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绿色矿山建设全过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乔繁盛 《中国矿业》2013,22(1):53-56
本文在阐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意义及其在绿色矿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作用的基础上,围绕绿色矿山建设基本条件,提出了如何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些意见和看法,以利于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向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2.
赣州市生态文明试验区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敏  赵恒勤  赵军伟 《中国矿业》2020,29(6):64-68+75
赣州市正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是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手段。本文总结了赣州市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及构建绿色矿业发展格局、推进矿业转型升级、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矿地和谐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分析了绿色矿山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大力研发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保护、拓宽绿色矿山建设融资渠道等针对性对策建议,以加快赣州市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及绿色矿山建设。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建设是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在绿色矿山建设的实践中,一些优秀的矿业企业以自身原有的企业文化为依托,不断开拓创新,逐步打造出一批时代特色鲜明、精神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形态——绿色矿山文化。本文对绿色矿山文化的时代背景、基本内涵进行深入阐述,总结了多个绿色矿山文化模式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绿色矿山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江门市城市扩容和基础建设工程不断发展,全市以建筑石料为主的露天开采矿山也不断增多.矿山开采在为经济和城市建设提供必需材料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使美丽的青山被爆破开挖得"千疮百孔".随着十九大报告的提出,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根据江门市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成效,总结经验,推广做法,为其他市在绿色矿山建设,改善矿...  相似文献   

5.
历史遗留矿山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公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阐述了历史遗留矿山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从摸清历史遗留矿山环境底数、健全法律法规、明确环境责任、完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快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矿山环境管理处于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和生产管理三者的结合点上,其特殊性给矿山环境管理协调工作带来难度。本文从体制关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矿山环境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和协调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横向上部门协调和职能衔接缺乏统筹,纵向上央地管理目标并不一致,政企间存在博弈关系。建议科学划分事权,整合矿山环境审批事项,提升管理效能;发挥压力型体制优势,提升环境考核权重;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从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矿山建设管理新体系和新内涵出发,通过创建生态文明矿山建设保障体系、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生态修复管理体系、企地共建体系四个子体系,组成新时代背景下生态文明矿山建设创新管理体系,并在矿山企业初步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矿山企业面临的法律规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产品市场需求等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建设无废资源绿色矿山的战略机遇期已经到来,并提出了无废资源绿色矿山的概念。以企业价值为导向,从矿山投资、技术选择、矿物加工生产组织、资源循环利用、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全产业链的系统研究;构建了以资源全产业链绿色开发3条路径为基础,绿色矿山技术为支撑,绿色矿山管理体系为保障的建设无废资源绿色矿山的发展新模式。同时,为加快无废资源绿色矿山建设步伐,从重点解决区域之间固废资源结构性矛盾,加大绿色矿山技术创新,调控市场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分析冶金矿山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和必要性出发,介绍了冶金矿山生态文明间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依据,以及指标体系构建和组成。以某公司业已形成的"39+1"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为例,简要提出进一步推进实施意见和建议,以供相关冶金矿山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俊超 《现代矿业》2023,(3):73-76+80
传统露天矿山开采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灾害及企地和谐问题。在绿色矿山建设的背景下,为了解决露天矿山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了绿色矿山露天采矿理念。对采矿工艺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多境界开采、终了分段、剥离内排、控制爆破、推进方向、覆土覆绿等开采思路。以某实际生产矿山为例,针对优化后可能存在的边坡问题,运用Slide软件进行了边坡稳定性分析,得出边坡能够保持整体稳定。优化后的采矿工艺符合绿色矿山建设要求,能够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周边环境问题,矿山整体效益较好,对矿山企业的发展及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也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长期以来,这个行业的发展层次不一,过去粗犷的开采利用,滥采滥挖现象使得矿业企业在民众印象中就是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代言人。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矿业已成为保持矿业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和人和谐发展的大计。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促进我国煤炭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本文总结了煤炭资源开发对水资源的破坏和影响,对空气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水文、地质的影响,在分析煤炭资源不合理开发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性危害的基础上,从以下诸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煤炭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如:完善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推进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统筹规划煤炭工业发展布局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矿山生态规划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温小军  朱建新  张大超 《中国矿业》2007,16(10):32-34,38
本文探讨和研究了我国矿山生态规划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矿山生态规划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并就我国矿山的生态规划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为良善社会秩序的形成提供了最佳的路径选择。绿色矿山构建是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在法治之下有序进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与保障人权既是法治的价值实质,亦是绿色矿山构建的终极价值追求。法治为绿色矿山构建提供制度保障,绿色矿山构建也必须贯彻法治理念。本文拟从安全生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纠纷解决等四个方面,分析制约绿色矿山构建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完善资源开发立法保护、落实环境责任承担、依法构建矿山多元解纷机制等建议,以期促进绿色矿山构建在法治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绿色矿山建设是我国矿业领域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落脚点,但面对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积极性不够的问题,理清绿色矿山企业经济运行机制,阐明绿色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路径,对企业主动承担主体职责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眼于生态文明视角,采用经济学理论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绿色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内涵、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探讨了绿色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发现:绿色矿山企业经济效益兼顾矿业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社会和经济的三重效应。绿色矿山企业经济运行以政府规制为前提,遵循生态-经济系统资本循环机制,要素构成体系包含投资环节的资本投入变化、生产环节的生产效率提升和交易环节的商品增值三个环节。从微观经济学角度考虑,财税金融政策、绿色发展价格机制和技术创新是影响绿色矿山建设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三者在政府规制引导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唐山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矿业开发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侵占大量土地、土地沙漠化、破坏地表植被和景观、加剧水土流失、粉尘、噪声、污染空气及土地、淤塞河道及污染水源等.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发源地,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积极创新管理方式,研究激励制度及支持政策,有力提升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引领推动了传统矿业转型升级,有效构建了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笔者通过调研了解浙江省绿色矿山建设经验,针对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总结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为矿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矿山企业的特殊性,提出矿山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包括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方面的关系。笔者认为,促进矿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途径包括矿山企业进行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提高道德资本水平、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及国家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生态价值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