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把传统的用来描述都市圈成长·衰退的都市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城市内部,使对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的动态考察成为可能.并在进一步总结城市中心区及郊区人口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参照沃尔泰拉微分方程理论,尝试构建城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的人口空间演变模型,对进一步阐述城市中心区与郊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人口规模发展拐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并依据模型验证和预测了北京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美国城市发展从原来的传统城市化,转入大规模的人口郊区化,郊区"卧城"大量产生.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城市发展时期,产生了"边缘城市"与"无边缘城市"等城市空间新类型,同时也面临资源、居住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分散集团式划分,北京市分为城市中心区和10个城市边缘地区。按照规定,中心区与边缘区要有绿化带隔开。因此,北京市拟建240平方公里的绿化带,绿化带涉及的地区就是所说的绿化隔离地区。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城市化演变、趋势及其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美国城市化向郊区化或逆城市化阶段转变,人口、工厂、商店及各种机构从大城市中心迁移出去,在外围的郊区及小城镇重新定址.在城市化演变过程中,由城市中心及郊区次级中心组成新型的大城市地区逐渐多中心化乃至无中心化,整个大城市地区支离破碎.与此同时,城市系统趋于集群化,幅员辽阔的大城市地区经济经过分化与整合,城市化向非城市地区扩散与渗透,出现了新的城市化影响地区,对城乡地区构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轨道交通对城市住房发展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轨道交通对城市住房价格和空间分布、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及影响的时效性等各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除个别区域和时段外,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住房价格上涨,位于郊区、开发成熟度低的地区和中等价值的住房价格上涨最为明显;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与站点的功能关系密切;轨道交通吸引住房需求向轨道线路和站点附近集聚,并使市中心的居住需求向郊区转移,加快郊区化进程,同时改变中心区住房的类型结构,最终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轨道交通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时效性,影响程度随规划、施工、运营等不同时期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一、旧城改造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旧城改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也不断增强,研究与分析城市发展中的旧城改造问题是理论与实践的当务之急。1.旧城改造的涵义与类型城市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变化,在其建成区内部会形成一些经济相对衰退、房屋年久失修而残旧、市政基础设施落后、居住质量与环境较差的地区,即旧城区。二战以后,西方国家一些大城市中心地区的人口和工业出现了向郊区迁移的趋势,使得原来的城市中心区开始衰落,表现为税收下降、房屋和设施失修、就业岗位减少、经济萧条、社会治安和生活环境趋于恶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建设推动了上海郊区的快速发展,人口在外围大量集聚,也促进了郊区商业的发展,大型超市已经成为居民购买日常用品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居民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提高,规划需要抑制人们日常生活对小汽车的依赖性,避免社会分异和城市蔓延式发展。首先研究商业网点分布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藕合关系,可以看出在郊区两者之间缺乏配合。通过对上海近郊两个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居民大型超市购物出行的调查分析,研究站点地区空间规划设计及公共交通服务对人们购物出行的距离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在城市近郊地区TOD建设在轨道交通站点和大型超市选址、居住区设计与地面公共交通的整合及换乘的规划策略方面进行了探讨,也有助于我们的规划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8.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心脏",在有限的空间内承载了城市的重要发展功能.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普遍面临品质提升的压力,有必要通过行政区划的优化,重构城市中心区空间组织,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基于此,从管理幅度、日常工作量、地域主导功能和政区界线四个维度构建了街道行政区划的分析框架,并以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作为典型案例,对中心区街道行政区划设置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中心区街道行政区划优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浅析中小城市的文化定位——对重庆市永川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渊 《集团经济研究》2007,(27):197-198
引言 永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西部地区典型的中小城市.按照重庆市委、市府的战略部署,永川将成为渝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区.这个"区域性中心区"的定位,应该是广义的、综合的,既指区域性经济中心,又指区域性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0.
一、大城市边缘地区发展的突出特点和问题(一)高速蔓延上世纪末至今,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在郊区城市化和城市郊区化两种力量的交叠作用下,城市由中心至外围高速蔓延。以上海为例,19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空间跨越式地扩展态势,扩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相当惊人,十年时间内将中心城的建成区向四周推出了5-10公里。  相似文献   

11.
赵润田 《城市问题》2007,(10):47-51
分析了城市滨水地区开发的意义和必要性,提出了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最后,以菏泽市赵王河为例,对城市中心区滨河地区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侯爱敏  翟青 《数据》2009,(9):58-60
从轨道交通对城市住房价格和空间分布、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及影响的时效性等各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1.除个别区域和时段外,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住房价格增长,位于郊区、开发成熟度低的地区和中等价值的住房价格增长最为明显;2.轨道交通将引起沿线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的提高,提高的幅度与站点的功能关系密切;3.轨道交通吸引住房需求向轨道线路和站点附近聚集,并使市中心的居住需求向郊区转移,加快“郊区化”进程,同时改变中心区住房的类型结构,最终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4.轨道交通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具有时效性,影响程度随规划、施工、运营等不同时期而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从国外的相关经验来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未达到3000美元之前,写字楼聚集的商务区域均出现在城市中心区域,而在人均GDP从3000美元增加到10000美元这段时间内,整体城市功能进入扩张阶段。而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均GDP已逐渐超过3000美元,因而写字楼空间布局从中心向郊区分散的发展趋势并不是简单的办公场所的差异化,而是写字楼聚集区域以及建筑形式等多方面向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心城市发展CBD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BD是商务中心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其最初被定义为"商业汇聚之处".这些地方一般都集中了大量的金融、商贸、文化、服务以及大量的商务办公和酒店、公寓等设施,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地区.商务中心区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经济水平的象征,也是城市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广州城乡结合部管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乡结合部是指城市市区、城市郊区与乡村的结合部位。这一地区成为在城市市区与郊区农村之间的相互交融渗透、城市化过程最为剧烈的特殊的地域实体。这里过去属于郊区农村,由于地区城市化的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而向外辐射,致使城市核心区向外围拓展扩大,市区行政范围也相应扩展,变郊区为市区。广州市规划局1988年拟定的城乡结合部划分原则是:①近期城市建设发展的地段;②城市居民和农民混居的地段;③处于城市重点控制地区附近的农民居住地段;④城市主要出入口公路两旁各50米控制地段。由此可见城乡结合部脱胎于传统的农业村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实证角度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特征---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与上市公司工作地点是否一致以及独立董事参加会议比例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以及独立董事参加会议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独立董事居住地与工作地一致性对公司业绩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方面,商务活动出现了空前的分散。由于信息产业和交通产业的发展,商务活动不再单纯地集中在城市中心区,而同时也在向城市分中心、城市边缘,甚至城市郊区扩散,以致于有的论据此认为,房地产“地段论”己经过时。笔认为,“决定房地产价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的观点仍然是正确的。从保值、增值的长远的角度来看,  相似文献   

18.
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规划建设的空间布局,就是城市历史文化的演化在地域空间上留刻的有形足迹.今天,人们看到的以二环路为痕迹的"凸"字形北京旧城,就是明代祖先的创世杰作--明北京城.明北京城在世界享有盛名.其中最精彩的是它拥有一条贯穿全城中心的南北中轴线,全城建设均以轴线为核心,对称有序展开,中轴线是北京旧城城市建设的传世之宝.现代北京人,用他们的聪明智惠,创造新北京的历史和文化,描绘新生灿烂的北京城,"以旧城为中心向四郊发展新区"、"分散集团式"、"绿化隔离带"、"两轴两带多中心"、"中轴线与长安街东西轴线十字交叉骨架"等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理念、布局模式,把新北京推向一个更加广阁、更加丰富多彩的地域空间.城市的地城空间扩大了,但是,空间布局的根却始终没有变,这就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传世之宝--南北中轴线,新北京颁布的每一个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都坚定不移地维护中轴线在城市空间布局的轴心地位,整个城市就是从这里开始,不停地向四周"排兵布阵"的,这就是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苏艳 《上海房地》2013,(10):35-37
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第二产业逐步向郊区或外地等生产成本低的区域转移,而原先在城市中心区的工业用地,由于交通、配套等方面的完善.其土地价值凸显。随着上海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亟须对这些市区工业用地进行盘活,从而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城市产业结构,释放更多城市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期,伴随小汽车的急剧增加和人们对美好居住环境、阳光、空气的憧憬,大量城市人口迁往郊区,这是二战后美国人的郊区梦。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美国郊区千篇一律的发展方式使人产生一种愈来愈强的场所失落感,令世人不得不感叹人造景观的单调乏味。人们迁往郊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私密性、流动性、安全性。然而现在他们面对的是社区隔离、道路拥挤、不断上升的犯罪率和高昂的开支,并因资金投向郊区造成的城市中心衰败,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归传统邻里再次成为世纪之交的梦想。于是,新都市主义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