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心房颤动 (AtrialFibrillation ,AF)简称房颤 ,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其发生率仅次于期前收缩 ,在一般人群中为 0 .4%~2 .0 % ,6 0岁以上人群为 2 %~ 4% ,75岁以上人群 >1 0 % ,在就医患者中为 1 1 .7%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 1 4% ,心力衰竭患者中可达40 %。由于其多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 ,心室率快而不规整 ,易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 ,使原有病情加重 ,甚至诱发室颤而引起猝死 ;同时由于心房肌处于颤动状态 ,机械收缩功能完全丧失 ,易发生血栓和栓塞 ,增加死亡率。因此 ,如何及时合理地诊治房颤成为心血管…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万车  张静 《吉林医学》2001,22(5):259-261
心房颤动 (AF)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 ,仅次于窦性心律失常和早搏而居第三位 ,其发生率在人群中约为 0 4 % ,心脏病病人中约为 4 % ,有心脏扩大且伴有心衰的病人中约为4 0 %。此外 ,AF时失去了正常心室舒张期的最后 0 1秒左右、具有心室充盈加压泵作用的房缩期 ,加之快速心室率 ,心室舒张期短 ,排心血量减少可达 15 %~ 2 5 %以上 ,从而引起血液动力学障碍 ,全身脏器缺血。又因血流淤滞 ,心房失去完整的收缩能力等因素 ,而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另外为大家所熟悉的AF可诱发心衰 ,心衰可促发AF ,而且有明显心功能不全时 ,AF…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老龄化疾病,总的人群发病率为1.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6.5%,80岁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0%,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率在人群中约为0.4%,心脏病病人中约为4%.有心脏扩大并且伴有心衰的病人中约为40%。因此房颤是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1概述 房颤即心房的不规则颤动,因其不规则的颤动可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脑卒中,外周血管栓塞,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等),患病率高(约占所有住院心律失常患者的1/3)且是一种增龄性疾病[1],使得其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房颤发生与维持机制主要有心房电重构、结构重构、神经重构,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以及电学异常的不稳定性使得它的治疗与预防变得复杂。再者,房颤的病因很多,心血管疾病因素及非心血管疾病因素均可能成为房颤的病因或诱因;也有未合并心血管疾病及其他触发房颤的病因的房颤存在。有研究也显示LAD (左房增大)是独立的房颤预测因素[2],近年来病因治疗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也日渐清晰,房颤的病因研究也为房颤综合治疗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讨论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方法 对患者使用药物进行治疗.结论 CHF合并Af的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有效合理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其次,针对Af治疗,主要包括转复成窦性心律还是控制其心室率,华法林抗凝治疗,以减少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是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 ,有时可相互转化。心房颤动 (房颤 )比心房扑动 (房扑 )常见 ,两者之比为 1 0~ 2 0 :1。可发生于风湿性瓣膜病、甲亢、心肌病、高血压、缩窄性心包炎等器质性心脏病者 ,也见于心脏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者 ,老年人尤其多见。房颤可为甲亢 ,尤其老年人甲亢的最早甚至唯一的就诊症状。1 临床和ECG特征1 1 临床表现 症状受原有基础心脏疾病以及心室率快慢的影响 ,可有心悸、多尿、胸闷与惊慌。心室率接近正常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可无明显症状。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的患者 ,尤其是心室…  相似文献   

8.
9.
10.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常因心律不齐引起心悸症状而限制活动,由于心律不齐引起心房内血液淤积,易发生血栓和栓塞,房室律不协调影响心室充盈而降低心搏量,使重要脏器尤其是心、肾、脑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性损害,使其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据Framingham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在6%以上,因此,有的医学者称“房颤如白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 60例房颤病因及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71 7%房颤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 ,2 8 3 %房颤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房颤。 <48h房颤 ,胺碘酮和心律平转复成功率 81 1 %。用洋地黄、β阻滞剂或钙拮抗剂控制心室率 ,达标 91 7%。华法令或阿司匹林可降低栓塞发生率。结论 药物治疗要点包括转复和窦律的维持 ,控制心室率和预防栓塞。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分阵发性和持续性,绝大多数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最常见,其次为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亦可见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相似文献   

14.
15.
在各种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心律失常中,心房纤颤(atralfibrillation,AF)的发生率仅次于期前收缩为常见异位心律。对阵发性和持续性AF,可经药物或直流电转复为窦性心律。作者就近年来各种除颤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AF分型目前,对于AF常采用“三P”的分类法,即将AF分为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病率、病残率和致死率高,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经过多年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房颤的治疗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尤其是近年来导管消融术和微创外科的开展,为房颤的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但由于房颤机制的复杂性和患者的不同并发症等多种因素影响,单一治疗往往效果欠佳,故治疗上仍以包括频率和节律控制和预防血栓栓塞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心房颤动致心房电重构及相关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麻力军  姜华  丛洪良 《医学综述》2008,14(2):240-242
心房电重构指促进心房颤动发生与维持的任何电生理学性质的改变。近来,对电重构分子机制认识的最大进展在于明确了离子通道及细胞内钙离子稳态调节因子为心房异常电活动的分子决定子及它们在心房颤动时如何改变。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许多药物(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钾离子通道阻滞剂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抗心律失常特性和疗效与其预防和逆转电重构的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持续性心律失常,危害性大。目前,房颤治疗仍然是当前心律失常治疗中的最薄弱环节,治疗措施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本文就近年来房颤综合治疗在一些领域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待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高,成人中,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生率增近一倍;55岁~64岁人群每年每千人口新增2~3例,而85~94岁人群每年每千人口新增35例。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快速心窦率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及心排血量下降,部分可发生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认为,房颤的治疗目的包括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栓塞事件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药物治疗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明 《当代医学》2008,14(23):88-8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和敛死的重要危险酷因素.据Framingham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在6%以上,因此,有的医学者称"房颤如白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