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及肝腺瘤病(liver adenomatosis,LA)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0例HCA及1例L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女性发病居多,共7例(63.6%),1例女性肝腺瘤病患者有口服避孕药病史.全组中位发病年龄33(范围25~70)岁.多数无临床症状(72.7%).肿瘤标记物CA19-9和甲胎蛋白(AFP)正常.超声造影、CT及磁共振(MRI)增强扫描多提示病灶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延迟期去强化.组织病理提示10例为单发病灶,诊断HCA,其中1例肿瘤细胞轻度异型及不典型增生,1例存在细胞不典型增生,1例细胞生长活跃;另外1例为多发病灶,细胞存在异型,诊断肝腺瘤病.11例患者均经手术切除,经随访21~125个月,无复发.结论 HCA患者多无明显临床表现,肝脂肪变性可能为HCA和LA的共同病因,口服避孕药物可能为LA的病因.动态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HCA有病灶破裂出血及癌变危险,首选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例肝细胞腺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文献综述。结果 我院1996-2001年共治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腺瘤病人,发病率占同期肝切除病人的0.13%,男:女为3:1,平均年龄为50岁,全部经手术治疗,术前确诊率为75%。结论 肝细胞腺瘤术前应联合行影像学检查以确诊,应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直肠绒毛状腺瘤虽然发病率较低 ,但属癌前病变 ,复发率高。我科自 1992~ 1998年手术治疗直肠绒毛状腺瘤及其癌变 19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 1992~ 1998年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绒毛状腺瘤患者共 19例 (结直肠多发性腺瘤不在本文讨论内 ) ,其中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2 8~ 82岁 ,平均 54.6岁。单发腺瘤 16例 ,多发 3例 ,腺瘤恶变 4例。二、腺瘤分布及术式本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腺瘤分布情况及术式选择 :腺瘤距肛缘距离 <7cm病例 11例。行局部切除术 8例 ,其中经肛门切除 7例 ,经骶尾切除 1例 ;根治性直肠切除术 3例 ,…  相似文献   

4.
1983~1997年共手术治疗甲状腺单发结节106例,术前均诊断为甲状腺腺瘤,术后病理符合率为698%(74/106)。由于误诊造成误治,特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72例,男女之比为1∶21。年龄14~70岁,20~50岁者占80%。病程1d~15年,平均12年。结节直径1~7cm,平均35cm。术中发现为多个结节6例。本组术前均未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2 手术方法 结节摘除术38例,腺叶大部切除20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2例,腺叶切除46例。其中3例术中冰冻切片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随即进行改良颈淋巴清扫术。3例做结节摘除者,术后病理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微创化治疗多发肝腺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结果 4例肝腺瘤患者中2例为多发肝腺瘤,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1例,中位年龄36.5岁,2例单发患者均给予行传统开腹肝腺瘤切除术,多发肝腺瘤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术后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经随访3~16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多发肝腺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不失为微创化治疗多发肝腺瘤的一个良好选择,但其长远疗效需进一步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结肠上腺瘤超过100个称为结肠腺瘤病。我院1975~1984年共收治该病患者29人,其中19人有明确家族史,分属8个家族,另外10人没有家族史。本文介绍29个病人收治情况,并结合资料就该病有关问题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7岁,20~30岁的22例。有家族史的19例,分属  相似文献   

7.
Xie Y  Li HZ  Rong S  Zh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8):1096-1099
目的探讨2型多发内分泌腺瘤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0~2002年诊治的8例2型多发内分泌腺瘤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与疗效。结果7例有阵发性高血压,5例最高血压超过200mmHg(1mmHg=0.133kPa),3例查体发现肿瘤。经B超、CT及24h尿儿茶酚胺检查确定诊断,2A型6例,2B型2例;表现为甲状腺髓样癌合并嗜铬细胞瘤伴或不伴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6例),1例伴多发黏膜神经瘤,1例为嗜铬细胞瘤伴有马凡综合征;双侧肾上腺肿瘤7例;分期行肾上腺与甲状腺、甲状旁腺结节切除或次全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9年,效果良好。结论2型多发内分泌腺瘤病的诊断主要依赖相应的内分泌检查及B超和CT检查,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当嗜铬细胞瘤与其他肿瘤同时存在时,宜首先切除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男性乳房发育症124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1975~1987年间男性乳房发育症124例,均经病理证实,现结合临床有关问题讨论如下。临床资料 1.发病年龄:10~29岁38例,30~59岁76例,60~69岁10例。 2.发病部位:本组发生于左乳51例,右乳54例,双乳者19例,以单侧乳房多发。 3.病程:本组病程短者为15天,长者达6年之久,其平均病程为2~3个月。 4.临床类型:弥漫型47例,腺瘤型58例,女性型19例。  相似文献   

9.
自1993.10~1994.8,我科行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9~42岁,平均25岁。术前均经B超检查和卡松尼试验诊断。囊肿位于右肝13例,左肝5例,左右肝者2例。单发囊肿17例,多发囊肿3例,共有囊肿23个,右肝16个,左肝7个,单房性囊肿19个,多子囊囊肿4个,合并胆漏5例,感染2例,合并肺包虫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3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8例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8例患者中4例术前经下腔静脉造影同时取活检术前诊断为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病.8例患者中有1例拒绝手术治疗,14个月后猝死.接受手术治疗的7例患者术后病理示IVL,其中除1例死于术中大出血,1例术后2年复发外,其余5例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7~65个月,平均随访29个月,已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病多源于子宫平滑肌瘤,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肿瘤.下腔静脉造影的同时取活组织检查是术前诊断下腔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有效方法.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应进行抗雌激素治疗,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德国Mainz大学医院腹部外科于1987~1998年曾为36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旁亢)施行了手术治疗,计男女244例,平均年龄61.7±13.0岁;男116例,平均年龄58.2±13.8岁,自1987年起就开展前瞻性随访。2年内每4~6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年1次。351例施行1次手术,成功343例(97.7%),9例施行再次手术,成功率为100%。单个腺瘤占80%以上,增生占10%,余5%为多发腺瘤,癌肿少见。15例伴有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EN)。一般进行双侧颈部探查,206例还同时进行了甲状腺手术(57.2%)。8例第1次手术失败者由于多发腺体病变4例、异位额外甲状旁腺3例和切除…  相似文献   

12.
肝腺瘤和肝腺瘤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腺瘤和肝腺瘤病临床上并不多见,后者尤为罕见,诊治较复杂。肝腺瘤的年发病率为3/100万,年发病率在长期口服避孕药物的人群中比较高,约3-4/10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我院从 1998年开始采用经直肠前列腺封闭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80例 ,疗效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从 1998年 6月至 2 0 0 1年 8月 ,经临床诊断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 80例。平均年龄 3 1.2 (2 0~ 45 )岁 ,病程 1个月至 4年 ,平均 1年。治疗前行前裂腺液常规检查 ,脓球平均 2 0 /HP(10~ 40个 /HP) ,卵磷脂小体平均 (+ )。有 40例患者伴有尿频、排尿困难 ,3 5例患者伴有耻骨上区、会阴部坠胀不适 ,有 2 0例患者伴有便后滴白、性功能减退。采用前列腺封闭治疗时 ,根据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配以美兰 0 .2ml ,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肝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中除1例因肝腺瘤破裂出血有表现外,余4例均无临床表现,术前均误诊为肝癌和肝癌破裂出血.5例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结论 肝腺瘤多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常规影像学表现特异性差,特异性肝脏MRI对比剂的应用可提高肝腺瘤的诊断率,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亦是首推的治疗方式,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亦可用于部分病人.  相似文献   

15.
354例甲状腺腺瘤临床和随访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1958年5月~1978年12月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354例,其中获得随访者321例,随访率为90.6%,现总结分析如下。一般资料 354例中,男87例,女267例,男女之比为1:3.06。发病年龄11岁~70岁,21~40岁组229例(占64.6%)。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30年,大多数在5年以内,共248例(70%)。本组354例切除标本均行病理检查,其中滤泡型腺瘤299侧(84.4%),乳头状腺瘤10例(2.8%),腺瘤并机能亢进2例(0.5%),腺瘤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4.5%),腺瘤癌变27例(7.6%)。  相似文献   

16.
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原醛症七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8 5至 2 0 0 0年收治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所致原醛症病人 7例 ,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7例。男 3例 ,女 4例。年龄 2 9~ 5 8岁 ,平均 39岁。左侧肿瘤 8个 ,右侧 11个 ,其中 1例为双侧多发 (左侧 2个 ,右侧 5个 )。病程 3~ 6 6个月 ,平均 2 5个月。 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病史 ,血压最高者 2 4 0 /12 0mmHg ,夜尿多 6例 ,发作性软瘫或双下肢无力者 4例。 6例血钾测定低于正常 ,最低者为 1.8mmol/L ;7例测定血浆醛固酮高于正常 ,立位 6 5 6~ 988pg/ml(正常值为 98~ 2 75 pg/ml) ,卧位 …  相似文献   

17.
除去肝血管瘤外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NH)和肝细胞腺瘤均是不常见的肝良性肿瘤 ,可经影像学和超声扫描检出。作者复习荷兰鹿特丹大学医院外科等单位于 1979~ 1999年收治的 2 0 8例肝脏良性肿瘤 ,其中74例行手术切除 ,另 134例随访观察 ,包括影像学检查 ,其目的在于了解其治疗指征及其远期结果。男女之比 ,FNH为 1∶ 7.5 ,腺瘤为 1∶ 7.3,血管瘤为 1∶ 2 .8。4 5例 (75 % ) FNH患者曾口服避孕药 137± 4 4个月 ,2 7例 (93% )肝腺瘤曾口服避孕药 14 4± 84个月。凡不能鉴别 FNH、肝腺瘤与肝癌者均行手术切除 ,计 2 4例 ,因腹部症状者而…  相似文献   

18.
<正> 我院自1996年至1999年共行肝囊肿腹腔镜开窗术10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49岁(36~62岁),单发肝囊肿8例,多发肝囊肿2例,住院天数为5~7天。  相似文献   

19.
胆囊腺瘤癌变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胆囊腺瘤癌变临床上少见。我科从1984~1991年间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胆囊腺瘤发生癌变者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25~47岁,平均33岁。临床症状为右上腹痛7例,均为隐痛或胀痛,常伴有右肩背部放射性酸痛不适,1例为健康体检时行肝胆B超检查发现。病程为半个月至1年不等,平均4个半月,体检时5例有右上腹胆囊区轻压痛,其余病人无明显阳性体征。8例术前均经过1次或多次B超检查,7例诊断为胆囊赘生物或息肉,其中3例考虑为胆囊腺瘤。另1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汁浓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6年10月行根治手术治疗的12例涎腺导管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影像学特点、病理、治疗及预后资料.结果 12例涎腺导管癌患者中男女之比为5:1,发病年龄53~73岁,中位年龄为56岁;临床上表现为质硬、界限不清肿块,常伴有神经侵犯症状;病理学特征是导管样细胞巢呈实质性、筛孔状和乳头状结构,中心可出现粉刺样坏死;手术切除+颈淋巴清扫者11例,术后辅以放疗10例,辅以化疗者3例.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6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1±21)个月.生存期满1年者10例,满3年者5例,满5年者仅3例,中位生存时间约为36个月.结论 涎腺导管癌是一类较少见但恶性度很高的涎腺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治疗以局部广泛切除+颈淋巴结清除为主,可辅以放疗或化疗;本病易出现同侧颈部Ⅰ、Ⅱ、Ⅲ区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