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直肠癌是临床上常见肿瘤,手术治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术中、术后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预防和治疗这些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2年~2003年76例直肠癌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20mRNA(CK20mRNA)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手术对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将4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腹腔镜组25例与开腹组19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对132例次标本进行CK20mRNA检测的研究。结果腹腔镜组CK20mRNA阳性表达25例次,阴性表达50例次;开腹组:CK20mRNA阳性表达22例次,阴性表达35例次;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外周血术前、术后CK20mRNA表达与开腹手术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在肿瘤微转移方面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预后的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对直肠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对13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侧方清扫组81例,行直肠癌扩大根治术(包括上方、侧方淋巴结清扫);传统清扫组51例,行传统直肠癌根治术。结果侧方清扫组和传统清扫组患者病理分期,肿瘤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方清扫并不明显增加手术的并发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侧方清扫组较传统清扫组能明显改善预后(P〈0.05)。结论对直肠癌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较常规扩大根治术可提高生存率,但不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具有临床府用价佰.  相似文献   

4.
钟修庆  吴国忠  覃知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25-2426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前进行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放疗联合保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疗后53.8%(14/26)的患者肿瘤分期降级,手术保肛率达84.6%.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3.8%(1/26)患者复发死亡.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和保肛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与Miles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及短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低位直肠癌吻合器保肛手术患者45例(观察组),行Miles手术53例(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3年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1)观察组术后短期并发症高于对照组,但该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P0.05)。(2)随访11~40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手术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但对于适合吻合器保肛治疗的患者,应首选保肛手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曾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行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结果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60~185min,术中出血300~500ml,术后有5例出现会阴切口渗液,经换药治疗后治愈出院,2例早期炎性肠梗阻,住院时间10—15d,术后恢复良好。全部患者回访2年,生存者48例,占80%。结论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切除范围广,可完整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率。而且医生能在直视下延筋膜之前做细致解剖,降低术中穿孔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6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肿瘤下缘距离肛缘〈4~6cm。所选的64例患者中,溃疡性直肠癌患者共34例、隆起性直肠癌患者共23例、浸润型直肠癌患者共7例。分化情况:低分化腺癌患者共8例、中分化腺癌患者共31例、高分化腺癌患者共25例。所选的直肠癌患者均实施低位保肛手术治疗,选择Dixon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患者在术后7d出现吻合口瘘,给予二次手术处理。2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狭窄,给予相应处理后改善。所选患者手术过程中无一例死亡。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时要掌握好适应证,手术操作要熟练,这样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78例进行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进行床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感染与否进行分组,探讨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提示,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直径>5 mm与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存在相关性(P<0.05)。另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统计提示,继发性肿瘤、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是术后患者出现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继发性肿瘤、邻近空腔脏器肿瘤、多发肿瘤等是结直肠癌手术后出现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童宗培  周其林 《安徽医药》2009,13(10):1249-1249
目前对直肠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直肠癌实施规范的“根治性手术”,不仅可以降低直肠癌的术后复发率,同时又能减少术后性功能及排尿功能的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我院自1998年1月-2008年10月,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直肠癌根治术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红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80-1681
直肠癌在我国农村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齿状线8cm以内者)的传统手术方法为Miles手术。随着对直肠癌生物学特性和淋巴转移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手术技术的进步以及器械设备的不断完善.70%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可由有经验的外科医师选做保肛手术。1997年3月~2005年12月.我院对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保肛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肠道肿瘤切除的TME原则和开腹手术的无瘤操作原则,利用腹腔镜技术对2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TME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结果 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25min,术中出血平均80mL;术后1~2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平均住院6d。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能完全达到TME要求和无瘤操作原则,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老年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急诊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伟丽  苏雅  苏文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4):2011-2012
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和人口老龄化,老年大肠癌患者明显增多,由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在临床上也愈来愈多见,发生率约为10%-20%。成为老年人急腹症的常见原因,老年人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肿瘤分期大多比较晚,同时伴发其他多种慢性疾病,致使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十分重要。本院收治老年结肠癌急性肠梗阻40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共3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0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标志物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肿瘤根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较高,肿瘤根治性较好,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近年来行保肛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7例,对其手术方式、适应证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残端阳性病例,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DukesA期无复发、无转移;DukesB期1例术后16个月发生肺转移;DukesC期1例术后11个月局部复发,后再行Miles手术治疗。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传统的经腹腔直肠癌根治术虽疗效较好,但具有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患者恢复慢的缺点。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进展,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因具有切口小、术中肿瘤受挤压小、肠道干扰小、患者术后痛苦小、下床活动早、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被临床广泛接受。我科2008年3月至2009年11月开展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切除术51例。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直肠癌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以我院27例老年直肠癌手术为例研究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结果 27例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通过护理全部出院,没有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进行回访,患者的康复状况良好。结论老年人直肠癌手术护理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直肠癌是消化道主要的肿瘤之一,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的治疗手段仍以手术为主。但传统的直肠癌手术,术前肠道准备要求高、时间长,术后留置胃管、导尿管、骶前皮管及禁食时间长,患者较为痛苦,并发症较多,病情恢复较慢。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我院对直肠癌保肛手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方法,并开展了相应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手术方式选择要根据肿瘤与肛门的距离确定[1]。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术(Hartmann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常选术式。这两种手术方式要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无法随意控制排便,需要佩戴肠造口袋收集粪便,对患者心理、生理等影响较大,术后容易出现造口并发症,影响康复,护理难度较大[2]。预见性护理是在被护理患者还没有出现相应症状和提出护理要求之  相似文献   

19.
宋辉  沈波  徐健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7):825-826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评价术后复发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5例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的分析,寻找出复发的主要原因并分两组治疗:综合组12例,行再次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单放组23例,行单纯放射治疗。结果:综合组3年生存率33.3%,中位生存期25个月;单放组3年生存率4.3%,中位生存期9个月,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的病理特性,分期原发灶部位及远切缘距离等多因素有关。再次手术加术后放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5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了解直肠癌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和CA199水平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手术方式及术前CEA水平是影响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病理分期是决定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而手术方式和术前CEA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