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超高压电网后备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营  张全 《中国电力》2000,33(5):80-82
结合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对加强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主保护的双重化配置,简化后备保护的整定计算以及后备保护的配置等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对今后超高压电网继电保护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电网继电保护运行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简要回顾了近年来继电保护专业的新发展,如继电保护运行水平不断提高、高压电网继电保护微机化率稳步增长、先进的技术管理手段得到充分应用、超高压直流输电与串补控制保护设备国产化取得突破等。展望了未来几年继电保护专业的发展方向,并结合电网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继电保护专业近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电网安全保护技术初探   总被引:43,自引:16,他引:27  
陈德树 《电网技术》2004,28(9):14-17,27
文章从开展大电网安全保护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出发,根据美、加"8.14"大停电的教训,针对我国全国联网、西电东送的形势,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技术的经验以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适合于区域电网和大区电网的功率平衡保护的方案和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4.
广域一体化继电保护系统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正在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文章针对常规继电保护配置方式存在的不足及缺陷,结合相关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广域一体化继电保护方案。在这个新方案中,将各个站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分别进行集成,在不影响站内保护功能及设备和系统安全性的前提下,对本站内保护、安稳、测量等功能进行整合。同时,将区域电网若干个站的保护与控制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  相似文献   

5.
较详细地概述了甘肃电网元件继电保护的现状,对照有关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规程、标准及反事故措施,依据我省继电保护专业工作的实际和要求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目前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分析了我省电网元件保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进步及其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大作用;介绍了微机保护技术和保护原理的创新及其广泛应用、反事故措施的实施以及现代科学管理进步取得的优异成绩;归纳了几点经验启示,提出了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7.
影响保护装置安全运行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大与完善,对电气设备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常性地按照“三不放过”原则认真开展继电 保护的动作分析,查找造成保护不正确动作的技术原因和管理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和不断完善管理规定、制度,使设备及 人员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正确动作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大同电网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1991-1999年动作统计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及相应防范措施,探讨提高继电保护及自动 装置正确动作率和运行管理水平,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情况和四川电网线路纵联保护、距离保护、零序过电流保护的运行情况作了统计对比。为适应电网的发展和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对新建电网选择配置保护装置和对现有电网保护装置改进提出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上海电网继电保护的发展,内容包括上海电网继电保护原则的形成、保护装置的应用、纵联保护及通道的发展等.指出目前上海电网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存在的问题,即,继电保护与电网结构及一次设备协调的问题,保护装置与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道建设等.认为上海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如下发展方向:强化主保护、简化后备保护,保护配置不断优化;微机保护将全面取代传统保护;变电站数字化将给保护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光纤通道将全面取代高频通道,光纤通道双重化将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介绍继电保护试验对同步器的技术要求及同步试验法在电力系统保护调试中的应用。用同步器控制微机式继电保护试验仪,可心实现位于不同地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同步试验。用同步试验法实施继电保护何以提高保护系统故障检出率,为电网安全运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王俊 《电气开关》2010,48(6):5-7
介绍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概念、作用、分类及发展历程,并针对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继电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高比例波动性新能源接入电网、交直流特高压远距离输电以及大量电力电子设备的应用给现有电网继电保护和安全控制带来严峻挑战。电网发展对现有技术带来困难的同时也对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电力系统“三道防线”安全防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详细分析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控制系统在新型电网环境下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其形成原因。然后,归纳总结了能够应对这些挑战的有利环境基础与技术条件,并为技术发展与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最后,探讨研究了新型保护的工作模式、保护新原理、保护信息共享、保护与电网安全控制的协同技术、电网预防性控制功能,并建立了实现信息共享且能良好适用新技术的“区域协同+分布自治”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新型继电保护装置特别是微机保护的推广应用,对相应的测试技术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开发与应用对提高继电保护测试水平、防止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不正确动作、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研究了微机保护测试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保护测试装置的软件和硬件,还阐述了整个软件设计思路和编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集中决策的区域智能保护系统结构与算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广域或区域继电保护研究是解决复杂大电网下继电保护尤其是后备保护性能的可行路径,也是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的合理发展趋势.区域智能保护利用区域电网信息与智能技术支持,与现有主保护协同工作,简化后备保护,加强电网继电保护水平.讨论了区域智能保护分布式集中决策的系统结构,研究了标准化通信区间约束下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算法构造与规则化,仿真结果验证了智能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图形平台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动作逻辑仿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系统一次和二次接线图的继电保护动作逻辑仿真的实现思想和算法。根据实际系统接线图,形成继电保护拓扑和动作逻辑数据库,根据给定潮流、故障设置和保护定值判断启动条件,根据保护动作逻辑实现保护启动、动作时序、故障跳闸、保护返回、手动复归等继电保护动作全过程的仿真,可以满足继电保护定值校核、事故分析和岗位培训的综合要求。开发的发电机组和变电站继电保护仿真系统证明了其思想和算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低压干馈式交流舰船网络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琦  叶志浩 《电气应用》2008,27(1):79-82
对常用低压干馈式舰船电力网路继电保护措施进行研究.总结分析了该类网络在实现保护时需要考虑的结构特点.对干馈式的四种网络形式进行具体的保护措施讨论,将现有的经典保护手段--过电流保护加时间原则用入其中,观察其效果,分析这种方法在低压干馈式网络中应用的优劣,然后针对现有方法的不足加入新的判断单元,对系统整体保护手段进行改进.同时,把差动保护引入低压干馈式的多种网络形式中,结合之前的研究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整个研究过程用PSCAD软件仿真实现,可为研究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网络形式的舰船电网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网络化是当前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趋势,它可以实现继电保护信息与数据的共享,提高系统的继电保护性能,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阐述继电保护网络系统的网络架构与网络连接方式,分析继电保护网络系统的功能与特点,提出提高继电保护网络系统可靠性的措施,展望继电保护系统网络化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可视化继电保护定值仿真校核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出的定值无法通过实际故障来验证其选择性和灵敏度的问题,深入研究了继电保护仿真技术,结合定值判断法和逻辑判断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计算和智能搜索的简化的继电保护定值仿真方法,利用这种仿真算法,结合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出一种可视化的继电保护定值仿真校核系统。该仿真校核系统快速直观地实现了保护定值的校核和动作行为的仿真,同时实现了图形操作和数据管理的功能,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对继电保护在线整定与校核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发电厂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系统的研发历程,对于当前所研发的系统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基本结构;结合应用实际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工作对于整定计算系统应用中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展望了下一阶段发电厂整定计算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三道防线”长期以来为保障电网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确保了电力系统遇到各种事故时的安全稳定运行。而继电保护担负着快速可靠切除故障的重任,是保障电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首先,介绍了电网发展给“第一道防线”带来的挑战,分析了传统工频量继电保护内部故障灵敏度不足以及误动和拒动风险并存的原因。其次,梳理了继电保护应对挑战的措施,提出了基于故障模型参数特征的保护原理、基于多元信息的广域保护技术和基于暂态量的继电保护方法。最后,给出了构建更加完善和坚强“第一道防线”的建议。通过加强预防性控制在故障前、后阶段的功能,阻断继发性连锁故障的发生,同时加强第一道防线与后续防线的协同,共同抵御系统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