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危险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4例GIST患者18F-FDG PET/CT术前显像及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病理资料。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和阴性患者,应用χ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核分裂象、Ki-67指数、CD117和CD34表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预后分组等临床病理参数。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病变密度、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情况)和不同病理特征(核分裂象、CD34表达情况、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以及WHO肿瘤预后分组)患者3种PET/CT代谢指标,即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UVmax、MTV、TLG与GIST恶性危险度的相关性。 结果44例GIST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31例,阴性者13例,显像阳性率为70.5%。显像阳性和显像阴性患者在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6,P=0.003;χ2=7.738,P=0.021;χ2=4.233,P=0.040;χ2=24.670,P<0.001;χ2=24.670,P<0.001),而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CD117和CD34表达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中,肿瘤直径≤5 cm患者与>5 cm患者比较,MTV(P=0.003)和TLG(P=0.004)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分裂象≤5/50HPF和>5/50HPF的患者,Ki-67指数≤5%和>5%的患者,以及不同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的患者,其SUVmax(P=0.022,0.023,0.016,0.016)、MTV(P=0.038,0.028,0.004,0.004)和TLG(P=0.025,0.014,0.004,0.004)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不同病变部位患者,不同病变密度患者,淋巴结或脏器有无转移的患者,以及不同CD34表达情况的患者,其SUVmax、MTV和TL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UVmax(P=0.020,0.020,0.014,0.014)、MTV(P=0.037,0.026,0.003,0.003)和TLG(P=0.024,0.012,0.003,0.003)与核分裂象、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等病理学特征均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Vmax、MTV、TLG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801和0.801。 结论18F-FDG PET/CT代谢指标SUVmax、MTV、TLG对GIST恶性危险度的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显像中骨髓摄取模式对预测DLBCL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骨髓活检、骨髓涂片、流式细胞分析和18F-FDG PET/CT扫描。以正常肝脏18F-FDG摄取为标准,将患者骨髓摄取模式分为骨髓摄取局灶型增高(f PET+)、骨髓摄取弥漫型增高(d PET+)及骨髓摄取正常型(n PET)。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f PET+17例,d PET+28例,n PET 111例。临床诊断骨髓浸润阳性21例,阴性135例。复发进展62例,死亡1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B症状、NCCN-IPI评分、乳酸脱氢酶、骨髓浸润及f PET+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有关(均P<0.05);Ann Arbor...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对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与转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8例宫颈癌术后怀疑复发与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其分为观察组(n=59)与对照组(n=59)。对照组予给予以常规血清癌抗原19-9(CA19-9)检测,观察组行18F-FDG PET/CT检查。2组均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评估2组对宫颈癌怀疑复发与转移的诊断价值并对比组间差异。结果18F-FDG PET/CT检查诊断对宫颈癌复发及转移的特异度(76.92%)、灵敏度(93.48%)以及准确率(89.83%)均显著高于CA19-9检测(38.46%、60.87%、55.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吻合度较高(Kappa=0.766,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应用于宫颈癌术后临床怀疑复发与转移的诊断,可清晰显示其状况,灵敏度、准确率等均明显高于血清CA19-9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罗萨伊-多尔夫曼病(RDD)18F-FDG PET/CT表现。方法 纳入6例活检病理确诊RDD患者,分析其18F-FDG PET/CT及其他常规影像学检查资料,观察RDD 18F-FDG PET/CT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6例RDD中,1例为皮肤原发病变,3例为淋巴结内+结外病变,2例仅有淋巴结内病变;最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骨(n=3),其次为鼻咽/鼻腔及鼻窦(n=2);PET/CT示其均呈FDG高摄取,最大标准摄取值为4.3~16.5。结论 RDD病灶18F-FDG PET/CT表现为FDG高摄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肾细胞癌)PET/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Xp11.2易位肾细胞癌患者,观察其PET/CT表现。结果 6例肿瘤最大径6.5~15.5 cm、中位最大径10.30 cm; 5例呈高、低混杂密度肿块,1例呈均匀低密度;5例为囊实性、1例为实性肿块;5例18F-FDG摄取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2.5~6.5、中位数为6.2,1例18F-FDG摄取低于相邻肾实质;5例肿瘤内或边缘可见散在点状/条状/结节状钙化灶;3例合并肾静脉/下腔静脉瘤栓,表现为静脉管腔增粗,放射性摄取增高;2例合并远处转移,分别为肺转移及肝、肺、骨多器官转移,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放射性摄取增高。结论 Xp11.2易位肾细胞癌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呈较大软组织肿块伴囊变及钙化,18F-FDG摄取多增高。  相似文献   

6.
刘增录 《大医生》2023,(23):106-109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技术用于诊断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邹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于术前对其实施18F-FDG PET/CT检查,以手术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评估18F-FDG PET/CT检查诊断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 12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手术病理活检显示,阳性病例80例(66.67%),阴性病例40例(33.33%);80例乳腺癌患者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39例(48.75%),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1例(51.25%)。18F-FDG PET/CT诊断疑似肿瘤病灶阳性病例82例(68.33%),疑似肿瘤病灶阴性病例38例(31.67%):18F-FDG PET/CT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0.00%、敏感度为86.25%、特异度为67.50%、阳性预测值为84.15%、阴性预测值为71.05%、Ka...  相似文献   

7.
陈雪梅  訾刚  李辉  袁超 《大医生》2023,(3):113-116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CT)不同代谢体积参数对宫颈癌(CCA)临床分期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初诊CCA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病理活检结果均为鳞状细胞癌。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分为I期组(4例,临床期Ⅰ期)、Ⅱ期组(24例,临床Ⅱ期)、Ⅲ期组(49例,临床Ⅲ期)及Ⅳ期组(8例,临床Ⅳ期)。所有患者皆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及血清SCC检测,显像结果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判断。结果 4组患者病灶FDG摄取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组及Ⅳ期组患者肿瘤的糖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SCC值高于Ⅱ期组及I期组(P<0.05)。进一步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DG摄取的代谢体积参数M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测结直肠癌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EA)阳性患者中复发和转移灶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结直肠癌术后CEA阳性且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将PET/CT检出结果与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18F-FDG PET/CT诊断阳性50例,假阳性1例;阴性10例,假阴性3例。PET/CT诊断结直肠癌术后CEA阳性患者复发和转移灶的灵敏度为94.2%(49/52),特异度为87.5%(7/8),阳性预测值为98.0%(49/50),阴性预测值为70.0%(7/10),准确率为93.3%(56/60)。 结论18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血清CEA阳性患者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对复发及转移灶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2-氟-18-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表现在鉴别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8例经穿刺活检或肿瘤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上皮性胸腺肿瘤的初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全身18F-FDGPET/CT图像资料,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法,比较患者临床病理特征、CT特点和代谢情况的差异。 结果48例患者低危胸腺瘤组17例、高危胸腺瘤组8例、胸腺癌组23例,淋巴结转移12例,胸膜转移4例,肺转移3例,肝、心包、骨转移各2例。3组患者有无包膜(r=0.921,P<0.001),有无中纵隔(r=0.452,P=0.001)或周围侵犯(r=0.865,P=0.000),有无淋巴结转移(r=0.505,P<0.001)或远处脏器转移(r=0.383,P=0.008)、SUVmax值(t=0.626,P<0.001)、SUVmax/病变最大径值(t=0.645,P<0.001)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示区分低危组与高危或胸腺癌组准确性较高的指标分别为病变周围侵犯情况、SUVmax/病变最大径和SUVmax,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16和0.865。 结论18F-FDG PET/CT可用于鉴别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学分型,可有效区分低危组胸腺瘤与高危组胸腺瘤或胸腺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及68Ga-FAPI PET/CT对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探究68Ga-FAPI PET/CT在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淋巴瘤待诊的37例患者,对比其18F-FDG PET/CT及68Ga-FAPI PET/CT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值及TBR值的差异,分别研究两种检查方法的SUVmax及TBR值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淋巴瘤分期及浸润灶诊断上的差异。结果 37例患者中有30例确诊为淋巴瘤。18F-FDGPET/CT的诊断效能高于68Ga-FAPI PET/CT。淋巴瘤患者中SUVmax-FDG>SUVG>SUVmax-FAPI(17.35 vs 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瘤患者中TBRFDG...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18F-AlF-NOTA-octreotide(18F-OC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用于神经内分泌瘤(NET)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同期接受18F-OCT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病理学证实的NET患者,其中7例已接受原发瘤根治性切除术、2例原发灶不明;根据2010年WHO分级标准,将12例明确存在原发瘤者分为中/低级别组9例和高级别组3例,对比原发瘤及转移灶在2种显像中的阳性比例、摄取水平及治疗后影像学变化。结果 原发瘤大小与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显著相关(r=0.731,P<0.05),但与18F-OCT无明显相关(r=0.311,P>0.05)。中/低级别组9例原发瘤中,8例18F-OCT显像阳性,SUVmax中位数为33.80(6.10,56.55);7例18F-FDG显像阳性,SUVmax中位数3.80(1.40,8.80)(Z=-2.345,P<0.05)。高级别组3例原发瘤中,18F-FDG检出3例,18F-OCT 2例。18F-OC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检测转移灶阳性比例高于单一。追踪观察1例胰腺NET术后肝脏多发转移患者,奥曲肽对其18F-OCT显像阳性病灶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18F-OC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可作为检测NET的辅助手段,并有望用于预估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接受18F-FDG PET/CT、血清NSE及Pro-GRP检测的肺占位患者,根据病理及随访结果分为SCLC组(n=40)和良性病变组(n=40);计算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诊断SCLC的效能。结果18F-FDG PET/CT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SCLC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5.00%、100%、97.50%、100%及95.24%。NSE、Pro-GRP、Pro-GRP+NSE以及三项联合诊断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88、0.96和0.98。结论18F-FDG PET/CT显像联合血清NSE+PRo-GRP检测可提高诊断SCL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早期诊断、分期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并与骨髓活检(BMB)结果进行比较,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的骨髓浸润及其他因素是否有独立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一院临床医学院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患者,PET/CT检查前后2周内行骨髓活检,检查后行规范化治疗。记录各病例的PET/CT骨髓摄取表现。骨髓浸润的诊断标准为BMB阳性或影像学随访证实有PET/CT局灶性骨髓浸润灶。比较PET/CT骨髓不同摄取表现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对照分析PET/CT与BMB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组间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PFS率差异,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4例DLBCL患者中,18F-FDG PET/CT表现为局灶性骨髓摄取(f PET)34例,超级骨髓摄取(s BMU)7例,高于肝实质的弥漫均匀性摄取(d PET)11例,其余4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技术/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18F-FDG PET/CT)显像Deauville评分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的变化(ΔSUVmax)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中期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DLBCL患者化疗中期18F-FDG PET/CT图像资料。对ΔSUVmax、ΔSUVmax%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别采用ΔSUVmax及ΔSUVmax%的最佳临界值、Deauville评分分组,并按免疫组化结果分为生发中心(GCB)型和非GCB型。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分析Deauville评分法和ΔSUVmax法的预后评估能力。结果 78例患者分为进展组24例和未进展组54例;进展组ΔSUVmax均值为(3.42±9.90),低于未进展组的(8.76±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的代谢参数及临床指标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期评估及预后预测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194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中期评估结果,比较不同临床指标[β2 -微球蛋白(β2-MG)、双表达、三表达、Ann Arbor分期、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 (IPI)、多维尔5分法(D5PS)评分]和18F-FDG PET/C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病灶累及部位SUVmax的总和(SUVmaxsum)、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和SUVmax下降幅度(△SUVmax)]中达完全缓解(CR)者所占比例的差异,应用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分析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及临床指标对DCBCL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并对SUVmax与β2-MG、Ann Arbor分期和IP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β2-MG > 2.3 mg/L、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 > 2分、SUVmax > 17.00和SUVmaxsum > 38.60者达CR的比例较低;疗效达CR者△SUVmax大于未达CR者(P均 < 0.05)。Cox单因素分析显示,β2-MG、Ann Arbor分期、IPI评分、双表达、三表达、SUVmaxsum及D5PS评分均与DLBCL患者2年PFS有关(P均 <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HR = 4.486,P = 0.001)为DLBCL患者2年PFS的独立危险因素,D5PS 评分1~3分(HR = 0.256,P < 0.001)为DLBCL患者2年PFS的独立保护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SUVmax与β2-MG(rs = 0.348,P = 0.001)、Ann Arbor分期(rs = 0.236,P = 0.022)和IPI评分(rs = 0.305,P = 0.003)均有关。结论 18F-FDG PET/CT的代谢参数与临床指标相关,Ann Arbor分期和D5PS可作为DLBCL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对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价值及使用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评价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术前行18F-FDG PET/CT显像检查,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71例;年龄17~78岁,平均(48.2±12.9)岁。计算PET/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对病灶组织、健侧甲状腺组织或周围组织分别勾画出感兴趣区,测量SUVmax值进行相互比较。所获得患者的SUVmax值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述,均数差异使用t检验。 结果PET/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敏感度为89.1%,特异度为60.0%,准确度为62.3%,阴性预测值为35.2%,阳性预测值为90.1%;甲状腺恶性结节组SUVmax为:6.70±4.57(1.3~21.7),高于良性结节组的3.87±2.41(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5)。 结论PET/CT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意义,且通过SUVmax值来判断良恶性肿瘤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8F-FDG PET/CT在肾脏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CT或MRI确诊或怀疑肾脏肿瘤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22例患者行延迟显像。所有肾脏肿瘤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确诊。评价18F-FDG PET/CT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结果 30例中,肾细胞癌(RCC)24例,肾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淋巴瘤3例,肺癌肾转移1例,肾脏炎性病变1例。PET/CT诊断肾脏肿瘤的灵敏度为89.66%(26/29),特异度为100%(1/1),准确率为90.00%(27/30),阳性预测值为100%(26/26),阴性预测值为25.00%(1/4)。PET/CT检出肾癌伴肾门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5例。8例(RCC 4例、肾淋巴瘤3例及肾转移癌1例)接受PET/CT后治疗方案发生改变。显像阳性肾癌患者Fuhrman分级高于阴性患者(P<0.05),显像阳性肾癌平均直径大于阴性者(P<0.05)。22例肾癌早期最大标准摄取(SUVmax)值与延迟显像SUVmax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准确显示肾肿瘤患者局部病变及远处转移。对可疑肾淋巴瘤及肾转移瘤患者应行18F-FDG PET/CT显像,以明确分期并寻找原发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宫颈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miR-143表达情况,探讨18F-FDG PET/CT联合血清CA125、miR-143检测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2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诊治宫颈癌患者90例,均行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均定期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测定最大标准摄取值,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CA125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43相对表达量。以术后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计算18F-FDG PET/CT、血清CA125及miR-143诊断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比较三者联合与任意二者联合诊断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绘制ROC曲线,评估18F-FDG PET/CT、血清CA125及miR-143诊断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效能。结果 血清CA125诊断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灵敏度为45.1%,特异度为30.8%,准确率为38.9%;血清miR-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早期活动性大动脉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9年9月潍坊市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并符合ACR诊断标准且在疾病早期完善了PET/CT检查的15例大动脉炎患者,收集并分析这些患者在疾病早期行PET/CT时的临床症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SUVmax值的差异性,SUVmax与炎症指标(包括血沉及C反应蛋白)做Spearma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记录分析PET显像特点。结果:15例患者均处于活动期,血沉和C反应蛋白均有升高,平均SUVmax与C反应蛋白呈极强正相关(r=0.954,P<0.001),与血沉呈极弱相关性(r=0.098,P<0.01);最初就诊时符合ACR诊断标准的10例患者与不符合ACR诊断标准的5例患者的ESR、CRP及平均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PET/CT显像中的FDG分布部位无明显差异,但10例符合ACR诊断标准的患者PET/CT图像显示相关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明显狭窄。结论:18F-FDG PET/CT是一种检测早期动脉炎症变化的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早期活动性大动脉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18F-FDG PET/CT用于评价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价值。方法纳入22例临床疑诊为CM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进行影像学诊断并测量相关参数。以病理或最终临床诊断为标准,计算PET/CT诊断CM的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病灶基底最大径、高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2例中,PET/CT诊断20例CM、2例眼球良性病变;其中14例经病理确诊CM,PET/CT诊断CM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14/14)、25.00%(2/8)及72.73%(16/22)。14例CM病灶CT均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密度影,平均CT值(83.96±25.18)HU,病灶基底最大径为(1.46±0.50)cm,高度为0.66(0.50,1.28)cm;PET/CT显示病灶糖代谢均高于对侧眼球,SUVmax为5.10(3.44,7.88),SUVmean为3.62(2.37,5.23),MTV为0.68(0.49,1.29)cm3,TLG为2.69(1.22,6.08)g。病灶MTV、TLG与病灶基底最大径(r=0.607、0.664,P均<0.05)及高度(r=0.829、0.758,P均<0.05)均呈正相关;SUVmax、SUVmean与病灶基底最大径(r=0.493、0.343,P均>0.05)及高度(r=0.464、0.398,P均>0.05)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18F-FDG PET/CT用于评估CM敏感度高、准确率较好,但特异度有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