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其中单纯PLD组39例,联合IDET组48例,术后观察、分析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3年,平均25个月,两组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有改善,联合组较单纯组明显(P<0.01)。治疗有效率(按Macnab标准):PLD+IDET组为87.5%,PLD组为76.9%,两组无明显差别(P>0.01)。结论PLD联合IDET与单纯PLD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联合组术后腰腿痛缓解较单纯组明显,两组术后长期功能恢复差异不显著。IDET有助于短期内减轻术后腰腿痛。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和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术(PLDA)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访2006年1月至2012年5月间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97例。其中经激光治疗患者62例(PLDD组),经等离子消融治疗患者35例(PLDA组)。所有病例均成功穿刺并完成随访。术后根据MacNab标准评定患者手术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对患者术后3、12和24个月时疗效进行分析,两组间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PLDD组疗效优42例,良9例,可8例,差3例,优良率82.3%;PLDA组疗效优22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3.9%。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PLDD和PLDA治疗椎间盘源性疼痛患者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DSA引导下经皮椎间盘切吸术(PLD)联合椎间盘电热疗法(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6例DSA引导下PLD联合IDET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结果手术成功112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PLD联合IDET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科学护理保证了治疗与康复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对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治疗慢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26例.所有病例均在X线电视导向下进行.结果随访3个月~4年,无严重并发症.根据MacNab腰腿痛手术评价标准,术后3~6个月随访组,26例中优15例(57.7%),良7例(26.9%),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6%.7个月~1年随访组22例,优11例(50.0%),良6(27.2%),可3例,差2例,优良率77.2%.术后1年以上随访组14例,优7例(50.0%),良4例(28.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腰椎间盘造影术(CTD)对腰椎间盘内破裂(ID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CT或MRI 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征象的32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的42个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术,制订CTD的分型,分析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与诱发疼痛的关系。结果CTD显示椎间盘内破裂可分为4型,CTD分型、对比剂注射剂量与诱发疼痛具有相关性,阳性和阴性椎间盘病变间对比剂平均注射剂量具有明显差异(t=4.612,P<0.01)。结论CT腰椎间盘造影术能定性诊断腰椎间盘内破裂,与普通腰椎间盘造影术比较,CTD能够提供更多的基础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6.
【摘要】 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机制及其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疼痛的发生涉及到椎间盘变性、神经纤维的异常增殖、生物化学因素,甚至包括生理、情绪以及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关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治疗,除了保守治疗及传统的外科手术外,各种经皮微创介入技术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期短等优势,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此外,各种新型的治疗方法目前也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其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3年2月对12例SSS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闭塞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TA)4例,支架植入8例(8枚支架)。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12/12)。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46 ± 0.28提高至术后的0.89 ± 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随访16.7 ± 7.9个月,1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PTA术后13个月再狭窄,给予支架治疗后好转;1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TA术后23 d出现患肢末梢微血管栓塞,经改善微循环、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无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治疗SSS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因盗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肢乏力、温度低等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及措施。方法回顾我科自1997年7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4例破裂性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病程特点,总结围手术期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日(14±5)d,30d病死率23.5%(8/34),无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只有全面了解破裂性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的临床表现,掌握相关护理技术,才能防止工作中出现疏漏,最大限度地为患者减少痛苦,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内放疗支架(即 125 Ⅰ粒子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1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X线监视下经口置入捆绑 125 Ⅰ放射粒子的食管支架到病变部位。结果术后全部病例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出现感染,食管穿孔、大出血、放射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6个月复查示14例病变体积较前不同程度缩小,1例病变增大且组织长入支架上口,发生再狭窄。结论食管内放疗支架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病变的初步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23例颈内动脉完全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颈内动脉完全闭塞。CEA联合CAS术后严格随访,影像学检查评估重建血管再狭窄率、再次脑卒中率、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初步分析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成功18例。随访期复查造影显示再狭窄率为16.7%(3/18),再次脑卒中率较低为11.1%(2/18),总体mRS评分和NIHSS评分显著下降。结论 复合手术作为颈内动脉闭塞治疗的新兴术【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内动脉闭塞; 复合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单纯介入机械祛栓在治疗急性大面积肺栓塞(PE)方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到2008年1月经皮机械碎栓(PMT )或(和)Straub Rotarex系统祛栓治疗急性大面积PE病例6例。结果6例患者的肺动脉主干血流得以再通且临床症状改善。介入术后,患者SaO 2 从术前79.5%±5.3%增加至92.8%±3.4%(P<0.01);PaO 2 从术前从(58.0±9.8)mmHg 增加至(88.7±4.1)mmHg (P<0.01);术后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PAP)从(40.8±7.8)mmHg 降至(29.8±8.0)mmHg (P<0.01);Miller指数从术前的0.54±0.03降至术后的0.18±0.07(P<0.01)。在完成临床随访的4例患者中,1~5年内均未有PE复发。结论初步临床经验显示单纯PMT 是治疗急性大面积PE的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尤其是针对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Oil residues can be upgraded by converting them by partial oxidation into gaseous products, namely hydrogen which is acceptable as a clean fuel gas. As an initial stage in this work,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primarily with the non-catalytic partial oxidation of pure hydrocarbons.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hydrogen production using an n-hexadecane/air system is considered. The yield of hydrogen as well as the H2:CO ratio ar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for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统一的选择标准[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对行臭氧盘内注射术加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资料完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541例患者进行复诊、书信、电话等方式随访观察,随访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3个月(近期)541例,4~12个月(中期)312例,13~18个月(远期)115例,按统一的疗效标准评价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的近、中、远期疗效,并与有关多中心单纯行胶原酶盘外溶解术例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所选病例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95.9%(519/541)、90.4%(489/541)、87.2%(472/541);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突出的髓核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回缩,平均缩小30.5%;单纯行胶原酶溶解术近、中、远期有效率分别为89.5%、82.4%、80.4%。结论臭氧盘内注射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是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幅度在10mm以内、压迫硬膜囊或(和)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胶原酶溶解术,臭氧对髓核的挛缩作用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摘要】 目的 动物实验研究评价新型颅内动脉瘤用纳米电纺覆膜支架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10只健康成年比格犬中共植入20枚纳米电纺覆膜支架,其中10枚0.10 mm丝径支架植入左侧锁骨下动脉(A组),10枚0.15 mm丝径支架植入右侧锁骨下动脉(B组)。支架植入术后即刻和术后2、4、6周分别作血管造影随访。支架段血管作组织学病理检查,评价支架内皮化和内膜增生情况。结果 A组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7枚支架内漏,随访期间2枚支架内漏消失,5枚仍残留内漏;B组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1枚支架内漏,随访期间内漏消失,3枚支架发生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B组术后2周血管壁呈慢性炎性反应,术后4周支架内表面部分血管内皮化,术后6周支架内表面基本实现血管内皮化。结论 本实验研究初步证明纳米电纺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但该支架尚处于初始研究阶段,有待进一步远期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开放式磁共振(MR)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脑胶质瘤及转移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确诊的脑胶质瘤及转移瘤患者资料,包括初治脑胶质瘤6例,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14例,脑转移瘤14例(乳腺癌脑转移6例,肺癌脑转移6例,结肠癌脑转移2例)。全部患者均采取了开放式MR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行治疗计划系统(TPS)确定125I放射性粒子的数量及空间分布,术中应用1.0 T开放式MR透视实时引导技术引导,术后24 h CT扫描并行剂量验证。定期随访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 结果 根据WHO疗效评价标准,全组病例1、3和6个月有效率分别为47.1%、70.5%和80.1%;全组病例1年生存率为64.7%。并发症包括术中针道少量出血1例,癫痫发作1例,术后3个月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例,术后8个月认知功能恢复正常。无治疗相关死亡病例。 结论 开放式磁共振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脑胶质瘤及转移瘤安全、可行、有效;MR透视实时引导技术操作简便、导引精确,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heat transfer phenomena caused by a moving block under a jet flow. The experimental apparatus includes three main systems of a jet flow, periodical movement and heating control. The work fluid is air and the data runs are performed for jet Reynolds numbers and speeds of moving block. The comparison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results show good consistence, and the destruction of boundary layers discovered by previous authors’ numerical results is validated. The enhancement of heat transfer rate is generally accompani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jet Reynolds number and speed of moving bloc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