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应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股骨颈骨样骨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6例股骨颈骨样骨瘤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术治疗。患者均以髋关节疼痛症状为主,病程1个月 ~ 2年,平均8个月。手术在腰麻下进行,术中于CT引导下应用直径3.5 ~ 4.0 mm穿刺针穿入瘤巢中心,用骨活检针刮取肿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再将有效治疗直径1.5 ~ 2.0 cm的射频电极准确插入瘤巢中心,治疗温度90℃持续6 min。术后以疼痛视觉拟评分(VAS)作为临床疗效评定参数。手术前后行MRI检查,进行影像学对比。结果 术后3 d疼痛不同程度缓解,术后1周内均能下床行走。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内无复发。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RFA治疗股骨颈骨样骨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骨骼病变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年7月-2005年1月,48例患者接受CT引导下骨穿刺活检,其中34例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患者经扫描定位,选择最佳进针层面与路径,采用11~14 G骨穿针或18 G弹枪式活检针,局麻后将穿刺针刺入病灶,再次扫描确定穿刺针位置后,钻取标本,10%甲醛固定,送病理检查.结果 整个操作过程耗时20~40 min,所有病例均取得了符合病理诊断要求的标本量,肯定病理诊断者30例,准确度91.2%,无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CT引导骨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邹旭公  李晓群  陈源  黄大钡  张健 《工业加热》2018,(11):1056-1059
【摘要】 目的 探讨运用C臂CT引导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FA)治疗不可切除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6年3月经病理确诊Ⅰa期NSCLC应用C臂CT引导经皮RFA病例。穿刺精确性、穿刺时间及穿刺调整次数用于评价其可行性,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 V4.0)评价其安全性,改良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 )用于评价其有效性。结果 33例患者共38次RFA,肿瘤长径平均2.3 cm(0.9~3 cm),中位穿刺时间平均12 min(5~28 min)。中位穿刺调整次数平均4次(3~6次),穿刺精确性为(3±0.3) mm(0~9 mm),并发症包括气胸4例(grade2),咯血2例(grade2)。33例患者RFA治疗后的1年、2年总生存率为84.8%、75.7%,无瘤生存率为63.6%、45.5%;手术平均累积剂量和平均有效剂量分别为14 377.8 μGy×m2和24.3 mSv。结论 C臂CT引导经皮穿刺RFA治疗不可切除Ⅰa期NSCLC具有较高可行性和安全性;近中期有效性确切,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影像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骼病变,选择其中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病例362例,将2种方法进行对照。结果362例穿刺针均在位,穿刺均获成功,并获得穿刺病理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其中285例穿刺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77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的准确率为78.7%(285/36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是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临床、影像和病理相结合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胸骨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胸骨病变36例,局麻下操作,经病变前方进针。结果36例穿刺活检成功,35例(97.2%)获得病理诊断;1例穿刺获取组织不足病理检查所需。36例中30例有手术病理结果,29例手术结果和穿刺结果相符,1例不相符,另6例转移瘤找到原发病灶而未手术。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胸骨病变其组织学定性的符合率为97.2%,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在胸骨病变的应用中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可得到明确的病理诊断,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建立氩氦超导手术系统(简称氩氦刀)靶向冷冻治疗肾癌的技术和探讨其原理、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7例肾癌患者采用氩氦刀,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对肿瘤病灶行冷冻治疗。结果7例患者冷冻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皮肤冻伤、感染或穿刺道种植转移等严重并发症。7例在冷冻治疗后1个月,CT显示病灶区内出现低密度坏死区,5例肿瘤大小无改变,2例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氩氦刀冷冻治疗肾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治疗,特别是对于不能行手术切除的肾癌病例。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总结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旁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技术及经验。方法 2002年6月—2012年6月收治192例肾盂旁肾囊肿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并随访其疗效及并发症情况。囊肿直径3 ~ 8 cm,平均4.2 cm。结果 全部一次穿刺硬化治疗成功,手术时间25 ~ 55 min,平均38.6 min,治疗过程中16例出现肾区疼痛,无须特殊处理自行缓解;8例出现头晕、面部潮红等轻微醉酒样反应,休息30 min后缓解。术后6个月随访B超或CT,185例囊肿消失,7例囊肿直径 < 2 cm,治愈率为96.4%,随访6 ~ 24个月,囊肿无复发或增大。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旁囊肿硬化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肾盂旁囊肿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的成功率、诊断正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5例椎体病变患者经皮穿刺活检,病变位于颈椎3例,胸椎26例,腰椎37例和骶椎19例。影像学上表现57例为溶骨性病变,19例成骨性病变,9例溶骨性与成骨性病变共存。穿刺标本行细胞学及组织学检查。临床怀疑感染性病变时行细菌学检查。对穿刺标本进行诊断的正确性分析。结果CT证实85例穿刺活检针均位于病灶内,81例取得病变组织,活检成功率95%。活检标本包括29例骨组织标本,5例软组织标本,47例骨组织与软组织混合标本,4例未取得标本;病理结果包括44例转移瘤,17例原发性骨肿瘤,18例感染性病变,2例正常椎体组织。79例诊断正确,诊断正确性97.5%。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体病变穿刺活检是对椎体病变作出正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学依据,且穿刺部位正确、三维定向好、损伤小,可以作为诊断不明确的溶骨性及溶骨与成骨混合性椎体病变拟行椎体成形术术前常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选择21例术前活检证实为NSCLC的患者,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粒子活度0.5~0.8 mCi,间隔1.0~1.5 cm多层面植入肿瘤内.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2~6个月复查CT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疗效及有无并发症,随访12个月.结果 随诊CT复查,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无变化)2例.1年生存率90.5%(19/21).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6例,咳血2例.未见严重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NSCLC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成形术(POP)治疗少见症状性良性骨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6年6月至2018年5月共17例行POP治疗的良性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术中或术前取病理,病理结果示:椎体嗜酸性肉芽肿4例(共6个椎体),脊索细胞瘤3例,S1椎体及髂骨骨样骨瘤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跟骨血管瘤1例,距骨骨囊肿1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髋臼腱鞘囊肿1例,髂骨棕色瘤1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3个月, 根据MacNab标准评定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髋臼骨样骨瘤患者周围软组织内少许骨水泥外渗,1例椎体嗜酸性肉芽肿患者邻近椎间盘内少许骨水泥渗漏,1例嗜酸性肉芽肿患者4个月后邻近椎体病变,再次手术治疗,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结论 POP治疗少见症状性良性骨病变临床效果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长期随访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