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4 毫秒
1.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皮层神经元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性损伤模型,探讨丹酚酸B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组、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和丹酚酸B治疗组,复制缺糖缺氧3 h后复糖复氧24 h的细胞模型。采用MTT法观察神经元的活性,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细胞凋亡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水平,以及 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结果: 与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相比,丹酚酸B可提高神经元的活性、存活率以及MMP荧光值(P<0.05,P<0.01),同时可降低LDH漏出率、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和凋亡率(P<0.01);荧光染色显示,丹酚酸B可减轻缺糖缺氧/复糖复氧诱导的细胞核的损伤。结论: 维持MMP和钙稳态可能是丹酚酸B保护缺糖缺氧/复糖复氧处理的神经元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蒺藜皂苷(TTLS)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及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建立缺氧/复氧损伤的皮层神经元凋亡模型。比色法测定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漏出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Fluo-3荧光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平均荧光值变化。结果: 缺氧3 h复氧12 h可诱导出皮层神经元凋亡,引起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高于对照组(P<0.01)。蒺藜皂苷(0.025 g/L)能明显降低缺氧/复氧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并可降低细胞内钙浓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蒺藜皂苷可降低由缺氧/复氧诱导的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减轻细胞损伤,这种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神经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钙调蛋白(CaM)表达的影响, 探讨黄芪注射液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方法: 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和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进行缺氧缺糖0.5 h再复氧复糖。各组于复氧复糖后0 h、0.5 h、2 h、6 h、24 h、48 h、72 h和120 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检测CaM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0 h和0.5 h之外,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各时点海马caspase-3蛋白阳性神经元数目、占神经元总数的百分率及平均吸光度值均明显增多(P<0.05),于24 h达到高峰。黄芪注射液组除0 h和0.5 h之外,各时点以上指标比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显著减少(P<0.05)。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以上指标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无差异(P>0.05)。各时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海马神经元CaM 蛋白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各时点CaM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芪注射液组在各个时点CaM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海马神经元CaM 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各时点CaM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芪注射液组在各个时点CaM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抑制CaM表达,可能是其减轻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原代培养8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和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进行缺氧缺糖0.5h再复氧复糖.各组于复氧复糖后0h、0.5h、2h、6h、24h、48h、...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c-Jun氨基末端激酶3(JNK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黄芪注射液原液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和黄芪注射液组。其中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注射液组及黄芪注射液原液对照组进行缺糖缺氧0.5 h再复氧复糖,并于复氧复糖后0 h、0.5 h、2 h、6 h、24 h、72 h和120 h采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JNK3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核膜完整,细胞突起明显,有少许细胞胞浆黄染;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大鼠海马神经元胞核体积增大、突起回缩,大量细胞胞浆黄染,胞核内有黄色颗粒,海马JNK3 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在各个时点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黄芪注射液原液对照组神经元形态变化和海马JNK3 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均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一致(P>0.05);黄芪注射液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有轻微核皱缩,可见部分神经元胞浆黄染,除120 h时点之外,海马JNK 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在各个时点均比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明显减少(P<0.05)。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在0 h、0.5 h、2 h、6 h、24 h、72 h和120 h海马神经元JNK3 mRNA平均灰度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黄芪注射液原液对照组各时点JNK3 mRNA的平均灰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黄芪注射液组除120 h之外在各个时点JNK3mRNA的平均灰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JNK3 mRNA表达,从而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溶剂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黄芪注射液溶剂处理组)和黄芪注射液处理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黄芪注射液处理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进行缺糖缺氧0.5 h,再分别于复氧复糖后0 h、0.5 h、2 h、6 h、24 h、72 h和120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和bax 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Bax比值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黄芪注射液处理组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cl-2/Bax比值升高( P<0.05),而溶剂对照组Bcl-2、Bax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则无显著变化(P>0.05)。bcl-2 mRNA、bax mRNA表达趋势同蛋白。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提高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Bcl-2表达及Bcl-2/Bax比值,抑制Bax表达,从而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7.
救脑宁注射液对神经细胞凋亡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经缺氧/缺糖培养诱导的凋亡发生、胞内钙离子变化及救脑宁注射液的治疗作用。方法: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Fluo-3负载,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钙平均荧光值变化。结果:缺氧/缺糖培养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内钙离子增高。救脑宁注射液能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论:救脑宁注射液能抑制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及钙超载,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Icariin,ICA)对L-谷氨酸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L-谷氨酸(0、2.5、5、10、20、40、80 mmol/L)诱导HT22细胞损伤24 h后细胞存活率,确定L-谷氨酸对细胞损伤的浓度;CCK-8法确定淫羊藿苷对HT22细胞的无毒范围及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对L-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存活率下降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GRN在HT22正常细胞中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淫羊藿苷对PGRN在HT22细胞中表达的影响。结果:确立10 mmol/L L-谷氨酸与HT22细胞共孵育24 h为损伤模型的实验条件;淫羊藿苷实验浓度范围内HT22细胞存活率无明显下降;加入淫羊藿苷与L-谷氨酸共孵育后,HT22细胞存活率出现明显上升,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PGRN在HT22细胞的胞浆和突起中有明显表达;免疫荧光法和蛋白质印迹法均表明不同浓度淫羊藿苷影响PGRN在L-谷氨酸诱导HT22细胞损伤模型中的表达,且随着淫羊藿苷浓度增加,PGRN表达量增加。结论:高浓度L-谷氨酸对HT22细胞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而淫羊藿苷可发挥保护作用,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淫羊藿苷可能通过调节PGRN的表达从而缓解L-谷氨酸诱导的HT22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氧缺糖/复氧复糖不同时间点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损伤情况。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T22细胞,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OGD/R)0 h组(OGD/R 0 h)、缺氧缺糖/复氧复糖12 h组(OGD/R 12 h)、缺氧缺糖/复氧复糖24 h组(OGD/R 24 h)、缺氧缺糖/复氧复糖48 h组(OGD/R 48 h)、缺氧缺糖/复氧复糖72 h组(OGD/R 72 h)。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在缺氧缺糖6 h后进行复氧复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情况,Bax、Bcl-2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结果 正常组HT22细胞呈两极或多极,突起明显,突起之间相互交织成网状,细胞膜光滑且完整,胞体折光性强,OGD/R各组细胞胞体轴突减少,细胞皱缩,胞质凝聚。与正常组比较,OGD/R各组细胞存活率均显著降低(P<0.05),OGD/R 12 h至OGD/R 24 h达到最低(P<0.05);OGD/R 12 h及OGD/R 24 h 组LDH显著升高(P<0.05),OGD/R 0 h、48 h、72 h组均有升高趋势。除OGD/R 0 h组和OGD/R 72 h组外,OGD/R 各组Bax/Bcl-2比值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峰值出现于OGD/R 24 h。 结论 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细胞损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随着复氧复糖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不断加重,24 h达到顶峰,随后细胞损伤情况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 terminal kinase,JNK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8d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模型组)、黄芪注射液组和溶媒对照组。模型组缺氧缺糖0.5h再复氧复糖,各组于复氧复糖后0、0.5、2、6、24、72和120h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JNK3的表达。结果:除120h之外,模型组JNK3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平均吸光度值在各个时间点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黄芪注射液组JNK3阳性神经元数目和蛋白平均吸光度值均比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JNK3表达,并因此抑制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腺苷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缺糖缺氧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缺糖缺氧对大鼠海马培养神经元的影响及腺苷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培养12d的海马神经元, 分为对照组和腺苷组, 同时于缺糖缺氧环境中培养0.5-4h后取出, 立即更换原神经元培养液在常氧下继续培养24h。于不同时间取出, 收集培养液, 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 用图像分析仪测定神经元胞体面积, 并用4%台盼蓝染色, 计算神经元存活百分率。同时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缺糖缺氧后海马神经元胞体肿胀, 体积变大, LDH渗出含量增多, 神经元存活率减少。恢复糖和氧供应后24h, 海马神经元LDH渗出含量进一步增多, 细胞存活率进一步减少, 凋亡神经元百分率明显增多。经腺苷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缺糖缺氧后, 神经元LDH渗出明显少于对照组, 神经元胞体面积增大程度轻于对照组, 神经元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缺糖缺氧0.5-3h再恢复氧和糖供应后24h, 腺苷组凋亡神经元百分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缺糖缺氧可引起海马神经元严重损伤, 神经元损伤程度与神经元存活率、LDH渗出含量的改变呈对应变化。腺苷能减少缺糖缺氧后神经元的损伤, 减少缺糖缺氧后神经元凋亡, 提示腺苷对缺糖缺氧海马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淫羊藿次苷Ⅱ对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次苷Ⅱ与刀豆素A(Concanavalin A,ConA)体外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观察淫羊藿次苷Ⅱ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初步确定其发挥作用的最佳浓度;然后以最佳浓度淫羊藿次苷Ⅱ在不同时间点与ConA协同处理细胞,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增殖能力;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用荧光定量分析仪检测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结果:淫羊藿次苷Ⅱ在10-12~10-9mol/L的浓度范围作用48小时,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在10-7~10-4mol/L范围出现抑制作用。以10-9mol/L的淫羊藿次苷Ⅱ处理细胞,发现其与ConA在不同时间点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显著优于ConA单独应用;并且促进细胞由G0/G1期进入S与G2/M期,并以第24小时效果更明显;促进细胞内Ca2+浓度升高,效果以第12小时最明显。结论: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次苷Ⅱ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有浓度、时间依赖性,这种促增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升高细胞内Ca2+浓度,进而加快细胞由G0/G1期进入S与G2/M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GBE)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损伤新生大鼠皮层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法培养新生大鼠皮层NSCs,对NSCs进行缺糖-缺氧结合复糖-复氧处理。实验分为对照组、缺糖-缺氧结合复糖-复氧组和GBE组,MTT法检测细胞活性,DAPI染色检测原代培养细胞的凋亡,比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流式细胞仪检测传代细胞的凋亡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的增殖分化的能力。结果:与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相比,GBE明显提高了细胞的活性、存活率(P<0.05),同时降低了LDH漏出率和凋亡率(P<0.01)。DAPI染色显示:GBE可明显逆转缺糖缺氧导致的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双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明显抑制了细胞Nestin/BrdU和Nestin/Tuj-1的表达;而与缺糖缺氧-复糖复氧组相比,GBE可显著促进细胞Nestin/BrdU和Nestin/Tuj-1的表达。结论:GBE能够增强皮层NSCs活性,减少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提示GBE能够通过有效调节NSCs凋亡相关基因和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进而对缺糖缺氧-复糖复氧损伤皮层NSCs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原代培养大鼠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神经元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后电压门控氯离子通道3(voltage-gated chloride channel 3,ClC-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取原代培养8 d的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缺氧缺糖30 min后再复氧复糖,于复氧复糖后6、24、48、72 h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lC-3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元ClC-3 mRNA及蛋白水平呈低水平表达。缺氧缺糖/复氧复糖24 h后培养皮质神经元ClC-3mRNA及蛋白水平开始上调,48 h仍然高表达,72 h后下降(P<0.05)。海马神经元ClC-3 mRNA在缺氧缺糖/复氧复糖6 h后即开始升高,高峰持续从24~48 h(P<0.05),72 h下降至略高于正常水平(P<0.05)。海马神经元ClC-3蛋白在24 h后表达开始逐渐升高,至72 h仍高表达(P<0.05)。结论:C1C-3通道表达上调可能增强复氧复糖后细胞对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的同时也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氧缺糖/复氧复糖PC12细胞自噬的形态学变化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自噬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PC1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自噬抑制剂组和自噬激活剂组。其中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自噬抑制剂组和自噬激活剂组进行缺氧缺糖3 h后再复氧复糖12 h,自噬抑制剂组和自噬激活剂组于复氧复糖的同时分别给予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和自噬激活剂雷帕霉素。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单丹磺酰尸胺荧光染色检测自噬小体的变化,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的自噬小体增多(P0.05),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相比,自噬抑制剂组的自噬小体明显减少(P0.05),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而自噬激活剂组自噬小体变大,数量明显增多(P0.05),并偶见自噬溶酶体,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可以诱导PC12细胞发生自噬,且细胞自噬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复圣散对神经细胞缺血再灌注样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复圣散对神经细胞的直接保护作用,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阐明复圣散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理。方法:选用乳鼠原代神经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结合"缺糖—高糖"的方法,对其进行攻击,模拟整体实验中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含复圣散的血清对此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缺氧、缺糖"5h及"缺氧、缺糖"5h结合"复氧、高糖"5h对神经细胞均可造成明显损伤。导致细胞内丙二醛含量明显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下降,细胞膜流动性明显下降,细胞内钙含量明显升高。而含复圣散血清可以显著减轻上述损伤。结论:复圣散对"缺血再灌注"的神经细胞有直接保护作用,这可能是其对血管性痴呆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氯化钻预处理减轻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氯化钴(CoCl2)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一复氧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CoCl,处理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使其暴露于无氧环境。用TUNEL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缺氧后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钙。结果 CoCl。预处理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在缺氧一复氧后的凋亡数,并对急性缺氧期间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具有稳定作用。结论 CoCl:预处理对急性缺氧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稳定缺氧时细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氯化钴 (CoCl2 )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 复氧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用CoCl2 处理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 ,并使其暴露于无氧环境。用TUNEL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缺氧后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钙。 结果 CoCl2 预处理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在缺氧 复氧后的凋亡数 ,并对急性缺氧期间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内Ca2 +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具有稳定作用。 结论 CoCl2 预处理对急性缺氧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稳定缺氧时细胞内Ca2 +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作为淫羊藿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的淫羊藿苷,对于骨损伤后的修复具有重要作用。淫羊藿苷在体内的持续有效浓度对于骨损伤的修复至关重要。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淫羊藿苷对于骨修复的研究进展,探讨淫羊藿苷的药理活性浓度。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3年10月PubMed数据(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www.cnki.net/)有关淫羊藿苷对骨组织修复作用,或者与淫羊藿苷治疗骨损伤的相关基础研究文献。英文检索词"icariin,concentration,bone";中文检索词"淫羊藿苷,浓度,骨"。排除重复性研究,共检索到76篇相关文献,44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利用淫羊藿苷的有效活性成分联合缓释支架材料,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从而起到修复骨组织的作用。淫羊藿苷促进细胞分化作用虽已得到肯定,但是否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作用还存在一定的争议。研究发现,淫羊藿苷的药理活性浓度从10-8到10-5 mol/L不等,总体来看,10-8-10-5 mol/L应该是淫羊藿苷发挥其最佳药理活性可能出现的区间,但目前临床试验尚未开展,具体的持续给药浓度还不确定,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Bcl-2抑制剂对黄芪注射液降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原代培养8 d的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缺氧缺糖/复氧复糖组)、黄芪注射液组、黄芪注射液溶剂(无菌去离子水)对照组、Bcl-2抑制剂组和Bcl-2抑制剂+黄芪注射液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均进行缺氧缺糖0.5 h再复氧复糖,各组均于复氧复糖后24 h进行指标检测: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和caspase-3阳性细胞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神经元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caspase-3阳性率、Bcl-2、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芪注射液组Bcl-2表达明显增加,细胞caspase-3阳性率、cleaved caspase-3蛋白及caspase-3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而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Bcl-2抑制剂组及Bcl-2抑制剂+黄芪注射液组则无明显差异;黄芪注射液溶剂对照组Bcl-2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而Bcl-2抑制剂组及Bcl-2抑制剂+黄芪注射液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Bcl-2抑制剂可对抗黄芪注射液降低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的作用,黄芪注射液通过Bcl-2发挥对缺氧缺糖/复氧复糖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