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四川稀土矿湿法分解工艺过程中产生铈富集物、铁钍渣、铅渣中的钍含量,研究了铈富集物、铁钍渣、铅渣的浸出毒性,提出稀土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应坚持废物最小化、资源化的原则,钍可作为资源利用.建议将稀土工业固体废物分为三类:即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或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  相似文献   

2.
我国稀土永磁产业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晨松  和金生  董丽平 《稀土》2005,26(1):78-81
由于上游产业的带动,我国的稀土永磁材料发展速度很快,其中Sm-Co永磁增长缓慢,NdFeB永磁材料以其优良的性价比获得了高速增长,并改变了稀土永磁产业的产业结构。本文从稀土永磁材料市场的供给和消费两个方面,对我国NdFeB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3.
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磁性材料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而永磁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在电源、交通、机械、化工、医疗、电力、电子、信息及日常生活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稀土永磁是永磁材料中的佼佼者,特别是新型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更是由于其性能优异、价格低廉,在...  相似文献   

4.
稀土永磁材料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永磁材料的进展自60年代末期稀土永磁材料问世以来,稀土元素在稀土磁体中的应用日益增加。目前已有铈、镨、钕、钐、镝等元素用于永磁体,且品种不断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开发及应用,稀土永磁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具有越来越主要的地位。当今,永磁材料按...  相似文献   

5.
日本在稀土永磁领域设置的专利壁垒,对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日本专利壁垒对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出口的制约程度,并从规避专利壁垒的角度,探讨了应对日本稀土永磁专利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近日向社会推出“高稳定性稀土永磁材料与工艺”研究开发成果。据介绍 ,该项目运用磁学、金属学、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急冷快淬技术、真空粉末冶金烧结工艺 ,创立了主相和晶界相以不同成分分别制备后再复合烧结的新工艺路线 ,研制出铁钴复合基稀土永磁材料。突破了钕铁硼 铁基稀土永磁材料温度稳定性差、机械加工困难的缺陷。并依据首次提出的解释铁基、铁钴基稀土永磁材料矫顽力机制的“发动场理论” ,揭示了材料的矫顽力机制及合金成分与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 ,解决了钕铁硼 铁基稀土永磁材料为提高热稳定性添加钴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论稀土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稀土材料产品进行了概述,并与世界水平进行对比叙述了稀土永磁材料、稀土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稀土荧光粉、稀土钨电极的现状及国内外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对发展稀土新材料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稀土永磁材料应用领域的扩大及需求量的猛增,导致关键稀土元素(Pr、Nd、Dy、Tb)的过度使用,而高丰度稀土元素(La、Ce、Y)却不断积压.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实现稀土资源综合平衡利用,出于国家战略安全和原材料成本角度考虑,高性价比的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势在必行.近年来,大量学者对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的高值化利用展开了广泛研究.然而,在不同成分合金中,其主相热稳定性、第二相种类、相析出行为、价态、微量元素的偏聚冶金行为等方面均与目前广泛使用的Nd基商业磁体存在较大差异.综述了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的相结构、磁性能、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等研究现状,并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稀土永磁材料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技术、品种、质量和产量发展状况;永磁材料应用的新领域;激烈竞争中永磁材料的国内外市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应用和市场发展中心。讨论了永磁材料发展中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稀土在新材料应用研究中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稀土贮氢材料以及稀土对钛及钛合金、铝锂合金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最新进展,并就今后稀土在新材料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practical situation of rare earth industrial chain,production process and rare earth materials that could produce solid wastes on batch were discussed.Formation cause,formation volume,composition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solid wastes of rare earth hydrometallurgy slag,electrolysis slag,Fe-based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Co-based rare earth permanent magnetic materials,rare earth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rare earth polishing powders and rare earth catalysts were ...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近几年来我国稀土永磁材料的生产技术、品种、质量和产量发展状况;永磁品应用的新领域动向;在激烈竞争中磁品国内外市场贸易情报。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稀土永磁材料生产、应用和市场发展中心!根据永磁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一些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稀土永磁材料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稀土永磁材料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具有磁交换耦合作用的新型纳米复合永磁体。通过列举一些典型永磁体合金和其磁性能,讨论了不同合金成分、制备工艺以及添加微量元素对磁性材料微观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同时说明了在纳米复合永磁材料中硬磁相与软磁相间的磁交换耦合作用机理,以及交换耦合作用对纳米复合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稀土磁性功能薄膜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巨大的需求潜力,将在很多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各种稀土磁性功能薄膜材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重点评述了稀土永磁薄膜、稀土磁光薄膜、稀土磁泡薄膜和稀土磁致伸缩薄膜等稀土磁性功能薄膜材料的研究状况和最新进展。最后指出了稀土磁性功能薄膜材料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稀土磁性纳米微球Dy:Fe3O4@PHEMA-Tb为载体材料,丝裂霉素C(MMC)为模型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了具有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特点的稀土磁性药物微球(MMC-PHEMA-FMPM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制备MMC-PHEMA-FMPMs工艺条件对磁性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稀土磁性药物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固体永磁铁测试稀土磁性药物微球的体外磁响应性.结果表明,稀土磁性纳米微球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受pH影响较大,磁响应性显著,是靶向给药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6.
常秀敏 《稀有金属》2002,26(4):284-286
Nd-Fe-B永磁材料不仅具有很高的磁性能 ,而且不含资源紧缺的战略物资钴 ,因而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人们希望其价格再降低 ,所以开发廉价磁体非常必要。可以通过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达到降低磁体成本的目的。实验对以混合稀土取代Nd Fe B合金中的钕的廉价铁基稀土永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混合稀土的增加 ,磁性能有所下降 ,但在合金中添加少量的Al,Co,Nb ,可使磁体的磁感矫顽力 BHC上升 ,剩余磁感应强度Br、磁能积 (BH) m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7.
永磁材料长期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永磁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对永磁应用器件的长期可靠使用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介绍了永磁材料长期稳定的理论模型的发展和在不同永磁材料中的应用,总结了温度、耐蚀性、镀层防护、永磁体的L/D因素等对烧结钐钴稀土永磁材料短期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讨论了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热稳定性、耐蚀性差的缺点,科技人员近年来所进行的研究和改善的途径,提出解决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应用应采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1985-2015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基础,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VOSviewer和Sci2工具包对国际稀土研究领域进行可视化分析.首先,通过文献共被引分析稀土研究的知识基础;其次,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探测稀土研究前沿;最后,通过突现检测分析稀土研究趋势,并结合我国稀土研究的特点和现状,对我国稀土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中国的发文量在国家/地区中居于首位,中国科学院在相关机构中发文量最多;稀土研究知识基础的重要文献形成3个聚类;稀土研究的前沿主题主要为稀土发光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化合物和化学合成法5个聚类;稀土研究趋势主要的突现关键词包括稀土化合物、荧光粉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