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犬活体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犬活体肝移植接近于临床实际,能模拟临床活体肝移植的全部过程.应用非体外转流和分流方法建立犬活体肝脏移植模型,以期为开展临床活体肝移植提供实验数据.方法:①实验材料:实验于2006-05/2007-04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动物研究所完成,选用健康本地杂种犬36只,动物实验方法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将36只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共行非转流条件下犬活体肝脏移植手术18对次.活体供肝组行标准Ⅰ,Ⅱ,Ⅲ叶左半肝切取术.受体组先行左侧Ⅰ,Ⅱ,Ⅲ,Ⅳ,Ⅴ叶肝脏组织切除,在新肝植入后,再切除原肝残留Ⅵ,Ⅶ叶肝组织.③实验评估:检测动物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存活期;犬死后当天行尸体解剖明确死亡原因.结果:成功建立非转流犬活体肝移植模型14只.①活体供肝组手术结果:供体术中死亡1只,术后第1天因出血死亡1只,术后5 d存活率为88.2%.手术时间(183.7±32.4)min,失血量为(78.5±12.8)mL,输血量0 mL,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几乎为零,冷缺血时间(146.7±24.4)min.②受体组手术结果:术中死亡4只,其中创面出血2只,左肝静脉吻合口出血1只,1只死于急性肺水肿.术后存活14只,术后5 h存活率为85.7%;受体犬手术时间(276.7±34.1)min,无肝期0 min;失血量为(242.5±25.6)mL,输血量(230.6±47.3)mL.结论:犬是理想的活体肝移植动物模型,受体肝脏分两步切除,新肝植入期,可有效维持受体血循环稳定,免除了体外转流或门腔分流的操作,为临床开展活体肝移植提供了技术和经验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肝移植术由于手术操作难度大 ,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采用多种免疫抑制剂 ,继发性感染 ,各种并发症等问题 ,就目前来说临床上肝移植成功仍存在许多困难 ,还需继续在动物实验中解决许多基础问题。现将我院 1 988年~ 2 0 0 2年 6 8例猪肝移植手术前后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 材料选取杂种猪 6 8只 ,雌雄兼有 ,体重 2 2 .5~ 30kg ,身长6 8~ 78cm ,外形健康 ,无任何病理体征。2 手术前准备2 .1 肠道准备 术前 1天给予流质 ,流质为米粥水加少许食盐为佳 ,1 2小时禁食。2 .2 动物清洁 术晨给予洗澡 ,先用肥皂水擦一遍 ,再用清…  相似文献   

3.
高压氧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肝脏创伤或肝脏手术 ,以及各种导致肝脏完全或部分缺血再灌注中 ,可以引起肝脏的缺血 ,再灌注损伤[1] 。在此期间 ,肝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均会受到损害。为了保护肝脏的功能和结构 ,设计了本实验 ,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健康的Wister大鼠 2 4只 ,体重 30 0~ 4 0 0g的封闭动物 ,均购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室 ,雌雄各半 ,随机分为高压氧组 (HBO)和对照组。术前 12h禁食 ,随意饮水。应用硫喷妥钠 30mg/kg ,作腹腔内注射麻醉。剖腹后游离第一肝门、用血管夹完全阻断第一肝门 6 0min后 (未关腹腔 ) ,去掉血管夹立即进入…  相似文献   

4.
术中超声检查在活体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检查在活体肝移植供体、受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活体肝移植供体、受体进行术中超声检查。应用术中超声标记肝中静脉及其粗大属支走行;在切除供肝后检查残肝血流情况;肝脏植入后,检查植入肝脏血流情况。结果45例供体中,44例右半肝移植沿术中超声确定的肝中静脉入口成功切取移植物;1例左半肝移植沿肝左静脉入口成功切取移植物。术中超声诊断残肝门静脉血流不畅1例。45例受体中,术中超声诊断受体肝动脉栓塞3例,流出道梗阻2例,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血流量异常增高4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结论术中超声在引导切除供体肝脏、检测残肝血流及受体肝血流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是指完整切取供体的肝脏及肝后下腔静脉,经过0~4℃的UW液灌洗、修整,再将供肝移植到受体肝脏的解剖位置.我国目前施术的主要对象是肝癌及晚期肝硬化的患者,我院于2003年12月成功地完成了1例原位肝移植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游军  张正  陈曦  刘玉成 《华西医学》2001,16(4):452-452
研究碱性反流对食管上皮细胞病理变化建立动物十二指肠食管反流(DER)模型的预实验中 ,获得了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经验 ,现予总结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手术器械 眼科剪、手术刀片、拉钩、血管夹、止血钳、缝线。1 1 2 实验动物  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 ,体重 2 5 0~ 30 0g/只 ,在温度 2 5℃左右、 70℃ %湿度及光照下饲养 ,进食标准食物。动物购置于华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具一级动物生产许可证 )。1 2 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术前禁食 12h ,禁饮6h ,术前用药阿托品 0 0 5mg/kg肌注。1 2 2 麻醉 戊…  相似文献   

7.
原位肝移植是通过手术切除受体的病肝和肝后下腔静脉,将供体健康的肝脏植入到受体肝脏原来的解剖位置,依次吻合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和胆总管。  相似文献   

8.
由于外科技术和围术期处理的进展 ,自 1990年以来肝移植被认为是晚期肝病患者最好的选择。1993~ 2 0 0 1年我院已做了 10 0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原位肝移植 ,现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993~ 2 0 0 1年 9月 ,我院行原位肝移植术10 0例 (包括 6例肝肾联合移植 ,2例活体肝移植 ) ,其中成人 99例 ,婴儿 1例 ,男 87例 ,女 13例。供体98例为心跳停止供者和 2例活体供者 ,手术期间4 5例使用V -Vbypass ,而最近 5 5例未采用V -Vbypass。采用V -Vbypass病人手术平均时间8.6h ,术中平均出血量 6 80 0ml,术中平均输血量72 0 0ml…  相似文献   

9.
活体肝移植相关技术的改进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手术 (LDLT)若干技术的改进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6例活体肝移植 ,对活体肝移植关键手术的相关技术进行总结。主要技术包括 :在以包含肝中静脉为特点的扩大左半肝切取技术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肝静脉、腔静脉联合扩大成型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 ;综合显微外科、自体血管移植、血管搭桥及动脉成形等相关技术行肝动脉重建 ;端 端吻合重建胆道。结果 受体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13 2 6± 3 48)h ,平均术中出血为 (3 2 10± 2 967)ml,平均冷缺血时间为 (2 1± 2 0 )h ,平均移植物重量 /受体体重 (GRWR)为 (1 3 9± 0 49) %。供体的平均手术时间为 (5 9± 1 6)h ,平均失血量为 (12 10± 710 )ml,平均移植物重量 (4 2 9± 168)g。术后随访 1~ 2 2个月 ,未见流出道、肝静脉梗阻的相关并发症 ;肝动脉栓塞发生率为 12 5 % ;未见胆道相关并发症。结论 LDLT中GRBW应不低于 0 85 %。联合扩大成型吻合技术重建流出道和综合显微外科、自体血管移植、血管搭桥及动脉成形等相关技术行肝动脉重建是对活体肝移植技术的重要改进  相似文献   

10.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舒翠君 《现代护理》2003,9(3):206-206
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指完整切取供体的肝脏及肝后下腔静脉 ,将获得的肝脏进行灌洗和保存 ;病肝切除时保留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根部 ,再将供肝植入受体右上腹腔[1] 。这是目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和终未期良性肝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2 ] 。我院于 2 0 0 0年 6月为 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伴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肝移植手术 ,目前生活质量良好。现将手术配合总结讨论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 ,4 5岁 ,肝硬化后期 ,肝脏代谢功能丧失。血常规三系减少 ;B超示 :肝硬化 ,脾肿大 ,右肝小肝癌 ;CT提示 :右肝小肝癌 2颗 ,最大直径 3cm ,无…  相似文献   

11.
我院通过大动物实验 ,在取得肝脏冷灌注 ,下腔静脉、门静脉———上腔静脉血液转流 ,快速切取肝脏及半离体肝切除 ,异体原位肝移植经验的基础上 ,于2 0 0 0年 6月 2日为一名患者实施了同种原位肝移植 ,手术经过顺利 ,术后供肝成活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受体情况患者男 ,  相似文献   

12.
高颖  刘燕英 《天津护理》2008,16(2):87-88
原位肝脏移植手术供体肝脏来源包括尸体供肝和活体部分肝脏供肝.活体供肝即是对供体实施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将切除的部分肝脏作为供肝移植给受体.尸体肝脏供肝是将全肝完整切除作为供肝,移植给受体.供肝切取、灌注和保存,是肝移植手术的重要环节,对肝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否有着重要影响.现就有关尸体供肝供体切取手术物品准备、术中配合、器官保存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因具有起效快 ,时效短和苏醒迅速而安全等特点 ,特别适合短小手术的应用。我们将其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 ,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ASAⅠ~Ⅱ级拟行扁桃体切除患儿30例 ,男 17例 ,女 13例 ,年龄 3~ 8岁 ,体重 14~ 32kg,皆禁食 12h。术前30min肌注哌替啶 1mg/kg ,异丙嗪0 5mg/kg ,阿托品 0 0 2mg/kg。入手术室后先肌注氯胺酮 6~ 8mg/kg ,约5min患儿安静后静注异丙酚 2~2 5mg/kg,在 1~ 1 5min内注毕 ,立即上开口器 ,从开口器给氧孔给予O2 吹入。术中维持用 0 1%异丙酚 (8~14m…  相似文献   

14.
背景:在大动物肝移植的研究领域,在肝脏解剖结构及生理代谢方面,猪是更接近于人类的哺乳动物。 目的:建立异基因中国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免疫学实验,验证建立成熟稳定的异基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选用健康西藏小型猪30只,健康版纳小型猪10只。 方法:分别进行西藏猪一西藏猪原位肝移植、版纳猪一西藏猪原位肝移植10对次,非转流条件下行原位肝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观察两组受体的存活时间,移植后1,3.7d检测受体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及总胆红素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 结果:①同基因肝移植组受体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异基因肝移植组(P〈0.01)。②异基因肝移植组受体移植后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及总胆红素含量显著高于同基因肝移植组(P〈0.01);移植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异基因肝移植组受体于移植后7d出现严重的排斥反应;肝组织内见大量的片状坏死,汇管区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 结论:建立了稳定的异基因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  相似文献   

15.
骨膜的成骨潜力已被多人的研究所证实[1~ 4 ] ,通过游离骨膜移植来修复因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疾患而引起的颌骨缺损 ,亦已受到广泛关注[2 ,5~ 7] 。本实验将同种近交家兔下颌骨人工形成骨缺损区 ,通过吻合血管之异体骨膜移植 ,观察其结果及骨再建的可能性 ,同时与单纯依靠自身骨质增生修复骨缺损的方式进行比较 ,骨组织的反应通过组织病理学和放射学的方法加以评价。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动物实验学部提供 6~ 12个月龄 ,重约 1~ 2 .5kg实验雄性同种近交家兔共 8只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2只 ,互为供体和受体 ,…  相似文献   

16.
供体凋亡淋巴细胞预输注诱导猪肝移植的免疫耐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作者先前已成功建立小动物移植模型,并验证了受者经供体凋亡细胞预处理后能够诱导免疫耐受.目的:验证60Co γ射线体外处理后的供者淋巴细胞预输注诱导猪肝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可能性,为不作常规免疫抑制处理成年大动物的移植免疫耐受诱导提供可行的途径.设计、时间及地点:于2004-06/2007-02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动物研究所完成随机对照动物实验.材料:版纳小型猪16只为供体组,西藏小型猪16只为受体组,五六月龄,体质量15~17 kg,雌雄不拘,共行原位肝移植手术16只次.方法:将受体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空白对照组受体猪无特殊处理;供体淋巴细胞预处理组受体猪在术前7 d经耳静脉注射60Co γ射线处理过的供体淋巴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应用AnaexinV/PI双标法检测60Co γ射线处理后的淋巴细胞凋亡率,并与正常淋巴细胞进行对照.观察两组受体猪移植术后的存活时间,术后检测肝功能指标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成功建立非转流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16例.①60Coγ射线体外处理后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淋巴细胞(P<0.01).②两组受体猪移植术后中位存活时间相同.③移植术后3 d,两组病理活检均呈急性中、重度排斥反应;术后6 d,两组均呈急性重度排斥反应.④两组移植术后肝功能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及总胆红素、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测定结果均为肝细胞破坏表现,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60Coγ射线体外照射可以诱导淋巴细胞凋亡,60Co γ射线体外处理过的淋巴细胞预输注未能够诱导小型猪同种异体肝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7.
改良法构建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有关活体肝移植后肝脏再生的研究较少.在大鼠肝移植实验中不断改进手术方法和技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是进行大鼠肝移植研究和获得可靠实验数据的基础.目的:验证以改良方法构建减体积肝移植大鼠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70对制备减体积肝移植改良前模型,100对制备减体积肝移植改良后模型.供体为雌性,受体为雄性,供体体质量比受体轻10 g左右.改良前方案采用取下全肝后在修肝盆中进行减体积肝移植.改良后方案如下:供体采用单人裸眼操作,在取肝的过程中即进行减体积操作;修肝时将套管柄置于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的正前方,将幽门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左侧,即肝脏的左侧;将右肾静脉结扎点外翻于套管外并置于套管柄的右侧,即肝脏的右侧;供肝套管完成后用灌注液对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进行冲洗;然后以左膈静脉为标识点进行7/0无损伤血管缝线吊线;受体采用双人裸眼配合操作,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时,左右固定位点采用"8"字形外翻缝合,后壁和前壁分别采用连续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采用改良的双袖套法,胆管支撑管法建立大鼠减体积的稳定模型.结果与结论:改良后供体手术时间为(32+9)min,修肝时间为(6±2)min,受体手术时间为(40±3)min,无肝期时间为(14±3)min.移植成功率为92%,移植后3 d生存率为85%,移植后2周生存率83%.与改良前比较,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供肝的冷保存时间缩短(P<0.05).提示改良后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比较稳定,可靠,移植成功率较高,移植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为研究减体积肝移植后肝脏再生提供了有效的改良手段.  相似文献   

18.
总结1例家长捐献部分肝脏给其女进行亲体肝移植,同期该女儿切除的肝脏再移植给第2位受体患儿进行肝移植的手术护理配合,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术中护理配合,全程的患者体温保护及各手术之间的密切沟通,确保手术进度目标一致以缩短供体器官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追踪观察患者经猪肝细胞型生物人工肝 (简称“生物人工肝”)治疗后有无逆转录病毒 (PERVs)的感染。 方法 取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采用 2部灌流法制备猪肝细胞 ,置生物反应器构成生物人工肝。 3例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先经单纯血浆置换 ,接着予以生物型人工肝治疗8~ 12h[循环猪肝细胞数 (2~ 3 )× 10 10 ]。留取猪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及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4和 3 0d患者血浆标本 ,分别测定PERVs逆转录酶活性。结果 猪的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和猪肝细胞培养悬浮液中逆转录酶活性分别为 2 3 4 3、2 0 4和 2 499U /ml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 440~1 560U /ml,P <0 0 1)。患者治疗前逆转录酶活性为 1 3 66~ 1 654U/ml,治疗后即刻、治疗后 14和3 0d为 1 440~ 1 612U /ml ,与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的肌肉组织、肝脏组织和猪肝细胞培养悬浮液中均存在PERVs,并有该病毒复制。患者治疗后 1个月内均无PERVs感染。应及早建立完善的监测PERVs系统 ,筛选供体、监测受体 ,以保证猪肝细胞来源的生物人工肝和异种移植临床应用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 1 995年以来使用静脉复合麻醉进行了 1 0 2例腭裂修复术 ,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0 2例 3~ 1 2岁小儿 ,其中男 68例 ,女 34例 ,体重 1 2~ 44kg ,手术时间 55~ 1 90min ,单纯腭裂修补术 94例 ,同时行唇裂修补术 8例 ,术前检查无严重疾患 ,ASA分级I~II级。全部患儿于术前 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2mg/kg ,阿托品 0 0 1~ 0 0 2mg/kg ,其中 76例进入手术室前肌肉注射氯胺酮 4~ 6mg/kg。用氯胺酮基础麻醉的患儿继用咪唑安定 0 2mg/kg ,芬太尼 4μg/kg ,琥珀酰胆碱 1 5mg/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