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手抓戥称调剂方式和中药小包装调剂方式,优化调剂方法。方法随机选取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患者和工作人员对两种调剂方式的满意度。结果在患者对两种调剂方式的选择和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中药小包装饮片的满意度评分为(8.7±1.1)分,显著高于"手抓戥称"调配的(7.1±1.2)分,中药小包装饮片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患者取药时间短、药物干净、便于患者本人进行药物核对、药物剂量准确。在配药人员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人员对传统配药方式的满意度评分为(6.8±1.4)分,低于中药小包装饮片方式的(8.2±1.1)分。使用小包装中药饮片后,配药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作强度显著减小、配方场所粉尘污染大大降低;在配药方便性、药物核对方便性、剂量准确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结论中药小包装调剂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共同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向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药配方颗粒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颖 《中国热带医学》2006,6(4):682-683
中药配方颗粒是经过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将传统中药饮片提取、浓缩、干燥成的颗粒状剂型,具有不需煎煮、方便、快捷、安全、卫生等特点,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有关“中药配方颗粒”的60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的调查对象赞成,62%的人认为能接受比普通饮片价格高1/3的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精制而成的颗粒剂,供中医临床配方时应用。它既保留了中药饮片的药性药效,又不需煎煮,易于调剂、使用方便、质量可控,符合现代消费与生活需求,易为国外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是一种安全、可控、高效、方便的现代中药汤剂,是传统中医药“辨证论治、随证加减”核心思想和文化在新世纪的最好载体,是传统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之轨。  相似文献   

4.
中药配方颗粒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靖屹 《广州医药》2011,42(2):40-42
目的分析中药配方颗粒特点,推广使用中药配方颗粒.方法将传统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特点进行对比,并收集整理中药配方颗粒研究资料.结果 中药配方颗粒剂量小、疗效高、起效快,服用、携带、贮藏方便有科学数据可查,药效等同于传统中药.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发展前景广阔,值得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何旭 《广州医药》2014,45(6):77-79
中药饮片是医院药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效果.目前医院药房内使用的中药饮片主要分成散装中药材、小包装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三种.本文拟通过从临床的处方要求、调剂质量和药材养护和成本价格四个方面对散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扬长避短,旨在探索更为合理的中药饮片方式,提高中医医院药房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中药现代化是中国传统医药在21世纪发展的主题。要实现中药现代化,中药剂型现代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中药配方颗粒剂是近年来被国内外广泛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中药配方颗粒是以优质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工艺,将中药饮片中可溶性有效成分浸出,经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制成的单味颗粒。服用时,将各配方颗粒依法混合冲泡,即成新型的“复方中药”。与传统中药复方汤剂相比,患者应用中药配方颗粒剂具有免于煎煮、使用方便等优点。但是,并非所有的中药复方均可通过此法制成“配方…  相似文献   

7.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煎中药配方颗粒是按照中药制剂浸提法,选用适当的溶媒和程序,将符合炮制规范的中药饮片经提取、浓缩、干燥等制剂工艺,按一定比例制成,供药剂人员遵临床医嘱随证配方,按规定剂量调配给患者直接服用的散剂或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对传统中药饮片进行剂型改革的一项科研成果,它是按照中医药传统的理论,尊重几千年来汤剂水煎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传统散装中药饮片是我国中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便于调剂、鉴别,成本较低等优点,但是存在药材养护难度大、调剂工作质量较差、调剂差错率较高等问题;小包装中药饮片显著改善了传统散装中药饮片的卫生安全、调剂准确度和患者知情度等方面问题;笔者对两种形式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中医院可同时应用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模式与小包装中药饮片调剂模式。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来,中医临床用药以汤剂为主要剂型,传统中药汤剂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中医理论调剂混合后,加水煎煮,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手抓戥称"的配方调剂方式以及口服汤剂的用药方法显然跟不上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临床应用的需要。中药配方颗粒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  相似文献   

10.
张惠  胡敏 《西部医学》2011,23(7):1355-1358
目的研究中药配方颗粒剂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针对配方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不同点,对30味常见中药饮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疗效、零售价格、患者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随机抽查门诊患者500例做调查、统计、分析其对配方颗粒剂的接受程度,统计1个月中医门诊使用配方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比率,并综合分析其在临床使用的优势。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剂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与传统饮片完全相同,但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且具有一些传统饮片所没有的特点和优势。结论中药配方颗粒剂具有在临床上继续存在和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网络药理学的背景与涵义,探讨中医药与网络药理学的共性和个性;综合分析中药药理学、毒理学、中药饮片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并比较传统药理学研究方法与网络药理学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解读中医药的现代内涵,使传承与创新结合,深入了解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结果: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观的理念与中药多成分、多途径、低选择性的特征以及方剂中君臣佐使、七情配伍等原则,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及系统调控的思想,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存在一定的共性;建立网络中药药理学、网络毒理学、网络中药饮片等,为提高中医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新策略;网络药理学超越单靶点思想的束缚,从多靶点的研究策略出发,使以"一个药物,一个靶标,一种疾病"为主导的传统新药研发理念产生了革命性转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策略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助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对发展中医药的理论、促进中西医药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膏方在上海光明中医医院院的发展状态与特色优势。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获取2010-2012年冬季膏方的全部中药饮片处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膏方发展速度较快、服用人群满意率较高、专科特色明显。结论:基层中医院可以充分利用膏方特色,打造中医院特色品牌,提升膏方在中医药防治体系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小儿厌食症的研究和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厌食症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喂养不当为最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摄食调控机制紊乱、血清瘦素减少、锌缺乏、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等有关。从中医角度分析,脾胃虚弱是产生厌食的重要因素。在指导合理喂养的基础上,治疗小儿厌食症中医方法有辨证施治、外治法、中成药治疗;西医可从补充锌剂、服用促进胃动力药、补充肠道微生态制剂来治疗。自制方剂或辨证施治加用锌剂治疗、微生态制剂与四磨汤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报告我院近四年来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情况,简要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搜集历代中医医案、本草文献中关于中药煎煮的相关内容发现,中药煎煮始于先秦、成于两汉、盛于魏晋隋唐、变革于宋金元、完善于明清,中药煎煮技术有"七要素"——容器、加水量、火候、煎煮时间、煎药浓度、煎药次数、特殊煎煮方法;分析古代和当代中药煎煮的规范化进程,比较当代中药煎药机与传统手工煎药的优势和不足,总结出中药煎药机"五参数"——煎药机压力、煎药加水量、煎药机温度、煎药时间、煎药次数。中药煎煮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既要继承传统煎药的"七要素",又要不断提高中药煎药机"五参数"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验方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0例用我院的中药验方,每天开水泡服;对照组用中成药金果饮,3次/d,15mL/次。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应用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62.2%。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我院的中药验方治疗慢性咽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育龄妇女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使用中医治疗逐渐普遍且广为患者接受,然而临床上却缺乏充足的实证与治疗共识,此研究目的为归纳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中医用药规律,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回溯研究台湾长庚医院北院区2002年一2011年间,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之中医处方治则及用药。结果:所有中药处方中,最常使用的方剂种类为补益剂(28.45%),其次为理血剂(28.32%)、清热剂(20.39%)。最常用的单方及单味药则分别是桂枝茯苓丸(20.67%)和香附(5.28%)。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病机为虚、瘀、热,因而相应治则以补益、理血及清热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得出相对可靠的目前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CNKI、VIP、CBM。全面收集有关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频率分析法对中药进行归类统计。结果:共纳入21篇RCTs,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方案相比,中药汤剂联合化疗方案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客观疗效有效率[OR=1.86,95%CI(1.38~2.50)]、体能状态评分有效率[OR=3.77,95%CI(2.47~5.74)],降低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OR=0.26,95%CI(0.16~0.40)]和重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OR=0.22,95%CI(0.11~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汤剂联合化疗可提高乳腺癌客观疗效有效率和体能状态评分有效率,降低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和重度消化道反应发生率;配合化疗的中药汤剂多以益气养血与活血化瘀药物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9.
围绕中医药继续教育的需求空间展开讨论,探讨在现实情况下如何运用中医院校的行业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心肌病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研究缺血性心肌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38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心肌功能治疗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68.4%),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心脏超声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胃肠道不适。结论:缺血性心肌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心肌功能,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广泛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