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The evaluation method, model and process for the flood and waterlogging disaster condition by GIS,RS and GPS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 for setting up d isaster condition database, dyke database and historical disaster damage databas e are presented. An index of flood damage degree(FDD) used to evaluate the relat ive degree of disaster loss and divide flood and waterlogging area is suggested . The value of flood damage degree can be calculated as follows :taking the vari ous disaster losses of sample area in a base year as standard value and computin g the ratios of various disaster loss values in different areas and years to th e standard flo od disaster loss values, then summing up the weighted ratios. The computed resul t s are the value of flood damage degree in the every year. The macroscopic flood disaster distribution can be evaluated by the values of flood loss degree.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总结近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洪涝灾害造成损失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损失定量评估所需的合理空间尺度分析,研究了分别适合于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经济资料空间展布方法和社会经济空间数据库,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洪涝灾害损失定量评估模型。模型考虑了城市与农村的差别、受灾体的分类、淹没水深、淹没历时,预警时间等因素对洪涝灾害损失的影响。模型可以用于洪涝发生前损失的预估以及洪涝灾害发展过程中的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3.
肖潇  麻林  庞爱磊 《人民长江》2018,49(7):6-10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运用童家湖蓄滞洪区,降低洪涝灾害损失,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根据童家湖蓄滞洪区1:5000实测地形资料,基于非结构三角形网格,采用有限体积算法建立了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数学模型。依据所建立的模型,模拟分析了设计分洪条件下分蓄洪区内洪水演进过程,还选取了蓄滞洪区内若干有重要代表意义部位,在其模拟计算的水位增长及流速变化过程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分洪不同时段蓄洪区各区域的洪水淹没趋势。模拟结果显示:童家湖分洪开始约2 h,分洪洪量主要在分洪口附近填洼;分洪前20 h洪量主要集中在蓄滞洪区南部;20 h后,北部洼地填满后蓄滞洪区内联通,各处水位同步涨落。模型可以较完整地反映童家湖蓄滞洪区内洪水演进过程,研究成果可为童家湖蓄滞洪区分洪准备、撤离转移等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型行蓄洪区洪水演进数值模拟与三维可视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云  范子武  吴时强  吴修锋 《水利学报》2005,36(10):1158-1164
本文以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例,对行蓄洪区GIS数据库建设、洪水演进数值模拟、洪水演进动态显示、洪水预报及洪水调度、行蓄洪经济损失评估等进行了研究,并在三维GIS软件VrMap2.0 SDK平台下开发了一套大型行蓄洪区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软件,实现了防洪工程枢纽建筑物及其场景编辑、浏览、地物属性查询及电子沙盘模拟、防洪调度数值模拟、洪水淹没过程显示、水流场信息查询、闸门运行状态监控、分类财产损失评估、财产受损残余状况、建筑物破坏程度直观表现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探究城市内涝灾害数值预报对城市的防洪减灾及灾害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三角形非结构网格,采用Godunov型有限体积法建立了一个高精度的二维浅水水动力数值模型。该模型使用Roe格式计算界面通量,可以较好地捕捉洪水的动边界运动,模型将静水压力项放入源项中,减少了由于地形底坡项带来的数值解伪震荡。该模型对动边界以及负水深处理技术进行了改进,能够有效提高模型模拟的精确度和静水和谐性。在应用3个算例对模型进行率定的基础上,将模型应用于浑河、太子河之间浑太胡同区域的地表洪水演进的模拟中。结果表明:浑太胡同内洪水演进的水深、流场变化均较为合理,组合溃堤各水深淹没面积均为最大,模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城市区域雨洪的流动演变过程,证明该模型可以用于复杂地形的城市由降水形成的暴雨积水及地表洪水演进模拟过程,模型可快速为城市防汛减灾提供积水情况及涝情信息。  相似文献   

6.
洪灾损失评估系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艳  李娜  王杉  王静  张念强 《水利学报》2019,50(9):1103-1110
我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之一,每次大的洪涝灾害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开展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洪灾损失评估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地物空间叠加分析和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在GIS平台上集成土地利用、社会经济和洪水淹没数据,开发完成独立的洪灾损失评估系统,实现了受淹对象分析和损失评估的通用功能,可实时地对洪水淹没范围内人口和资产的受淹及损失情况进行快速而精细的评估。并在杭嘉湖区(沪)开展了应用实例研究,与实测调查统计数据对比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模型和方法评估的洪灾损失与实际相符,开发的相关系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够为防洪减灾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更好地进行流域防洪规划和制定防灾预案,根据溃坝洪水演进特征及其对经济财产的破坏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淹没区受灾严重程度划分受灾区的评估方法。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将溃坝洪水淹没范围划分为6 种区域: 溃决区、毁灭区、重灾区、中灾区、轻灾区和安全区。在受灾区的划分上,对传统物元可拓模型加以改进,利用变权物元与评价等级紧密联系的优势来确定受灾区的归属问题,使受灾区的划分更科学、直观、有效。  相似文献   

8.
洪泛区暴雨洪涝灾害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伴随着暴雨洪涝,洪水泥沙等沉积物淤积问题突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解决暴雨洪水滞涝及泥沙淤积问题。利用二维水流模型理论和二维泥沙运动理论,建立了适用于洪泛区的洪水泥沙输移数学模型。模型由两部分组成,洪水滞涝水动力模型和洪水泥沙输运数学模型。洪水滞涝水动力模型采用加权质量集中的有限单元法...  相似文献   

9.
太湖流域1991年大水与城镇洪涝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1954年之后,1991年太湖流域再一次发生了流域性大水,由于经济发达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及众多的工厂企业被淹,城市设施和工厂企业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多亿元,占水灾损失总数的80%,成为流域水灾的主要损失。本文以大量的资料和统计数字,阐术了1991年太湖流域城镇洪涝灾害的情况和特点,分析了产生洪涝灾害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城镇洪涝问题的对策。根据太湖流域1991年防汛斗争的经验,参照全国防汛斗争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影寻踪原理的四川省洪灾评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四川省1976—2006年洪灾资料为基础,选择体现洪灾损失特性的相对受灾人口、死亡人口、洪灾经济损失和农作物受灾面积4个指标数据,采用投影寻踪法建立了四川省洪灾程度评估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洪灾程度综合指标,对其进行分级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四川省是洪灾较为严重的省份,近30年来每10年期受灾程度分布类似,在各期内均发生特大灾害1次,大灾害3~4次,且灾害程度随时间并未出现减弱、减小的趋势;同时,洪水量级排序和灾害级别大小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水务涉及领域众多,评价一个地区水务状况须建立符合实际,考虑多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上海市位于典型的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易受上游洪水、下游高潮、区域暴雨滞水、台风等影响。在考虑上海市水务管理特色的基础上,针对防汛减灾安全和水源地水质安全两个管理目标,建立了评价体系,并利用评价体系对上海市两个管理目标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反映了上海市各区的防汛减灾能力和各水源地水质的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是洪涝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区域,特别是受上游洪水和鄱阳湖水顶托双重作用的赣抚尾闾河段。分析其洪水风险,对于提高江西省防洪减灾能力、减轻或避免生命财产损失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以抚东堤防洪保护区为例,利用MIKE软件建立一维、二维耦合模型,分析不同溃口在标准内(20 a一遇)和标准外(50 a一遇)洪水叠加鄱阳湖1954年型设计洪水条件下的洪水演进过程、淹没范围和淹没损失等。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抚东堤防洪保护区内地形起伏较大,不同河段的溃口溃决后的风险大小不同,其中上段李家渡水文站下侧溃口发生溃决时,洪水影响最大。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区域洪水风险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闵骞 《江西水利科技》1993,19(4):305-309
根据史料记载和近期水文资料进行考证分析,表明鄱阳湖区历史上曾出现过冬季水灾,既有涝灾也有洪灾.  相似文献   

14.
基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与防灾减灾能力四大风险要素对深圳河流域内陆侧的洪涝风险进行分析,构建以雨、洪、潮叠加的复杂致灾因子危险性和高度城市化带来的高易损性为特征的沿海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修正熵权法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得到洪涝的危险性风险、易损性风险和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福田区西南部至罗湖区西南部是极高危险性与极高易损性的统一体,在防洪减灾中应予以较全方位的重点防护,其他低易损性且高危险性地区只需根据主导的危险性因子给予有所侧重的防护措施;构建的沿海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可为政府防灾减灾规划与防洪应急响应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亦可为防灾资源分配和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15.
2003年6月淮河流域相继出现3次较大洪峰,对淮河中下游造成极大威胁,淮河流域遭遇了1991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面对形势严峻的洪水压力,相关部门根据汛情的发展情况采取了科学的洪水调度方法,最终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渍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遥感技术中心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加拿大Radarsat星载雷达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对淮河水情进行实时监测,在短时间内对淹没区与内涝区的灾情进行了快速评估,为决策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洪涝灾害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聚焦灾害损失评估问题,本文构建了考虑时间变化的洪涝灾害损失函数。一方面,表征灾害损失随着致灾因子强度先递增、而后增幅趋缓的静态S型曲线关系;另一方面,通过量级、形状和位置三个参数综合考虑灾害损失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基于《中国水旱灾害防御公报》提供的受灾人口、直接经济损失数据,对于各省级行政区2006—2021年洪涝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拟合洪涝灾害损失函数,洪涝灾害损失关于致灾因子强度和时间的三维空间散点图可有效地拓展成为连续的三维空间曲面及二维空间热力图。各省级行政区受灾人口整体上呈现出逐年下降的特征,但随致灾因子强度的增加而趋于增加。各省级行政区直接经济损失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随时间呈现出大幅下降、缓慢下降和略有增加等不同特征。考虑时间变化的洪涝灾害损失函数是变化环境下灾害评估的有效工具,可为区域洪涝灾情评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阳澄淀泖区属于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河湖密布,地势低洼。为了抵御洪水,区域内建成大小联圩366个,约占总面积的50%。圩区建设是平原河网低洼地区的重要防洪排涝措施,但随着圩区规模的扩大、防洪排涝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骨干河道洪水位上升,对区域防洪产生重要影响。以实测资料和圩区现状调查为基础,构建了能反映现状河网、圩区分布、圩区调度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圩区排涝对区域防洪影响。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对圩区排涝对区域防洪的影响分析可为阳澄淀泖区的洪水计算、防洪规划、圩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水旱灾害系统的不确定性,从系统论角度提出了水旱灾害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灾损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这4个子系统组成的水旱灾害风险系统及其定量表征。从方法论角度,提出了由水旱灾害危险性分析评估、脆弱性分析评估、损失风险分析评估、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分析这5类方法组成的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并归纳分析本文作者以往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体系具有通用性和有效性,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中具有参考应用价值;今后亟须进一步解析该方法体系的物理成因机制,进一步丰富、发展、完善这些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特别是基于水旱灾害损失风险形成过程的损失风险曲线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6年汛期,湖南省降雨频繁,总量偏多,共发生15次造成较大汛情和灾情的强降雨过程,多个站点降雨量超过历史记录值,多条河流出现超历史洪水,洞庭湖地区水位全面超警戒,灾害损失严重。面对严峻汛情,全省上下,积极应对,获得了防汛抗灾工作的胜利。通过总结2016年度雨水灾情概况、防汛抗灾成效、防灾减灾措施、 经验与启示以及防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以期为今后防洪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熵值法的洪灾等级评估属性识别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洪灾损失评估中各指标的不相容性和不确定性,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理论建模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值法的洪灾损失等级评估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利用信息熵反映出的数据效用值来刻画指标的权重系数,合理地解决了权重分配问题。该模型以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洪灾等级划分,能客观地反映洪灾损失的程度。并将该模型应用于1998年特大洪灾实例分析,将评估结果与物元分析法评估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