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临床拟诊为CSA患者的椎动脉进行扫查,观察椎动脉形态结构,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椎动脉的内径(D)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未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并与35名同龄段健康体检者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病变组椎动脉走行扭曲27例(45%),对照组6例(10%);椎动脉管腔均匀狭窄42例(70%),血流速度(PSV,EDV)减低,RI增高45例(75%).与对照组相比,椎动脉内径、PSV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 P<0.01).病变组治疗后椎动脉内径无明显改变,椎动脉血流速度(PSV、EDV)增高,RI降低.结论 CSA所致的椎动脉弯曲、狭窄等结构改变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解剖基础,彩色多普勒超声能直接观察椎动脉的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在CSA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伴眩晕8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钮红音  李静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4):423-423,42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椎病伴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声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0例颈椎病伴眩晕患者双侧椎动脉160条,观察椎动脉形态、内径、走行、管壁厚度、回声、血流情况,测量有关参数并与正常人对照比较。结果:62例发现椎动脉异常,椎动脉椎骨段走行弯曲或扭曲明显增多,椎动脉均匀性或局限性狭窄高于对照组;椎动脉供血不足时,在狭窄的基础上血流速度降低。结论:颈椎病所致椎动脉形态与结构改变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解剖学基础,是导致眩晕等症状的主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淑君  施彦华 《吉林医学》2011,(9):1811-18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1例临床上具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的患者除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进行检测。通过对比正常侧与患侧椎动脉的内径和血流参数,来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超声表现为:椎动脉走行弯曲,管径变窄,RI和PI增高,流速偏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检测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双侧椎动脉,观察其治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内径(D),阻力指数(RI)。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接受手法复位),对照组20例,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改良手法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彩色多普勒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黄冬梅  周家枢  臧柏均 《右江医学》2012,40(5):686-688,771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超声表现。方法对52例CSA患者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段(Ⅰ段)及椎体段(Ⅱ段)椎动脉内径及相关血流参数。结果 CSA超声表现为患侧椎动脉管径呈均匀性或局限性狭窄,管腔内径小于0.30cm;椎动脉硬化患者管壁回声增强,内膜增厚,可见软斑及硬斑形成;彩色多普勒显示患侧椎动脉血流变细,血流速度降低,PI、RI增高。结论彩超可以直观观察椎动脉Ⅰ段及Ⅱ段走行、管腔形态、管壁、内膜厚度及管腔内斑块、血栓形成情况,对CSA能作出有效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王超  景香香 《海南医学》2011,22(5):119-1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中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了150例椎动脉型椎病中椎动脉的形态结构、检测其血流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血流量。结果椎动脉型颈椎病中椎动脉狭窄、走行变异、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搏动指数、血流量方面均有显著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张宗美  赵岭  王义亮 《重庆医学》2011,40(16):1605-1606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7~10 MHz)检测6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观察椎动脉的走行、管壁、管腔、有无压迫及其血流情况,测量各段椎动脉内径。结果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符合率为93.6%,根据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将69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5大类,走行变异11例(1.6%),走向迂曲354例(51.2%),狭窄191例(27.6%),斑块79例(11.4%),闭塞13例(1.9%)。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符合率高,无创、无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检测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的形态结构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 MHz,检测4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双侧椎动脉,观察其治疗前后形态结构变化,检测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内径(D)、阻力指数(R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接受手法复位),对照组20例,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椎动脉内径、阻力指数、峰值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改良手法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彩色多普勒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辅助诊断及观察疗效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狭窄时狭窄侧和健侧的高频彩色多普勒声像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7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单侧内径≤2.5 mm的椎动脉,观察其形态结构、内径(D)、平均血流速度(TAMX)、阻力指数(RI)和血流量(Q),并与健侧及10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狭窄侧、健侧和正常组三者之间D、RI、Q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狭窄侧和健侧的TAMX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者分别和正常组对照TAMX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单侧狭窄及健侧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代偿情况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张晓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41-274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颅外段椎动脉的检查价值。方法:观察64例高血压患者椎动脉的走向、管腔及血流动力学。结果:64例(128条血管)显示椎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的走行纡曲或扭曲,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椎动脉管腔狭窄,血流流速减低,阻力指数增大。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患者颅外段椎动脉提供了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椎动脉型颈椎病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03例临床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并分析其检出率、二维超声声像图、频谱多普勒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103例检出椎动脉型颈椎病96例,二维超声声像图显示椎动脉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内透声欠佳或不佳,内径呈现程度不一的狭窄征像,40例还伴有椎动脉走行弯曲,18例患者椎动脉内可见硬化斑化形成,15例探及不规则低回声血栓;频谱多普勒表现,76例在狭窄的基础上呈现血流速度降低征像,患侧平均Vmax较对侧呈明显减低状;多普勒血流显示,76例椎动脉彩色血流异常者,表现为管腔内彩色血流束变细或出现反向血流信号,血流频谱波峰圆钝,上升支缓慢、波幅减低,舒张期频谱低平,提示Vs、Vd减低,RI增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结合临床病史、X线片检查等,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临床上诊断为椎动脉颈椎病的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择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例组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椎动脉舒张末期流速(EDV)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CT检查:病例组正常血管条、血管变细、血管迂曲、局限狭窄、管腔闭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病例组椎动脉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CT检查病例组椎体横突孔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与多层螺旋CT诊断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各具特点,两者相结合能够更加全面的对病情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表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高频探头 ,频率 7~ 10MHz)检测 13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组 )的椎动脉 (VH)内径 (D)、血流速度 (V)和血流量 (Q)、阻力指数 (RI)和搏动指数 (PI) ,观察其形态结构、并与 10 0例 (对照组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颈椎病组VA的V(除平均血流速度外 )、D ,Q ,RI,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高频彩超显示的椎动脉形态和血流参数变化为临床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效果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9例有眩晕症状和/或存在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一项或多项疾病的患者进行颅外段椎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测双侧椎动脉走行、内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结果:389例中发现椎动脉异常者241例(61.95%),其中达到VBI诊断标准者70例(17.99%),存在椎动脉先天变异和/或走行异常,但未影响血流动力学者19例(4.8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广泛应用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筛查和诊断,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浏  葛键 《安徽医学》2017,38(7):874-876
目的 分析彩超检查对椎动脉病变、异常走行及血流动力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经MRA或CT等影像学确诊为椎动脉走行扭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0例正常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观察对象的椎动脉系统进行探查,采用二维声像图对其双侧椎动脉走行和管腔结构进行探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血流方向和血流充填进行血流动力学分析,观察椎动脉的走行扭曲情况及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结果 对观察组扭曲前、扭曲处、扭曲后以及对照组对象的管径、最高流速(PSV)、阻力指数(RI)及离散指数(V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曲前,管径、RI及VI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扭曲处,管径宽于对照组,PSV、RI及VI高于对照组(P<0.05);扭曲后,管径和PS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I和V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曲血管的扭曲前与扭曲后的PSV和V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曲组患者的血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二维超声及脉冲多普勒等技术联合应用,对于椎动脉的扭曲检测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各种病因引起的椎动脉缺血而导致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以120例椎动脉缺血患者及100例正常者比较其椎动脉内径、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时间平均流速(TAV)、阻力指数(RI)、每分钟血流量等指标参数对比。结果 各类型椎动脉缺血患者在以上血管内径、PSV、MDV、EDV、VTI、每分钟流量等指标参数均低于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各类型椎动脉缺血性疾病,是一种优于其他方法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B Flow技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 (Veretebrobasilarinsufficiency ,VB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 ,B Flow技术对 90例VBI患者 180条椎动脉进行检测 ,观察椎动脉形态学变化 ,并测量椎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各参数。 5 0例健康体检者 10 0条椎动脉作为对照组。结果  90例患者 180条椎动脉中有走行扭曲 2 6条 ,管径均匀狭窄 38条 ,血管闭塞 15条 ,流速速度降低 (PSV 34.5 5± 8.5 7cm/s,EDV 9.0 8± 4 .71cm/s ,TAV14 .6 5± 5 .2 3cm/s) 10 0条 ,RI增高 (0 .76± 0 .0 7) 110条 ,各种异常椎动脉共 132条 ,检出率73% ;对照组椎动脉形态及流速异常共 14条 ,检出率 14 % ,两者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VBI与椎动脉流速降低 ,阻力增高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走行扭曲 ,管腔狭窄等形态学改变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及B-Flow技术联合使用 ,可观察VBI患者椎动脉形态学上的改变 ,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有助于VB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和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人及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54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颅外段椎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测量其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阻力指数(RI)]。结果 54例VBI患者治疗前椎动脉的内径及VS、Vd均小于对照组(P〈0.05),RI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内径无明显变化,VS、Vd增高(P〈0.01),RI降低(P〈0.01),疾病组中治疗前椎动脉内径及VS、Vd、RI均在正常范围者14例,经治疗后VS、Vd明显增高(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动脉颅外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双侧椎动脉声像图(形态、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结果:70例(108条血管)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椎动脉管壁增厚,内径狭窄,流速减低,血流量减少,阻力指数增大,其中血流量的减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诊断提供了血流动力学及形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单侧椎动脉狭窄患者椎动脉第1段颈段(VA1)、第2段椎骨段(VA2)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选择单侧椎动脉内径<2.8 mm的狭窄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健康自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CDFI)及频谱多普勒(PW)血流显像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向,测其内径、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I).结果 对照组中VA1段内径、Vmax、RI均高于VA2段(P<0.05).病例组:狭窄侧中VA1及VA2段的内径、Vmax低于对照组;RI高于对照组.健侧VA1、VA2段内径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健侧VA1段Vmax高于对照组(P<0.05),健侧VA2段Vmax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VA1、VA2段RI均高于对照组,但低于同组狭窄侧.狭窄侧和健侧VA1段的内径、Vmax、RI均高于VA2段.结论 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以较直观地反映VA1及VA2的狭窄情况,较准确地测量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对诊断单侧椎动脉狭窄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