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研究各种不典型反流症状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埃索美拉唑对其治疗效果。方法对GERD门诊具有不典型反流症状怀疑GERD而行胃镜或24h食管pH监测诊断为GERD者或同时合并典型及不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作为入组研究对象,对其典型及不典型反流症状进行问卷评分。入组的患者经埃索美拉唑20mg,2次/d治疗3个月后,再次对其反流症状进行评分。结果共有153例患者入组,咽部异物感在不典型症状GERD患者中的发生率为40%,胸痛、慢性咳嗽、声音嘶哑、嗳气等各种症状发生率均为20%。埃索美拉唑治疗3个月后,73.9%(102/138)患者症状完全消失,10%(14)患者症状改善,15.9%(22)患者无效。结论不典型反流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质子泵治疗对伴不典型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诊治情况及发病机制。方法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40例,行胃镜检查和(或)24 h食管p 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确诊的40例患者经给予PPI及促动力药物、胃黏膜保护剂治疗4~6周后25例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所有患者经胃镜复查,食管炎症消失,黏膜恢复正常,其余病例继续巩固治疗2周后全部临床治愈。结论胃食管反流病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部分患者消化道症状较轻或缺如,而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易误诊或漏诊,呼吸科医师应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症(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胃肠道多发病[1]。其发病机制主要因为患者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或食管体部运动异常,造成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逆向流入食管中,导致患者食管黏膜出现炎症、糜烂等症状,从而发展成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2]。此外,有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长期喝酒吸烟的人及精神压力大的人等[3]。其中中老年胃食管反流症患者的发病率较高,由于其身体素质较差,胃缺乏动力,对分泌的胃酸返回食管造成阻碍,导致胃排空推迟,因而引发消化道相关疾病[4]。目前,针对胃食管反流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临床较为常用的药物为奥美拉唑(洛赛克),虽能使患者烧灼、反酸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但无法较好的保护患者肠胃。因此,本研究采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症患者,分析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和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Fass等110提出GERD由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Barrett食管3个独立亚型组成,3个亚型互相不转换,发病机制不同,精神因素的存在对不同亚型GER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疾病治疗有明显影响。NERD占GERD的60%~70%,目前发病率逐年升高,常规治疗效果差,患者常伴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本研究分析41例GERD患者胃食管反流精神因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疾病,GERD主要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Bar-rett食管(BE)。其中50%~70%的GERD表现为NERD,通常有典型的胃灼热、反酸及胸痛,其胸痛是最常见的非心源性胸痛原因之一,NERD内镜检查没有食管黏膜损伤的表现跚,因此,称为内镜下阴性的食管反流病或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本研究主要对NERD患者进行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及食管体部压力测定,并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Barrett食管(BE)。GERD治疗的目的是愈合食管炎,快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虽然目前对GERD的自然病程知之甚少,但是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并被深入研究。本文对近年GERD的治疗新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疾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在诊断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价值。方法在接待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病人中,对存在反流相关症状者进行问卷调查。记录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反酸4个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的积分,分析经内镜检查证实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RDQ积分分布情况,计算诊断GERD的临界值。结果1655例门诊病人中379人有反流症状,男女比例1.11:1,平均年龄50.16±14.17岁。经内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22例,内镜正常者73例,二者RDQ评分差异有显著。以RDQ分值16为临界值,Youden指数最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5,对GERD诊断阳性符合率81.48%,阴性符合率为60.92%,敏感度为72.13%,特异度为68.49%。RDQ分值与RE的洛杉矶分级无关。结论RDQ可作为初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易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涂云飞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63-164,170
目的探讨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配合抗反流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的50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联合抗反流手术,采用视觉模拟积分的方法对患者胃食管反流症状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有专门人员进行调查记录。结果患者进行Toupet术的有13例、Nissen术11例以及Dor术26例,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23min,手术后住院修养的平均时间为4d。在对患者进行6~24个月的术后调查时发现,有3例患者在术后病状复发。胃食管反流症状进行视觉模拟积分,术前以及术中得分为5分,术后得分为1分。结论食管裂孔疝的腹腔镜手术治疗配合抗反流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王鹤兵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0):616-618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相关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32例GERD患者中GERD相关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GERD相关性哮喘患者共12例(37.5%),经抑制胃酸、全胃肠道动力药及黏膜保护剂等治疗症状好转.结论 对表现为支气管哮喘症状,经抗生素、解痉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存在GERD可能,并采取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06例GER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GERD以新生儿和婴幼儿发病较多,小于3岁的占75.4%(80/106)。临床表现除有呕吐、溢乳等反流征状外,81.8%具有呼吸道症状表现。部会患儿仅表现呼吸道症状,反流症状反而不明显。91例监测24h食管pH,89例异常,检出率97.8%。卧位时各项反流指标均大于立位时。28例行食管钡剂造影阳性23例,诊断阳性率82.1%。10例食管内镜检查3例有食管炎,其中1例食管溃疡伴Barrett食管。结论小儿胃食管反流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24h食管pH监测是目前首选的诊断方法,不仅可以发现反流,还可以了解反流的程度,食管X线检查仍可作力小儿GER常用的诊断方法;内镜检查和食管黏膜病理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食管病变,增加食管炎的查出率,凡诊断为GER的患儿,特别是有合并症或影响生长发育者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28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于食管而产生的胸骨后烧灼感、嗳气、返酸等症状或并发症。酸(碱)反流引起的食管黏膜破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RE)。笔者应用新型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商品名瑞波特)联合莫沙必利(商品名瑞琪)治疗GERD患者28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2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大庆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086-1086
胃食管反流(GERD)是由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等多因素造成的后果,食管黏膜暴露与胃酸反流被认为是造成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糜烂性食管炎及其他GERD并发症更多见于老年患者。对于反流症状是否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多仍然存在争议。研究旨在探讨本地区GERD患者年龄、返流症状和食管糜烂程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外症状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GERD食管外症状患者的临床表现及PPI的治疗效果。结果GERD食管外症状以心绞痛、慢性咽炎、慢性气管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较为常见,临床误诊率高,PPI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临床上以食管外症状就诊于各有关专科患者经相应的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时,应考虑存在GERD的可能,应及时行胃镜检查和PPI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杨峰 《家庭药师》2012,(1):56-58
难兄难弟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而引起烧心等症状以及食管黏膜破损,或胃食管有异常的反流疾病。该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欧美国家人群中,10%~25%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近年来,有关专家经过初步统计,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为5.77%,人数已突破7500万,而且每年在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634-635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反流性食管炎是GERD最常见的食管并发症。现将我院消化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Gerd Q)分析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患病情况及特征。方法:对就诊于我院消化科的1 484例患者进行Gerd Q问卷调查,得分≥8分者诊断为GERD,并对GERD患者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 484例患者中,GERD的患病率为11.12%;男女发病无差异;60岁以上年龄组GERD的患病率最高(15.47%),而18~30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7.55%),60岁以上年龄组GERD的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结论:消化科就诊的患者中GERD的患病率较高,老年人的GERD患病率较高,GERD患病无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7.
李献亮  李义红 《河北医药》2012,34(5):745-745
胃食管反流相当多见,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尤其在餐后是一种生理现象,只有当反流产生症状或并发症时,才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反流通过食管括约肌(LES)致继发食管黏膜损伤,产生炎症、糜烂或溃疡,称反流性食管炎(RE),有反流症状而无组织学病变称反流异常.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理性反流可有效预防RE、Bark食管及食管癌的发生.我们分析了3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的反流特点,探讨鉴别生理及病理性反流的可行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与雷尼替丁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治疗效果。方法100例患者按食管胃反流病分类随机分雷贝拉唑(PPI)组与雷尼替丁(H2RA)组治疗,进行疗效对照分析。结果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缓解率、消失率、治愈率均高于雷尼替丁。结论雷贝拉唑与雷尼替丁对GERD均有效,但PPI优于H2R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在基层医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3月~2011年10月门诊及胃镜检查患者中,对存在反流相关症状患者249例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以胃镜检查、PPI试验其中任何一项阳性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结果 249例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中胃食管反流问卷(GerdQ)调查诊断率与胃镜检查阳性率和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试验阳性者与无明显差别。结论胃食管反流病问卷作为初步诊断胃食管反流病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对临床诊断特别是基层医院对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胃食管反流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 检测42例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和14例非胃食管反流病者的食管动力学指标。结果 GERD组患者的LESP、LESL及LES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FRD患者食管体部PA减低、PV减慢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UESP在GERD组低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胃食管反流患者存在整个食管动力学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