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板块构造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赞勋 《地质科学》1973,8(1):56-88
近十年来,地球科学一系列重要成果,经过综合、概括初步建立成为一个内容丰富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理论体系——板块构造学说。这一学说涉及多种学科。各方面提出来的许多问题正在讨论之中。有人说,有关文章雪片般飞来。笔者知识窄狭,常常遇到不懂和不完全懂的地方。文章很多,笔者仅仅看过很小的一部分,未窥全貌。承领导和同志们督促,写出这一述评。错误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加拿大地质调查所霍夫曼博士在长春地质学院考察期间所作的学术报告之记录稿,未经本人审定。  相似文献   

3.
4.
<正> 1972年尹赞勋综合大量国外资料,在我国首次较系统地介绍了板块构造理论,接着李春昱、傅承义等又著文进一步介绍板块构造的基本理论,在我国广大地质工作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当时还处在十年动乱时期,板块构造这一新兴学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研究工作未能广泛开展,只有局部地区的探索。李春昱先生不顾古稀之年,带领西北地质研究所少数几人,首先开展了祁连山—秦岭地区的板块构造研究工作,这对我国板块构造研究起了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准噶尔古板块构造特征研究报告》已通过评审并作为科研成果上报。现将主要内容作一扼要介绍。西准噶尔地区通过对沉积建造特征、蛇绿岩和断裂构造等的研究,取得如下新认识: 1.该区大致以和什托洛盖谷地为界,其南北在整个古生代海相沉积期间的沉积建造、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该地区南北分别属于两个板块(即西伯利亚板块和伊犁小板块)的大陆边缘沉积;而沿和什托洛盖谷地一线则可能是二者之间的缝合线。  相似文献   

6.
位于东北亚的黑龙江板块由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张广才岭、佳木斯、兴凯微板块和完达山地体拼贴组成。自中国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GGT)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以来,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电、重磁、地震探测工作,得到的成果对研究东亚地球动力学、探查矿产资源具有极为宝贵的基础作用。这些成果包括:1)地震波速指示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纪(C-P)基底地层至少在松辽盆地北部和南部都存在,这里成为油气探查的新领域;松辽盆地滨北地区面积约7 万km2,具有良好的油气远景。2)解释MT资料发现,组成黑龙江板块的几个微板块之间都存在陆间洋的俯冲,并时有洋壳残片伴生;而黑龙江板块与其南部的华北板块之间则存在古亚洲洋向黑龙江板块的俯冲。3)对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大型重力梯级带的成因机制提出了“三结点模型”。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剖面,发现了松辽盆地一带莫霍(Moho)界面大型近南北向的“断开带”。 4)油气地震成像、去噪、波场与信息方面,建立了三维条件下的有限孔径偏移理论;在提出消减随机噪声的一维时变中值滤波基础上,又建立了二维中值滤波技术;把时频峰值滤波引进到地震勘探消噪领域,建立了Ricker子波核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滤波方法;提出了Seislet变换重建技术,以及扩展的高阶Seislet变换方法。由迹变换理论出发建立了消减地震面波的Co-Core迹变换方法。用伪谱法模拟黏弹各向异性介质中波的传播特征,发现黏弹各向异性介质中准S(qS)波比准P(qP)波衰减程度大;通过建立的混沌振子系统,检测出淹没在强随机噪声背景中的地震同相轴,并建立了时空域双曲滤波方法。系统研究了地质雷达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的地质雷达偏移成像系统成功地用在了地雷成像中。  相似文献   

7.
张志强 《西北地质》1991,12(2):53-56
1引言 1963年,为了解释地球磁场某些细微的、几乎没有意义的空间变化,Vine和Matthews将两个当时完全没有得到证实以及没有什么明显联系的假说(洋中脊处新洋壳增生和地球磁场的周期性倒转)结合起来,提出了划时代的板块构造理论,从而引起地球科学的革命。板块构造理论是对地球刚性外圈——岩石圈的运动学的定量描述。板块构造理论基本假设是:①地球的外圈(岩石圈)是刚性的;②岩石圈在横向上被一些边界(转换断层、海沟或碰撞带、洋中脊或裂谷带)分割成为板块;③这些板块驮覆于软流圈之上,可以在地球表面作大规模水平位移;④板块在扩张型边界增生而在汇聚型边界消亡,从而地球的体积保持不变。板块构造理论发祥于对大洋板块的研究,洋壳板块的边界非常狭窄,常常为一个断裂或  相似文献   

8.
罗延钟 《物探与化探》1989,13(5):370-380
本文回顾了建国10年来国内电法勘探的某些科技进展,简述了几个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一) 概述 (1) 发展方向矿相学已发展到定量测定不透明矿物光学常数等的阶段。这可以与透明矿物相比。目前定量测定的常数有反射率,各种旋转角,显微硬度等。 (2) 仪器情况近年来,岩石显微镜改进不大,但矿相显微镜精密程度大大提高。这表现在:前偏光镜能旋转调方位,并能锁紧;上偏光镜能任意转360°,读数精确至0.1°;基本上都采用平象物镜;油浸物镜由低至高倍品种完全;光源采用高强度卤钨灯或氙灯等等。使定性观察变得容易,定量测定准确。  相似文献   

10.
变质地质学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董申保  魏春景 《岩石学报》1997,13(3):274-288
在变质地质学160余年的研究历史中经历了从静态到动态两个思维发展过程。本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变质作用的研究以静态思维方法为主,以深度带的概念为代表。六十年代初由于Miyashiro提出变质相系概念使变质地质学开始转向动力学方面,但由于变质相系未阐明变质过程中地热体制的变化,因此仍属于静态思维方面。七十年代以来,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变质地质学开始以动力学方法为特征:(1)开展了世界范围内的小比例尺变质编图工作,以相组和相系为基础研究变质作用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规律;(2)由于实验、测试技术和热力学理论的发展,使得人们不仅可以很准确地计算变质岩石的P-T条件,而且可以在实验室中模拟多数天然变质反应;(3)以深入的显微结构分析为基础,探讨变质过程中变质结晶作用和变形作用之间的关系;(4)根据热传导理论和现代热力学的原理,正演和反演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研究变质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及其与区域构造环境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12.
对板块构造的一些不同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质》1993,(7):31-32
我在学校听老师说:“当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兴起,是地球科学的一次重大革命,地学中的分支学科几乎都在根据板块构造理论进行修改补充.”但读了贵刊1992年7期夏之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金矿研究方面的某些进展.其中以大古代和第三纪金矿为主,也涉及部分表生金矿.文章从以下六方面介绍了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机制:(1)金的迁移形式和沉淀条件;(2)金和成矿流体的来源:(3)相对封闭的聚矿盆地;(4)断裂构造与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加;(5)沸腾模式和不同流体的混合模式;(6)冰冻机制.  相似文献   

14.
剪切带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一般剪切带的成分变异、体积变化、流体流动的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榴辉岩相剪切带流体流动与变形变质作用的关系,认为剪切带应变不均匀性、变质作用不均一性和流体存在状态及流体超压是榴辉岩形成和保存的3个主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铀钍分析方法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珠琴  张延安 《岩矿测试》1992,11(1):186-190
  相似文献   

16.
石榴石流变学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概述了近年来石榴石的晶体结构,高温高压实验,显微构造及其变形机制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结合大别山榴辉岩的研究成果,着重讨论了石榴石的变形机制及其运动学特征,认为大别山燕窝榴辉岩中的石榴石经受了两期变形作用;早期变形是在榴辉岩相条件下,表现为塑性变形,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而晚期变形则发生在角闪岩相条件下,表现为脆性变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现代成矿理论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分析了成矿理论的发展趋势,重点对10种现代成矿理论作了简要的介绍,它们是:同生成矿理论、浅生成矿理论、微生物成矿理论、边缘成矿理论、纬度分带成矿学说、软硬酸碱成矿理论、建造分析成矿理论、浅成低温热液贵金属成矿理论、成岩作用促使沉积成矿理论和砂金成矿的细菌结晶机制。笔者认为成矿理论的研究应注意综合性、多因素和适用性,还强调成矿理论随着地质科学不断发展而逐步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未,莫斯科大学组建了物理、化学、地质、生物等四个系的系际科学试验室,将“分散体系中的结合水”列为其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通过运用核磁共振、电化学、热力学、吸附结构、x-射线、电镜等方法的综合研究,对不同湿度粘土中与结合水有关的各种过程的机理取得了一批新的和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大地测量法和干涉测量法所完成的测量结果证明,岩石圈块以2~9cm/a的速度相对移动,这些数据与根据大洋中脊中扩张速度和其它资料计算的板块运动的最新模式完全吻合,地震层析X射弛摄影能够确定出消减带中岩石圈板的形状,并能追索出其向下地幔段没的深度达1350km。世界重力图,地热图以及热点的研究均证明地幔中存在着要能与地球半径半径变化有关对流理论。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的板块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接合地带,前者主要由大陆构成,但也包括北大西洋一部分,后者包括印度洋东北部,印度和澳洲大陆。在青藏高原范围内至少发现有四条缝合带,从南到北为时代逐渐变老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尤木错—金沙江缝合带和昆仑缝合带。被它们分隔开的块体由南而北为印度陆块、拉萨陆块、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