有下降趋势,高密度脂蛋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血压,对病程1年以内患者效果更明显,并有望保护胰岛B细胞功能、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7.
Since the C-peptide Radioimmuno active/Immuno Reactive Insulin (CPR/IRI) molar ratio is considered as an index of insulin hepatic extraction and tissue receptor binding, the AA.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metformin on this index after glucagon infusion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ics. Fourteen lean subjects (aged 48 to 67 years, mean 54 +/- 7) with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were studied. At 9.00 a.m. each subject after overnight fasting, underwent glucagon infusion (1 mg i.v. diluted in 250 ml of saline, infused at a rate of 8.3 gamma/min for 2 hours); blood specimen were obtained at --15, 0, 30, 60, 90, 120 min. This test was repeated after a five-day treatment with metformin (1.5 g per os). For each sample plasma glucose by glucose oxidase method, plasma insulin and C-peptide by Radio Immuno Assay (RIA) method were determined. After treatment with metformin the hyperglycemia induced by glucagon was not influenced; nevertheless insulin and C-peptide plasma levels showed an evident reduction while CPR/IRI molar ratio was unchanged. The AA. suppose an indirect effect of metformin upon beta cells, namely a less pancreatic insulin requirement, mediated by an improvement of glucose utiliz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严格血糖控制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89例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A组)和口服降糖药组(B组) ,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空腹C肽(FCP)及餐后2hC肽(2hPCP)的变化。结果 A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半年时FCP(1 .2±1 .0 )nmol/L和2hPCP(4. 3±1. 1)nmol/L与治疗前[FCP :(0 .8±0 . 4 )nmol/L ,2hPCP :(3. 0±1. 0 )nmol/L]比较明显升高(P <0 . 0 5 ) ;随访1年[FCP :(1. 4±0 . 8)nmol/L ,2hPCP :(5 .0±1 .9)nmol/L]仍在继续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 ,与半年[FCP :(1. 2±1 .0 )nmol/L ,2hPCP :(4. 3±1 .1)nmol/L]比较(P <0 . 0 5 )仍有统计学意义,第2年[FCP :(1 .3±1. 1)nmol/L ,2hPCP :(4 .8±1 .1)nmol/L]、3年[FCP :(1. 3±0. 3)nmol/L ,2hPCP :(4 .8±1 .6 )nmol/L]、4年[FCP :(1 .3±1. 0 )nmol/L ,2hPCP :(4 .6±1 .0 )nmol/L]渐下降,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5 )。B组随访半年[FCP :(0 . 9±1 .3)nmol/L ,2hPCP :(3 .1±1 .1)nmol/L]较治疗前[FCP :(0. 8±0 . 4 )nmol/L ,2hPCP :(3.0±1 .1)nmol/L]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第1年[FCP :(1. 2±0 . 9)nmol/L ,2hPCP :(4 .4±2 .0 )nmol/L]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的疗效及对血糖、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8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甘精胰岛素单一治疗,观察组应用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红蛋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为(7.15±1.05)mmol/L、餐后2 h血糖为(9.04±2.01)mmol/L、血红蛋白水平为(6.13±1.09)%,均低于对照组的(9.09±2.23)mmol/L、(11.11±3.05)mmol/L、(8.02±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使用治疗老年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血红蛋白水平等生化指标,提升疾病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组内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05±1.16)mmol/L、(9.56±1.45)mmol/L、(5.67±1.42)%,低于对照组的(7.34±1.35)mmol/L、(11.05±1.47)mmol/L、(7.05±1.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23.93±1.92)kg/m2低于对照组的(25.13±1.54)kg/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阿卡波糖片联合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降低糖尿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