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米夫定是第一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的核苷类似物,可明显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复制,提高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并使患者获得肝脏组织学改善。用于代偿期肝硬化可延缓进展,降低肝癌的发生和提高生存率。但是对于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耐药率的差别的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4例和乙型肝炎肝硬化69例,并观察和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及耐药率。  相似文献   

2.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的慢性乙型肝炎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2002-01~2005-11收治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共89例,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治疗代偿期的慢性乙型肝炎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治疗在国内外报道较少。我院2002-01~2005-11收治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共89例,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疗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用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将2007—2010年2月收治的60例确诊的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分为拉米夫定组19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初始联合治疗组25例,治疗初始即以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变异后治疗组16例,先用拉米夫定治疗,出现病毒变异后以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结果①初始联合组治疗第24、48、98周肝功能及Child—Pugh评分优于其他两组(P〈0.05);②初始联合组HBVDNA含量及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患者(P〈0.05);③初始联合治疗组2年病死率为8.00%,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15.79%)与变异后联合治疗组(25.00%)。结论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优于变异后联合治疗及拉米夫定单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用拉米夫定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早期患者,其临床综合疗效高于单用拉米夫定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黄蟅虫丸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口服大黄蟅虫丸与拉米夫定治疗.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及第1,3,6,12个月的血清HBV-DNA变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肝功能显著改善,血清HBV-DNA转阴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蟅虫丸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配合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者在所有患者对治疗知情的前提下,于2001年9月开始试用小剂量肝素拉米夫定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作长程的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艳  张伯鹏  阎志欣  宋春霞 《临床荟萃》2008,23(22):1655-1656
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为9.8%,预测15%~40%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核苷(酸)类似物是治疗乙型肝炎后代偿期肝硬化的主要治疗措施[1],但病毒对拉米夫定(贺普丁)或阿德福韦酯(代丁)耐药已经成为治疗的严重问题。本研究观察了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应用与单用ADV治疗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失代偿性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者在所有患者对治疗知情的前提下,于2001年9月开始试用小剂量肝素拉米夫定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并作长程的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顾文芬  陈春华  吴剑 《华西医学》2010,(12):2244-2245
目的总结拉米夫定(商品名:贺普丁)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将15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类护肝药物对症治疗,但治疗组118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年。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等明显好转,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症状、肝功能,阻止病情发展,控制腹水产生,延长患者生存期,临床可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黄蟅虫丸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口服大黄蟅虫丸与拉米夫定治疗。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及第1,3,6,12个月的血清HBV—DNA变化,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肝功能显著改善,血清HBV—DNA转阴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蟅虫丸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配合精心的护理,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观察拉米夫定 (Lamivudine)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口服 ,连续半年 ,观察其疗效。结果 :服药半年时HBVDNA转阴率 75 % ,ALT复常率 77%。早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拉米夫定对早期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且很安全 ,可以推广应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HBV-DNA阳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口服拉米夫定加络舒肝胶囊治疗,对照组仅口服拉米夫治疗,疗程至少1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脾脏大小以及血常规等变化。结果:在肝功能改善、缩脾以及血小板、白细胞回升等方面,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和络舒肝胶囊治疗HBV-DNA阳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8例,其中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48例不做任何抗病毒及免疫调节治疗,两组均常规使用护肝、对症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学指标HBV—DNA阴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活动性失代偿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可明显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控制肝脏炎症,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缓解病情,降低病死率,且有较高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失代偿性肝硬化(D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3例Child-PughB级乙型肝炎DLC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30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口服,1次/d)和拉米夫定对照组33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口服,1次/d),疗程均在48周以上。在治疗开始前、开始后1、12、24、48周分别检测血清乙肝病毒定量(HBV 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清肌酐(SCr)、血常规和Child-Turcotte-Pugh分级(CPT评分)等指标。结果恩替卡韦组有24例、拉米夫定组30例已完成48周治疗。恩替卡韦组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拉米夫定组疗效相似。拉米夫定组有7例出现耐药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恩替卡韦组无1例发生耐药。恩替卡韦组2例、拉米夫定组3例发生原发性肝癌。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DLC1年临床疗效较明显,无耐药发生,是乙型肝炎DLC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张新元  彭霞  黄艳  候军良  宁更献 《临床荟萃》2006,21(16):1198-1200
肝硬化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多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而来。该病易复发,病死率高。为探讨拉米夫定对活动性肝硬化的治疗作用,2001年1月至2004年2月,我们对98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指标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收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唐公恩 《临床荟萃》2010,25(15):1314-1316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综合护肝及对症治疗基础上,治疗组22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联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对照A组2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口服;对照B组23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口服,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都观察肝功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以及变化.结果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组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81.8%、47.8%和43.5%,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A组及B组(P<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别为(6.8±1.4)分、(7.2±61.5)分和(7.4±1.9)分,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优于单独使用拉米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治疗,且不易产生耐药性,并可起互补作用,患者能长期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8.
谢世峰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2):1297-1298
肝硬化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如果病毒复制活跃疾病会进一步发展[1,2],因此抑制或清除病毒复制可能会使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已有不少报道,但对乙肝病毒所致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治疗报道不多,且结果不一.作者对39例患者进行观察,以进一步了解该药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实践中,由慢性乙型肝炎进展到慢性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比较常见。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上已广泛应用,是近年来乙型肝炎治疗上的重大进展。我科2005-02/2007-02用两种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单药与初始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就诊的5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初始应用拉米夫定单药治疗30例,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治疗25例,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96周时对2组患者的HBV-DNA、肝功及YMDD变异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治疗24周时在肝功改善、HBV-DNA抑制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拉米夫定单药治疗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时出现了拉米夫定耐药,YMDD变异,变异率分别为16.7%、33.3%,而联合治疗组无耐药发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采取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均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和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