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RI脂肪抑制序列在急性膝关节骨挫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MRI脂肪抑制序列对急性膝关节骨挫伤的诊断和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外伤性膝关节损伤55例,其中,X线和CT检查有骨折17例,未发现骨折38例。行MRI常规TiWI和质子脂肪抑制序列矢状位、冠状位或加轴位扫描。结果 常规X线或CT发现骨折17例,MRI除显示骨折线外能显示其周围的骨挫伤;38例X线和CT检查未发现骨折者,MRI发现骨挫伤,T1WI表现为线条状、网格状或地图样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清晰显示为高信号。结论 MRI脂肪抑制序列能清晰显示常规X线难以显示的骨髓水肿、出血和骨小梁微骨折。  相似文献   

2.
短反转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hort-T1inversionrecovery,STIR)和化学位移脂肪抑制(Chem-Sat)序列是MR脂肪抑制技术中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因二者对脂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故也常被用作鉴别脂肪与非脂肪短T1高信号的序列,依此对...  相似文献   

3.
MRT1WI脂肪抑制序列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 ,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较X线及CT更为敏感、准确 ,脂肪抑制序列的应用使转移瘤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通过对 5 8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分析 ,旨在探讨脂肪抑制序列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1 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 1998~ 2 0 0 1年经病理证实并行MRI检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 5 8例 ,其中男 3 4例 ,女 2 4例 ,年龄 3 4~ 76岁 ,平均61岁。肿瘤原发部位分别为 :肺癌 2 9例 ,胃癌 12例 ,肠癌 6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IDEAL T2WI、FSE T2WI序列在脊柱脂肪抑制扫描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5例脊柱MRI检查患者(颈椎10例、胸椎8例、腰椎17例)同时采用IDEAL T2WI、FSE T2WI两种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对图像脂肪抑制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分级评估并测量信噪比.结果 FSE T2WI脂肪抑制质量主观评价分级为颈椎( 1.30±0.48)级、胸椎(1.80±0.71)级、腰椎(2.30±0.69)级,而IDEAL T2WI序列颈、胸椎均为(3.00±0.00)级、腰椎为(2.80±0.56)级;FSE T2WI脂肪抑制序列信噪比平均值分别为颈( 8.73±4.66)、胸(11.33±9.27)、腰(6.81±10.15),IDEAL T2WI序列信噪比平均值分别为颈( 18.90±7.71)、胸(26.02±11.61)、腰(19.57±9.12),两序列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5.72、11.23,P<0.05).结论 脊柱MRI脂肪抑制扫描IDEAL T2WI序列优于FSE T2WI序列,IDEAL T2WI序列能提供更均匀稳定的脂肪抑制效果,脊柱图像信噪比高,可清晰显示脊柱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质子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序列(PDW PFS)对肛瘘显示的准确性及图像质量的清晰性,探讨PDW PFS在肛瘘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肛瘘患者术前进行MRI检查,序列包括T1WI、T2W频谱选择性衰减反转恢复序列(SPAIR)和PDW PFS。MRI检查前均向患者肛管直肠内置入肛肠水囊以撑开肛管和直肠。获得图像后,观察患者的瘘管、内口和肛周脓肿,评估和比较MRI各序列显示的瘘管、内口、脓腔,并对PDW PFS和T2W SPAIR序列瘘管的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及瘘管与周围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进行测量及比较。结果 PDW PFS序列显示瘘管(100%)、内口(95.7%)、肛周脓肿(100%)的准确率较T1WI及T2WSPAIR序列为高。Kruskal Wallis检验显示上述各序列对瘘管(χ2=6.95,P<0.05)及内口(χ2=31.53,P<0.05)的显示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DW PFS序列显示瘘管及内口最多。PDW PFS序列SI、SNR值和CNR值均显著高于T2W SPAIR序列(P<0.05)。结论 PDW PFS成像技术具有较高的图像SNR和CNR,更易认识辨别瘘管和内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肛瘘成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脂肪抑制技术在肝脏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的66例(其中正常17例,病变49例)作了脂肪抑制的肝脏MRI图像进行评分,并对其中44例计算肝脏及其病灶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率(CNR)。结果:在显示肝脏及其病灶时,脂肪抑制与非脂肪抑制序列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MRI时,常规非脂肪抑制序列仍是基本的成像序列,必要时可加用FS脂肪抑制序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FLAIR序列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40例脑梗塞患者行颅脑常规SE序列和FLAIR序列MRI检查,并分析常规T2W1与FLAIR成像对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MRISET2W1显示病变354处,FLAIR发现410处,而且对病变范围显示清晰,而且能显示皮层下和腑室旁病灶,是其独特之处。对于临床上关注的新鲜脑梗塞和陈旧脑梗塞的鉴别常规SET2W1均显示为高信号,而FLAIR序列陈旧脑梗塞大部表现为低信号病变周围伴高信号环,新鲜脑梗塞则都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FLATR序列对脑梗塞,尤其是皮层下,脑梗塞病灶的显示较常规SE序列具有更高的敏感性;FLAIR序列有助于鉴别急性或陈旧性脑梗塞。  相似文献   

8.
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疾病MRI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脂肪抑制技术在骨骼肌肉疾病MRI诊断中的应用王霞郎志谨韩玉成焦天民王绍武王峰MRI是目前唯一能够对骨髓变化作出诊断的检查方法,尤其是脂肪抑制成像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笔者在38例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MRI检查中应用了脂肪抑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在老年人椎体病变骨水泥成形术中的价值。方法:57例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计划行骨水泥成形术,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区别陈旧性骨折、新鲜骨折和骨挫伤,对新鲜骨折和骨挫伤的61个椎体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CT扫描确诊64个椎体压缩骨折,MRI共检查出83个椎体病变,包括新鲜骨折42个、陈旧骨折22个、骨挫伤19个,对照术前CT和MRI检查结果,64个CT扫描确诊的椎体压缩骨折,通过MRI检查均认为有治疗意义的椎体仅为42个,占治疗的68.85%(42/61),57例患者61个椎体手术均成功,疼痛完全缓解53例,显著缓解4例,无效0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计划行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成形术前,进行磁共振脂肪抑制序列成像检查至关重要,应该作为术前的必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的早期诊断对选择治疗方案、保存股骨头及髋关节功能至关重要,本文分析2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表现,旨在进一步探讨预饱和脂肪抑制技术(spectral presaturation with inversion recovery,SPIR)在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T2加权预饱和脂肪抑制(T2WI-FS)在椎体隐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06例脊柱外伤患者在伤后60天内均行X线平片及多序列高场强(1.5T)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SE T1WI、快速SE T2WI,T2WI-FS等。受伤部位为颈椎6例,胸椎37例,腰椎63例。结果:106例X线平片均未见明显骨折征象。MR检查发现:6例颈椎受伤病例中隐性骨折7个椎体,37例胸椎受伤病例中隐性骨折51个椎体,63例腰椎受伤病例中隐性骨折69个椎体;MR信号主要表现为T1WI呈水平方向椎体中央条带状低信号影;T2WI呈条带状稍低信号影或等信号影;T2WI-FS呈清晰的更大范围的条带状高信号影,T2WI-FS序列醒目易认识辨别。结论:MRI能发现脊柱椎体早期至慢性期隐性骨折的存在,如临床强烈提示骨折可能而X线检查阴性者,MR检查的T2WI-FS序列是明确诊断的最佳序列。应作为脊柱创伤MR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2.
隐性骨折的MRI分析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2  
目的 探讨隐性骨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 16例急性外伤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3例同时行CT检查,受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3例,胫骨近端8例,胸腰段椎体5例。结果 本组16例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像;11例(11/16)股骨髁及胫骨近端受伤病例中3例(3/16)T1WI见骨皮质下线状信信号带改变,8例(8/16)显示由关节面下向骨干走行的不规则条状、紊乱低信号改变;在T2WI上对应于T1WI低信号区仍表现为相应形状的低信号,且在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改变;T1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显示水肿带信号明显增强、增宽。2例股骨髁和1例胫骨近端病例同时行CT检查,示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确切骨折征像。5例(5/16)胸腰段椎体MR T1WI、T2WI示椎体中央有水平方向走行的线状低信号带,在T2WI低信号周围可见高信号水肿。结论 MRI能够早期确诊隐性骨折,若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不能除外隐性骨折,X线检查后行MRI应为最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增强MRI对四肢软组织实性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增强MRI对四肢实性软组织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实性软组织肿块的增强MRI表现,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按肿瘤的大小、信号特征、边界、瘤周有无水肿及其强化方式进行分类,分析病变的MRI特征。结果:18例软组织肿块包括恶性肿瘤4例(其中脂肪肉瘤2例,恶性纤维肌瘤1例,纤维肉瘤1例);良性肿瘤14例(其中血管脂肪瘤3例,血管瘤3例,神经鞘膜瘤4例,神经纤维瘤2例,其它类型2例)。MRI征象中,良性组中肿块平均直径为(4.96±2.60)cm,恶性组(8.75±3.40)cm,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良性组肿块内部信号T1WI、T2WI上以均匀等信号为主;恶性组T1WI、T2WI上呈不均质、等高混杂信号(P〉0.05);良性组中,13例表现为均质强化,恶性组中3例表现为病变不均质强化(P〈0.05);良、恶性组中各有1例,肿块边界不清,瘤周可见水肿(P〉0.05)。结论:MRI能明确显示四肢实性肿块的边界、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手术计划的制订有重要意义。肿块较大,不均质强化,更提示恶性肿块,这一结论尚需在更大样本的资料中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车祸伤后,常规X线、普通CT检查阴性,但怀疑有骨折或临床症状明显者行MSCT和MRI检查。结果 MSCT检查发现52例细微骨折,其中鼻骨骨折8例,颅底骨折9例,脊柱骨折6例,肋骨骨折10例、骨关节骨折19例;另17例MSCT检查未见骨折征象,再行MRI检查并诊断为隐匿性骨折,其中脊柱骨折5例,骨关节骨折12例。结论 MSCT检查能发现常规X线与普通CT未能发现的细微骨折,对特殊部位,如颅底、肋骨骨折诊断有明显优势,对骨折的类型、骨折线涉及范围有较准确的诊断;而MRI检查可显示不能被MSCT所发现的骨挫伤及隐匿性骨折。MSCT与MRI联合应用,可为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及交通事故的医疗鉴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MRI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结肠癌的MRI表现和诊断价值,作出正确的临床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方法 40例结肠癌患者,空腹12h,检查当天行清洁灌肠或当晚服用番泻叶浸液,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mg,检查前即刻由肛门注入生理盐水800~1000ml,行多方位、多序列MR增强前后扫描以资对照:32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Dukes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受检的40例患者可清晰显示结肠,特别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的解剖结构、邻近器官的毗邻关系。结肠癌T1WI呈中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脂肪抑制(SPlR)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35例(87.5%)有明显强化;8例(20.0%)有邻近脏器受累,MRI显示6例;淋巴结转移12例,MR显示8例。术前评估32例可切除,8例不可切除,术后4例高估,术前切除评估符合率87.5%;MRI对结肠癌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 MRI可清晰显示结肠的肠壁厚度、解剖结构和毗邻关系。在结肠癌诊断中不仅能显示肠壁肿块、厚度、邻近器官的侵犯,还能显示淋巴结肿大及盆腹腔转移,其信号改变颇具特异性;在病变的诊断、分期和可切除性评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四肢黏液样脂肪肉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四肢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和MRI特点。方法对7例经病理证实的四肢黏液样脂肪肉瘤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41-59岁,中位年龄51岁。结果3例肿瘤发生在大腿,2例在小腿,1例在足部,1例在肩部;6例位置深在,1例位置表浅。与肌肉相比病变在T1WI上主要呈等或稍低信号,6例可见“线”状、“花边”状或“云絮”状高信号;在T2WI上病变与脂肪相比大部分区域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不均匀的显著强化;病变内部可见分隔,边缘清楚,周围无明显水肿,均未侵犯邻近骨骼。结论四肢黏液样脂肪肉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在T1WI上主要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并可见脂肪成分所致的“线”状、“花边”状或“云絮”状高信号,在T2WI上则以高于脂肪的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呈不均匀的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于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前常规MRI和DWI的信号特征。结果:11例均为单发;7例表现为囊状均匀性长T1长T2信号,4例病灶信号不均匀,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其内混杂少许等T1等T2信号;5例行增强扫描均未见异常强化;所有病灶在D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ADC图表现为中等信号。结论:DWI对于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与常规扫描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MRI的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比较不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优化检查,提高对骨样骨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我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32例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例,女9例,男女之比2.61;年龄1.6~42岁,平均年龄9岁。13例同时行X线、CT、MRI检查,26例行X检查,21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8例增强。结果32例骨样骨瘤中,有24例出现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瘤巢,直径为0.28^-2.22cm,瘤巢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X线对瘤巢显示率为35%(9/26),4例瘤巢中心出现钙化;CT对瘤巢显示率为90%(19/21),出现钙化者16例,8例显示“血管沟征”;MRI平扫对瘤巢显示率为55%(11/20),增强MRI对瘤巢的显示率为100%(8/8)。20例MRI检查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骨髓水肿。结论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MRI增强扫描对瘤巢的显示率不亚于CT,增强MRI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地诊断骨样骨瘤,不用暴露于放射线就可定位瘤巢。  相似文献   

19.
MRI对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RI对椎体压缩性(陈旧与新鲜)和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椎体骨折于初诊及伤后3,6,12个月行脊柱MRI检查,分析其信号改变与临床的关系。结果:37个骨折椎体急性期均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伤后3和6个月时分别有7个(18.9%)和22个骨折椎体(59.5%)恢复正常,12个月时全部恢复正常信号。伤后不同时期MRI检查结果相差十分显著。6个椎体陈旧骨折,与正常椎体信号无差别。8个隐匿性骨折椎体形态无异常,MRI T1WI、T2WI示椎体内横行条状低信号,3个月复查50%恢复正常,6个月复查基本恢复正常。结论:MRI能判断骨折修复的不同时期,鉴别椎体陈旧与新鲜骨折,尤其是存在多个椎体变形时则更具诊断价值;MRI检查对隐匿性骨折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fastimagingwithsteadyprecession,3DFisp)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急性颈髓的诊断、治疗和对预后估计的价值。方法:对急性颈段脊髓损伤在MRI常规扫描基础上进行颈髓3DFisp技术成像扫描。结果:3DFisp较常规MRI更能全方位更清晰地反映颈髓各种损伤和病理特征。结论:颈髓三维Fisp技术更能准确评估急性颈髓损伤的程度,并能及早对脊髓损伤进行治疗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