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医学者发现,脑肠轴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疏肝理脾、肝脾同治可起到调节胃肠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多重作用,这与脑肠轴理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处。从中西医不同角度阐述脑肠轴学说与肝脾同治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最新的罗马Ⅳ标准强调了神经胃肠病学和脑肠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以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的研究因此也受到广泛关注。西医认为脑肠互动异常与脑肠肽分泌紊乱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精神紧张等症状,中医上多把脑肠轴紊乱与肝郁脾虚型泄泻相关联。基于该机制研究肠易激的中西医疗法的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脑肠肽的多样性与肠易激其他发病机制如肠道菌群、肠道高敏感性也存在相关性,因而基于脑肠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3.
李妍  张苑  杨柳 《新中医》2021,53(17):17-21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但是发挥疗效的机制并不完全明确,阻碍了中医药的推广。近年来发现脑-肠-菌轴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了可靠的现代理论依据。笔者依据这一学说,综述近5年中医药在此方面的实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220-2222
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中医证型中的脾虚湿盛证也是常见证型之一。以中医理论和现代脑肠轴研究为基础,从脑肠轴、脑肠肽认识传统中医的脾虚湿盛证肠易激综合征,提出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微生物-肠-脑轴已被证实与神经、消化、内分泌、呼吸等多系统疾病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失眠关系密切,而中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稳改善睡眠.文章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相关中医理论基础及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对中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  相似文献   

6.
"血三脏"理论是周福生教授"三脏一体"辨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心肝脾3个脏腑,经过黄绍刚教授团队经过多年的临证探讨,认为该理论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现代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可能涉及脑肠轴和肠道菌群,即新提出的脑-肠-菌轴学说,故本文通过肠易激综合征探讨"血三脏"理论和脑-肠-菌轴学说之间的相关性,从生理病理的角度发现"血三脏"理论心肝脾之间的关联性与脑肠轴和肠道菌群的双向调节关系存在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医药领域应用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现状及研究热点,阐明相关领域发展趋势,为中医药治疗IBS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检索收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发表的中医药领域脑-肠轴理论治疗IBS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00—2021年,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176篇,年发文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吴皓萌、霍清萍、储浩然、王迎寒等团队为本领域贡献最大的研究团队;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研究热点词包括“脑-肠肽”“5-羟色胺”“痛泻要方”“肝郁脾虚”等;研究内容集中于中医药疗法、实验研究及机制研究、治法方药等。结论:近20年来中医药领域脑-肠轴理论论治IBS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目前的研究热点为总结临床经验、中医药疗法改善IBS疗效;研究趋势为调节脑-肠肽和肠道微生态。  相似文献   

8.
脑肠轴功能紊乱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理基础。基于脑肠互动理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是"脑神失调,肠腑失用","肝气郁滞"是肠易激综合征反复发作的重要诱因,应重视情志因素在I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对病变脏腑及消极情志同时进行调节。运用基于脑肠互动理论的"调神健脾针刺法"在临床诊治IBS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现状,以期提出不足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文献概括分析,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2个方面进行论述.结论:采用中药或中西药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比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更高,因此,今后要加强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 ,祖国医学虽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 ,但可将其归于“腹痛”“腹泻”“便秘”等疾病进行治疗及研究。近年来 ,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一些进展 ,但仍存在无统一的疗效及证型标准等问题。故从心主神志、中医证型、生存质量量表与肠易激综合征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是发病率较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帕金森病的康复目标旨在改善整体运动以及非运动功能障碍的基础上,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中医药的作用日渐突出。脑肠轴系统是由脑和肠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路组成,是一个调整整体功能的复合体,其功能紊乱与帕金森病发病具有紧密联系。根据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学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脑肠轴理论中医康复模式的建立,可为帕金森病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和治疗靶点。从脑肠轴理论、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探讨、脑肠轴理论对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分析、基于脑肠轴理论从脾胃-经络-脑之间的联系建立中医康复模式4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模式,提高临床疗效。参考文献41篇。  相似文献   

12.
中药代谢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中药代谢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指出目前中药代谢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活性成分,而对中药单味和复方的代谢研究较少。建议在深入研究单一活性成分体内代谢的同时,应适当加强有效部位、单味药材和复方中药的研究,同时也应开展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与代谢相关性以及中药代谢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药代谢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中药代谢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指出目前中药代谢研究多集中于单一活性成分,而对中药单味和复方的代谢研究较少。建议在深入研究单一活性成分体内代谢的同时,应适当加强有效部位、单味药材和复方中药的研究,同时也应开展中药活性成分结构与代谢相关性以及中药代谢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药干预肠易激综合征的脑肠肽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原因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具有激素和神经递质或调质双重作用的脑肠肽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P物质、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生长抑素等,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脑肠肽在体内的水平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IBS患者的疾病进程。中医药干预能够调节脑肠肽的异常变化,从而改善症状。本文以IBS患者和实验动物的脑肠肽变化及中医药干预带来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中医药防治IBS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内脏高敏感性是IBS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且与脑-肠轴关系密切。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IBS疗效较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文本挖掘和生物信息法探讨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中医组方用药规律,提取核心组方,初步探寻相关作用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关于HPRL治疗的中医验案及临床研究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HPRL中医证候分布、药物性...  相似文献   

17.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石,脏腑相关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肝脾相关是中医学五脏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回顾整理中医肝脾相关的理论内涵,结合现代对肝、脾藏象本质研究成果,将现代医学脑-肠互动理论引入肝脾相关的研究,提出了肝脾相关理论与脑肠轴学说的关联假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乙肝肝硬化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1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涉及中医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药物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319篇,收集到治疗乙肝肝硬化的253条方剂记录,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28个,挖掘出新处方共14个。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乙肝肝硬化方剂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使复杂的用药规律清晰简明有序,对研究中医药治疗乙肝肝硬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临床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佳且预后较差.在脑肠轴理论的影响下,西医将益生菌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运用于ASD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中医体系以"脾肾相关""肾通于脑"及"脾为上下枢机"为基础,构建了脾肾-脑相通理论.在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