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标准型CD44(CD44s)在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中表达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4例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D44s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4s在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巾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2%、16%.按TNM系统肿瘤分期,Ⅲ~Ⅳ期结直肠癌CD44s强阳性染色为39%,显著高于Ⅰ~Ⅱ期的6%(X2=8.46,P<0.01).全组中位随访时间58个月,CD44s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2,P<0.01).在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CD44s表达阳性者的术后总生存期显著短于CD44s表达阴性者(x~2=16.23,P<0.01);而在Ⅰ~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中,CD44s表达阳性和阴性者的预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4,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和CD44s表达是反映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结论 CD44s过表达与结直肠癌病期进展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Ⅱ期结直肠癌占相当部分比率.影响Ⅱ期结直肠癌预后的凶素较多,淋巴结检出数目是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之一,淋巴结检出增多,复发率降低而生存率增加,对于最少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确定尚有争议,UICC和AJCC推荐以12个淋巴结作为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最低要求.影响淋巴结检出数目的 因素很多,患者本身因素、肿瘤因素、手术医生及病理科医生的水平等均会影响淋巴结的检出数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病检淋巴结数目与结直肠癌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567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检的淋巴结数目分为3个组:≤6枚、7~11枚、≥12枚组,比较各组5年生存率的差别.TNM分期(Ⅰ~Ⅳ期)分别以病检淋巴结数目分为<12枚和≥12枚两组,比较各分期中两组的5年生存率的差别,分析预后相关因素.5年生存率的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经Log-rank检验,预后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567例平均病检淋巴结数目为(16.75±9.88)枚,病检淋巴结数目分别为≤6枚,7~11枚,≥12枚时,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各为32.3%(21/65),43.8%(53/121),57.7%(220/381),单因素分析表明,病检淋巴结数目≥12枚的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6枚,7~11枚)(P<0.05).<12枚、≥12枚淋巴结两组在Ⅰ期或Ⅳ期的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别(89.5%vs.89.1%,8.0%vs.18.2%,P>0.05),而≥12枚淋巴结的Ⅱ期和Ⅲ期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12枚(71.1%vs.32.6%,48.8%vs.30.0%,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病检淋巴结数目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病检的淋巴结数目主要通过影响Ⅱ、Ⅲ期的预后与结直肠癌总5年生存率明显相关,是Ⅱ、Ⅲ期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 and the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TNM stage.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 567 patient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 who underwent resection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 6,7-11 and ≥ 12,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of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each TNM stage ( stage Ⅰ -Ⅳ ) , patients were substratified into two groups basing on th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12 group and ≥12 group,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two groups in each TNM stage were assessed,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stage Ⅱ and Ⅲ stage were analyzed. 5-year survival curves were estimated with the Kaplan-Meier method and compared by the log-rank test. Cox proportional models were used to conduct multivariate analyses of prognostic factors. Results The averag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 was 16. 75 ±9. 88. With the patients grouped by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 ≤6,7 -11 and ≥12 nodes) ,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32. 3% , 43. 8% , and 57. 7% , the univariabl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 12 examined nod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other groups (P<0. 05).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stage Ⅰ or Ⅳ colorectal cancer (89. 5% vs.89. 1% ,8. 0% vs. 18. 2% , P>0. 05 ) , however, the 5-year survival rates of stage Ⅱ and Ⅲ colorectal cancer in ≥12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12 group(71. 1% vs. 32. 6% ,48. 8% vs. 30. 0% ,P<0. 05) , multivariabl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number of lymph nodes examined was an independent factor of prognosis of stage Ⅱ and Ⅲ colorectal cancer. Conclusions The number of examined lymph nod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TNM stage Ⅱ and Ⅲ colorectal cancer.  相似文献   

4.
Ⅲ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比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Ⅲ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比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47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淋巴结转移比率(MLR)的中位数分为3个组:低比率组(≤0.21),中比率组(>0.21 ~0.42),高比率组(>0.42).分析比较各组的临床病理因素和5年生存率的差别,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247例Ⅲ期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比率为0.02~1.00,中位数为0.21,在低比率组中,高中分化的结直肠癌的所占比例(57.9%,113/195)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的比例(23.1%,12/52)(P<0.01);≥12枚病检淋巴结的结直肠癌所占比例(56.5%,95/168)明显高于<12枚淋巴结的比例(38.0%,30/79)(P<0.05).低比率组、中比率组、高比率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4%,28.8%,6.3%,3组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比率是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MLR是判断Ⅲ期结直肠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emo样激酶(NLK)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肠黏膜组织,其中正常黏膜组56例(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的混合痔患者);结直肠腺瘤组51例:结直肠癌组71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组21例。将选取的肠黏膜组织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LK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LK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NLK的表达阳性率从正常黏膜(75.0%,42/56)、结直肠腺瘤(86.3%,44/51)到结直肠癌[Ⅰ、Ⅱ、Ⅲ、Ⅳ期分别为92.5%(49/53)、90.1%(281/312)、91.9%(274/298)和98.0%(48/49)1依次升高。NLK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P=0.027)、肿瘤远处转移(P=0.000)、肿瘤TNM分期(P=0.000)和复发率(P〈0.01)呈正相关。NLK在低分化和黏液腺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77.5%,62/80)低于高一中分化(93.4%,590/632;P=0.019);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96.8%,361/373)明显高于结肠癌(85.8%,291/339;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LK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NLK阳性表达率在21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正常黏膜、转移癌组织和原发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7.1%(12/21)、76.2%(16/21)和81.0%(17/21),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1);而前者与原发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NLK在结直肠癌中可能发挥促癌作用,且具有预后判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分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生存率无明显提高,50%患者因局部复发或转移而死亡.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就诊较晚,仅56%患者可行根治性切除手术[1].临床分期一般通过临床检查获得,对正确选择手术方法有指导作用,常用的检查方法有直肠指诊、肠镜、内镜超声、CT及MBI.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NCG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217例结直肠癌手术标本。其中113例伴肝转移,104例无肝转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CG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NCG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转移组和无肝转移组患者结直肠癌组织中SNC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1%(77/113)和27.9%(29/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判断结直肠癌是否伴有肝转移的独立因素(OR=8.29,95%CI:3.37~20.37,P〈0.01)。SNCG阳性表达与阴性表达的同时性肝转移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2个月和1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表达是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RR:1.97.95%CI:1.10—3.53,P〈0.05)。结论SNCG在肝转移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SNCG表达不仅可以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预示因子,也是同时性肝转移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一直是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近期,结肠旁肿瘤沉积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他们认为结肠旁肿瘤沉积可能与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及转移密切相关.本综述通过介绍结肠旁肿瘤沉积概念、病理特点及其在临床分期、预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临床医师更加合理的治疗结直肠癌患者、降低肿瘤复发转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与分期切除的近期和远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的64例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行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者20例(同期切除组),分期切除者44例(分期切除组)。结果同期切除组Clavien-Dindo 1、2和3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2/20)、15.0%(3/20)和15.0%(3/20),分期切除组分别为13.6%(6/44)、13.6%(6/44)和22.7%(1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切除组1、2和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85.0%、59.6%和37.2%,分期切除组分别为90.9%、68.2%和47.1%,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6月和7月,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原发灶淋巴结阳性(P=0.020)和肝切除术前CEA水平大于20μg/L(P=0.017)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后有机会接受根治性局部治疗联合化疗则是一项保护性因素(P=0.001);而手术时机(同期或分期切除)与患者总体生存无关(P>0.05)。结论对于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选择同期或分期切除并不影响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个多因素、多步骤,并同多种基因相关联所致的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微小RNA(mi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miRNA可以通过靶基因调控蛋白,同时,这些受其调控的蛋白也能反过来调控miRNA的表达,从而在体内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miRNA作为肿瘤标记物在结直肠癌早期诊断、评估预后中以及指导治疗中的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11.
年轻人结直肠癌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与年轻人结直肠癌(CRC)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方法对63例年轻结直肠癌和对应的16例腺瘤组织中β-连接素(β-catenin)、hMSH2、hMLH1和P53蛋白表达和DNA倍性进行检测,结合肿瘤的Dukes分期,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在63例年轻CRC中,肿瘤组织的DNA倍性与患者的Dukes分期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非整倍体DNA含量的肿瘤,80.8%发生在DukesC或D期的CRC。P53蛋白的过度表达(76.0%)也倾向于浸润晚期的肿瘤;而hMSH2或hMLH1蛋白丢失的肿瘤70.0%是浸润早期的CRC。在16例配对的年轻结直肠腺癌和腺瘤组织中,β-catenin和DNA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例β-catenin核浆聚集的CRC中,其对应的腺瘤有5例同时出现β-catenin的核浆聚集;丢失了hMSH2或hMLH1蛋白的3例CRC,其对应的3例腺瘤均丢失相应MMR蛋白。结论β-catenin和MMR蛋白hMSH2,hMLH1可以作为年轻CRC早期诊断中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而肿瘤的DNA倍性和P53蛋白表达是患者临床分期中有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表达与肿瘤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17例结直肠癌的肿瘤主体、浸润前缘及肿瘤芽β-catenin核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的肿瘤主体、浸润前缘β-catenin核表达体阳性率(肿瘤主体分别为49.1%和42.3%、浸润前缘分别为45.3%和38.5%)高于黏液或印戒细胞癌(14.3%,P=0.003;17.9%,P=0.02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芽(-)组5年累计生存率为78%.肿瘤芽(+)、β-catenin(+)5年累计生存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肿瘤芽(+)、β-catenin(+)组5年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肿瘤芽(+)、β-catenin。(-组(76%,53%,P=0.031)。结论β-catenin(-)、肿瘤芽(+)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鸟苷蛋白(guanylin)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RT—PCR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对2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guanylin基因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20)及8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4例具有差异表达的结直肠癌标本guanylin表达较正常肠黏膜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uanylin的差异表达与结直肠患者的肿瘤TNM分期相关,而与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和分化类型无关。结论guanyl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差异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标本中GINS复合物4个基因PSF1、PS砣、PSF3和SLD5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SF1、PSF2、PSF3和SLD5mRNA的相对表达量(0.001853±0.000651、0.007757±0.004260、0.000967±0.000481、0.003248±0.001721)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0.000352±0.000169、0.002951±0.001216、0.000472±0.000271和0.001675±0.001156)(均P〈0.01)。PSF1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有关;PSF2mRNA表达与患者年龄(P〈O.05)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PSF3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SLD5mRNA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1)有关。PSFl、PSF2和SLD5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7.1%、54.3%和54.3%,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患者的77.1%、80.O%和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SFlmRNA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P〈0.05)。结论GINS复合物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有密切关系.其中PSFlmRNA表达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炎性浸润与癌性浸润患者的预后差异及目前临床病理分期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分析287例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结肠癌152例,直肠癌135例)、120例原发ⅡB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各60例)及140例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直肠癌患者(结肠癌80例,直肠癌60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2例ⅡC期结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59.4%,135例ⅡC期直肠癌患者中癌性浸润组和炎性浸润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2.1%和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ⅡB期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ⅡC期炎性浸润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A期无局部浸润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分别低于ⅡC期结肠癌和直肠癌癌性浸润患者(均P<0.05).原发ⅡC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癌性浸润及术后并发症有关;原发ⅡC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与肿瘤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有无癌性浸润有关(均P<0.05).结论 原发ⅡC期伴癌性浸润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劣于ⅡC期炎性浸润者,其临床病理分期有待重新界定:局部有无癌性浸润可作为原发ⅡC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没有统一的规范,对直径〈5mm的小淋巴结的检出和转移状况不重视。而传统的淋巴结检查方法,对小淋巴结漏检的可能性极大。多个研究表明:小淋巴结中不仅存在转移,且其占阳性淋巴结总数的50%以上。小淋巴结的检出精确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分期,有利于术后正确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临床上应改进结直肠癌标本淋巴结检查方法,提高小淋巴结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上皮钙黏附蛋白(E-CD)、α-连环蛋白(α-CA)及β-连环蛋白(β-CA)在结直肠癌转移潜能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VEGF、E-CD、α-CA及β-CA的表达。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中P53表达阳性率为47.4%,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肝转移者(P<0.05);VEGF表达阳性率为57.9%,VEGF表达阳性的结直肠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P<0.01);E-CD、α-CA和β-CA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明显减弱,且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1);E-CD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无明显的相关关系(P>0.05);α-CA、β-CA表达减弱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但与肝转移发生无相关(P>0.05)。(2)P53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P<0.05)。(3)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P53和VEGF表达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好,而α-CA和β-CA表达减弱者预后较差(P<0.01)。结论结合分析P53、VEGF、α-CA及β-CA的表达有助于对结直肠癌转移方式、转移潜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VB期结直肠癌患者行原发病灶切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SEER数据库2010—2013年诊断为IVB期结直肠癌患者共6934例,其中发病灶切除联合全身化疗患者2824例(手术化疗组),单纯全身化疗患者4110例(化疗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均衡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结果:PSM前,手术化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化疗组(HR=1.540,95%CI=1.423~1.667,P0.001),但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病理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转移情况、CEA水平)不均衡性明显(均P0.001)。通过1:1PSM匹配后,筛选出3826例患者,两组各1913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明显缩小,其中性别、年龄、原发灶部位、N分期、转移情况、CEA水平分布特征相接近(均P0.05);手术化疗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化疗组(HR=1.603,95%CI=1.439~1.787,P0.001)。结论:手术切除原发病灶可改善转移灶不能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故推荐可耐受手术的IVB期结直肠癌患者采取手术切除原发病灶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癌性锚蛋白重复序列(gann ankyrin repeats, Gankyrin)在结直肠癌和正常黏膜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5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黏膜组织检测Gankyrin蛋白的表达,检测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各组资料的比较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8.2%,在癌旁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3.3%,其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χ2=24.109, P<0.01);Gankyrin蛋白在同一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阳性表达高于癌旁黏膜组织的阳性表达(χ2=6.722, P<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Ganky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χ2=6.139, P<0.05),在TNM分期中,(Ⅲ+Ⅳ)期的癌组织Gankyr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阳性表达率(χ2=5.130, P<0.05);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有无浆膜浸润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 Ganky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分化类型无关.结论 guanyl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差异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