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育欢  谢睿彬  张小新 《内科》2007,2(5):768-769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使用洋地黄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口服地高辛0.125mg/d或0.25mg/d持续治疗;治疗组68例口服地高辛0.125mg/d或0.25mg/d治疗5d后停用3d继续间歇服药。观察12个月内因洋地黄过量或中毒及1年中因心衰加重住院次数和死亡情况。结果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6个月和1年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间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1年中因心衰加重和/或洋地黄中毒住院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总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间歇性洋地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不使心力衰竭加重,并减少洋地黄中毒的发生,使心力衰竭治疗更安全,而且减少心衰加重住院次数,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977~1986年间住院老年心衰患者585例的临床资料,表明冠心病心衰在老年心衰中占首位,心律失常以房颤发生率最高占31.8%(150/471);本组死亡71例,占同期住院心衰患者死亡人数的43%(71/165);洋地黄中毒25例,中毒发生率为6.4%。同期40~59岁年龄组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为7.9%,40岁以下为8%,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洋地黄中毒死亡率为12%(3/25),比同期其它年龄组心衰患者中毒死亡率高3.3倍。  相似文献   

3.
1995年 6月至 1 997年 6月 ,我们对 6 1例风湿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 (风心病心衰 )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浆内皮素 ( ET)测定 ,并对心衰控制前后 ET变化及抗心衰药物对其影响作相关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6 1例风心病患者 ,心功能 ( NYHA) ~ 级。男 32例 ,女 2 9例 ;年龄 2 5~ 6 7岁 ,平均 46 .3岁。将其分为三组 :1 3例入院时具有洋地黄制剂反指征者 (如单纯重度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严重低钾、 °、 °AVB等 )为非洋地黄治疗组 ;其余 48例随机分为两组 ,即洋地黄治疗组 2 5例和洋地黄加长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入院时BNP水平对COPD合并慢性左心衰(CHF)患者诊断和药物治疗价值的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1例COPD合并CHF患者(组A)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21例无CHF的COPD患者作为对照(组B)。分析入院时各项检查参数、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和住院天数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分级、肌酐、胆固醇及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无显著性差异。组A冠心病史、LVEDD、LVEF、入院时BNP、LDL、利尿剂、洋地黄、ACEI或ARB及住院天数与组B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入院时BNP检测对COPD合并CHF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有效指导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清镁检测正常的情况下,补充镁离子辅助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5年9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经血镁检测均在正常值0.7-1.1mmol/l范围内,随机将患者分为镁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心律失常治疗,镁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补充镁离子,观察补充镁离子对于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结果静滴后24h内血镁浓度、治疗1个疗程血镁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镁治疗组24h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次数显著减少(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无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将血清镁测定作为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常规检查,对该类患者早期补镁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黄芪对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的治疗效果,在1996年我们对住院的5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黄芪注射液静滴,每日1次,疗程5天。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洋地黄、速尿、酚妥拉明。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的天数(X±S)6.4 1.1明显短于对照组8.5±1.3(P<0.01)。提示:黄芪可作为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7.
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可溶性Fas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因心力衰竭 (心衰 )来我院住院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2 4例 ,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14例。除入院后早期死亡的 2例 ,余 36例中男 16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 (5 0 5± 12 1)岁。心功能 (NYHA分级 )II级 9例 ,III级15例 ,IV级 11例 ;心衰病程 (30 3± 11 6 )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治疗组 (CA组 ,18例 )和常规治疗组 (T组 ,18例 )。 (2 )方法 :T组以洋地黄、利尿剂和包括ACEI在内的血管扩张剂等传统药物治疗。CA组患者经传统治疗 ,在临床情况稳定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 (每片剂量 10mg ,…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钾、镁制剂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并发低钾低镁血症4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结合文献说明了低钾低镁对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的影响,洋地黄中毒、哮喘与低钾低镁明显相关.揭示:对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的患者,不仅要积极纠正低钾低镁血症,而且常规治疗上应用镁剂能增加心肌的舒缩功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这种对循环和气道的双重扩张作用,时改善心肌收缩状态,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扩张肺小动脉,降低肺动脉压力,调整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增强利尿作用,均具有较显著的治疗作用。体会: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并发低血钾者,均并发低血镁,在迅速补钾同时必须补镁.补镁可显效,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出现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和顽固性哮喘,顽固性低血钾、镁剂不失为治疗的首选药物;镁为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理论依据,可作为常规治疗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硫酸镁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下称心衰)22例,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9~65岁,病程3~23年。其中风湿性心脏病心衰7例,扩张性心肌病心衰3例,冠心病心衰2例,肺心病心衰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衰3例,先天性心脏病(法鲁氏四联症)心衰2例,均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补钾等治疗2~4周无效。查血清镁为0.9  相似文献   

10.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状态。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衰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呈升高趋势。对我国一份10 714例心衰住院病例的回顾性调查结果表明,各年龄段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左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1])。在循证医学证实无明显生存获益后,心衰一线治疗药物也从洋地黄、利尿剂,逐步演变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Entresto(曾称LCZ696)的出现开创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5,(6)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住院治疗的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17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心力衰竭常规治疗(使用洋地黄、降压药、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90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46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89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48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4%,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秩和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331,P=0.020)。治疗过程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临床常见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同时辅以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心力衰竭的洋地黄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地黄作为心力衰竭(心衰)的主要治疗药物已有200年历史,至今在心衰的药物治疗中仍保持重要地位。但随着心衰病理生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多种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的相继问世,洋地黄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洋地黄虽然仍是治疗部分心衰患者的首选药物,但并非所有心衰患者的首选药物,也并不对所有心衰患者都有益。在急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除少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疾病管理对患者心衰知识、心衰自我照顾能力及心衰恶化再住院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心内科首诊为心衰的住院患者111例,随机分为管理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管理组给予心衰疾病管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诊疗及随访模式;测量工具为心衰知识量表和心衰自我照顾量表,同时收集患者的心衰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的心衰知识得分及心衰自我管理能力无明显差异。3个月随访时,2组患者的心衰知识得分均明显提高(P0.05),2组对心衰自我照顾的维持、管理和信心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管理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通过3个月随访,2组分别有9例(16.1%)和20例(36.4%)患者发生心衰再住院[风险比(HR)=0.423,95%可信区间(CI):0.190~0.943,P=0.035]。结论:心衰疾病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衰相关知识,且能够有效地实施自我照顾,显著降低患者心衰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多巴酚丁胺和硝酸甘油、速尿对治疗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顽固性心衰患者180例,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洋地黄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以及速尿用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收缩与舒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率与血压收缩舒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酚丁胺和硝酸甘油、速尿对治疗顽固性心衰临床效果明显,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衰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单纯心衰组(单纯心衰不合并肺部感染)124例和心衰合并感染组(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17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176例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PCT组两个亚组,每组8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PCT组根据PCT指导治疗。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收集患者治疗效果、二重感染情况、住院病死情况、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和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心衰组比较,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诊断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标准误为0.027,P值为0.000,95%CI为0.803~0.910;以0.16 ng/ml为最佳诊断界值,PCT诊断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73.24%。常规组和PCT组临床有效率、二重感染率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组抗菌药物疗程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血清PCT水平在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及指导抗菌药物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从1985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共824例,并对其中应用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治疗的323例(A组)和不用ACEI治疗的501例(B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组低钾、镁血症的发生率较B组低;A组洋地黄中毒发生率为45.8%,较B组60.2%低;应用ACEI后室性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的降低.提示应用小剂量的开搏通和地高辛,加上利尿剂并补充钠盐、钾盐及镁剂等综合治疗处理,有助于降低CHF患者的洋地黄毒性反应和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镁在重度心力衰竭中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监测了100例重度心衰者的血镁,并随机对其中50例进行硫酸镁治疗.结果提示:重度心衰者血镁显著降低,但未必都有低镁血症;补镁后血镁明显升高,并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还有利于纠治心律失常和防治洋地黄中毒;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心肌细胞膜钠泵是洋地黄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理学受体。据文献报道,心力衰竭(下简称心衰)时外周血红细胞洋地黄受体的改变,可以反映心肌受体的变化。本文应用放射性同位素~(86)Rb测定心衰患者外周血完整红细胞洋地黄受体的活性,现简要报道如下: 选择住院心脏病心衰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0.3±23.6岁,≥50岁27例,<50岁23例。心功能Ⅰ级(NYHA)16例,Ⅱ级17例,Ⅲ、Ⅳ级17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2例,扩张型心肌病13例,风心病13例。所有病例均经病史查  相似文献   

19.
潘敢  蓝璧幸 《内科》2009,4(3):363-364
目的观察镁制剂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常规处理的同时,应用钾、镁制剂治疗,并结合文献探讨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并低钾低镁血症与洋地黄中毒、哮喘、心律失常的相关情况。结果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镁剂能增加心肌的舒缩功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可改善心肌收缩状态,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扩张肺小动脉,降低肺动脉压力,调整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增强利尿作用。本组100例患者治疗后缓解86例,好转14例。结论镁为治疗慢性肺心病难治性心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作为常规治疗的一种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口服黄连素对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9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口服黄连素0.3 g,每日3次,疗程8周.对比8周后两组患者24 h平均心室率、6 min 步行试验、心功能分级(NYHA)情况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B型利尿钠肽(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并分别与入组时进行比较.随访两组患者1年内因心衰加重再住院次数和因心衰急诊就诊次数及两组患者死亡数;观察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8周后患者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试验、LVEF较入组前明显改善,TNF-α、BNP较入组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8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8周后24 h平均心室率与入组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下降趋势;治疗组1年内因心衰加重再住院次数和因心衰急诊就诊次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有4例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症状,继续服用症状消失.结论 黄连素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心血管事件,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