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铝碳酸镁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6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服多潘立酮,治疗组(n=34)同时服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观察腹痛、腹胀、呕吐胆汁等症状变化,以及胃镜下胃粘膜炎症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明显减轻(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的症状有效率分别为76.7%,94.1%(P<0.01),胃镜下胃粘膜炎症好转总有效率分别为66.7%,91.2%(P<0.01),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铝碳酸镁可结合胃内胆汁,有效缓解胆汁返流性胃炎症状及胃镜下胃粘膜炎症,不良反应少,为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分析研究了6375例次胃镜资料,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患者观察胃底黏液湖、胃窦黏膜及幽门的开放情况;H.pylori-cagA-IgG抗体测定,快速尿酶试验以及14C呼气试验,3项中有2项阳性者为H.pylori感染;组织学检查按新悉尼标准观察幽门螺杆菌、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等形态学特征,将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数据均采用x±s表示,同级阳性率之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7%,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患者镜下均发生了胃窦的炎性病变。80%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功能不全。在H.pylori阳性与阴性组之间的镜下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方面:浅表性胃炎108例,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炎症伴肠化9例。H.pylori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在组织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导致幽门功能失调所致,它与H.pylori的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与慢性胃炎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0例经胃镜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组)及200例非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炎症程度比较,虽然病例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性;而按照幽门螺杆菌(H.pylori)阴性及H.pylori阳性的分层分析中发现,H.pylori 阴性患者中,病例组炎症程度比对照组重;H.pylori阳性患者,对照组炎症程度比病例组重.结论 胆汁反流与胃炎程度之间的关系在H.pylori阴性及H.pylori阳性患者中不同,在H.pylori阴性患者中,胆汁反流可能加重胃炎程度.而H.pylori阳性患者中,无胆汁反流者胃黏膜炎症程度比胆汁反流者重.  相似文献   

4.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指十二指肠碱性内容物返流入胃,又称碱性返流性胃炎,是碱性胃炎致病的主要因素,在慢性胃炎中占相当比例。返流液中的胆汁酸具有去垢作用,可破坏胃粘膜脂双层而引起粘膜损害。现对我科5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患儿胃镜下粘膜形态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之一,正确判断和分析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去年胃镜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208例,本文就其病因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35例糖尿病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观察组)和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胆汁反流严重程度及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胆汁反流严重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黏膜H.pylori感染率[22.9%(8/35)与30.0%(9/3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自主神经病变总体上呈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或损害占优势;胆汁反流程度严重;H.pylori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190例患儿胃镜取材做病理学检查、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L.pylori IgG抗体测定。胃、十二指肠疾病阳性发现190例(100%),H.pylori感染86例(45.3%)。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中度胃炎的H.pylori感染率为78.6%,明显高于轻度胃炎33.6%的感染率,二差异显(P<0.001),活动性胃炎的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分别为77.8%和44.2%,二差异显(P<0.05)。各年龄组患儿经检查发现H.pylori的感染率不一,其中≤6年组为37.8%,7-8岁组为40%,9-10岁组为49.1%,11-13岁组为50%。结论 提示H.pylori的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递增,H.pylori感染的严重度与慢性胃炎的程度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多发病,以腹痛、呕吐胆汁、体重减轻三联症为主要表现,腹痛常于餐后加重,服制酸剂不能缓解.据研究[1],十二指肠、胃返流患者中,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生率约占89%,我们用六味安消胶囊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及总结成人型电子胃镜对儿童进行检查的安全性。方法 对 74例疑有上消化道疾病的 6~ 14岁儿童进行胃镜检查 ,使用PENTAXEPM -330 0型成人电子胃镜 ,操作方法同成人 ,但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胃镜操作术且动作轻快 ;对部分患儿同时作快速尿素酶测定。结果  74例患儿中 ,检出溃疡 41例 ( 5 5 .4% ) ,浅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部炎症 2 2例 ( 2 0 .73% ) ,胆汁返流性胃炎 11例 ( 14 .87% )。 5 4例病人作HP检查 ,HP阳性 43例 ( 79.6 3% ) ,HP阴性 11例 ( 2 0 .73% )。 74例患儿均能顺利完成检查 ,术中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①消化性溃疡和胃十二指肠球部炎症是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因 ,HP在溃疡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②成人型电子胃镜在小儿中应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加味四逆散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4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汁返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以腹痛、呕吐胆汁、体重减轻三联症为主要表现 ,腹痛常于餐后加重 ,服制酸剂不能缓解。据研究[1] ,十二指肠胃返流患者中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发生率约占89% ,94%的患者出现呕吐 ,62 %的患者呕吐胆汁 ,体重下降 5 5 % ,2 5 %的患者有贫血。笔者近两年来以加味四逆散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2例中男 1 5例 ,女 2 7例 ,男女之比为1∶ 1 .8,年龄 1 8~ 5 9岁。病程 6个月~ 3年 ,其中 6个月~ 1年 1 3例 ,1~ 3年 2 9例。经 B超证实伴有慢性胆囊炎 7例 ,并…  相似文献   

11.
表现为急性腹痛的胆汁返流性胃炎12例杨振二(广西来宾县人民医院来宾县546100)关键词急性腹痛;胆汁返流;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表现为急性腹痛者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与年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17~45岁,平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H.pylori菌株类型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粘膜疾病的关系,了解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pylori菌株类型。方法 胃镜下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H.pylori感染及观察胃十二指肠粘膜病理变化,用免疫印迹法测定153例H.pylori阳性患儿血清多种H.pylori毒素抗体。结果胃炎患儿Ⅰ型H.pylori菌株为14例(27%),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Ⅰ型H.pylori菌株为43例(74%),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agA抗体阳性者粘膜中重度炎症58例(92%),CagA抗体阳性者粘膜轻度炎症21例(35%),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地区儿童感染的H.pylori为Ⅰ型和Ⅱ型毒力菌株,CagA抗体阳性能引起胃十二指肠粘膜较重的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了该方药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及胃镜下胆汁返流情况等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三合汤治疗经电子胃镜诊断为胆汁返流性胃炎105例,并随机取30例用西药治疗做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具有明显的消除或缓解临床症状,抑制胆汁返流,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2.38%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药具有疗效好,疗程短,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胆汁返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103-2104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进行诊断。临床症状有:烧心、恶心、呕吐、反酸、腹痛及腹胀等症状。胃镜检查示:胃黏膜充血水肿,散在出血及糜烂、黏液湖黄染,可见胆汁从幽门口涌出。胆汁返流和幽门螺杆菌(Hp)都可引起慢性胃炎,我们对38例胆汁返流的患者进行Hp检测,结果如下。1临床资料38例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患者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6岁~68岁,平均年龄41.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烧心、反酸、腹胀、腹痛、呕吐等症状。2方法与结果用Olympus-GIF-100型电子内镜检查,常规在胃窦部小弯侧钳取一块组织,进行尿素酶快速检测,5min观测结果,试纸变红为阳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见胃黏液湖呈黄绿色胆汁,胃黏膜上有胆汁淤斑,黏膜充血,变脆或糜烂。本组38例病例中有胆囊疾病1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4例,不明原因21例,Hp检测呈阳性者12例。3分析与讨论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常用方法有胃镜检查、胃内24h连续胆红素测定和核素闪烁法。胃镜检查诊断快速、简便,但胃镜检查时的刺激可引起胃肠道蠕动或使幽门括约肌痉挛造成胆汁返流假阳性,因而在胃镜检查时动作要轻而缓慢,入镜时应少注水、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铝碳酸镁和伊托必利治疗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人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和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和伊托必利治疗,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P<0.05).结论 铝碳酸镁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在诊断胆汁返流性胃炎病上的价值。方法选择无痛胃镜检查466例为研究组。普通电子胃镜检查473例为对照组,两组中疑似病例以持续性、烧灼性中上腹痛,恶心、嗳气、反酸症状为参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对比、分析两组的胆汁返流性胃炎病检出率。结果研究组检出率为2.36%,对照组检出率为10.30%。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无痛胃镜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病的诊断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7.
温胆汤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以温胆汤为主方,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及合并症,30天为1个疗程,顽顾重症者可用至2-3个疗程,水煎服,每日2次。结果温胆汤加味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7例,治愈31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94.6%。结论温胆汤功能为清胆和胃,除湿消胀,通调中焦,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小儿慢性上腹疼痛相关因素,对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10月109例慢性上腹痛的小儿行小儿纤维胃镜检查,用尿素酶试剂检测幽门螺杆菌(H.pylori),记录患儿临床表现特征、家族史、生活习性、精神因素并对检查、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9例患儿中发现浅表性胃十二指肠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异物、霉菌性胃炎分别占71.56%、14.68%、3.67%、3.67%、4.59%、1.83%;94例H.pylori检测中阳性者为73例(77.66%),>7岁的患儿H.pylori阳性率高于≤7岁的患儿(P<0.05);所有患者中有甜食嗜好、麻辣嗜好、受精神因素影响、暴饮暴食、嗜塑封袋食品者分别占62.39%、37.61%、11.93%、21.10%、65.14%。认为小儿慢性上腹疼痛与家族史、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自70年代初期,细径化、可屈式的纤维胃镜进入儿科领域后,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院自1994年6月至1996年12月对102例5~14岁患儿选用OlympusGIFXQ20小儿纤维胃镜进行诊断性检查,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62例,女40例;年龄5~14岁。主要症状:反复腹痛52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呕吐8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年,中位数2个月。二、胃镜检查慢性胃炎47例,其中践表性胃炎24例、胆汁返流性胃炎18例、糜烂出血性胃炎4例、疣状胃炎1例;十二指肠溃疡38例;十二指肠球炎并浅表性胃炎9例;胃溃疡4例;胃粘…  相似文献   

20.
胆汁返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发病的主要原因。而胆汁返流等因素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含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过量返流破坏胃粘膜屏障可引起胃粘膜的炎症,但在完整的胃内,胆汁返流和HP常可并存。本研究通过胃镜证实充血/渗出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及球都溃疡中HP感染,以探讨HP感染对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影响,以及HP感染与胆汁返流之间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共41例,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为13~74岁,平均年龄(43.63±15.70)岁;充血/渗出性胃炎患者42例,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